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黑暗歷史:戰火紛飛,道德淪喪

古代黑暗歷史:戰火紛飛,道德淪喪

之前我們講過,一些皇帝在繼位之後會採取一定的手段來鞏固統治,包括但不限於重用賢能,守衛疆土之類,力求江山千秋萬代傳承下去。然而歷史上有些皇帝的畫風則有所不同,除了每個朝代荒淫無道,相似度就像複製粘貼出來的皇帝們之外,也存在一些個性獨特殘暴的開國統治者。

古代黑暗歷史:戰火紛飛,道德淪喪

陶淵明的名篇《桃花源記》中,隱世的村子裡,人們自得其樂,不知道後世的朝代更迭出現了漢朝和魏晉。魏晉南北朝通常連著說,因為三國到兩晉時間實在太短,南北朝政權更替又頻繁,各方割據僵持不下,這段時間也發生了許多戰爭和文化交融。

古代黑暗歷史:戰火紛飛,道德淪喪

西晉是司馬家族的榮耀開端,也是他們的末路指示牌。因為賈南風的弄權,導致權力的分散和爭奪,出現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亂"。而後各方權力集團離開中原,腹地空虛,此際是貴族的狂歡爭奪戰,無辜百姓則是他們的棄子。不是天地不仁,是當權者不仁,萬物同哀。"五胡亂華"自此而始。家門大開,還怕賊人不取?

古代黑暗歷史:戰火紛飛,道德淪喪

之前一直在邊緣忍受惡劣環境生活的胡人——也就是當時說的蠻族,即西漢一直沒有滅掉的匈奴,慕容世家為代表的鮮卑族,以及羯、羌、氐——他們集體入侵中原,燒殺擄掠。"兩腳羊"就是這個時期的產物,少女們的花季還未到來,就已經枯萎。人權在這裡被踐踏,像是《阿Q正傳》寫滿了吃人的書縫,一千多萬人失去了生命,那是漢族人口低谷,在戰爭過後,僅剩四百萬,是如今廣州一個市人口的七分之二。分久必合,隨著隋朝的建立,作亂一時的胡人也慢慢像泡沫一般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古代黑暗歷史:戰火紛飛,道德淪喪

當時的五胡還是不太開化的,滿清入關也曾掀起一陣腥風血雨。但戰爭與屠殺是兩碼事,白起殺戰俘主要是為了消除巨大的軍事威脅,而平民則不同,都是戰爭的受害者和無辜的人們。秦始皇焚書坑儒是為了統一文化,史上異族政權更替,往往伴隨著宣洩性殺戮,也有文化認同上的原因,日本和八國聯軍對中國進行侵略和屠殺時,破壞和搶走了我們許多珍貴的文物,攜帶不走的就摧毀,這是對我們文化遺產的劫掠和破壞。

古代黑暗歷史:戰火紛飛,道德淪喪

崇禎在煤山殉國,氣節可嘉,但只留下弘光帝面對破碎河山。之前景山的紀念碑文叫做"明思宗殉國處",今天"崇禎自縊處"的指示牌卻讓人不勝唏噓。然而已經接近勝利的清軍抵達揚州後卻屠城十日,具體死亡人數在八十萬以上,清朝統治期間又掩蓋了這一事實,史料直到民國被重新發掘。清軍在嘉定下令剃頭髮,把漢人同化,接受他們的一切。而一開始漢人由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文化思想,並不同意,於是無辜的嘉定百姓遭受了三次屠城,死亡人口大於四十萬。

古代黑暗歷史:戰火紛飛,道德淪喪

現在是民族大融合的和平時代,我們尊重每一個民族和每個人民的權益平等。今時今日人們終於可以不用遭受炮火和屠殺,可以平淡度日,也可以追求理想大展宏圖。以史為鑑,讓德治和法治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後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