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哭就抱会被宠坏?不抱危害更大

孩子哭了要不要立刻就抱?

每每讲到这个问题,妈妈就会化身为“最佳辩手”:

孩子哭了就要抱!

看着宝宝哭的那么可怜兮兮的,你多狠的心啊,能忍着看他哭还撒手不管?这样一来,孩子怎么建立安全感?

孩子哭了不能抱!

一哭就抱?你这样会把孩子惯坏的,刚一开始就这样,以后有你受的,以后养成习惯,你想放都放不下了。

似乎听着都有道理,那么,究竟该听谁的?

孩子一哭就抱会被宠坏?不抱危害更大

一哭就抱=惯坏宝宝?

大量专家研究、事实案例证明:

婴儿哭的时候,大人不理睬,这是违背天性的做法。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出一个观点,婴儿从0~18个月期间属于“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这个阶段,宝宝需要完全依赖其父母(或其照料者,如爷爷奶奶等)。

“事实上,当你拥抱宝宝时,会让他感到安全,就像他的需求得到满足一样,这反过来会增加他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而绝大多数心理学家主张0-3岁是培养孩子依恋关系(安全感)的重要时期,所以在3岁之前多多“宠”孩子,是不会有太大影响的。

有很多妈妈主张孩子哭了不抱是因为怕孩子习惯了,以后稍不如意就用哭来“威胁”家长,其实,这实在是你多虑了。

尽管大家普遍认为,现在的娃相比过去要“精明”许多,但五个半月前的孩子依然不太懂得通过哭声胁迫父母。

所以,如果你家娃还不到五个半月,大可放下你的顾虑,及时回应他们的哭声。

婴幼儿心理专家S·弗雷伯格在《魔法岁月》里这样描述:“要学会用哭来控制父母,小宝宝必须要有思想、有感知客观世界的能力、能理解因果关系。”

孩子一哭就抱会被宠坏?不抱危害更大

宝宝为什么总是喜欢抱抱?

因为父母与孩子肢体的接触,远胜于和孩子进行语言上的沟通。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斯基尔斯做过一个著名实验:

他找来两组孤儿,一组找人来做他们的母亲,与他们交流对话拥抱,另外一组只供给食物、水、衣服等必备生活用品。

20年后跟踪这些孤儿发现,前一组智力发展良好,大都结婚,能够自食其力。

后一组恰恰相反,生存质量很一般,有很多人患病,有些人甚至没能存活下来。

斯基尔斯通过这个实验告诉人们:拥抱和爱等身体接触,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非常重要。

宝宝年纪尚小,对周围的环境感到陌生,恐惧,妈妈温暖的拥抱会让宝宝获得更多的心理安慰,内心安全感更充足,小时候被妈妈抱抱比较多的宝宝长大后会比较自信,正能量比较多,另外,宝宝在和妈妈抱抱的时候,身体会释放名为内啡肽的激素,能够让宝宝的身体更健康,发育更好。

孩子一哭就抱会被宠坏?不抱危害更大

及时回应好处多多!

美国布朗大学研究发现:在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妈妈如果及时回应宝宝的哭声,孩子一岁半以后,语言能力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美国圣母大学研究发现:对婴儿时期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爱护,孩子长大后将更加独立。

3岁以前的孩子如果得不到足够的关注,那他的心理一定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

母亲以婴儿的感受为中心,与婴儿共振,给予积极的回应与关注。这样长大的孩子,会成为心理学所说“自我实现”的人,他们会发自灵魂深处对生命充满热情和创造力,于人友善,同时会坚定的捍卫自己。

西尔斯医生在《亲密育儿法》中提出了“需求水平”的概念:每个宝宝都有特定的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得到了满足,他们就能在身心发展上发挥最大的潜力。每个宝宝的性情差异,也是为了传达他的需求水平。

这意味着你可以尽量回应宝宝的需求,如果他很黏人,可能只是因为他的需求水平比较高。随着你回应次数的增多,宝宝就也就不再哭了。

孩子一哭就抱会被宠坏?不抱危害更大

什么时候需要开始担心宠坏宝宝?

宝宝6个月以后,如果你仍然停留在孩子出生头6个月,对他关注有加,事事都顺着他,那么只会强化他这种啼哭手段。

1岁半的时候,随着孩子违拗症和我行我素的出现,那时候,你就不得不面对一个时刻挑战你权威的孩子。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还太小,所以采取习惯性的容忍态度,甚至还允许他们出现一些不快乐的行为,譬如,乱扔东西,踢人。

也就是说,6个月左右的时候,他们再哭闹的时候,我们就要稍微放缓一下立刻抱起或第一时间积极响应的冲动,而是要去考虑一下应对“需求性啼哭”的正确策略了。

孩子一哭就抱会被宠坏?不抱危害更大

其实,小编一直认为,像“拥抱”、“亲吻”这些正能量的行为,怎么宠,都不会把孩子宠坏。爱和拥抱并不是和溺爱划等号的,多给孩子一些又有何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