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投資--互聯網創業,不是自己辛苦賺的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

很多人也許有這樣的感覺,互聯網時代,好像天天都在掉餡餅。

今年春節,新浪微博給我發了條私信,說他們往我賬戶裡打了些錢,請我用這些錢給我微博裡最熱情的粉絲們發紅包。我將信將疑地打開鏈接,沒想到新浪微博連把紅包發給誰都幫我挑選好了,我按了一下“發送”鍵,現金,就這麼以我的名義發出去了。

風險投資--互聯網創業,不是自己辛苦賺的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

“免費”,甚至“倒貼”,已經成了互聯網的一種基本形態。這讓一直靠自有資金滾動發展起來的傳統企業非常不解和頭疼:這些錢,都是從哪裡來的啊?這麼瘋狂地燒錢,萬一沒賺回來怎麼辦?沒賺回來,他們需要因為“私有資產流失”而坐牢嗎?

我在“網絡效應”那一講裡與你分享了這些互聯網公司為什麼“會”這麼瘋狂。我們這一講講講他們為什麼“敢”這麼瘋狂,講講支持這一切看似瘋狂背後的理性力量:風險投資。

概念:風險投資

風險投資--互聯網創業,不是自己辛苦賺的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

風險投資,是通過買走創業的“失敗風險”,讓創業者擁有往成功目標一路狂奔的金融工具。

創業的“失敗風險”還能被買走嗎?

案例

美團的創始人王興,從2004年開始,到2010年之間,一共做了10個左右的項目,都失敗了,屢敗屢戰6年後,直到2010年美團的成功。

風險投資--互聯網創業,不是自己辛苦賺的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

美團雖然成功了,那之前失敗的項目呢?需要美團為之前的失敗項目買單嗎?

當然不需要。因為王興為之前的項目,從風險投資那裡,買了“創業保險”。如果項目失敗,風險投資接受這個虧損,王興並不把這個失敗,變成債務,帶到下一次創業裡去。但是,王興也為此付出了高昂的價格,就是“如果”這個項目成功了,因此獲得的財富,請也分我一大塊。

運用:“如果成功”背後的學

風險投資,在外人看來就像賭石一樣不靠譜的事,每個投資人,卻都能給你講一整套他們判斷石頭裡面有沒有寶玉的獨特方法。但這些方法再獨特,其最本質的,還是一個概率遊戲。

互聯網最大的優勢,是效率的優勢,它用極低的邊際成本,網聚傳統企業無法想象的龐大用戶,突破引爆點,達成贏家通吃,並獲得因此帶來的鉅額收益。投中一個阿里,一個京東,一個小米,都是幾十倍、上百倍的收益。

但是,如果失敗了呢?前期的投入,顆粒無收。而這種顆粒無收,其實才是大概率事件。也就是說,你可能有1%的機會,賺100倍的投資收益,但還有99%的可能性,顆粒無收。風險投資把99%的企業燒掉的錢,作為成本,換取壓中下一個馬雲的不到1%的可能性。

所以,風險投資,其實都是理性的賭徒,他們在創業公司身上押注。各種各樣的“獨特方法”,比如對趨勢的判斷,對團隊的判斷,都是提高賭中“同花順”概率的獨門絕技。而這些獨門絕技的差異,最終

風險投資--互聯網創業,不是自己辛苦賺的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

的心,投資人就有最冷靜的腦。基於這個概率遊戲後,投資者設計了複雜的“創業保險”的產品體系,比如:天使、A輪、B輪、C輪等等。越往後的險種,風險越小,收益率也就越低。

小結:希望大家記住幾點

第一,千萬記住,創業是99死1生的遊戲。如果你要去創業,建議一定不要動父母養老的錢,留好給妻兒生活的錢,然後去找風險投資,用稀釋掉的股份,去買一份“創業保險”

第二,每個創業者都認為自己會“一將功成”,但大多數人最終都是“萬骨枯”。如果10個投資人都不看好你,可能是他們沒眼光,但更可能是你自己不靠譜。藉助他們的經驗修正你的看法,而不要愛上自己的PPT。

第三,融資,甚至上市,都不是成功的標誌。這些都只是新階段的開始。盈利才是公司的存在意義,而客戶和產品,才是盈利的核心。把拿風險投資的錢當成商業模式,和騙保的性質差不多。

第四,也要記住,一旦拿了融資,公司就不完全是你的了。你的節奏,和投資人期待不符的時候,你可能會懷疑,到底誰是老闆。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一怒之下,又把公司買回來。

我是個體阿球,我會每天分享一篇商業概念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請關注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