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學生和睦相處嗎?這4點建議幫你忙!老師們快收藏~

學生和老師之間可能不太會成為朋友,但是實際上,隨著社會的發展,也越來越多的學生和老師有了非常和諧的關係,那麼到底學生和老師要如何和諧相處呢?

想和學生和睦相處嗎?這4點建議幫你忙!老師們快收藏~

注重儀表

當你站在學生的面前,即使還沒開口,你的儀表已經向學生“說話”了。

儀表雖是一個人的外表,卻並不是硬套在你身上的,而是你內心世界的外在表現,精神氣質的自然流露。有的男教師不修邊幅,那不好;有的女教師刻意雕琢,也不當。

想和學生和睦相處嗎?這4點建議幫你忙!老師們快收藏~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無論對學校教師或其他工作人員,都必須要求衣服整潔,頭髮、鬍子都要弄得像樣,鞋襪潔淨,雙手清潔,不隨地吐痰,不拋擲菸頭。”教師的著裝理應合乎時宜,既不呆板,又不矯飾,符合教師文質彬彬的氣質,又合乎教師的審美和傾向於含蓄、樸素的特點,同時教師的著裝打扮,同樣要符合時代審美性要求。

另外,教師應舉止大方,精神飽滿,語言文明高雅,穩重端莊而不做作。切忌有“掏鼻孔”、“隨地吐痰”等一系列行為,更不得抽菸和坐著講課。英國教育學家洛克說過,“做導師的人應當有良好的修養,隨人、隨時、隨地都有適當的舉止和禮貌”。教師的舉止姿態的基本要求是穩重,穩重就是舉止得體,不卑不亢,體態活潑而不失端莊,具有可供學生效法的作用。

給學生平等的關愛

學會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對所有的學生寄予同樣深切的期望,也是營造寬鬆愉悅課堂環境的重要途徑。

想和學生和睦相處嗎?這4點建議幫你忙!老師們快收藏~

在一個班集體裡,優秀生各方面表現突出,經常受到“全方位”的關注、讚揚和鼓勵,長期處於優越的地位,因此,如果發現他們驕傲自負、有看不起別人的苗頭,要進行批評,不能包庇。對那些成績較差的孩子,努力發掘他們的特長。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和信任,讓其他同學對他能刮目相看,從而增強他的自信心,激發差生的鬥志。

保持一顆童心

陶行知先生有句話說得好:“我們必須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這種童心,不是故作姿態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更不是為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採取的“感情投資”,而是如朋友一般平等而真誠的“情感投入”,是人道主義情懷的自然流露。

想和學生和睦相處嗎?這4點建議幫你忙!老師們快收藏~

在教學過程中要葆有一顆童心,這樣才能在與孩子交往的過程中找到接觸點和共振點,把握住教育的契機。如果總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那麼孩子的一切言行在你眼裡都是幼稚的,那些奇特、新穎的想法和行為都可能被否定,那就會扼殺孩子的天性和創造性。

學會尊重學生

《三聯生活週刊》曾登載過一篇文章,題目是《14歲的孩子從19樓跳下》,講一個初二男生因不能忍受班主任的侮辱和歧視,終因踢凳子一件小事,選擇跳樓,向生命告別。他留下遺書:“我覺得不公平,我做鬼也不饒過班主任……”

當老師的,沒有人承認自己不愛學生。但,方法不當是愛,羞辱歧視還說是愛。這種貼著標籤的愛,這種打了幌子的愛,這種沒有尊重的愛,教育寧可不要!

想和學生和睦相處嗎?這4點建議幫你忙!老師們快收藏~

只有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嚴慈相濟,因材施教,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多進行師生間角色換位,才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尊重學生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一個眼神,一絲微笑,一句問候,一種禮讓……這些小小的、微不足道的舉動有時卻是那麼的可貴。因為它可以帶給學生莫大的欣慰、感動,甚至是一種長久乃至是一生一世的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