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爆出最大招生舞弊案,花钱就能上哈佛?

文 | 范娜娜

亨利的妈妈心痛直言“我们太天真了,还以为大学录取这件事,和学术水平是有关系的。”

二十年过后的今天,天真的普通人发现现实再一次突破大家的想象力。

“知道”想问问,是不是花钱就能上哈佛?


美国爆出最大招生舞弊案,花钱就能上哈佛?

当地时间2019年4月3日,美国波士顿,美国高校舞弊丑闻涉案人员遭联邦法院传讯。 (IC pho


1998年的普利策奖有一篇获奖文章《对格罗顿毕业生来说,学术不是通往常青藤的唯一钥匙》,记者丹尼尔•戈登在故事里讲述了成绩优异的韩裔男孩亨利被多所常青藤高校据录取,而他同届的79个高中生里,有34人拿到了常春藤院校的录取,几乎所有人的分数都比亨利要低。

亨利的妈妈心痛直言“我们太天真了,还以为大学录取这件事,和学术水平是有关系的。”

二十年过后的今天,天真的普通人发现现实再一次突破大家的想象力。

3月12日,美国爆出史上涉及人数最多,金额最大的招生舞弊案,出演《绝望主妇》的好莱坞女星菲丽西提·霍夫曼及其丈夫《无耻之徒》主演威廉·梅西、顶级CEO、投资人、大学教练和标准化考试管理人员在内的50名相关人员被指控。联邦调查局列出了八所涉案大学,其中包括斯坦福大学、乔治城大学和耶鲁大学等顶尖大学。


整个舞弊案的操盘手威廉•里克•辛格在接受调查时大言不惭地说到,进入名校有三扇门,“一是前门,你自己走进去;二是后门,借助外力推进去,但得花十倍的价钱;而我创建了一扇‘侧门’。”

这扇侧门有三种手段。一是打点SAT和ACT考场监考人,让枪手替考或者监考老师指导纠错;二是伪造残疾,申请延长考试时间或者降低评分标准;三是贿赂校队教练、伪造体育特长生。通过这一系列暗箱操作,辛格成功地将客户的子女送进名校。

《绝望主妇》真绝望,《无耻之徒》太无耻。只能说剧本都不敢这么写。而这次招生舞弊案所暴露出的美国大学招生制度的漏洞,究竟是偶然性事件还是系统性不公?

钱、潜规则与录取信


不同于中国高考的“一考定终生”,“认分不认人”,美国大学普遍实行申请制,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估。这种制度的初衷就在于“追求公平”,保障高等教育的多样性与卓越性。因此,其实选拔过程十分严格。

学生在中学的成绩和所学课程,全美通行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和大学入学考试(ACT)成绩,大学先修(AP)课程考试成绩,是否修读大学课程,各类竞赛成绩,参与的社会活动,拥有的文体特长,推荐信等都在高校招生的考量范围之内。

与严格的选拔过程相对应的是名校的超低录取率,这是大开的正门,然而竞争异常激烈。据悉,哈佛大学录取率仅为5.9%,斯坦福大学在2014年只录取了5.1%的申请者,创历史新低,筛选之残酷与中国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盛况相比毫不逊色。

美国招生制度的多元化在人才选拔上值得肯定,但在自由选择的外衣之下,不透明的运作异化了规则同样不容忽视。为富人大开的“VIP通道”其实由来已久,而大家早已见怪不怪。

这种录取过程的商业化根源在于美国大多数名校是私立的,需要自给自足,谋求发展,而这仅靠收取学费是不够的。“传承录取”和“发展录取”就是常见的后门操作。

“传承录取”靠的是家族背书,祖荫泽照,也被称作“持久的遗产”(Enduring Legacies),是美国大学招生制度的一大颇受争议的存在。“传承录取”实际上是指校友子弟优先,记者丹尼尔•戈登后来撰写了一本揭露美国名校招生的潜规则的畅销书——《录取的代价》,在书里他写道超过90%的美国大学都在录取中采用了传承录取的偏好。EER的报道发现排名前三十的大学中,校友子弟的录取概率比非子弟高45%。四代入读耶鲁的小布什家族,三代入读哈佛的戈尔家族,都是例证。

这样一种世袭的特权其实已被诟病许久,但既得利益者的权力难以撼动。民主党教育顾问迈克尔·丹南伯格曾开展了主张废除校友子弟优先录取权的平权运动,最终演化为民主党人对密歇根大学提起诉讼,但最高法院却判定密歇根大学胜诉。

“发展录取”则是家长以慈善或者助学的名义支持学校的发展,而学校投桃报李让捐款人的子女入学。美其名曰“发展录取”,实际上彼此心照不宣的交易。这类操作适用于顶级富豪,人生赢家特朗普的女婿贾里德·库什纳就是捐出来的哈佛毕业生。据ProPublia调查,库什纳的父母在承诺向哈佛大学捐款250万美元后,他被哈佛大学录取。


美国爆出最大招生舞弊案,花钱就能上哈佛?

哈佛大学 (IC photo/图)


此类例子更是不胜枚举,捐款的金额在近几年也是水涨船高。索尼影业迈克尔•林顿向布朗大学捐赠了一百万美金,他的女儿顺利被布朗大学录取;新泽西房产商查尔斯•库什纳向哈佛大学捐赠了250万美金,他的儿子贾里德•库什纳被哈佛大学录取;维多利亚的秘密掌舵人雷斯·韦克斯纳从13年起,四年共向哈佛大学捐款5600万美元,他的四个子女随后依次进入哈佛大学。

“种族多样性”也是美国高校录取制度的一大特色,这种积极平权政策也造成了一种逆向歧视,亚裔学生在招生中惨遭压制。学生平等录取促进会(SFFA)在去年起诉哈佛大学歧视亚裔美国申请人,他们表明在同等条件下,亚裔申请学生被哈佛录取的几率只有25%,而白人是35%、西班牙裔则是75%,非裔高达95%。

再有就是体育特长生,美国高校对于体育的重视由来已久,体育运动能为学校带来荣誉,同时也是筹集捐款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各大高校都会招收一定比例的体育特长生,而这也提供了寻租空间,这也是本次舞弊案的最大中枪地带。

其实不管是“发展录取”还是“持久的遗产”,最终目的殊途同归,都是为了获得捐款,助力学校的持久化运作。这些主观、无法量化的标准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滋生欺诈和腐败,导致教育的不公。

名校的代价:

美国高等教育的阶层固化


哈佛大学的一项统计了853名(约占该年级一半人)2021级哈佛大学新生的调查显示,大约有17%的学生来自于家庭年收入50万美元以上的超级富豪家庭,近40%的学生来自于家庭年收入25万美元以上的富豪家庭。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则表明在包括5所常青藤大学在内的38所大学里,家庭收入位于最高1%的学生多于家庭收入位于最低的60%的学生。在美国收入最低的五分之一家庭中,只有不到0.5%的孩子上过精英大学。

这个数字彰显出高等教育的阶层固化现象已经不容忽视。有钱人家的孩子拥有更好的教育机会,他们顺理成章地进入名校,成为下一代有钱人,于是乎,一个反复的循环形成,加剧马太效应与阶层固化。虽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没办法有的人出生就在罗马。

此次美国招生舞弊案引发的群情公愤,也是因为对富人特权的控诉,对教育公平的隐忧。

全天下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与前途上都是同样焦灼。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来说,能把孩子送进名校,剑走偏锋又何妨?只是新贵们大概忘记了法律是不容触犯的底线。

新贵们没钱像顶尖富豪那样一掷千金赠楼,在性价比衡量之下的无奈选择“偏门”,借由体育特长生、SAT作弊、篡改成绩的特洛伊木马,将其子女堂而皇之地送入名校。但这其实也是对老牌贵族录取“后门”的挑战,动了他们的利益蛋糕。所以《华尔街见闻》一针见血地评论到:“在穷人和富人的双通道名校入学体系下,本次爆出的舞弊案本质上是在维护按照‘游戏规则’入学的那群0.1%富豪的公平正义,属于富豪阶层的内部矛盾,跟穷人无关。”

这话很对,斗争是发生在富豪阶层内部,但这话也不对,因为斗争的结果是穷人来承担。他们用假成绩和金钱顶替掉的名额,对一个有志青年来说可能是人生逆袭的唯一那根稻草。毕竟高校录取是一场“零和博弈”,每多一个从后门,偏门进入的学生,就意味着在前门徘徊的有真才实学之人少却了一个机会。

在高等教育也进入“拼爹”时代的当下,教育公平堪称社会的良心。当权、钱成为换取名校的敲门砖,谁来保障整个教育体系的公正与高等教育的质量?后门的势不可挡,偏门的不可遏制,引发的将会是结构性的灾难。长此以往,劣币驱逐良币,不仅会对大学的声誉造成破坏,更会影响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准。

曾经高等教育是上升的通道,是社会的润滑剂,如今教育是美国上流社会维持自身地位的稳固剂,是中产阶级更上一层楼的踏板。

在美国,这是一场权力的游戏,金钱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失语的永远是下流阶层,穷苦人家的孩子入学机会在富有阶层和新贵们的双重挤压之下,更加难上加难。微乎其微的从正门被录取的小样本被奉为所谓的“美国梦”的最佳宣传文案,但那永远只是少数。

印度电影《起跑线》结局借主角之口道出了一个扎心的事实“教育已经失去了其本质,沦为了一桩生意”,最为可怕是这门生意不知几时能休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