雲計算架構對於安防的優勢

對於IT行業而言,進入雲計算要比安防來得更早一些,因為技術的落差,從而產生了目前在許多傳統的安防後端中仍然沿用老舊的IT架構,產生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籠統地講例如產品A實現A功能,產品B實現B功能,產品C實現C功能,功能單一且固化。因此在客戶的機房中,能看到各種視頻分析服務器、媒體轉發服務器、視頻存儲服務器、錄像直播服務器等產品,它們分別承載著實現人臉、車牌、視頻結構化、視頻管理等應用。這種部署必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單點故障導致系統應用無法正常運行,隨著視頻接入規模的提升,只能被動增加服務器等。

雲計算架構對於安防的優勢

對於用戶而言,這種模式不僅傳統,而且在維護及投資上成本壓力巨大。在市場新的需求以及行業技術認知的發展驅動下,不少廠商已經針對這種老舊IT架構,提出了全“新”的雲計算架構,其主要特徵為後端平臺 完全雲化與池化,簡單地理解為不再需要一臺服務器為幾臺攝像機服務實現某類應用。二是將計算資源或存儲資源池化,讓用戶可以在上面加載任意的應用。

那麼雲化的架構能為用戶帶來哪些直接的收益。簡單總結有以下幾點:

一是資源池優化,算力與存儲能實現彈性調度與擴展。舉個簡單的例子,當用戶需要系統實現大量的人臉比對時,可以停止部分視頻結構化的應用,將算力集中在解決人臉比對的問題上,因為服務器不再未某個軟件應用服務,這在過去無法實現的高效能,在雲化架構下都可以實現;

二是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對於雲化架構的部署,因為軟硬件的解耦,即使某臺服務器出現故障,系統也能維持正常的工作;

三是有效降低TCO。傳統煙囪式或積木式的架構,一方面維護成本大,另一方面服務器佔據大量面積,機房空間受到擠壓,雲化的架構能有效解放這些層面的壓力,以公安等部署規模越大的項目,其成本優勢也會更為明顯。

在傳統的安防項目,以前端建設為主,後端配合相應的服務器,再搭配大屏顯示,以解決“看”為首要問題,但在智能安防的時代,用戶均產生以建後端的視頻雲、應用與分析、多維數據碰撞與融合等以“用”為核心的新需求,因此後端的重要性將會日漸突出。例如在一些ICT廠商的公安應用中,在自己的平臺上對接針對行政、治安等各個警種的應用,實現將數據融合進公安的雲管理中,通過統一的數據治理機制,把數據變成一個巨大的數據池,供各類應用在上面創立新的基站。

當下對於新的架構的理解與部署,各個廠商都有相應的區別,無論是過渡還是變革,這都是智能安防時代驅動下的表現,談論多年的雲與大數據,在安防的應用也越來越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