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水泥人!從水泥“大佬”到紡織“大腕” 三十年堅守實業

在蘭溪,從不缺乏堅守實業、堅持創新的企業家,他們是地方經濟發展最堅實的基礎和最寶貴的財富,章樹根便是這群人中的一份子。作為立馬控股集團的領頭人,他白手起家,帶領一群跟他有著同樣夢想、同樣衝勁的人開始艱苦卓絕的創業跋涉,將一家百人小廠發展為規模企業。

點贊水泥人!從水泥“大佬”到紡織“大腕” 三十年堅守實業


1985年7月,章樹根帶領198位農民,集資20多萬元創辦靈洞水泥總廠(立馬控股集團前身),開始了艱難的創業道路。最初的立窯,年產僅3000噸。1993年,在水泥廠未改制前,章樹根決策上馬了蘭溪第一條利用餘熱發電的迴轉窯生產線,掘到了結構調整的“第一桶金”。

點贊水泥人!從水泥“大佬”到紡織“大腕” 三十年堅守實業


直至2002年,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水泥行業步入低谷,加上水泥生產工藝的落後,使得立馬集團在市場競爭中步履維艱。然而,章樹根並沒有就此放棄,他一方面立足蘭溪做優水泥,投資6億元引進一流的日產5000噸新型幹法窯生產線,拆除了機立窯;另一方面在北京上馬的日產2500噸水泥生產線正好抓住了奧運工程的建設機會,讓立馬集團成功立足於北京。

點贊水泥人!從水泥“大佬”到紡織“大腕” 三十年堅守實業


與此同時,章樹根跳出水泥求發展,進軍紡織行業,一口氣投資5億元,建立了立馬雲山紡織公司。是什麼讓章樹根有此決定?首先,有良好的基礎,蘭溪紡織行業歷史基礎雄厚;其次,有產品優勢,蘭溪以棉紡產品為主,正符合國際上追求迴歸自然的純棉服飾的潮流;第三有人才優勢,因為發展歷史久遠,蘭溪擁有一大批紡織技術人才。這種種優勢給了章樹根信心,他認為,蘭溪紡織行業的市場空間很好。

從2002年開始,立馬雲山紡織公司第一年銷售額是1億餘元,之後的增幅是每年增加1億元,發展迅猛。但這當中,也經歷了極其困難的時期。公司創立之初,歐美實施紡織品配額限制,公司曾一度受挫,最多的時候積壓了價值6000萬元的庫存產品。但章樹根沒有氣餒,轉而重點開發國內市場,並尋找其他出口國市場。兩個月後企業出現轉機,庫存產品全部銷售一空。

點贊水泥人!從水泥“大佬”到紡織“大腕” 三十年堅守實業


章樹根說,他這個紡織行業的門外漢把紡織業做大了,靠的是技術和人才。“我覺得蘭溪紡織業有基礎,當時蘭溪棉紡織廠的各車間班組長,都是技術能手。我決定投資紡織業,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章樹根說,在水泥行業摸爬滾打多年,一下子跨入紡織業,很多人都不理解,但他認定了一件事,就會去做好。

如今,經過30多年的拼搏,立馬已成為一家跨地區、多行業經營的大型集團公司,總資產逾10億元,員工3000餘人,形成水泥、紡織、房地產等行業多元發展的格局。去年,集團僅紡織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5億元,創利稅總額1億餘元。

點贊水泥人!從水泥“大佬”到紡織“大腕” 三十年堅守實業


作為蘭溪第一代民營經濟創業者,歷經多年的風風雨雨,章樹根早已成為一名遊刃於多個行業的優秀企業家。在發展企業的同時, 他積極承擔著社會責任,曾擔任歷屆省市級人大代表,為家鄉人民和蘭溪發展鼓與呼。同時,依法誠信納稅,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集團公司累計捐款達3000多萬元,助力周邊鄉村和市政項目實現振興。

從水泥“大佬”到紡織“大腕”再到集團領頭人,30年時間,在章樹根華麗轉身的背後,是蘭溪企業家十年如一日的執著和追求,一代蘭溪人對蘭溪工業的鐘情和投入。

點贊水泥人!從水泥“大佬”到紡織“大腕” 三十年堅守實業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蘭溪的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就像蘭溪的工業基因一樣,不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消失。成功的企業家們抓住時代賦予的機遇,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推動了自身進步的同時,也對蘭溪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如今,蘭溪形成了以紡織、電力、冶金、水泥、醫藥、化工、機械為七大主導行業的產業結構,涵蓋32個行業大類、154個行業小類的工業體系。其中,工業企業數量從1978年的285家到2017年的3800多家,增長了12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