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一场来自“道德”的灵魂拷问?

近日被漫威迷们期待的《复仇者联盟4》终于上映,上映前开展的预售活动,首映场的票价一度涨到几百块,但依旧没有浇灭漫威迷们的热情,最终的预售总票房达到7亿多人民币,刷新中国电影市场上预售记录。在上映后,据猫眼数据统计显示,《复联4》的首映场票房达到1.89亿,首日票房达到了5.31亿。

剧透,一场来自“道德”的灵魂拷问?

在优异的票房成绩、良好的口碑下,观影人的情绪高涨,无法避免的就是“剧透”,而“剧透”也是《复联4》在正式上映前得到大量关注的原因之一。不少人无法接受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被剧透,因为这不仅是在观影中种种情绪的泄露,更使得剧情发展神秘性的破坏。所以当一部备受期待的电影上映,剧透与防止剧透之间的较量,仿佛一场战役一般,尽管防止被剧透的一方占据着“道德”的高地,剧透的一方始终按捺不住倾吐的想法。剧透,真是一场关于道德的问题审判吗?

剧透,一场来自“道德”的灵魂拷问?

其实,剧透在影视宣传中,已经成为行业中心照不宣的一部分,但这不意味着相关的制作人、导演、演员、编剧等人,随意泄露剧情等,而是围绕着剧透这件事做文章,例如最为常见的一种剧透营销方式便是,想尽办法的告诉大家不要剧透,结果观众处于时刻被提醒的状态,对于电影的期待值也会随之上涨。

剧透,一场来自“道德”的灵魂拷问?

虽说剧透是一件平常的小事,但某些人也会认真严肃的看待这件事,例如在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生物医疗研究所,一位叫做大卫·肖(David Shaw)的高级研究员,在2011年,就曾针对剧透这件事写了一篇简短的论文——《剧透的伦理学》(The Ethics of Spoilers),而其所探讨的伦理学问题,也就是将剧透归类为道德上的错误。

剧透,一场来自“道德”的灵魂拷问?

然而将剧透简单的归为道德问题,未免有点夸张,其更类似于生活中的不妥当行为,在伦理学中有一个名为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的流派,或许可以勉强解释剧透这个行为。首先功利主义指的是,追求整个社会的总体效用或者功利的最大化,也就是追求社会幸福的最大化,其中快乐幸福可以被量化。如果能让整个社会中的幸福值达到最大化,那么这件事这个行为便是正确的,如若相反那便是错误的。

剧透,一场来自“道德”的灵魂拷问?

撇开关于剧透伦理学的讨论,剧透对于观影人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因为剧透破坏的是电影中未知情节推动的探索乐趣,随着剧情发展本身具备的悬疑性元素,如同看悬疑小说,翻开的第一页后,就有人告诉你凶手是谁,阅读的乐趣便会大打折扣,而阅读乐趣减少,对于被剧透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

剧透,一场来自“道德”的灵魂拷问?

除了观影时的体验乐趣被破坏,伤害的更是在电影上映前所积累、营造出的期待情感,例如每年的世界杯比赛是全世界足球迷们的狂欢日,在为开赛之前,球迷们都会提前进入一种亢奋的激动状态,而剧透破坏的恰恰是这种前期所积累的快乐,所以剧透对于他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双重的伤害。

剧透,一场来自“道德”的灵魂拷问?

其实剧透并不是新鲜产物,在早期的一些电视杂志中,就会有关于剧情的介绍,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剧透,但也会有用户不断的购买杂志,因为其抑制不住了解剧情走向的想法。在互联网技术逐渐成熟,人与人之间交流渠道更多元,许多忠实的影迷甚至会围绕剧情,来预测结局、创作虚构情节、甚至会收集各方资讯作为文章的基础。所以说到底,如今的剧透除了是对观影者的伤害,也是一种营销手段,同时互联网也为剧透文化提供新的土壤。

喜欢润界本地化,请多多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