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漢吃的為啥不是好牛肉

梁山好漢吃的為啥不是好牛肉

七星聚義

《水滸傳》裡的英雄到酒館,一般都是吆喝小二端上幾盤牛肉、幾罈好酒,讀者感慨英雄豪氣之餘,只得獨自垂涎。

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那一回:

店主道:“既是草料場看守大哥,且請少坐;天氣寒冷,且酌三杯,權當接風。”店家切一盤熟牛肉,燙一壺熱酒,請林沖吃。又自買了些牛肉,留下些碎銀子,把花槍挑著酒葫蘆,懷內揣了牛肉,叫聲“相擾”,便出籬笆門,仍舊迎著朔風回來。

又如《景陽岡武松打虎》那一回:

武松拿起碗。一飲而盡。叫道:“這酒好生有氣力!主人家,有飽肚的買些吃酒?”酒家道:“只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來吃。”酒店家去裡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盤子將來,放在武松面前。

牛,是中國古代農業生產的重要畜力,很早就有了耕牛保護制度,西周時除非是重大祭祀活動,“諸侯無故不殺牛”。

到了唐朝,牛的重要性被視為國家興亡的大事:“君所恃在民,民所恃在食,食所資在耕,耕所資在牛,牛廢則耕廢,耕廢則食去,食去則民亡,民亡則何恃為君?”

宋朝當然也不例外。

《宋史·包拯傳》記載,包拯所破獲的一樁實實在在的案件就是私殺耕牛案。當時法律規定,他人盜殺馬牛者,首犯要被處以死罪,從犯減罪一等。

牛主私自殺牛,按照宋朝的規定也要打十七脊杖,然後流放。

法律規定禁止私殺,意味經過官方許可可以宰殺耕牛。但宰殺的牛必須是老弱病死的牛才可,少壯耕牛不準宰殺。殺牛時需由本村的節級一層層上報,查驗確為病死,“方許開剝”。

物以稀為貴,好漢們能吃上牛肉顯然是手頭有些銀兩。另外,這酒店所供用的牛肉顯然經過官方的查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