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為何至死都不願意去臺灣?

邪惡女女-LL


與其死在海上,不如死在上海,黃金榮如是說,杜月笙黯然,不再相勸,舉家遷入香港。

戴笠一死,杜月笙如喪考妣,平生一知己,怎能不悲痛。至於蔣介石是個什麼貨色,杜月笙怎能不知。杜月笙曾自嘲,在蔣介石眼裡不過是個“夜壺”角色,蔣介石的忘恩負義加上蔣經國的睚眥必報,杜月笙有幾條命也不敢去臺灣試水,杜月笙放棄飛往臺灣的念頭是必然的,自然也就拒絕了蔣介石在崇明島上所謂的“善意”邀請。

杜月笙幫過蔣介石太多,其最大的政治汙點就是四一二政變,幫蔣介石幫出來的,在重慶栽過一次,忍氣吞聲,也是幫蔣介石幫出來的,多少年來要錢給錢,要人給人,缺飛機買飛機,擋日本人水路杜月笙毀了自家10多艘大船沉到長江,反過來說,杜月笙自己的兒子竟然讓蔣經國抓了,他都沒求過蔣介石。

不單蔣介石,連孔宋兩家黑民國政府的錢,也是從杜月笙那裡走賬,天南海北全國各地的鈔票入賬,一個電話打過來再知會杜月笙讓他轉給某某,杜月笙有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口風極嚴,即便是普通朋友找他借錢,類似:遇到了什麼困難?借錢要幹嘛去?這種話杜月笙從來不問,用他的話說就是,人家既然提出來了,就一定有人家的理由,甚至是難處,沒有必要去打聽。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從不打聽他人隱私。

杜月笙站隊老蔣自有其目的,那就是他的政治追求,他沒有什麼主義,只是在意身份上的轉變,聞人轉商人,商人轉政客,至於站隊問題,他曾說過,“全力與國民黨合作, 將來在政治上才有地位”。很不幸,沒過幾年,現實打臉----

抗戰勝利,蔣介石又開始利用杜月笙,大批軍、警從後方調入上海需要時間,蔣介石擔心在此之前上海淪為無政府狀態陷入混亂,所以求助杜月笙,在戴笠的合作下組建“忠義救國軍”,趕對於杜月笙這個有“政治追求”的人來說,這是天大的好事,戴笠屬軍統,身份不衝突,自己過去從政的話,以他的功勞和與蔣介石的交情,上海市長的寶座問題不大。

但是很明顯,內心中從來都看不起杜月笙的蔣介石有自己的考慮,並且在他眼中,無論杜月笙幫過自己多少次,也還是個聞人,這還是好聽的說法,利用過就算了,怎麼會讓他這種身份的人當市長,真這麼做了,會被全國輿論指責。由這時起,杜月笙就知道蔣介石只是利用他,根本看不起他的出身,所以自嘲為夜壺。

杜月笙與蔣經國交惡源於1948年,民國政府的嚴重財政危機,嚴懲投機商,蔣經國被派駐上海,人剛到,杜月笙就下帖子約飯,蔣經國直接拒絕,反手就把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下獄,罪名是囤積居奇,其實只是經營股票而已,哪有什麼囤積,杜月笙制止了手下的報復行動,給蔣經國遞了消息,真正囤積的是(四大家族)孔家,暗指你家親戚(宋藹齡的兒子)你動不動?做完這些,杜月笙安心等待。

杜月笙的意思並不是要害孔家,而是想告訴蔣經國,經濟上的問題,靠強硬的行政手段無法解決,沒想到蔣經國毫不猶豫的把孔令侃也抓了,更加沒想到的是“宋家皇朝”的宋子良也一頭撞進來,被蔣經國關入大牢,這下輪到宋美齡跟蔣介石玩兒命,老蔣沒辦法,只能訓斥蔣經國後,讓其將“舅舅”們釋放出來,杜月笙散佈消息,應該一視同仁,要放一起放嘛,所以杜維屏也終於脫離苦海。

蔣介石倒是沒有因為這件事對杜月笙說什麼做什麼,但是蔣經國的光榮任務到此戛然而止,灰頭土臉的回去覆命,你自己家都這樣,你怎麼管呢,自此蔣經國就恨上了杜月笙,這又引發了令杜月笙暴跳如雷的另一件事,“黨報”事件----

《中央日報》是國民黨機關報,在其文中,把杜月笙歸類為“肅清”之列,必須清除。字裡行間措辭非常激烈,描述杜為:買辦流氓、土豪劣紳、時代的渣滓,上海變成發炎的盲腸、蔣經國上海鎩羽而歸,這些都是杜月笙的罪過。

杜月笙的心徹底涼了,多年來幫助蔣公中正的結果,就是自己淪為時代的渣滓,當初哪怕少捐一架飛機,現在的生活也不至於如此窘迫,這種情況下,即便不會被倒戈清算,他也不會再去臺灣仰人鼻息,在此之後,杜月笙與國共雙方均有溝通,包括毛主席也給杜月笙寫過信(不用奇怪,杜和主席溝通過不止一次,比如杜月笙等提出的南北通航問題,都是主席親自批示的,算是部分參與政府工作建議),所以杜月笙不再懷疑,決定回到上海,可惜被蔣介石再次破壞了。

蔣介石妄圖鉗制杜月笙的原因很多,他不想杜月笙留在上海為我黨服務,不想讓杜月笙穩定上海的金融和社會秩序,即便不來臺灣幫他控局底層,在香港也要籠絡住一群因害怕而逃到香港的資本家,不讓他們再回上海投資,這些人和老杜很熟,以杜馬首是瞻,他還想讓杜月笙在香港籌措資金,他好反攻......

杜月笙是一點都沒慣著蔣介石,蔣介石要求的,杜月笙一點都沒辦到,早在逃離上海之前,他就收到過主席挽留他的信件,但是一直害怕被追究以往罪責,但是他也跟主席保證,全力配合,讓徒弟們不要生事,企穩上海,盡綿薄之力助力平穩過度,以便解放軍接收上海。

至於工商精英們,他們來詢問杜月笙是否參加解放後的北京中國銀行的董監事會,杜月笙支招,你們如果怕回去,或者怕被老蔣找茬,完全可以籤授權書派代表回去嘛,一切迎刃而解。蔣介石氣得罵娘。

最終,杜月笙因哮喘加重不幸離世,他的遺願也被蔣介石破壞,他本來想死後,讓家屬找合適的機會送他回到家鄉上海,和父母安葬在一起,還是蔣介石的干預,最終遺體運到了臺灣安葬,蔣介石再次利用杜月笙大放厥詞,“杜本不宜居香港,但......立場堅定,寧願病死香港,不甘××利用”,其實呢?杜想回上海也是收到消息的蔣介石率先發難,登於《中央日報》:杜月笙已經申請赴臺。杜月笙解釋不清,索性放棄。

近來看到很多朋友都在討論杜月笙的為人之道,其實他的為人之道是被社會和行業規則擠壓出來的一套特立獨行的行為方式,所不同的是,其他人在規則下默默承受,遵守著各行各業各階層的規矩,而杜月笙則可以聰明的對規則善加利用,這種利用並非單純的循規蹈矩。融入較高的情商因素後,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和收益。


古今通史


杜月笙不是不願意去臺灣,只是經過權衡利弊後,暫時不去。

但是,臺灣終究還是要去的。

1949年蔣將去臺之時,曾經邀請過黃金榮和杜月笙一起去臺灣,但是黃、杜兩人拒絕了。

蔣志清處在人生低谷的時候,在上海灘瞎混,炒股輸了個精光,又欠了一屁股債,被討債的人追的抱頭鼠竄,最後沒有辦法,竟然想到了一個辦法——拜黃金榮為“老頭子”,讓黃金榮為他出面擺平債務。

黃麻皮收了蔣的門生貼,幫他解決了債務,對蔣有恩,可是卻也沒有跟著蔣去臺灣。

黃金榮雖然老了,可是心裡也門清,他一個黑幫大佬去了臺灣,即便老蔣能夠容他,可是他還能打的出自己的一片天?不過,他是蔣的黑歷史,他不得不擔心蔣會不會讓他好過。

更何況,當時他已經81歲了,哪裡經得起折騰?可別一番折騰後死在了海上,反不如老死上海。

所以,黃金榮沒有去臺灣。

那麼,杜月笙又是出於怎樣的考慮才沒有接受蔣的邀請去臺灣呢?

杜月笙在1937年時不僅沒有像張嘯林一樣投靠日本人,反而冒著生命危險衝破日本人的阻撓,離開了上海,去了香港。

他去香港後,幹了什麼?拼命砸錢支持中國的抗戰事業!為此,他幾乎傾盡了家資!

可是,他從沒有後悔過,也沒有心疼過自己的錢。

即便是後來去了重慶,他也仍然沒有忘了繼續出力,他雖然想著在重慶打造一個商業帝國,可是卻又砸了無數的錢為蔣從敵佔區購買物資,也讓自己的“門下走狗”在上海破壞日本人對佔領區的統治。

杜月笙從1927年開始,已經投靠了蔣,為蔣立功頗多,按理說在1949年應該會跟著去臺灣,可他偏偏沒去。

杜月笙很清楚老蔣一直對他看不上眼,只有用到他的時候才會想起他,他每次立功,蔣給他的也始終只是虛職,完全沒有要重用他的意思。這也是杜月笙後來將自己比喻成“夜壺”的原因,用的時候才會拿出來,用完了就會被藏到床底下。

如果當時杜月笙在國府的靠山——戴笠還在的話,他肯定會去臺灣,可是戴笠卻死了。

杜月笙善於識人,也捨得投資,所以在看到有膽有魄又有頭腦的“小癟三”戴笠後,他便眼前一亮,然後給予了這個“小癟三”一定的友誼,對戴進行了投資。

這不,戴笠果然沒有辜負他的期望,先是考入了黃埔,後來又成了蔣的心腹,權勢日隆,戴也因此成了杜在國府中的後臺。

兩人可謂是相輔相成,戴缺錢缺人,杜便給錢給人。

杜月笙正是想通過戴笠這座“橋樑”,由江湖而入廟堂。

但是,在1946年3月17日這一天,卻發生了一件事——戴機撞岱山,雨農死雨中!

戴笠一死,維繫杜月笙和蔣之間的橋樑瞬間崩塌,杜再想步入廟堂,步入政界,便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

這是杜月笙沒有去臺灣的一個不可忽略的原因。

此外,杜月笙選擇去香港,是因為香港處於兩黨的中間地帶,又不是兩黨的管轄範圍,更利於觀望局勢,可進可退。

杜月笙投靠蔣,幹了不少損害我黨利益的事,所以他肯定不敢留在上海。同時,杜月笙雖然投靠了蔣,可是也曾幹過違背蔣意志的事,戴笠一死,沒有人能夠庇護他。

這也是他沒有去臺灣,而是去了香港的一個原因。

不過,杜月笙在臨終前卻專門囑託家人朋友,特別是陸京士,讓他們在自己死後,將自己安葬到臺灣,這說明什麼?

活著的杜月笙不是不願意去臺灣,他想去,但是因為他害怕自己去了臺灣,不僅不會得到蔣的重用,反而可能會繼續充當“夜壺”的作用。

他願意當夜壺嗎?顯然不願意,所以沒去。

可是,一個死去的杜月笙顯然便不會有這個擔憂了,蔣也不會為難一個死人,所以他才會在臨死前讓家人將自己葬到臺灣去。


吾與吾國


我是方圓,我來回答。

在筆者看來,杜月笙不去臺灣的原因是多重的。

首先就杜月笙本人和國民黨的關係來說,可以說成是“關係密切”,也可以說兩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甚至可以說是“相愛相殺”。為何這麼說呢?

之所以說他們之間關係密切,實際上倒不是杜月笙和國民黨走得有多近,而是作為上海灘的黑幫老大,國民黨清楚去拉攏他的重要性。可以說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杜月笙對國民黨可以說是有求必應,而國民黨對杜月笙也是極為尊重的。

比如在酒桌之上,別人來給蔣介石敬酒,蔣介石都是坐著的,而杜月笙來敬酒,蔣介石就要站起來,還要說一聲:“杜先生”(選自《歷史的溫度》)。

由此可見杜月笙在蔣介石心中的位置。

但是我們也要知道,蔣介石對杜月笙的這種所謂的“尊敬”,也並非是發自內心的,也許是,但是相對於利益考量來說,發自內心的尊敬也要顯得遜色一些。

此外,在1931年的時候,杜月笙花了五十萬大洋建起來的“杜氏祠堂”在浦東高橋落成,頓時間大批人來觀看,但這其中最讓杜月笙感到有面子的,還會蔣介石、何應欽、胡漢明和孔祥熙等人送來祝賀的匾額。(摘選《歷史的溫度》)

但這一切就像我們前面所說的,蔣介石心中對杜月笙的利益考慮遠比心中的那份真摯的尊敬要高的多。

蔣介石之所以這麼“尊敬”杜月笙,是因為現在的上海還存在租界,是因為日本人還沒有失敗,還需要杜月笙的黑社會勢力和這些人斡旋。

但是到了1945年日本人投降以後,上海也沒有了租界的勢力,蔣介石自然就用不到杜月笙了。頓時間,杜月笙便“失寵”了。

最可笑的是,當時的上海副市長吳紹澍還打出了“打到杜月笙”的標語,而他之所以敢這麼做,那是因為他的背後有蔣介石給他撐腰。

杜月笙被蔣介石徹底冷落後,在1949年7月國民黨的《中央日報》上,還將杜月笙說成是“時代渣滓”。雖然蔣介石也為此做出了道歉,但是相比也是迫於面子和輿論吧!

後來杜月笙還對門徒說到:

“那些政治大官,其實當我們是夜壺。晚上尿急了,想到用我們。用完了,一腳踢到床下去,嫌我們又髒又臭。”

可見此時的杜月笙已經對蔣介石及國民黨政府已經是心灰意冷了。

但是就歷史層面來看,杜月笙也並非就是一個趨炎附勢,一心只想著和國民黨搞好關係的人。相反,在民族大義上,他和蔣介石有著不一樣的理解。

抗戰期間,杜月笙除了青幫老大這一個頭銜外,實際上還有另外一個高大上的頭銜,那就是:“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

這確實是個虛銜,但是杜月笙卻從來沒有將它當做是虛銜,而是真正的去做這個頭銜該做的事情。

他設立了很多醫院,救助了很多傷員,錢不夠,他就發動群眾募捐,募捐還不夠,那就自己來補。這些在淞滬會戰時期,就有很明顯的體現。

不僅如此,杜月笙還有這樣一舉豪言:

“如果日本人敢利用租界進攻中國軍隊,我杜月笙在兩小時內就毀滅租界。”

別以為只是說說而已,他還真就去做了。他讓自己的門徒組成一千五百人的別動對,直接就和日本人幹起來了。

到了1949年的時候,杜月笙受到臺灣蔣介石的邀請,讓他去臺灣。但是杜月笙拒絕了。原因有三點:

第一點,杜月笙對蔣介石的所作所為已經是心灰意冷。

第二點,當時共產黨也通過黃炎培等人勸杜月笙留在上海,保證既往不咎。杜月笙是猶豫的,但是他最後卻去了香港。

第三點,在兩者之間,杜月笙選擇在“中間位置”,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大半生都活在動亂與刀口之上,自己已經對這樣的生活再難提取信心,只有遠離恐怕才是最好的選擇。


方圓文史


杜月笙生於民國時期那個魚龍混雜的時代。舊上海,是冒險家的樂園,形形色色的勢力在這裡遊蕩,跑馬佔地。

這裡有舊軍閥、北伐軍、青年新銳、滿清遺老,再加上各類兇殘的幫會勢力。

杜月笙作為一個無任何勢力的小癟三,卻在這樣一個混亂不堪的時代,登上了人生頂峰。當然這個頂峰可以爭議,但就個人而言,做到這一點就足以說明他的非凡與睿智。的確,杜月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人物,也是一個譭譽參半的人物。

杜月笙懂得進退,深諳人性,在大的選擇面前從沒失過手。他曾為蔣介石做過許多事情。

杜月笙晚年的時候,內戰失敗後的蔣介石想逃往臺灣,曾經邀請杜月笙一同前往,但是他始終沒答應。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有書君就跟大家一起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一、杜月笙信奉“夜壺”理論,深諳人性、人心,這是他不想跟隨蔣介石去臺灣的首要原因。

1927年4月,蔣介石準備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就找到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三人,要他們幫忙鎮壓上海的工人,杜月笙等人立即同意。

蔣介石曾經是黃金榮的徒弟,可是真正為蔣介石賣命的人,卻是杜月笙。4月11日晚,杜月笙誘捕了上海共產黨工人組織領袖汪壽華,將他殘忍地活埋。次日,杜月笙等人出動大批黑幫分子偽裝成工人,在全市攻擊工人組織。

蔣介石以工人內訌為名,將上海的工人糾察隊全部收繳了槍支,並開始屠殺共產黨人。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殺”。

蔣介石“論功行賞”,杜月笙被任命為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

杜月笙在1933年脫離了青幫,在蔣介石的支持下,成立了自己的幫會組織——恆社,這樣他就更能方便地為蔣介石出力。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杜月笙讓自己的幫派成員全力協助中國軍隊作戰,蒐集情報、帶路、暗殺日軍軍官和後勤人員等。

另外,他還與戴笠成立了情報站,拿出大筆錢支持抗日。籌集大量毛巾、香菸、罐頭食品、防毒面具等,送往前線。

後來日軍攻陷上海,也曾找到杜月笙幫他們做事,但是杜月笙乾脆地拒絕了日本人的要求,由上海前往香港躲避。杜月笙人雖不在上海,但是他指揮手下,聯合青幫成員、軍統人員在上海成功處決了幾個大漢奸,離間了汪偽陣營。

為了獎勵杜月笙,蔣介石在1940年任命杜月笙為人民行動委員會負責人,統一指揮各地幫會組織。

在香港期間,蔣介石又任命杜月笙為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杜月笙當然也盡職盡責,通過組織捐款、將大量錢款和抗戰急需物資送到前線。

1945年抗戰勝利後,杜月笙以為自己一直為了蔣介石肝腦塗地,應該能當上海市長,最起碼也是個副市長。沒想到,因為上海的外國租界都被國民黨政府收回,上海已不存在外國勢力,杜月笙與租界打交道的特長,對於蔣介石來說已經毫無意義。

這年9月初,杜月笙從外地返回上海,蔣介石已經任命錢大鈞為上海市市長、吳紹澍為副市長,並取消了對杜月笙的歡迎儀式,連本已搭好的牌樓也被拆除,火車站還貼出了“杜月笙是黑勢力代表”“打倒杜月笙”等標語。杜月笙為避免難堪,臨時改在上海西站下車。靠站時沒有一個要員迎接。

蔣介石的種種做法,讓杜月笙寒了心。你蔣介石用到我時,我杜月笙沒說過半個不字,為抗戰鞠躬盡瘁,如今抗日成功了,可我又換來了什麼?

杜月笙遊走江湖數年,當然也深諳人情世故。他有一個著名的尿壺理論:搞政治的人把黑幫當做尿壺,每當晚上要小便的時候,就把它從床底下拿出來。一旦小便完了,這個尿壺就不需要了,甚至會嫌它又臭又髒,恨不得立即砸掉它。

杜月笙深知自己在蔣介石心中的位置,也深知蔣介石這個人“卸磨殺驢”的本性。如果自己跟隨他去臺灣,就相當於一個無用的“尿壺”,遲早會被蔣介石“砸個稀爛”。所以,他不想去。

二、杜月笙和蔣經國曾經結下“樑子”,擔心去臺灣後會遭到蔣家父子報復。

1948年,杜月笙和孔祥熙合作,哄抬物價,屯積居奇,擾亂市場和金融秩序。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來到上海打擊投機商人,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被逮捕。

杜月笙出面為兒子活動,蔣經國不敢不給面子,他請示蔣介石後,杜維屏坐了6個月的牢,然後被放出來。

杜月笙雖然不敢公開表示對蔣經國的不滿,但是他也狡猾地建議蔣經國不能“只打蒼蠅,不打老虎”,接著就揭露了蔣經國的表弟、孔祥熙的兒子孔令侃所經營的揚子公司,也同樣存在囤積居奇、倒買倒賣的事實,逼迫蔣經國不得不採取“大義滅親”的舉動。

後來,蔣經國對於上海擾亂市場及金融秩序行為,只好不了了之。蔣經國本來想通過自己做的這第一件大事揚名,卻不料因杜月笙吃了癟,讓蔣經國懷恨在心。

如果杜月笙去臺灣,那臺灣的大權早晚會落在蔣經國手裡,即便杜月笙活不了那麼久,可是子孫後代恐怕也沒有什麼好日子過。

因此這是杜月笙不願意去臺灣的第二個原因。

三、如果去臺灣,一切從零開始,風燭殘年的杜月笙已不可能重整旗鼓,東山再起。

杜月笙長期在法租界生活,比較適應殖民地的生活狀態,解放前夕,全中國的殖民地也就只有香港了,因此,香港對於他來說,是個最佳的選擇。

再者,八年抗戰期間,杜月笙一直住在香港的杜公館。不僅如此,經過長時間的經營和發展,杜月笙在香港有相當大的勢力,黑白兩道都吃得開。回到香港也算相對聰明的做法。

1949杜月笙已經61歲了,而且身體大不如前,去臺灣,所有的吃穿用度都要重新安排,這是十分麻煩的。再者,去臺灣也不會再闖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香港與臺灣兩者對比,杜月笙選擇香港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於是1949年4月,杜月笙拒絕了蔣介石的邀請,也自覺自己曾犯下不可饒恕的過錯,而未接過我黨為其拋出的“橄欖枝”,舉家離開上海,前往香港定居。後來,他的哮喘病發作,並不斷惡化。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病逝於香港,享年63歲。

可見,杜月笙這樣一個讀書極少、文化層次不高的人,僅僅是因為把握了人性、人心,就避免了在那樣一個複雜的時代迷失自我,做出錯誤的選擇。

他之所以沒有跟蔣介石去臺灣,是因為他對對方和自己都有個清楚的認識與估計,他的“尿壺理論”則是他徹悟人性的最好詮釋。

再者,他與蔣經國結下過“樑子”,去臺灣也是自討沒趣,將來也不會有好結果。

還有,香港有他的一番天地,與其去臺灣人生地不熟,不如駕輕就熟回到自己的老根據地,可以趨利避害。這些,就是他死活不去臺灣的原因。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杜月笙(1888年——1951年),十六歲開始在十六鋪碼頭賣水果,一路跌跌撞撞地混進了十里洋場,23歲上位,看上去文質彬彬,實際上心狠手辣。出身貧寒,卻又成為涉足娛樂、文化、教育、金融、新聞各業的財富大亨,一躍成為上海灘最大的幫派老大。在他身上可以說是集結了所有的傳奇元素。

有人說杜月笙是亂世梟雄,有人說他是流氓大亨,也有人說他是青幫大佬……而刀叔認為,用一代梟雄來形容杜月笙是最恰當不過了。

杜月笙雖然是混黑道的,心狠手辣,但卻有一顆強烈的愛國之心。杜月笙曾經是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帶頭捐獻了150萬抗日救國,曾經創辦了上海大公職業學校,也就是江蘇科技大學的前身。

政治上,1937年,杜月笙主持的上海敵後工作統一委員會採取各種辦法迫使上海資產階級的頭面人物虞洽卿等人離滬赴渝,併成功地策反高宗武、陶希聖脫離了汪精衛漢奸集團。“八一三”抗戰後,蔣介石安排杜月笙為中央賑濟委員會常委,負責第九救濟區廣東、廣西、福建三省的救濟工作。

軍事上,1938年“八一三”抗戰爆發後不久,與杜月笙合謀,利用幫會組織蘇浙行動委員會。在蘇浙行動委員別動隊的5個支隊中第一、二、三支隊的司令均是杜月笙的門生。

上海淪陷後,蔣介石為了阻止日本海軍大規模溯江西侵提出了封鎖長江的計劃。杜月笙率先指令自己的大達輪船公司開出幾艘輪船行駛至江面鑿沉。而後,其他輪船公司也紛起響應,鑿船沉江,阻塞了長江航道,遲滯了日軍的進攻。

為蔣反共二十年,換來的卻是夜壺一樣的待遇。“我就是蔣介石的一個夜壺,想用就用,不想用就塞到床下去了。”

杜月笙在革命道路上為蔣介石可以說是肝腦塗地,原本以為蔣介石論功行賞怎麼也會給自己個上海市市長噹噹,再不濟也是個副市長。萬萬沒想到的是,1945年8月,當杜月笙回到上海時,蔣介石已任命錢大鈞為上海市市長、吳紹澍為副市長,負責接收上海全權。

更讓杜月笙寒心的事情還在後面,火車快到上海時,門徒上車報告,市政府已通知取消原定的歡迎儀式,連本已搭起的牌樓也已拆除,北火車站還貼出了“杜月笙是黑勢力代表”、“打倒杜月笙”等標語。杜月笙為避免難堪,臨時改在上海西站下車。靠站時,竟沒有一個要員迎接。

蔣介石的種種做法徹徹底底讓杜月笙寒了心,用到我的時候我從來都未說過一個不字,為國家鞠躬盡瘁,如今抗日成功了,可我又換來了是什麼?所以當蔣介石戰敗邀請杜月笙一起去臺灣的時候,杜月笙毫不猶豫地就拒絕了。

同時,中共方面也委託黃炎培勸杜月笙留在上海。可是杜月笙心知肚明自己反共二十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時,就殺了上海總工會委員長汪壽華等眾多共產黨員。血債累累,又怎麼敢留在上海?另外,一日為賊,終身為賊,想要在人民群眾中洗白自己幾乎是不可能的。於是,杜月笙選擇去了香港度過餘生。

蔣介石曾經拜在杜月笙門下,神秘的“紅帖子”不翼而飛

杜月笙的長孫杜順安說,蔣介石早年尚未發跡時,曾經託人引薦見過杜月笙。並且遞上了“紅帖子”。也就是說,早年的蔣介石曾經想拜在杜月笙門下,認杜月笙做老大。“紅帖子”上清楚寫著“弟子蔣志清認杜月笙為師”。

蔣志清是蔣介石上學時的名字,蔣介石實際年齡比杜月笙還大一歲。杜順安說當年將這份紅帖子放在保險櫃中,後來卻不翼而飛。他懷疑,是蔣介石派人偷走的,原因不言而喻了。

杜月笙去香港以後,一直蝸居在一個三室一廳的小房子裡,直到1951年8月16日去世,終年63歲。


刀墓手札


杜月笙至死都不願意去香港,這一切都跟蔣介石有著莫大的關係。杜月笙有一句關於蔣介石的自嘲,道出了杜月笙至死不願意去臺灣的原因。

杜月笙與蔣介石交惡,自嘲是自己是夜壺。1945年,抗戰勝利後,因為杜月笙在抗戰的時候,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按論功行賞,杜月笙盯上了上海市長的職位,好好過一把官癮。誰知道蔣介石給杜月笙來了一個卸磨殺驢,杜月笙被擺了一刀,準確來說是兩刀,刀刀見血,兇相畢露。

第一刀卸磨殺驢,在杜月笙信心滿滿地準備回到上海當市長的時候,蔣介石蔣介石已提前任命錢大鈞為上海市市長、吳紹澍為副市長,負責接收上海全權。蔣介石的這樣安排直接跟杜月笙沒有一毛錢關係了,這令杜月笙感到很失望。這還沒完,在杜月笙回上海的時候,本來以為有宏大的歡迎場面,誰知道有人搗鬼,市政府取消原定的歡迎儀式,連本已搭起的牌樓也已拆除,北火車站還貼出了“杜月笙是黑勢力的代表”、“打倒杜月笙”等標語。杜月笙聞訊氣上加氣,為避免難堪,臨時改在上海西站下車。靠站時,竟沒有一個要員迎接。

第二刀蔣介石戲耍杜月笙,1946年夏,蔣介石為體現“民主政治”,下令“民選”上海市參議會議員。杜月笙信以為真,有意競選議長席位,哪知就在勝券在握時,傳來蔣介石的口信:議長一席,希望由潘公展擔任。潘公展蔣介石的親信,杜月笙自知胳膊擰不過大腿,在選舉結果杜月笙當選議長後,杜月笙馬上宣讀了一份辭職呈文。

這兩件事的發生,導致杜月笙和蔣介石徹底交惡。當時杜月笙自嘲:我們是夜壺,蔣介石把我們用完了,眼看沒有利用價值了,就往旁邊一甩,再也用不著你們這些夜壺了。此時的杜月笙對蔣介石是徹底失望了,也明白自己的根基在上海,到了臺灣也不受蔣介石的待見,地位甚是尷尬。於是,62的杜月笙決定再次遠遁香港,與世無爭,就在香港安度晚年。

1949年4月,杜月笙赴香港,1950年與京劇名角孟小冬在香港結婚,1951年8月16日下午,62歲的杜月笙嚥下了最後一口氣。杜月笙的女兒杜美如回憶說:“父親迴光返照時,對身邊人說的最後一句話就是,我沒有希望了,可你們大家有希望,中國還有希望。”,享年64歲。


密探零零發


這個問題用杜月笙的話來說最恰當:“蔣介石這是拿我當夜壺使,需要的時候就拿出來用一下,不需要了放在床底都嫌臭啊”。

一,杜月笙的夜壺論,發表在1945年抗戰勝利後杜月笙榮歸回上海的檔口。

蔣介石曾經是黃金榮的徒弟,可是和蔣介石命運連在一起的人,恰恰是杜月笙自己。

蔣介石北伐戰爭擔任總司令時,杜月笙作為青幫三大亨就已經決議投靠蔣介石。蔣介石掌握國民黨政府後,杜月笙更是鞍前馬後伺候得不亦樂乎。

九一八事變,張學良一槍不放,日本佔據了東三省。可是第二年的一二八事變,日軍攻打上海,卻被阻擊成功。這裡杜月笙的功勞很大。更重要的事,杜月笙作為“民間外交家”參與淞滬停戰協定的談判,這也是蔣介石所需要的。

抗日戰爭爆發後,杜月笙遠在香港,遙控上海,與戴笠合作組織蘇浙別動隊,上萬的青幫弟子犧牲在抗日戰場。杜月笙還積極籌款支援抗日,救濟災民。杜月笙還暗中找人蒐集情報,並策劃多次暗殺漢奸活動,並策反王克敏離間汪陣營。

1945年抗戰勝利後,杜月笙以為自己能當上海市長。沒想到,蔣介石已經任命錢大鈞為上海市市長、吳紹澍為副市長,取消了對杜月笙的歡迎儀式,還發動新聞界搞臭他。要知道副市長吳紹澍正是杜月笙的門徒叛離出來的。

到這時,杜月笙才認識到,對於蔣介石來說,杜月笙只不過是可利用的人,一旦失去利用價值。蔣介石會毫不猶豫的拋棄他,如果杜月笙連個人勢力也沒有了,蔣介石會毫不猶豫殺掉他。

二,香港是杜月笙的第二個家。

八年抗戰期間,杜月笙一直住在香港的杜公館。不僅如此,經過經過長時間的經營和發展,杜月笙在香港有相當大的勢力,黑白兩道都吃得開。

杜月笙在香港的居住條件相當好,如果到了如果到了臺灣,可能需要重新安排,這是十分麻煩的。

三,杜月笙和蔣經國勢同水火勢不兩立。

解放戰爭期間,杜月笙幫助宋子文和孔祥熙穩定金融秩序,做了很多事情,但是當蔣經國上臺開始大呼掃黑的情況下,杜月笙和孔祥熙合作從事擾亂金融秩序的行為,被蔣經國抓到證據。

杜月笙出面,蔣經國不敢不給面子,蔣經國請示蔣介石後,對於上海的擾亂金融秩序行為,只好不了了之,這是蔣經國做的第一件大事,杜月笙面前吃癟,讓蔣經國懷恨在心。

如果杜月笙去臺灣,那臺灣的大權早晚會落在蔣經國手裡,即便杜月笙活不了那麼久,那麼子孫後代恐怕也沒有什麼好日子可過。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是杜月笙長期在法租界生活,比較適應殖民地的生活狀態,解放前夕,全中國的殖民地也就只有香港了。

只是讓杜月笙除了上海,沒有其他地方可去。如果去美國估計也難免不了被參議院之類的人清算。


歷史知事


1949年,國民黨兵敗如山倒,蔣介石率殘部撤退至臺灣,而此時上海的無冕之王,地下皇帝杜月笙則既未留在大陸,也沒去臺灣,而是去了香港,1951年,杜月笙在香港病逝。為什麼杜月笙至死都沒有去臺灣呢?


眾所周知,在民國期間,上海幫派的影響力十分巨大,甚至能夠決定上海的走向,而這些幫派中,尤以青、洪幫勢力最為強大,作為上海青幫的大佬,杜月笙堪稱上海灘的無冕之王,也因此,杜月笙所有的根基和他的權力來源都在上海灘。

所以一旦解放軍佔領上海,曾經在“4·12”反革命政變中,瘋狂瘋狂屠殺過共產黨和革命群眾的杜月笙,勢必會被清算,杜月笙必然不敢留在大陸。而杜月笙一旦離開他的根基上海,除了曾經青幫大佬的名聲,他將一無所有,也就沒有了跟蔣介石討價還價的基礎。



杜月笙早在20年代就開始與蔣介石打交道,他非常瞭解蔣介石的為人,一無所有的杜月笙,即使到了臺灣,也不可能被蔣介石重視,反而身家性命都決定於蔣介石的一念之間。

再加上1948年,蔣經國去上海打虎時,杜月笙聯合宋美齡坑了蔣經國一把,使蔣經國打虎行動最終失敗。得罪了“太子”,又失去了被利用的價值,精明如杜月笙,自然不會羊入虎口。


事實的結果也證明了杜月笙選擇不去臺灣的明智。到達臺灣後,蔣介石絕大部分在大陸時嫡系和高級將領都受到了冷落,也失去了權力。曾經蔣介石的親信都是如此待遇,杜月笙區區一個黑幫首領,自然不可能有多好的後果。


鳶飛九天2018


杜月笙應該算是黑幫裡最懂政治的人,雖然就是一個削水果的出身,但是杜月笙削的並不是簡單的水果,而是人生,水果刀的作用只能是削水果,當沒有水果的時候,你只能老老實實的找一個地方貓著,千萬別礙著別人的眼。

杜月笙深知,自己其實就是老蔣的水果刀。他的水果就是上海灘。

三百年幫會第一人

前不久熱映的《遠大前程》關於洪三的歷史原型,縱橫是第一提出,洪三元的上位史就是上位中的杜月笙,而陸昱晟則是上位後的杜月笙。

剛開始杜月笙就是一個小癟三,後來搭上黃金榮的線才在法租界立足,並且扶搖直上,甚至有超越黃金榮的趨勢,1925年杜月笙聯合黃金榮、張嘯林創立三鑫公司,壟斷法租界的煙土交易,三人並稱上海灘三大亨。

三個人在上海混的那是風生水起,當年蔣介石隨陳其美在淞滬進行革命活動,後來陳其美被暗殺,老蔣當時還是小蔣,走投無路最後託人拜倒黃金榮的門下,這才湊足了錢到廣州去投奔孫中山先生。

可見當時青幫勢力有多龐大,而杜月笙作為青幫最厲害的人,在巔峰之時,也是有一定影響力的。

政客與流氓

沒過幾年,當年那個走投無路的小青年,從廣州再次殺回上海的時候,已經搖身一變成了政界的新星,國民政府的實權派,這個時候,黃金榮都不敢再提往事。

正是由於老蔣的黑幫經歷,使老蔣認為,對於黑幫,如果能夠加以利用,則是最好不過。

在四一二政變時,杜月笙充當老蔣的先鋒,積極參加屠殺革命人士的行動,獲得老蔣的賞識,從此,在上海,國民政府是白的,杜月笙是黑的,蔣介石在明面,杜月笙在陰面,他們相互配合,狼狽為奸。

杜月笙從一個賣大煙的,搖身一變成了國民政府少將參議,後又成為陸海空總司令部顧問,禁菸委員會委員等職,讓一個賣煙的去禁菸,估計這也是老蔣幹出的最打臉的事情。

杜月笙也很給力,對老蔣是惟命是從,包括抗戰期間還贈送很多架飛機給老蔣。

兔死狗烹

蔣介石對杜月笙的扶持,完全是看中了杜月笙在上海的勢力,將杜月笙培養成自己在上海地下的代理人。

然而,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上海淪陷,杜月笙離開上海前去香港,因為杜月笙在上海還有些勢力,因此,老蔣覺得杜還有一定的利用價值,於是對其表面上看還可以,給杜弄了一箇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的職務,讓杜月笙在香港進行募捐抗戰活動。

但是,隨著杜月笙在上海勢力一點點的消亡,老蔣對杜月笙的態度也急轉直下,香港淪陷後,杜月笙到了重慶,不但不能幫老蔣做事,反而出了事處處要老蔣幫忙,這就違背了他們之間關係的根本。

最後杜月笙出了事,照樣花錢找戴笠,找宋子文他們出擺平,使杜月笙對老蔣也很生氣。

本來抗戰後,杜月笙會以為上海還會回到從前,自己還是流氓大亨在上海灘呼風喚雨,結果,才發現,國民黨在上海乾的那些搜刮民脂民膏,比以前還要厲害,再加上自己啥也沒撈到,抗戰勝利了,然而杜月笙卻失敗了。

隨著蔣介石敗退臺灣,杜月笙和蔣介石最終分道揚鑣,杜月笙去了香港,而沒有隨蔣介石去臺灣;其實在縱橫看來,當上海淪陷的時候,杜就應該明白,自己對老蔣已經沒有多少可利用的價值了。


史論縱橫


杜月笙不願意去臺灣,正是他的聰明之處。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杜月笙作為三百年來幫會第一人,自然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

杜月笙有個名言,叫“蔣介石拿我當夜壺,用完了就把我扔了”,確實是有其道理。杜月笙當然是個人物,在十里洋場中,從底層社會崛起,和蔣介石、章太炎等政商學名流稱兄道弟,與黃金榮、張嘯林並稱為“上海三大亨”。而且與一般的黑道人物不同,杜月笙還是一個很有民族自豪感的人,抗戰時期為鋤奸和救濟做了很多好事。杜月笙自己也很清楚,上海體制是特定時代的產物,一旦國家完成中央集權,必然不會允許這樣的人物出現在場面上。杜月笙也一直致力於洗白自己,想做上海市長。

但蔣介石也不簡單,雖然在出道的時候得到很多黑道的幫助,但是他很能分得清黑白,只讓杜月笙做議長。雙方由此談崩,杜月笙拂袖而去,再加上杜月笙在國民黨內的鐵桿戴笠飛機失事,他也就絕了再和國民黨合作之念頭。現在看來,他的選擇是對的,後來臺灣的竹聯幫也好,香港的三合會也罷,在社會不穩定和發展經濟的時期,可以發揮類似於“潤滑劑”的作用,一旦經濟穩定和社會風向轉變,政府就會通過反腐、打黑、掃黃等手段來打擊黑道。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