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提高有機高粱收購價,茅臺曾深陷壓榨糧農風波……

抓好有機高粱質量是做好茅臺酒的“第一道工序”。4月22日,茅臺集團召開有機高粱收儲與種植專題會議。會議針對當前有機高粱收儲和種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層次的分析。

在質量上精益求精的同時,茅臺考慮再次主動提高有機高粱的收購價,與農民兄弟共享發展成果。這也是茅臺在2018年提高有機高粱收購價後再次上漲約1元,預計達到9.2元每公斤。

再次提高有機高粱收購價,茅臺曾深陷壓榨糧農風波……


茅臺集團董事長李保芳、副總經理張德芹、紀委書記卓瑪才讓、總工程師王莉,股份公司副總經理萬波、李明燦、鍾正強及有機高粱基地所在地政府領導、有機高粱供應商參加會議。茅臺集團總法律顧問劉漢林主持會議。

質量底線不容觸碰


李保芳指出,當前有機高粱收儲和種植存在一些問題,必須想出切實可行的措施進行整改。他希望供應商不要觸碰茅臺的質量底線,堅守原料標準、信守質量承諾、保障優質供應,真正從源頭上保證茅臺酒質量。

再次提高有機高粱收購價,茅臺曾深陷壓榨糧農風波……


“在糧食的質量問題上,人禍比天災更嚴重。這就需要多方共同把關,對達不到目標合格率的供應商,我們將提出警告、亮出紅牌,形成硬約束。”

針對高粱收儲與種植存在的問題,李保芳強調,必須堅持質量“零容忍”原則,堅決打擊人為摻雜、摻假等現象,堅決扭轉收儲與種植亂象,必要時應與違背質量誠信的供應商終止合作。質量部、物資供應中心等相關部門要徹底杜絕內部推諉扯皮現象,對發現的質量問題及時處置,嚴格監督、追責,切實履職到位。

再次提高有機高粱收購價,茅臺曾深陷壓榨糧農風波……


劉漢林、王莉、李明燦抓主體責任


“有機高粱的品質直接關係到茅臺酒的質量以及經濟效益,因此抓好有機高粱質量是抓好茅臺酒的關鍵和源頭因素,各相關方要切實把控質量,加強自律意識、誠信意識、責任意識,切實從茅臺實際出發研究基地配套、價格等問題。”

李保芳指出,為了督促供應商嚴守質量底線,今後由劉漢林、王莉、李明燦從領導層面承擔起抓好有機高粱質量的主體責任。

再次提高有機高粱收購價,茅臺曾深陷壓榨糧農風波……


在事關茅臺酒生產原料的關鍵問題上,會議強調,要強化有機高粱的種植、收儲、調運等全過程監督,堅決遏制種植、收儲方面存在的問題;

要加強內部管理體系及基層幹部人員管理,按照“應種盡種、應收盡收、應調盡調、應付盡付”的要求,提高農民種植有機高粱積極性;

要用現有的信息化技術建立溯源體系,運用定位體系跟蹤種植的實際面積,運用大數據分析解決感官指標的定位問題;

要認真調研有機高粱種植實際情況,與地方政府形成溝通、聯動機制,制定一套合理規範的管理辦法,切實解決勞動力、種植訂單、信息化系統管理等問題;

要做好應急預案,保質保量完成2020生產年度的有機高粱收儲與種植任務。

再次提高有機高粱收購價,茅臺曾深陷壓榨糧農風波……


收購價預計每公斤上漲約1元


在質量上精益求精的同時,茅臺也在謀劃著為種植有機高粱的農民兄弟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再次提高有機高粱收購價,茅臺曾深陷壓榨糧農風波……


李保芳表示,在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茅臺考慮再次主動提高有機高粱的收購價,與農民兄弟共享發展成果,2019年有機高粱收購價預計將在2018年的基礎上,每公斤上漲約1元。但前提是建立在誠信、自律、全心全意保證質量的基礎上。

據瞭解,2018年1月1日起,茅臺集團將有機高粱收購價格每公斤提高1元,提價後達到8.2元每公斤,如果2019年收購價每公斤上漲約1元,將達到9.2元每公斤。

曾深陷壓榨糧農風波


而此前,茅臺曾陷入暴利傷農風波。與以往以居高不下的股價和酒價頻上頭條的茅臺不同,因壓榨糧農、低賤收購原材料的傳聞站在輿論風暴中心。


再次提高有機高粱收購價,茅臺曾深陷壓榨糧農風波……



農民自稱10畝地年收益僅600元

1月28日,多家網站援引自媒體《消費日曝》文章稱,一位貴州仁懷地區種植茅臺酒供應高粱的農民給茅臺袁仁國、李保芳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算了這樣一筆賬:

種植高粱的投入年年高漲,一畝高粱從種到收,至少需要12個勞動力。按每人每天120元計算,勞動力成本一畝就要1440元。每畝購買有機肥和生物製劑,大概需要300元。村裡高粱畝產250公斤,按現行收購價產值約一畝1800元。扣除前面兩項成本,一畝高粱一年下來農民才收入60元。

農民補充,就算他這樣的“種植大戶”,10畝地,一年也只有600元的種植收益,10畝高粱掙不到一瓶茅臺錢。“如果遇上天氣不順啊、蟲災什麼的,真的會‘倒貼黃瓜二條’啊!”

面對質疑,茅臺方面對媒體否認了上述傳言,茅臺方面稱,公司多年來一直以遠高於市場平均價格的優惠條件向農民收購有機高粱,2018年每公斤有機高粱收購價上調1元,至8.2元/公斤,此前2015—2017年收購價為7.2元/公斤。

收購價多年未漲

對於農民在信中計算的成本問題,新京報援引仁懷市有機原料發展中心主任趙遠航回應稱,茅臺高粱基地採取“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種子、生物製劑都是免費提供,有機肥則是茅臺出一半,農戶自己補一半。


再次提高有機高粱收購價,茅臺曾深陷壓榨糧農風波……



按照信中畝產250公斤、1800元計算,一公斤高粱的收購價為7.2元,多家媒體報道,該價格仍與2011年時的一致,也就是說,7年過去了,這個收購價一直沒有變動。此外,在貴州茅臺吧,一位自稱來自茅臺方面的網友表示,2009年的價格在7元一公斤。

來自貴州仁懷的一位茅臺紅高粱供應商認同農民信中所說7.2元/公斤的收購價,但對於600元的年收入,他發了三個字“假消息”。

貴州仁懷茅臺鎮高粱採購商告訴AI財經社,茅臺酒廠用的是本地小高梁,當地糧油公司收購價是3.6元/斤,此價格與茅臺提供的收購價一致,該名採購商表示這個價格“挺低的”,他預測明年會提價到5元/斤(10元/公斤)。

AI財經社注意到,在2011年左右,53度飛天茅臺的出廠價為619元,茅臺同時於當年年初將零售限價定為1099元。不過按照目前969元的出廠價和1499元的終端零售價來看,出廠價和零售價分別增長了56.5%和36.3%。

為核對信息,1月30日下午4點半左右,AI財經社致電貴州仁懷枇杷村、中元村村委工作人員,電話均無人接聽,接通電話的高粱村村委會工作人員以開會為由掛掉電話。

一個交易日市值蒸發超500億

一面是農名信中提到的上漲的種植成本和低得不靠譜的收入,一面是茅臺飆升的酒價和股價,極大的反差讓該信在短時間內站在輿論中心。

2017年12月28日,貴州茅臺對外宣佈2018年起平均提價18%,飛天茅臺出廠價由819元/瓶上調至969元/瓶,而終端價也將由1299元上調至1499元/瓶。

在茅臺漲價消息的刺激下,2018年開年,貴州茅臺股價便創下歷史新高,逼近800元關口,市值一度突破萬億元大關。2017年,貴州茅臺實現銷售收入764億元,同比增長50.5%。2018年,茅臺集團定下目標,將實現含稅收入900億元,同比增長18%以上。此外,自2008年起,貴州茅臺的銷售毛利率就一直維持在90%以上。

在傳出壓制農民傳聞後,1月29日週一開盤,貴州茅臺股價跌5.26%收報736.32元/股,總市值9249.64億元,與1月26日777.22元/股、9761.88億元總市值相比,下跌約512億。1月30日茅臺 反駁“壓制農民”為不實傳聞後,截至收盤,報742.08/股,漲0.78%,總市值9321.99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