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覺得宋朝和明朝的皇帝繁衍後代的能力那麼弱,而唐朝、清朝的皇帝兒女眾多呢?

滄青893


宋朝的統系經常斷絕,皇帝不得不從旁枝中找繼承人。明朝其實總體還算正常。唐朝、清朝同樣有統系斷絕,從旁枝中找繼承人的現象。下面分別說說:

一、唐朝皇帝的統系同樣斷絕過,不過不是因為皇帝的生育問題,而是政治鬥爭的因素

唐朝的統系大概是斷過三次。第一次是唐中宗這一脈,唐中宗是有兒子的,在歷次政變中被清理了個乾淨,他這一系可以說是唐朝從武則天開始到唐玄宗時期歷次政變的犧牲品。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讓唐朝統系轉移到唐睿宗(李隆基老爹)一脈。第二次唐穆宗這一脈,唐穆宗是唐朝中興明主唐憲宗的兒子,他和他的三個兒子敬宗、文宗、武宗先後為帝,都是有後代的,結果唐穆宗的弟弟唐宣宗,在武宗死後,在宦官的扶持下奪了位。第三次就是唐僖宗了,他在位時期爆發了黃巢之亂,傳位給弟弟唐昭宗,唐僖宗也是兒子的,只是當時天下大亂,唐朝內部認為不能由幼子繼位。然而,唐昭宗也不能挽救唐朝的滅亡,昭宗有點類似於後世的崇禎帝。

嗯,唐朝皇帝的生育能力都是不錯的,這或許和他們的家族基因有關係,畢竟李淵有二十二個兒子,到了六十多歲還在生。也可能和當時各族的融合有關係,唐朝皇帝和唐朝後宮多是混血兒,從在優生方面有優勢。

二、宋朝皇帝的統系經常斷絕,其中原因多種多樣,宋朝皇帝生育能力較弱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宋太祖趙匡胤就不太能生,四兒六女,還死了一半。剩下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還在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後死因成疑。傳說殺兄奪位的趙光義算是比較能生的,但也大概可以看出他的基因有缺陷,其兩個原來的太子一死一瘋,傳位給第三子真宗。真宗的兒子活下來的只有仁宗,仁宗當了四十多年的天子,居然沒有兒子,不得不從宗室裡選繼承人。真宗、仁宗,都是有生育能力的,但不知道是他們天生的基因問題,還是因為確實有後宮劇烈的宮鬥問題(狸貓換太子,似乎是有一定根據的),反正仁宗這一枝斷絕了。到宋哲宗時,又斷絕一回,傳給其弟宋徽宗。宋哲宗據說是滑精而死,由此可見其縱慾過度。宋哲宗雖有生育,但子女不多,皇子也沒活下來。到了亡國之君宋徽宗,居然基因突變,宋徽宗成為我國曆史上最能生的皇子,甚至沒有之一。據說,宋徽宗亡國後,被俘虜到金朝,依舊在監獄裡生孩子。北宋到了宋徽宗,在生兒子上是報復性反彈,在國勢上卻是迅猛下跌。

宋徽宗那麼多兒子,傳到南宋的宋高宗後,居然統系斷絕了。一方面是因為宋高宗的太子死了,宋高宗又在金軍的追擊中嚇得喪失了生育能力,另一方面是當時現實的和神秘的氣氛加在一起,讓宋高宗不得不還位於宋太祖的子孫,也維持宋朝的統治。於是,趙匡胤的後代宋孝宗繼位。到宋寧宗時期,寧宗九子皆死,最終只得傳位給宗室中收的養子宋理宗。到宋理宗孫輩時,宋朝滅亡。

宋朝皇帝其實都是有生育能力的,只是皇子死亡率過高,譬如宋真宗、宋仁宗、宋寧宗等都死了一大堆兒子。具體原因,要麼是基因有缺陷,要麼是宋朝對後宮禮法約束過嚴、導致選妃有先天缺陷,要麼就有可能是宮鬥了。據說,宋仁宗對後宮仁讓,而宋光宗居然懼內,這也真是奇了。

三、明朝雖有幾次統系斷絕,但總體算是正常的,明朝皇帝生育能力應該沒有問題

朱元璋就很能生,朱棣這方面稍微弱點,兒子不多。明朝在建文帝的時候統系斷過一次,主要是因為朱棣奪位,建文帝是有兒子的。然後到了明武宗正德帝的時候又斷一次,正德帝是個亂搞的皇帝,這是比較出名的,但對此,史家有爭議。正德帝的老爹明孝宗是中國歷史上極少的實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因此其子女極少,正德帝又不檢點,造成這一枝斷絕。然後,嘉靖帝從外藩入京繼位,結果鬧出一番認誰當爹的問題。直到崇禎帝哥哥,喜歡做木匠的天啟帝時,才又斷一回。明朝近三百年,統系不過斷過三次,一次還是因為朱棣奪位,一次間接因為明孝宗一夫一妻,由此可見,明朝皇帝的生育能力總體還是正常的。

四、清朝皇帝是不是特別能生?其實總體也在正常範圍

清朝最能生的無外乎康熙帝,因為他在位時間畢竟那麼長,身體也很健康,但也比不過宋朝的亡國之君宋徽宗會生。清朝的統系同樣斷過的,還斷了兩次,都是因為皇帝無後。一次是同治帝,一次是光緒帝,都是在清朝晚期了。末代皇帝甚至沒有生育。

因此,總體比較起來,明清帝王的生育能力總體相當,宋朝皇帝的生育能力的確有點問題,但主要不是不能生,而是不能優生,唐朝皇帝幾乎都能生,而且皇子大多成活率較高。


星火辰


有一種水果,不僅外皮極為苦澀,就連內裡都交錯著苦澀的隔膜。而且每一粒能吃的部分都很小,叫人一口一粒食之無味,一口一個又無法下嚥。但這水果偏偏在民間擁有不低的人氣,因為它有很多籽。這水果就是石榴,它的多籽剛好順應了民間多子多福的觀念,於是就成了人們祈求多子的媒介。

民間都這麼計較子嗣多少了,高高在上的皇帝又怎能不在乎呢?清朝康熙皇帝的子嗣,有記載的有五十五人;雍正皇帝的子嗣中,親生的有十四人;乾隆皇帝則有子嗣二十七個。而唐朝的皇帝們也不遑多讓。唐高祖李淵有子嗣四十一人;唐太宗李世民有子女共三十五人;唐玄宗李隆基子嗣多達五十九人。

但就像我們今天,即使開放了全面二孩,也還是有不少人因為各種原因,選擇生一胎,甚至不生。即使多子多福是古代社會長期存在的重要觀念,也還是有皇帝由於種種原因,子嗣單薄。

本來,作為坐擁天下的皇帝,他們大多後宮有著“三千佳麗”,並不缺孩子他媽。縱觀歷代皇室族譜,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只有極少的女性一人就產下了多個皇室後代,但有很多女性都為皇室添丁做出了貢獻。正是後宮女性眾多,皇帝才有足夠的“資源”,去迎接眾多子女的到來。因而換句話說,是皇帝本人的情況,直接影響了皇室人丁的興衰。<strong>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先回到問題本身。題中所說的宋、明兩代皇帝子嗣單薄,唐、清兩朝皇帝兒女眾多,其實是有些以偏概全的。至少宋徽宗有三十一個兒子,三十四位公主。而清朝的嘉慶皇帝兒女共有十四人。

相比之下,唐、清兩朝的著名皇帝們,子嗣確實比宋、明的著名皇帝們要多些,但這並不意味著宋、明兩代皇室就人丁稀少。事實上,明朝皇室人丁興旺時,朝廷甚至要拿出當年糧食賦稅收入的大半,才能支付得起這一大群人的俸祿。

所以說,皇室的香火到底興盛不興盛,還是得看當時的皇帝本人和環境。

對於皇帝們而言,多活一年就意味著多一年的時間去延續香火。三十五歲就去世的宋英宗趙曙只有八個兒女,而享年六十八歲的康熙皇帝就是兒女成群。

但年齡也不是惟一的影響因素。南宋開國皇帝趙構活了八十歲,卻只有親生骨肉六人,且四人早年夭折。趙構的孩子都是他在北宋尚存時有的。在他建立南宋後,雖然他也有幾個寵愛的妃嬪,卻沒有再留下孩子。

和趙構類似的,還有清朝後期的同治、光緒和宣統三人。他們都由於當時政局等原因,沒能擁有子嗣。在時代的大背景下,在他人的干涉中,他們的人生裡失去了兒孫滿堂的那幕重頭戲。

而明孝宗朱佑樘一生只有妻子張氏一人,二人只哺育了明武宗和其弟弟、妹妹三人。

可以說,他們身為皇帝,都有著擁有眾多兒女的潛力。唐宋也好,明清也罷,他們中的一些人確實都因為自己的機遇或能力,擁有了眾多後代。但也有些人,他們或主動選擇,或迫於事實,只留下了那麼一點甚至沒能留下星火。他們的一生,只看著庭外那株石榴樹,在一年又一年裡開滿了火紅的花朵。


鄧海春


兩宋在中國的歷史上,與漢唐明彊域比較,面積是最小的。由於宋之前的五代,更朝換代層出不窮,你方唱罷我登場,以此影響了宋之國國策,必然的就是重文輕武。加之趙宋皇帝十有八九為昏庸無能,不思進取。因而造成屈辱的三百年漢人朝庭。

朱明王朝中後期,雖說也出了些昏庸君王,但總體還算清明。特別是明初,幾代君王之作為,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其地位,作為表現有目共睹。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替趙家了報仇,替大漢民族報了仇;廣佈華夏之威,萬國來賀;多有世道清明,物產豐盛……

兩朝相比,誰優誰劣,一目瞭然!


七棵青松


這應該也是要看人的吧。雖說清朝前期的康熙乾隆雍正這一批兒女眾多,但是清朝後期同治、光緒和宣統都無所出啊!只能大體說,綜合比較起來宋朝明朝皇帝繁衍後代能力看上去比唐朝清朝的弱一點。

其實唐宋明清這四個朝代,都有高光,也都有低谷,所以比較起來,是沒有辦法直接說朝代強弱對生育的影響,應該這些都是無關係的。


張傑談史


兩個朝代繁育後代的能力都很強,特別是明朝更勝一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