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五馬鎮的來歷,有點味道!

奉節五馬鎮的來歷,有點味道!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為尊崇諸葛亮奉劉備“託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可奪”的品質,唐太宗改人復為奉節。一百多年後,一位中國詩詞文化歷史上不可缺少的人物來到了奉節,他不僅僅為奉節寫下了400多首膾炙人口的詩歌,還產生過與奉節的小地方的名稱來歷息息相關的故事。這個地方就是:五馬鄉,現在的五馬鎮。

766年至夔州。在夔州都督柏茂林多有幫助下,於第二年遷居夔西,經營那裡的四十畝柑橘園,又租得東屯的一些公田,僱人耕種,過上相對穩定的生活。同時進入創作的一個豐收期。

夜裡,杜甫很累,他老婆勸說他,每天不要寫那麼多的詩歌,有什麼用呢,又不能當飯吃?杜甫知道是妻子關心自己的身體,便答應她,承諾以後他每天只寫一首詩,絕不多寫。妻子聽了也很開心,隨後恩愛了一番就睡覺了。

奉節五馬鎮的來歷,有點味道!

第二天清晨,杜甫按照習慣,度歩到西瀼水邊,看護他的橘樹。剛剛來到河邊,從河水種突然飛出一條金魚,全身金黃色,與橘樹上結滿了的黃色橙子相映成趣,當即他的詩意靈感爆發寫下了“園甘長成時,三寸如黃金”的詩句。

就在這時,妻子大聲的喊他回家,說家中來了貴客,要他趕快接待,杜甫立即回到家中,一看,原來所來貴客,竟然是他來到夔州後,一直在幫助他的夔州都督柏茂林。杜甫非常高興,趕忙叫老婆做飯,要與柏茂林痛飲一回。但是被柏茂林拒絕了,並說明來意。柏茂林說,城南深山有匪,經常出來禍害百姓,身為夔州都督要親自去澆滅他們,因土匪兇殘,自己在行軍之前,前來見一見好友。說說話就要走,不能陪杜甫飲酒。杜甫一聽,當即非常支持柏茂林去剿滅土匪,當即就想作詩一首贈送給恩人柏茂林,可是,他的老婆卻在此時奉茶上來,聽說杜甫又要作詩,當即使眼神,提醒他----答應了的,只能寫一首,剛才在河邊已經寫了一首喲。杜甫心領神會,自己不能做一個在老婆面前失信的人,怎麼辦呢?轉念一想,計上心來,便來到案桌邊,手執筆,飛毫題寫了一首《高都護驄馬行》送給柏茂林,說這是我以前在離開青州的時候,送給一位朋友高都護的詩,你們倆都是我的好友,今天我抄寫此詩送給你,祝你凱旋而歸。

奉節五馬鎮的來歷,有點味道!

安西都護胡青驄,聲價欻然來向東。

此馬臨陣久無敵,與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養隨所致,飄飄遠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櫪恩,猛氣猶思戰場利。

腕促蹄高如踣鐵,交河幾蹴曾冰裂。

五花散作雲滿身,萬里方看汗流血。

長安壯兒不敢騎,走過掣電傾城知。

青絲絡頭為君老,何由卻出橫門道。

奉節五馬鎮的來歷,有點味道!


不久,柏茂林果然凱旋而歸,夔州知府要把他收復的土匪佔據之地設立一個行政管轄區,不知如何命名。徵求柏茂林的意見時,柏茂林將杜甫題寫的這首詩轉贈知府,知府大人,一邊讀著這首杜詩,“此馬臨陣久無敵,與人一心成大功。五花散作雲滿身,萬里方看汗流血。”,沉吟道:好詩呀,五花馬,千里馬,人為馬,心為馬,汗血寶馬!

柏茂林也非常機靈,大呼一聲:知府大人見此詩,一句話連說了五個馬字,與杜甫此詩的意境吻合,我看此處就叫做“五馬”吧。

夔州知府一聽,將自己與當代詩聖相提並論,心中自然舒服得很,所以就當即定下來,此處小地名就叫做“五馬”。從此,在奉節的歷史上就多了一個被叫了1200多年的名字“五馬”。

奉節五馬鎮的來歷,有點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