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蘋果恢復原有的“味道” ——洛川縣推廣有機肥促進蘋果產業提質增效

讓蘋果恢復原有的“味道”

——洛川縣推廣有機肥促進蘋果產業提質增效

讓蘋果恢復原有的“味道”  ——洛川縣推廣有機肥促進蘋果產業提質增效

●果農給果樹上有機肥

通訊員 楊帆 任健 本報記者 劉卓

初春的洛川大塬上,蘋果花已經含苞待放,果園裡澆水的、施肥的、翻耕的……一片農忙景象。

“一定要少上化肥,多上有機肥……”洛川縣蘋果局生產辦主任屈軍濤在春節果園管理培訓現場講解時反覆強調。有機肥中無病菌、蟲卵及雜草籽等有害物質,富含多種有益微量元素,可以有效根除板結,改良土壤環境,使用有機肥的蘋果,長勢好,抗病性強,每畝能提升5%~10%的產量,結出的蘋果有機質含量高、個頭大、色澤鮮豔,口感更好。

“用有機肥就是好,以前給果樹光上化肥產的蘋果一斤最多賣3塊錢,自從2016年開始給樹施有機肥,每斤能多賣1塊多,這兩年我的果園每年都能賣20多萬元。”菩堤鄉咀頭村果農郝百雄說。

“用有機肥還比化肥便宜。”同村的郝延紅算了一筆賬,以前他10畝果園每年用化肥就要花去2萬多元,從2017年開始,他開始使用有機肥替代化肥,同樣的10畝地現在只需要1.5萬元,每年能節省近6000元的成本。

洛川縣蘋果種植面積50萬畝,年產量90萬噸,全縣95%的農民從事蘋果產業,農民收入的95%來自蘋果,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6年超過萬元。

為了能夠實現生態循環發展農業、促進蘋果質量提升,2017年,洛川縣開始實施國家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按照“政府指導、企業實施、部門監督、考核驗收、政策補貼”的思路,積極探索蘋果有機肥替代化肥模式,減少化肥投入,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及農作物秸稈肥料化利用,實現節本增效、提質增效,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是進一步提升洛川蘋果品質,在洛川蘋果產量、種植面積均已達到發展瓶頸的時候,提質增效是一項有效保障措施。”洛川縣委書記王明智說。

兩年來,洛川縣由23家合作社和企業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工作,並對企業實施的“有機肥+配方肥”“有機肥+水肥一體化”“果沼畜”“果園生草+種植綠肥”模式進行補貼。同時,鼓勵支持其他非試點的企業和農戶成立專業合作社,推行“生產統一管理、物資統一調運、技術統一服務、銷售統一包銷”的管理模式,擴大有機肥替代化肥範圍。

洛川民豐農民專業合作社就與志丹縣羊子養殖場簽訂了羊糞採購合同,每年統一採購羊糞分發給合作社農戶,統一使用有機肥。2018年,民豐合作社的“延剛蘋果”直接賣到了迪拜,每顆蘋果賣到7.5元。

在洛川縣綠佳源果畜專業合作社,則是採用果沼畜一體化施肥灌溉,讓蘋果恢復原有的“味道”,達到歐盟出口標準,甜度達到17度以上。“果園每畝每年2500斤有機肥的投入起到了關鍵作用。”合作社負責人黨剛良說。

通過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提升了洛川蘋果品質,湧現出了像黃土印象、延剛、頂端、美域高等洛川本土蘋果知名品牌。同時,在看到使用有機肥帶來的效益後,洛川縣的果農們紛紛自發的開始使用有機肥。

在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工作的同時,洛川縣積極發展羊子、生豬養殖,並引進有機肥生產企業,以保障果園生產需要,實現果沼畜循環發展。

據瞭解,洛川縣果園化肥使用量已從2017年前的每棵果樹每年20斤,下降到現在的不足10斤。全縣每年建設有機肥替代化肥示範園2萬畝。截至2018年底,洛川縣建成了5.6萬畝有機蘋果生產基地。2019年將在全縣每個鄉鎮創建1個千畝以上的有機蘋果示範區,到2020年將建成10萬畝的有機蘋果生產基地。

讓蘋果恢復原有的“味道”  ——洛川縣推廣有機肥促進蘋果產業提質增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