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政权之痛:这个问题让成吉思汗无奈,让康熙流泪。

说起少数民族政权的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权,大家很快会想到清朝,元朝,契丹,女真之类颇有名气的存在。但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民族政权,入主中原之后基本都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

继承人问题

说起继承人问题,对于汉族政权,就基本是通过从周代以来的嫡长子继承为主,辅以设立太子等方式来确定一个稳定无争议的继承人。而少数民族的政权,一般在这个问题上则是比较伤脑筋了。

给大家举些例子吧,蒙古人马上打天下,打对于汗位继承问题一直都是个大大的问题。按照蒙古人的习俗,财产家业一直是由幼子继承的,这与中原文化十分不同,但是蒙古人征服的地区之大几乎涵盖了大半个欧亚大陆,对于如此大的地方的治理,只按照传统分配家业恐怕会大大影响蒙古的政权的稳定性,要知道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几乎都是战功赫赫,于是成吉思汗也不得不对此作出准备,在其对花剌子模西征之前召集众人,确定了由四个嫡子之中性格最稳重、人缘最好的三子窝阔台继承汗位,而大多数军队交由幼子托雷掌管。

少数民族政权之痛:这个问题让成吉思汗无奈,让康熙流泪。

但是传统的力量也仍旧给窝阔台的继承带来了不小的麻烦,1226年成吉思汗逝世,但窝阔台的继承仍然需要通过蒙古人库里台大会的结果,而直到1229年库里台大会上仍有一大批人按照蒙古传统支持托雷继位。但故事还没完,后来托雷之子托雷(就是那个小说《神雕侠侣》中被杨过在襄阳城下抛石杀死的蒙古大汗)还是在后面的库里台大会上夺得了蒙古的大汗之位。

那我们转眼去看中国历史上另外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大清的情况吧。众所周知,大清入关是在1644年吴三桂向大清“借兵”, 之后满清进入北京,正式开始对全中国的统治。有趣的是,这一时期下的大清名义上的皇帝是爱新觉罗.福临,但是实际上权力是在于摄政王多尔衮手中。而顺治的即位则是一场政治的妥协,满清由努尔哈赤建立,而努尔哈赤死后,其实满清政权的皇位继承一直是由八旗的旗主共同商议确认的,皇太极的即位就是由八王议政会议确立的。而皇太极死后,争夺汗位的双方分别是掌正白旗的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与其长子肃亲王豪格,双方一时相争不下。

少数民族政权之痛:这个问题让成吉思汗无奈,让康熙流泪。

但多尔衮善于政治,很快就通过拥立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即位,然后确立自己与济尔哈朗一起辅政的方式来将权利牢牢握在自己手上。而福临之后的康熙能够即位就完全是因为天花的爆发,导致大量满清大量重要人物死去,其中包括福临自己。而康熙却因为已经得过天花并且抗下来形成水痘,对这种疾病以及拥有了免疫能力,所以才选其即位。

从上可见,对于新兴的少数民族政权,并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继承人制度,而是一种相对半推选半制定的继承方式。随着清王朝的建立,这种继承制度很快就要让统治者,第一次体会到手足相残的痛苦了。

少数民族政权之痛:这个问题让成吉思汗无奈,让康熙流泪。

熟悉清宫剧的朋友们都知道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事件,康熙本来想效仿中原采用嫡长子继承制度,早在二阿哥胤礽才2岁时候就确立了其太子的身份,后来太子胤礽结党营私引起康熙不满,其太子位子被废,而之后各位阿哥们便对皇位开始蠢蠢欲动了。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在这场权利的游戏中,四阿哥成了最后的赢家,于康熙六十一年即位,年号雍正。雍正也在随后掌权后对过去的兄弟们进行了残酷的清算

而吸取了这次教训后,满清对于这方面彻底作出了继承制度上的正式确立,发明了一种秘密建储制度,将继承人的名字写好放在匣中置诸乾清宫最高处的“正大光明”匾之后,待君王驾崩后,取出宣布即可。

以上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关于继承制度引发的问题基本还是比较和缓的,像其他金朝、契丹、尤其是南北朝皇位(汗位)继承引发国家重大变更者几乎数不胜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