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礦震”把脈 為工人“監測生命通道”——山科大成立衝擊地壓防治研究院

魯網青島4月28日訊(記者 孫曉文 通訊員 任波)衝擊地壓,也有人稱之為“巖爆”、“礦震”,在煤礦中發生時,嚴重的比地震還可怕,對於井下的煤礦工人來說,這是最致命的災害。近日,山東科技大學牽頭成立衝擊地壓防治研究院,為“巖爆”把脈,為礦井工作人員搶建“生命監測通道”。

为“矿震”把脉 为工人“监测生命通道”——山科大成立冲击地压防治研究院

成立大會

4月24日,山東科技大學、山東能源集團、兗礦集團、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礦業大學5家單位聯合共建的衝擊地壓防治研究院在濟南揭牌成立。

为“矿震”把脉 为工人“监测生命通道”——山科大成立冲击地压防治研究院

衝擊地壓防治研究院成立

山東省是我國受衝擊地壓威脅最嚴重的省份,2018年鄆城發生衝擊地壓事故,22人礦工被困井下,對沖擊地壓的研究可謂刻不容緩。什麼是衝擊地壓?危害有多大?有沒有辦法預防,一旦發生如何逃生?據介紹,衝擊地壓是巖體中聚積的能量在一定條件下突然猛烈釋放,是煤礦上重大災害之一,有的煤礦衝擊地壓事故可以被地震臺檢測到“震感”。 而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衝擊地壓的威脅,衝擊地壓事故也是可以預防的,比如轉孔洩壓、開採解放層等,對於事故發生後的救援,主要看被困人員所處的位置以及受傷害程度而定,如果被困人員處於事故現場,往往傷害會大些,救援難度也大些。

为“矿震”把脉 为工人“监测生命通道”——山科大成立冲击地压防治研究院

蔡美峰院士做報告

山東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王端武表示,“龍鄆煤礦10.20衝擊地壓事故發生以來,國家高度重視,山東省對煤礦安全生產要求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以衝擊地壓為代表的災害事故已經關係到未來我省煤礦企業生存問題,山東科技大學此次牽頭成立衝擊地壓研究院,充分體現了學校敢於擔當、勇於作為的責任感。”

成立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宋振騏、中國工程院院士蔡美峰分別對研究院的成立寄予厚望。在隨後舉行的山東省衝擊地壓防治高層論壇上,蔡美峰做了題為《礦山衝擊地壓誘發機理及其預測與防控研究》學術報告。

山東科技大學校長姚慶國說,“山東科技大學是一所因煤而生、因煤而興的高校,在以宋振騏院士為代表的老一輩採礦專家帶領下,創建了實用礦山壓力理論體系,為我國煤炭安全開採做出了重要貢獻,學校將以此次衝擊地壓防治研究院成立為契機,與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力爭在衝擊地壓防治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據介紹,衝擊地壓與採礦活動密切相關,如何實現準確的監測預警、避免人員傷亡事故發生、推進礦山壓力理論與實踐邁上新的水平,將成為研究院的主要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