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奋斗!33岁湖北师傅27岁湖南徒弟,贵州威宁结深情!

云贵高原工地上的师徒情

如果你耐心读完这个故事,你的感动肯定不止是二人的师徒情深......懂得感恩奋进的贵州人,你会读到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者付出的许多努力。劳动光荣、创造伟大,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祝愿所有劳动者节日快乐,平安幸福!——人社热线

在云贵高原乌蒙之巅的威宁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五里岗D区项目工地上,有这样一对亦师亦友的师徒,33岁师傅是一级建造师邓士贵,27岁徒弟是二级建造师肖渊。师傅荣获了中交建二航局海星奖,徒弟荣获二航局建筑公司海星奖,师徒两人参加攻关的成果还荣获了贵州省经济技术创新成果优胜奖。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对师徒,听听他们在云贵高原易地扶贫搬迁工地上奋斗的故事。

普通人的奋斗!33岁湖北师傅27岁湖南徒弟,贵州威宁结深情!

师傅邓士贵(右)正在给徒弟肖渊(左)疑难解惑

师傅邓士贵,来自湖北武汉,今年33岁,中共党员,威宁五里岗D区项目技术负责人。徒弟肖渊,来自湖南邵阳,今年27岁,是威宁五里岗D区的项目技术员。

2017年2月,为了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30多名二航人从五湖四海来到贵州威宁自治县,参加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二航局建筑公司为助力青年大学生在工地上成长、成才,开展师徒结对传帮带活动,使得邓士贵、肖渊二人有缘在云贵高原工地上结下师徒情。

签订师徒协议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徒弟在工地上快速成长?邓士贵主动与肖渊沟通谈心,了解肖渊的专业知识能力以及他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并结合肖渊自身的优势,为他制定每阶段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技能,不断细化导师带徒方案。

普通人的奋斗!33岁湖北师傅27岁湖南徒弟,贵州威宁结深情!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肖渊总是跟着师傅下工地,身上带着个小本子,记录下每一个要点。“师傅既像一个老大哥,又像一个朋友一样帮助我,总是叮嘱我得多听、多想、多学、多问、多写、多练。在工地上学习,最关键就得多练,只有亲手练过了,才能学到真本领……”肖渊说。

谈起肖渊这个徒弟,邓士贵满是自豪。“肖渊有着充沛的工作精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也使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去年的时候,我和肖渊一起备考。我顺利通过了一建市政增项考试,肖渊也通过了二级建造师的考试。”

师徒二人在贵州威宁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工地上摸爬滚打了2年多,那些难忘的事情还历历在目。

时间回到2017年2月份,那时正值五里岗项目桩基施工。“这桩不是偏空,就是塌孔,桩基质量不能保证,桩基进度又受到影响……” 邓士贵着急了。五里岗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成桩效率低,十分影响工程进度,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邓士贵深知责任重大。面对困难,邓士贵迅速组织技术人员成立攻关小组,徒弟肖渊也成为了小组的一员。

普通人的奋斗!33岁湖北师傅27岁湖南徒弟,贵州威宁结深情!

威宁海拔2300多米,早晚温差大,冬天特别冷。虽然已经到3月份了,但是威宁早晚的霜凝也考验着每一个二航人。

“师傅,我们能不能试一试用旋挖钻机施工工艺和冲击钻施工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呢?”徒弟肖渊的建议,让邓士贵豁然开朗。于是,师徒二人和攻关小组成员一起,通过多次试验,最终发现两项工艺结合能够充分发挥旋挖钻机施工粘土层速度快和冲击钻机处理斜孔和塌孔以及溶洞速度快的优点,打破了传统施工工艺。同时他们巧用“低压慢钻”方式,精准控制沉渣厚度,优化了混凝土灌注工艺,确保了桩基质量和施工进度,为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后来,邓士贵指导肖渊将这一攻关成果进行整理、发布,最终荣获二航局QC成果三等奖及贵州省经济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

谈起师徒二人在传帮带过程中最开心的回忆,邓士贵坦言便是肖渊荣获建筑公司首届砌筑比武青年技术人员组状元的那天。“作为他的师傅,我比他还高兴!”邓士贵边说边给徒弟肖渊竖起了大拇指。

其实,项目部员工都知道,这枚技术状元奖章的背后,也凝结了邓士贵不少的心血。

普通人的奋斗!33岁湖北师傅27岁湖南徒弟,贵州威宁结深情!

威宁八中项目

2018年9月,建筑公司举办首届砌筑比武大赛,邓士贵一得到消息便立刻找来肖渊:“你跟我学徒2年了,检验你的时候到了……”在师傅的鼓励下,肖渊第一个报名参赛,并暗下决心:“绝不能给师傅丢脸。”

那段日子,白天师徒俩要在工地上忙,晚上便一起挑灯夜战。邓士贵和肖渊一起认真阅读比赛规则,并按照比赛大纲整理考点。邓士贵在网上看到一种砌筑“神器”,能很好地控制砂浆饱满度以及灰缝的厚度,对施工现场的整洁也有明显改善。于是便花钱从网上购买,亲自带肖渊到工地进行试验。

然而,在比赛前夕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比赛前一天,肖渊将原本已装进行李包的“神器”拿出研究,却忘记将“神器”放回。凌晨5点,肖渊焦急地给邓士贵打电话:“师傅,我太粗心,把砌筑神器落下了……”

邓士贵在电话这头听说肖渊“神器”忘记带了,当时便有些火大:“这小子怎么这么大意,关键时刻掉链子!”但听着电话那头焦急无措的声音,邓士贵也不忍责备。他一边安慰肖渊好事多磨,一边沉着安排,让肖渊将早上从贵阳到武汉的车票改签到中午,然后立即安排人专程将“神器”送到贵阳交到肖渊手上。凭着扎实的功底,加上砌筑“神器”助力,肖渊最终荣获了砌筑比武青年技术人员组技术状元。

说起2年的师徒情,师徒二人有不一样的感受。肖渊坦言:“在我最美的青春里,遇到了值得珍惜一生的良师挚友,是一种福气。他不仅仅教会我技能,也给予了我家人朋友般的温暖与关怀。”

“作为导师,除了在技术和管理上给予徒弟帮助外,还得重点关注他的心路成长,向他传递积极向上的工作、学习价值观。”在邓士贵看来,这是作为师父应当肩负的责任。

默默传承的是一种精神,谆谆教诲的是一份责任。师傅真心交,徒弟用心学,云贵高原工地上的师徒情,不仅透着浓浓的人情味儿,更诠释了导师带徒这一传承培养模式的精髓。

普通人的奋斗!33岁湖北师傅27岁湖南徒弟,贵州威宁结深情!

2019年2月,师徒二人和项目团队一起圆了10000多名易地扶贫搬迁人民的安居梦。如今他们又踏上了贵阳云城尚品项目建设的工地,继续续写这段师徒情……(中交建二航局 方国俊 肖渊 / 图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