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事”之痛—杜甫篇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

房子,一直是国人的头等大事,来看一看文人名人们的“房事”之痛吧……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后迁河南巩县,其诗被称为“诗史”,其人被称为“诗圣”。杜甫出身于官宦之家,爷爷杜审言曾任国子监主簿,父亲杜闲做过兖州司马。

“房事”之痛—杜甫篇

这样的人物,应该不会为“房事”所痛吧,可惜,良好的教育和家庭背景,使得杜甫对前途充满了自信,所以并未像多数读书人那样去科考,而是像李太白那样背着一把大剑,游荡世间,广交天下朋友。年轻时的不拘一格与放浪形骸,我们的杜诗圣吃光用光,身体健康,几无分文……

及至35岁时,也许是感觉潇洒够了,杜甫才准备到京都求取功名。可惜,事与愿违,也许是个性使然,也许是环境使然,此后的仕举生活让他一次又一次地见识到了官场的复杂与黑暗!即便是几次为官,都是些无关紧要的芝麻小官,而且多次的天灾(旱灾洪涝)人祸(安史之乱),不仅领不了工薪,甚至连人身都得不到保障。

一生的颠沛流离,直到公元761年的晚年,杜甫遍访亲朋好友,求爷爷告奶奶,终于在成都浣花溪旁盖了一座茅屋,总算是有了一个栖身的地方。

“房事”之痛—杜甫篇

风起兮云飞扬,雨如盆兮茅房遭殃,诗圣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最终作下了留传千古的篇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房事”之痛—杜甫篇

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诗圣的忧国忧民,又何尝不是自身的“房事”之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