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豐縣名字的來歷你知道嗎?

濮陽要說“清豐”縣名的由來呀,還得從“孝”說起。“孝”是個會意字,上邊是“老”字頭,下邊是個“子”字,意思是人老的時候越來越行動不便,就由兒子來揹著走。“孝道文化”也不是單指孝敬父母,養老送終。清豐縣的孝道文化由來已久,源遠流長,這裡就有一個孝子張清豐的故事。

清豐縣名字的來歷你知道嗎?

話說隋朝開皇年間,那時候的頓丘縣有個叫張清豐的年輕人,聰穎達理,善侍父母,孝行聞名鄉里。張清豐家境貧寒,父親過世後,以賣燒餅為業,同母親相依為命,儘管生活清苦,度日艱難,但他對母親還是非常孝順的。每天打出的第一爐燒餅,不管誰要、出多少錢,他都不賣,總要留給他母親吃,天長日久,便被當地人傳為佳話。

清豐縣名字的來歷你知道嗎?

有一年大坯山廟會,四方百姓前往遊山焚香、觀景行商。當時有一個州官前去燒香,並吩咐廟內的住持和尚,往後每天的頭爐香必須留給他燒,他不到誰都不許開廟進門。可是,每當他起早進廟燒香時,早已有人燒過香了,殿堂裡青煙繚繞的。

清豐縣名字的來歷你知道嗎?

一連七日天天如此,州官大怒,訓斥住持和尚。住持和尚連說在州官未到之前,確實誰也沒開過廟門。這是咋回事兒呢?眾人也都覺得稀奇。這一夜,廟內和尚一夜沒睡,看看到底是誰燒了這第一炷香?三更過後,一個青年人手捧香菸,一步一磕頭,來到了廟前,說也奇怪廟門不打自開。那青年上香拜佛後走出廟門,廟門又自動關上了。有個和尚跟過去一問,才知道這個青年人是頓丘縣的張清豐。住持和尚慌忙報告了州官,州官認為此人贍養老人,為母祈禱,以誠心敬神感動了神明,故州官也就不敢追究了。

清豐縣名字的來歷你知道嗎?

從此,張清豐賢德行孝,在本地更為傳頌。朝廷也曾多次下詔請張清豐出來做官。而張清豐為盡孝道,屢招不士。後人為紀念他,將他的所在地更名為“清豐店”,並立了碑,修了祠堂。唐大曆七年,魏博節度使田承嗣,以縣境有孝子門闕,逐表奏以“清豐”之名為縣名。析頓丘、昌樂四鄉置清豐縣。清豐縣由此而得名,並一直用到今天。

清豐縣名字的來歷你知道嗎?

以孝子的名字為縣名,在全國近三千個縣中是唯一的。孝道文化在本地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民間孝道之風代代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