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什麼要殺樊噲?

菩薩我想對你說


劉邦於鬧市之間起義, 從一小混混不斷髮展成為了一代帝王。現代人們常常以劉邦來跟創業聯繫起來。劉邦則是大老闆,樊噲則是劉氏集團的一名高管。

樊噲是殺狗出身,力大無窮。劉邦在沛縣起義之後,樊噲一直跟著劉邦南征北戰,最大的一次功績就是在鴻門宴中救走了劉邦。在劉邦“創業”成功後,樊噲則成為了開國功臣,後來樊噲娶了呂后的妹妹,關係更上一層樓。但是後來劉邦卻要殺樊噲,這是為什麼呢?

自古以來,君王想殺功臣的理由只有三種:第一種,功高蓋主,死亡率最大。第二種,皇權鞏固下的犧牲品,死亡率較高。第三種,自作聰明被自己反殺的,著名人物藍玉,藍玉前面說的這三種情況一個人全佔了。樊噲則是個歷史中的一個特例,屠夫出身,最終成了大將軍,說到這有很多人認為這樣的歷史人物有很多。樊噲特殊不是在身世。而是如題所說,劉邦是怎麼殺死樊噲的?結局是樊噲沒死在劉邦手裡,劉邦死在樊噲前面。“皇帝要你三更死,便不過五更天”。最奇葩的是劉邦自己都很清楚樊噲不會謀反,但是還是因為重重原因集合在一起促使劉邦殺樊噲。前面說的三點其實樊噲都是沾上,樊噲則是“冤兒”一個。

其實樊噲從來沒想過要謀反,劉邦當時已經病重,加上有人舉報說樊噲謀反,而且當時的呂后干政並且權利巨大,而樊噲則是呂后的妹夫,所以劉邦疑心一重就想著要把樊噲殺了。但是最終的結果樊噲並沒有死在劉邦手上。

劉邦當時已經下令要殺了樊噲,主要當時有多種問題綜合一起的。一是盧綰謀反,二是因為呂后干政,三是劉邦疑心重。但是最後樊噲沒有死在劉邦手裡,當時劉邦命令陳平和周勃去殺樊噲,此時樊噲則是軍中重臣位為大將軍。陳平沒有立即殺了樊噲,是先把樊噲綁會了京城。在回京不久後劉邦就病重去世。就這樣樊噲成功躲過了一劫。

四十五度軍報


中國古代大多數朝代,開國皇帝一般都要開兩遍國:第一遍是統一天下,第二遍是清洗功勳集團。處理得好,就會誕生出一個國力強大的大一統王朝;如果處理的不好,就會搞得天下浩劫不斷,王朝被推翻(比如五代時期)。劉邦作為開國皇帝,他也面臨這種處境。打敗項羽只是他的第一遍開國,他要想保證後世江山永固,還要開第二遍國。也就是清洗協助他打天下的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

不過,樊噲並不屬於劉邦要清洗的功勳名單之列。因為劉邦屬於大器晚成之人,他當皇帝的時候已經快六十歲了。他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除掉豐沛功臣集團。


並且,由於呂后的存在,嚴重的威脅到了劉氏家族的利益。所以劉邦也不可能除掉能夠制約呂后的豐沛功臣集團。

因此可以這麼說,只要豐沛功臣集團和呂后不要走的太近,劉邦就不會動他們。然而事情就是這麼湊巧,樊噲偏偏就和呂后走的很近。他因為娶了呂后的妹妹呂嬃,和呂氏家族有姻親關係。於是,劉邦在臨死前就動了殺掉樊噲的念頭。

目的嘛,就是為了削弱呂后一黨的勢力,讓功臣集團能夠和呂后平起競爭,不至於讓呂后專權。

這裡可能有人會問了,既然劉邦怕呂后,他幹嘛不直接殺掉呂后,或者廢掉呂后呢?這樣做可以一勞永逸,何必要拿樊噲開刀?

現實的回答是——不行。

因為西漢的政治結構是這樣的:呂后、漢惠帝劉盈、豐沛功臣集團,三足鼎立。



除掉豐沛功臣集團,呂后會坐大;除掉呂后一黨,豐沛集團會坐大。如果把呂后和豐沛功臣集團全除掉,先不說劉邦有沒有這個能力,就算劉邦有這個能力,劉盈的皇位也坐不住。因為西漢初期的形勢很惡劣,外有匈奴對中原虎視眈眈,內有各種復辟勢力蠢蠢欲動。劉邦最大的失策就在於自己身強體壯的時候,沒有給劉盈建立一套死忠於他的太子黨。因此這就導致劉盈只能依靠呂后和豐沛功臣集團的支持才能坐穩皇位。

說到這裡,大致就能明白劉邦當時的各種苦衷了。要想劉盈穩坐皇位,呂后和豐沛功臣集團就不能動。呂后是劉盈的生母,她能鎮得住跟劉邦一起從豐沛出來的兄弟們。反過來說,功臣集團也能限制呂后,讓她不敢篡奪劉氏的江山。

這就是劉邦懼怕呂后,但又不殺的原因。不是他不想殺,而是他不敢殺、不能殺。

既然呂后殺不得,也廢不得,那麼劉邦就只能狠下心殺樊噲!因為只有除了樊噲,劉邦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斬斷呂后的羽翼,削弱呂后一黨的勢力。

可能有人又會問了,劉邦難道不能下旨把樊噲貶官罷爵嗎?幹嘛一定要殺呢?

現實答案是——也行不通。

因為劉邦年紀大了,呂后才四十多歲。劉邦病入膏肓的時候,呂后生龍活虎,身板那是槓槓的。如果劉邦把樊噲貶為庶民,只要等他一閉眼,待呂后上位後,必然會重新啟用樊噲。這樣的話,貶樊噲而不殺,那就沒有意義了。

所以,劉邦殺樊噲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趁自己還沒閉眼的時候,通過殺樊噲,以削弱呂后一黨的勢力。畢竟,樊噲當時是有軍權的。他如果和呂后穿一條褲子,別說漢惠帝會變成呂后傀儡,就連整個豐沛功臣集團也會被呂后壓制。

另外一個小原因,就是劉邦害怕樊噲會協助呂后殺掉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這一點被司馬遷記載進了《史記》。書中原文是這樣記載的:

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高帝聞之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陳平畏呂后,執噲詣長安。至則高祖已崩,呂后釋噲,使復爵邑。——《史記·樊噲列傳》

注意《史記》中的這一段話:“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

大致意思就是說,劉邦聽說樊噲要起兵幫助呂后殺掉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於是他就憤怒的命令陳平去除掉翻樊噲。這大概就是劉邦殺樊噲的直接原因了。

後來事態的發展,果然就驗證了劉邦的擔心並非是杞人憂天。陳平這個人精料準了劉邦命不久矣,他就沒殺掉樊噲。劉邦駕鶴歸西后,呂后開始執掌大權,她先是設計迫害戚夫人和劉如意。接著又迫害一部分劉姓諸侯王,並打壓豐沛功臣集團,壓的功臣集團是大氣都不敢喘一口。

並且最讓劉邦死不瞑目的是,呂后還冊封了自己的呂氏宗族為王爵,破壞了劉邦“異姓不得封王”的誓言,如同女皇帝一樣,開啟了兩漢外戚專權的先河。

如果不是呂后死的早,他的侄子呂產、呂祿等人又都是廢材玩意,被豐沛功臣集團藉機會剷除。很難說諸呂勢力會不會廢掉漢室自立,建立呂氏王朝。

而且在呂后專權的期間,也很難說樊噲有沒有做過助呂為虐的事情。因為從後來呂后給樊噲的待遇來看,對他還是很重視的。由於史書上沒有對此沒有詳細記載,這裡就不亂加猜測了。



呂后病死後,周勃、陳平、灌嬰等人起兵誅殺諸呂時,對樊噲的老婆和他的嫡子樊伉也一併進行了屠殺。

不過,周勃、陳平等人打死呂嬃和樊伉,只是針對呂氏的屠殺,並不是針對樊噲。樊伉被誅殺後,樊噲的庶子(樊噲與小妾生的庶子)並未受牽連。漢文帝登基後,這個小兒子被立為舞陽侯,繼承了樊噲的爵位。

綜上所述,劉邦殺樊噲的直接原因就是害怕樊噲跟呂后穿一條褲子,殺掉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根本原因就是害怕樊噲協助呂后專權,破壞西漢的政治平衡。

關於劉邦處死樊噲,很多人都拿這個事情當做是劉邦殺功臣的案例。

但是其實,劉邦殺樊噲,跟劉邦殺功臣沒有任何關係。拿這個事情說劉邦殺功臣,真的是冤枉劉邦了。因為不管樊噲是不是開國元勳,憑他當時在朝內的地位,以及他與呂后的私人關係,劉邦都會有殺他的想法。否則劉邦幹嘛不殺曹參,不殺周勃?偏偏就要殺跟呂后有姻親關係的樊噲?

不要覺得樊噲救過劉邦,而劉邦卻下旨殺他是劉邦心狠。在當時那種情況,換作是普通人也會考慮要不要除掉樊噲。這是政治,不是小孩子玩過家家。哪怕是一點點失誤,都會導致西漢江山易主。


Mer86


如果樊噲真被殺了,還真有點冤,因為樊噲對劉邦最忠誠,就在劉邦臨死前,樊噲還領兵在外面平叛。另外,二人的關係還很特殊,因為樊噲不但是劉邦的同鄉,還是連襟,劉邦娶了呂雉,樊噲娶了呂雉之妹呂嬃。


樊噲早年是個狗屠,以殺狗賣肉為業。劉邦喜歡吃狗肉,又沒錢,但劉邦的特長就是臉皮厚,飯店都欠一屁股債,吃樊噲的狗肉更不會給錢了。最後還把樊噲吃急眼了,每次出來賣肉先躲開劉邦。後來劉邦心裡過意不去,就把小姨子呂嬃介紹給了樊噲。

據說呂嬃很風騷,沒過幾天就和樊噲好上了,二人經常在柴禾垛裡滾來滾去,弄的滿身都是柴草。劉邦與呂雉一商量,就讓他倆成親了,畢竟樊噲還是個個體老闆,跟了他也日子也過的湊合。

劉邦放了囚犯之後就躲進了芒碭山,近兩年之後,陳勝和吳廣就起義了。很快各地郡縣的老百姓誅殺當地縣令,紛紛響應。沛縣縣令挺識時務,當曹參和蕭何找他商量的時候,縣令答應舉旗反秦。後來,眾人商量請劉邦回到做頭領,就派樊噲去芒碭山送信兒。為什麼非讓樊噲去呢?因為兩個人是親戚,劉邦相信。


劉邦起義之後,樊噲就追隨了劉邦。概括總結樊噲為劉邦立下的功勞有以下幾點:

  1. 每次攻城,樊噲衝在最前面,基本都是第一個殺上城樓。
  2. 劉邦進入咸陽皇宮,想在秦始皇床上享樂,被樊噲制止。
  3. 鴻門宴上及時闖入,與項羽據理力爭,救了劉邦
  4. 劉邦在彭城大敗後,組建了自己的騎兵部,樊噲統領全軍。
  5. 劉邦稱帝后,異姓王相繼造反,樊噲每次隨劉邦前往平叛。
  6. 英布造反,劉邦病重下令不見任何人,樊噲徑直闖入,激起劉邦的鬥志。
  7. 劉邦病危,盧綰造反,樊噲前去平叛。此時劉邦對樊噲起了殺心。

那麼,劉邦為什麼要殺為自己拋頭灑血的樊噲呢?

為了戚夫人和兒子劉如意。

劉邦晚年想把太子由劉盈改立為趙王劉如意,一來趙王聰慧機智很有劉邦的個性,二來避免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被呂雉殺害,但幾次三番都沒有成功。原因主要是呂雉把大臣們都拉攏到自己身邊,就連張良也支持了呂雉。後來劉邦也就接受了現實,但是劉邦認為敢於傷害戚夫人母子的只有樊噲,沒有樊噲為呂后撐腰,母子二人可能會倖免於難。於是為了老婆孩子的安全,劉邦只好向為他拼了一輩子命的樊噲下手了。



不過,幸虧劉邦派去的是陳平和周勃,如果換了別人,樊噲真就沒命了。

感謝朋友們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劉邦,我就不給大家做介紹了,非常著名的草根皇帝,漢朝的創建者。

雖然,在大多數人眼裡,漢高祖劉邦都沒有什麼過硬的、過人的本領。但是,漢高祖劉邦,硬是憑藉著自己的一幫老兄弟,打下了一個江山。

儘管如此,在年老的時候,劉邦依然將那些對自己不夠忠心的好哥們兒、好兄弟都殺了。就是那些對漢朝統治造成危害的老臣,至於那些,想要自己當諸侯王的,一定是先死。說死有餘辜有點過分,但是絕對能稱得上是取死有道。

  • 但是,有一個人,一輩子對劉邦忠心耿耿,但是,在劉邦臨死的時候,依然想要殺掉他,就是因為劉邦早走一步,才活了下來。這個人就是樊噲。

樊噲,是沛縣一個殺狗的,從沛縣開始就跟著劉邦混。當時天下才剛剛一統,劉邦還只是沛縣一個小混混,連媳婦都沒有,四十多歲還沒有自己的事業,放到現在,也是一個十足的失敗者。

樊噲,雖然只是一個殺狗的,但是在沛縣出身的那幫老兄弟裡面,樊噲因為殺狗殺得比較多,吃得也不錯,所以戰鬥力是最強的,即使在後來劉邦崛起以後,也是劉邦軍隊中數得著的猛將。

劉邦起義之前,淪落芒碭山。這時候的樊噲,也在這時候陪在劉邦身邊,與劉邦一起吃苦受累。劉邦起兵之後,一直堅定地擁戴劉邦,為劉邦建立漢朝建立了汗馬功勞。

當然,從沛縣開始就追隨劉邦,一起建功立業的人很多,但是,有一件事,其他人都沒有做過,只有樊噲做到了。

  • “鴻門宴”堪稱是劉邦生命中最大的一次劫難,就是樊噲將劉邦救出來的。

“鴻門宴”非常兇險,但是,劉邦不得不來。在宴會上,雖然項羽沒有說話,在范增的指示下,項莊還是對劉邦出手了。所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真的是招招不離要害,雖然有項伯保護,但是劉邦還是岌岌可危。就是在這樣的場合上,是樊噲不顧一切地衝進會場,真的是連性命都不要了,就差指著項羽的鼻子罵他背信棄義了。

就是因為樊噲衝進會場,給了劉邦找藉口離開的機會,使劉邦逃回軍中。

楚漢爭霸的慘烈就不說了,劉邦身邊的重臣都立下了很多功勞。但是,就是因為有些人功勞太大,才會不顧一切的想要封王,但是,這些人都成為了漢朝的隱患。

  • 劉邦稱帝以後,共有七個異姓諸侯王,後來都成為了叛軍,樊噲還是對劉邦忠心耿耿,為了劉邦帶兵出征,將這些老兄弟的侯國統統剿滅,對劉邦真的是沒話說。

這樣的一個忠心耿耿的樊噲,應該不會成為漢朝的障礙,為什麼劉邦要除掉樊噲呢?

就是因為樊噲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呂后妹夫。

劉邦的政治屬性真的是超高,在劉邦臨死之前,可能就預感到了,呂雉專權的可能,因此,想要把樊噲這個猛將除掉,想要盡力避免呂雉專權的可能。

當然了,現在我們可以說劉邦的預感是正確的,呂雉差點覆滅了漢朝的統治,當然,樊噲在這裡面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

  • 幸虧劉邦早走一步,樊噲雖然被抓起來了,但是沒有行刑,得以保全性命,算是全了兄弟情義。

我是春秋百曉生,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樊噲是劉邦從小一起光屁股長大的兄弟,多次在危難之際救了劉邦的性命,後來樊噲又娶了劉邦老婆的妹妹,兩人成了連襟,親上加親,關係非同一般。劉邦病重期間,樊噲曾酒醉說等劉邦死後要殺劉邦最寵愛的戚夫人及趙王劉如意,為呂后的兒子清除威脅,消息傳到劉邦耳朵裡,劉邦大吃一驚,立即派陳平和周勃追殺樊噲。

樊噲早年是個屠夫,以賣狗肉為生,他和劉邦是同鄉,兩人都遊手好閒,劉邦後來混了個個亭長,樊噲一直跟在劉邦屁股後面轉悠。反秦起義爆發後,劉邦做了沛公,樊噲就成了他的隨從,一起征戰。劉邦西征後進駐咸陽,面對金碧輝煌的秦宮殿和宮中的美色,滋生享樂思想。樊噲及時勸阻,加上張良的勸諫,劉邦才放棄享樂,帶兵回到灞上。鴻門宴上,樊噲表現出色,當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情況非常危急,樊噲一手舉盾,一手握劍就闖了進去,兩腿分開當地而立,一對大眼怒氣衝衝瞪著項羽,嚇得項羽都按住了寶劍,這一插曲讓項羽亂了分寸。尤其樊噲在鴻門宴上的一席話說動了項羽,他稱述劉邦的功勞,還用秦朝暴政導致滅亡的事例勸告項羽,讓項羽無法反駁。劉邦隨即找了“如廁”的藉口離開宴席,樊噲也跟著出去護送劉邦回到了灞上,等於說樊噲救了劉邦一命。樊噲娶了呂后的妹妹後,他與劉邦成了連襟,等於成了兄弟加親戚,關係更近了一步。

劉邦聽信別人的建議,派人守住函谷關,阻止其他勢力進入,當項羽東征過來時,卻被擋在了關外,立馬攻入函谷關,駐紮在鴻門,並決定攻打劉邦,就有了一事。

劉邦稱帝后,各異性王接連造反,樊噲被派去征討這些叛臣,俘虜了臧荼、活捉了韓信、斬殺韓王信、打退陳豨,後來又被派去討伐盧綰,可以說他為劉邦的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劉邦晚年,呂后開始掌權,作為妹夫的樊噲成為她最忠實的依靠。此時,劉邦開始警惕外戚專權。恰在此時,樊噲醉酒後說說等劉邦死後要殺劉邦最寵愛的戚夫人及趙王劉如意,為呂后的兒子清除威脅,消息傳到劉邦耳朵裡,劉邦大吃一驚,劉邦擔心自己死後樊噲會與呂后合作,壯大外戚勢力。這時候,劉邦平時非常信任的盧綰謀反逃亡匈奴。盧綰與樊噲一樣,同樣與劉邦交好,兩人同日出生,一同長大,兩家的關係也很好,劉邦覺得連盧綰都背叛了自己,那麼樊噲也不能相信了。此時,樊噲以相國的身份率軍去討伐燕王盧綰。劉邦立即派陳平和周勃追殺樊噲。陳平是個老滑頭,他知道劉邦即將離開人世,以後必定呂后當家,他不敢得罪呂后,下令綁縛樊噲到長安再治罪。沒想到抵達長安時,劉邦已經崩逝,呂后立即釋放樊噲,並恢復其舞陽侯爵位食邑。


希榮文創


劉邦為什麼要剷除樊噲?其根本原因就是樊噲是“外戚勢力之首”,這是樊噲必死無疑的關鍵。初漢有兩股勢力左右著漢朝的存亡:一是異姓諸王勢力;二是外戚勢力。劉邦在世時,異姓王這股勢力的重要人物基本被劉邦剷除,到了劉邦將死時,剷除外戚勢力的鬥爭才剛剛開始,可上天已經沒多給劉邦太多時間,然而作為救命恩人、發小、小姨夫、功臣的樊噲,其已經在政治上傾向了以呂后為首的外戚勢力。



樊噲在政治上傾向呂后,這是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因為樊噲的身份太特殊,與劉邦太親密的原因,劉邦一死,他藉著“高祖發小、救命恩人、小姨夫和功臣”的威望完全可以壓倒一切漢朝功臣貴族,可以說,威望如此高除了劉邦,基本上沒人比得上樊噲。

這只是樊噲當時的危險處境,然而樊噲在劉邦將死之時做了一件“作死”的事,就是聽說劉邦要傳位給戚夫人所生的兒子劉如意時,大怒,揚言要調兵誅殺戚夫人及趙王如意。劉邦得知後,並下令誅殺樊噲。其實平定異姓諸王之後,劉邦已經預感到外戚之患了。何以見得?“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



這句話平常看來並沒有什麼,如果放在當時已經平定了異姓王的局面來看,弦外之音就是以樊噲、呂后為首的外戚勢力會危及大漢王朝的穩定。因為外部的異姓王勢力已經被剿滅,為何劉邦還要明確指出劉氏還不安呢?除了外戚勢力,還真沒其它能令劉氏江山不安。



劉邦死後,呂后刑戚夫人、毒殺劉如意、謀害劉肥、扶呂姓家人為王並引發“諸呂之亂”足以證明劉邦預見的正確,如果留樊噲在世與呂后合謀相互呼應的話,以樊噲的勇猛剛烈和威望恐怕太尉周勃是鎮不住外戚勢力這股亂流的。樊噲問題只能由劉邦自己解決了。


海馬論史析理


劉邦晚年疾病纏身,加之呂后擅政,而樊噲又是呂后妹夫,因此劉邦覺得樊噲會幫助呂后除掉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劉邦為了自己死後兒子不受迫害,於是派遣陳平與周勃領軍,立即至軍中斬殺樊噲。陳平很有政治遠見,也畏懼呂后,因此下令綁縛樊噲到長安再治罪。沒想到抵達長安時,劉邦已經病逝,呂后釋放樊噲,恢復舞陽侯爵位食邑,而陳平此時立即前往劉邦墓前跪拜大哭謝罪,說自己沒能完成陛下的命令,只因戀樊噲功勞大,不敢擅自殺功臣,才沒能完成任務,這其實是說給呂后聽的,意在免責。呂后覺得陳平辦事辦的不錯,也就沒追究責任。


棍哥觀史


樊噲和劉邦是挑擔,,而且樊噲勇猛過人,有在鴻門宴上救過主公劉邦,是個有萬夫不擋之勇的上將,,但其妻與呂后為姐妹多有往來,,而倍受朝臣嫌疑,,,正值盧館反叛歸兇奴,,上派樊去邊關平叛,,,此時上以病入膏荒,,突有人言樊噲有謀反之心,,上大怒,,乃命陳平去代職抓樊,,,平乃智者,,思呂后與樊為姻親之貴,,不可魯蠻,乃宣旨入囚,好吃好喝,一路迴歸,,不想中途聞先帝駕崩,,乃松刑具以禮相待回朝奉命,,呂后見妹夫無樣,大喜,,陏令陳平為左相輔助少帝,,,,樊大難不死,,縱酒以樂,,其妻更是雞毛上天飛皇騰達,不可一世,,後噲死於酒林肉海中,,,其妻亡於呂氏覆滅中,,


94310417小云



梅里一了


樊噲是第一個找到藏匿在芒碭山中的劉邦並請求他成為起義軍頭目的人;樊噲也是追隨劉邦之後立下軍功最多的人之一;《史記·樊酈滕灌列傳》記載了樊噲起義之初的各種斬首、捕虜之功;樊噲還曾經在大名鼎鼎的“鴻門宴”上救了劉邦一命;樊噲更是劉邦的連襟,他去了呂雉的妹妹呂嬃(噲以呂后女弟呂須為婦,生子伉,故其比諸將最親)。但是樊噲是劉邦臨終最後一個要殺的人。《史記》對劉邦要殺樊噲的原因寫得很清楚:

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高帝聞之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

很明顯, 漢高祖之所以要殺樊噲,就是因為聽到了“皇帝駕崩之後,樊噲就要和呂后一起對戚夫人、趙王劉如意下手”的風言風語,而向來明智的劉邦卻選擇了相信,並立即派陳平和周勃前往接替正在平定燕王盧綰叛亂的樊噲,還要求周勃和陳平到了樊噲軍中之後,什麼暗號也別對,直接開槍就行。

劉邦就這麼糊塗了嗎,當然不是,他只是太敏感了——他太清楚呂后的為人,大將軍韓信、彭越不都是她殺的嗎,劉邦駕崩之後戚夫人孤兒寡母在呂雉眼中還不就是小小的螞蟻!再說了戚夫人與呂后的過節可不一樣啊,她差點取代了呂后的位置,她的兒子差點取代了呂后的兒子,他們這是“生死之交”了。所以,劉邦斷定,自己死後呂后肯定要對戚夫人母子不利。而作為呂后的妹夫,樊噲肯定會成為幫兇。

身後事管不了了,生前能幫點就幫點吧,於是劉邦決定先剷除樊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