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45年前,在沙县有一场轰轰烈烈的建设---沙县官昌水库建设,这是沙县乃至三明地区都堪称是伟大的水利工程。举全县之力,上万人投工投劳投身到火热的建设大军中,广大建设者们用自己的劳动书写了一个又个感人肺腑的艰苦创业故事。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1973年底,沙县革命委员会决定用3年多的时间,完成官昌水库主体工程建设。1974年11月至1975年8月,从各公社大队(现村、居委会)抽调常年民工3000人,参与水库建设。1975年9月至1977年3月,又两次组织万人参与大会战,确保完成水库大坝、溢洪道和输水涵洞三大建筑建设。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在广大建设者中,有各公社社员,也就是现在的各村村民;有政府抽调来的机关干部、党政领导;还有从城市来到农村锻炼的知青、企业工人,抽调来的人员,以公社为单位,组成班、排、连。如“镇头连”“富口连”、“镇头排”“富口排”等。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有一支由女青年组成的女民工队伍特别引人注目,她们就是“三八连”。她们中最小的只有16岁,最大的也不过二十出头。这些姑娘,她们与其他男青年一样,奋战在建设工地,用劳动彰显最美好的年华,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敢于战斗,敢于吃苦,敢于攀登",这就是我们“三八连"当年的精神,连长余清姬说。

当年的沙县官昌水库“三八连"之歌

忆沙县官昌水库三八连

陈金霞

1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1975年7月,初中毕业的我回乡务农。腊月的一天,生产队开会,报名参加官昌水库建设,我不知“水库”是怎么回事就报名了。

1976年正月初三,生产队的手扶拖拉机停在家门口,父母忙把我的行李扔上车。车上的男工友忙把行李压实,把我一拉坐在拖拉机上。拖拉机就“突突”地开走了,母亲在后面追:“手要扶好。”

“官昌在哪里?”“建水库是干什么?”我静静地坐在拖拉机上,双手把拖拉机抓得紧紧的,刺骨的寒风像刀割一样,一双眼睛溜来溜去,渐渐告别家乡。

出南阳路口交汇的车越来越多,扬起的阵阵尘土迎面扑来。大家闭着眼,捂着嘴,屏住呼吸。到了洋坊路口,拖拉机拐进岔道往大洛尤溪的方向行驶。车到了长虹,悬崖硝壁,路越来越陡,拖拉机像甲虫一样慢慢爬行。中午时分,拖拉机才到达大洛公社。这里豁然开朗,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随后,拖拉机又继续前进,远处几座山变得光秃秃的。建设中的大坝,红旗迎风招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标语横幅插在大坝上。

路边沿河搭起一排排帐篷,那是水库指挥部。拖拉机来到一个拐弯处,一位班组长头戴头盔,舞着旗子,示意停下。“为什么?”“放炮啦,不能进!”我听说危险,连忙躲在板车架下。一声声巨响之后,只见浓烟滚滚,一块块巨石从山头上滚了下来,还有像雨点似的碎石,打在车架上,我不禁毛骨悚然,心惊胆颤。

几阵炮响过后,这位班组长才挥动旗子示意通行。这时收工的人群、车队熙熙攘攘。

我乘坐的拖拉机“突突”地前进,开到了大坝上,恰好坝刚筑在路下,宽阔大坝。一辆辆板车从一条条山坡上鱼贯而入。

车手将板车呼噜噜滑下来,将车架一抬,黄泥土哗啦啦卸下,车架往车轮一扣,转身就走,来回有序。坝上的人,耙的耙,铲的铲,喊着号子,响彻云霄。几辆推土机、压路机倒过来,开过去,发出阵阵轰响,与号子奏成一曲劳动之歌。

坝两面倾斜,拉石头的连队,将石头用板车拉来,往坝头一倒,就走了。车队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砌石坝的连队,撬的撬,抬的抬,凿的凿,砌的砌,大喇叭歌声嘹亮,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沿着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拖拉机把我们送到了镇头连。后勤部招待我们吃饭。突然传来不幸的消息:肖墩排的出事故了。一个大石墩从山上滚落下来,把人压伤了,正在卫生所抢救。建水库也这么危险?此时,饥肠辘辘的我,经过一路奔波和惊吓,一点食欲都没有。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下午,生产队长开着拖拉机来到官昌“三八连”。这是官昌大队部,两层楼的木头房,连长和指导员办公室在楼上,其他住着洋溪、大洛、南坑仔等女排,一律打地铺。

楼下是厨房,正前面是餐厅。一行行,一排排整齐而简陋的方桌。这里吃大锅饭,不用饭桶,而用四方架,也是捞蒸,饭凭人吃,十人一桌。两个青菜,一盘腌制菜,汤是洗锅汤几片青菜叶。半个月小改膳一次,也不过是一盘五花肉,一盆海带汤。半个月一次面条或每人五个馒头。

“三八连”宿舍还有的在官昌街后面,也就是跟连部隔一排民房,用大队晒谷场搭盖的工棚。中间一条一米五左右的通道,两旁并排着房间一排十间共二十间,四周是用毛竹片栅开的,床铺也是用毛竹搭的,一排或两排,打统铺。中间通道上凉衣物。东头通连部,西头有一条水沟通往小河。厕所在宿舍西头,距离一个操场,是用木头钉的茅坑。宿舍没有浴室,只有厨房旁有几间,没有热水。洗衣服都到河边洗。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2

次日清晨,哨声一响整个帐篷就沸腾起来了,我折好被子,端着脸盆到连部洗漱,不好啦,下雨啦!我把脸盆顶在头上跑到连部。奇怪连部厨房外并不会挤得水泄不通,人都去哪里?一部分已去餐厅吃饭,一部分正陆陆续续去餐厅,原来,他们起得早,有的到老百姓家洗漱啦。我只好用冷的水快快洗刷跟大伙就餐。

吃完饭,回宿舍,排长谢爱清到各寝布置劳动任务,今天下雨去除山皮,带锄头、山锄、土箕等。我们个个有说有笑往山上爬,这山坡一片乌黑,外面罩着纵横交错的树根或藤根,里层是乌黑的沃土,我们挖至黄土。目的是供其他连队将黄土挖去填大坝。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的雨衣唰唰响,脚踩着的泥土裹着鞋子,沉甸甸的,一不小心滑倒了,惹得大家哈哈哈大笑。

山皮剥掉了一大块,接着要把黑泥树根搬掉。排长说:“大家休息一下。”这下山坳热闹起来了。有说笑的,有的跑到树林里去方便。"谁来说个谜语呀。”排长问。美清用沙县话风趣地绕起来:“一个老太婆,背驼又驼,天天早早抓来敲。”“什么?”家家厨房都有。“灶篱。"聪明的叫了出来,美清点点头。大家高兴得哈哈大笑。于是也跟着美清绕起来。“再来一个好不好?”“好”。凤娇也用沙县话绕起来:“后门头一丛茅,数来数去数不透。”“什么”“再说一遍”凤娇风趣地绕着,大家绞尽脑汁地想着,“大家都有啊。”“头发!”……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大家把黑土挑完就收工,干起来吧。"排长站起身,带头干起来。这时雨也停了。大家脱掉雨衣,轻装上阵,挑的挑,挖的挖,踩着泥泞的路,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回。炮响后,才收工。

晚上,我躺在硬硬的床上,初中同学桂英、赤姑找我去玩。我说累坏了,懒得动弹。“这叫累,过去才叫苦呢!"小平讲起刚来水库时的经历。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3

尤溪到福州的公路,要经过大洛、官昌村。要兴修水库,首先是改路。施工员测线路,按路段分连队包开凿。三八连队也接受了这个任务,可是三八连队分到一段都是岩石的地段,因此,成立了打石班。打石班十几位姑娘是从各排报名来的,李清珠担任班长。

“黑豆来啦!”城关连,青年男子,伫立路边,等待我们三八连上班。十八姑娘一朵花,个个都漂亮。“黑豆”是我们三八连最引人注目的姑娘。一米六的身高,苗条婀娜的身材,一头油光发亮的秀发披到腰间,扎成一条马尾巴,一甩一甩楚楚动人。红扑扑苹果似的脸蛋上嵌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笑起来露出一对深深的小酒窝,格外迷人。因为那双又黑又亮的水灵灵大眼,大家叫她“黑豆"。

“黑豆”不但美丽而且坚韧顽强,是一个好炮手,看她高高的站在光秃秃的岩山上,握着铁柄,抡起双臂,把铁锤举得高高,重重地锤在钢筋上,不偏不斜。红红的太阳照在她的脸上格外灿烂。扶钢筋的姑娘站也不是,蹲也不是,时时变换姿势,眼珠一动不动地注视着铁锤,心随铁锤七上八下,要不然脸肿鼻青脑袋开花。打炮眼艰辛危险,她们轮流上。火辣辣的太阳照在岩石上,就像火炉一样,姑娘们晒得黑黝黝的,汗水湿透衣裳。姑娘们常常被磅锤打得青一块紫一块,因此被美称为“铁姑娘"。

“走开,快走开!”赤姑喊道。她和几个姐妹挖下的大树桩正摇摇欲坠,在下面挖土,挑土的姐妹们立刻闪开。“闪开”大树桩滚下来,十几个姑娘围上去,拖的拖,推的推,撬的撬,把这庞然大物移到路边,一个个气喘吁吁,满面红光。赤姑特别倔强勇敢。

“放炮啦!”炮手们打好炮眼,塞好炸药,拉上导火索。谁敢点燃导火索。班长李清珠一马当先,她头戴头盔,安顿大家躲到几十米外。自己拿着火柴盒,爬上石壁,大家捂着双耳,注视着清珠的方向。

“哧哧——”导火索迅速缩短,清珠拔腿就跑,近了,更近了,大家忐忑不安的心渐渐放下。“轰轰”一声声巨响,碎石噼噼啪啪打到远近的山上,路上,令人心惊胆颤。

“收工喽,收工喽!”姑娘们欢呼雀跃,踏着落日的余晖回营。

4

镇头排开凿的公路,除了岩石,还有一段山沟,因此要安装下水管。拖拉机把水管运到老路上,姑娘们用麻绳捆住水管,用毛竹抬,一边十个,二十个姑娘在排长谢爱清指挥下,“一二三!"“嗨嚄!"号子震耳欲聋,姑娘迈着坚定整齐的步伐,一步一步抬上山坡,个个汗流浃背,滑倒爬起来,磨破肩膀,咬紧牙关继续前进,坚持到底,终于把一根长四五米长水泥管抬上山路,埋在路基下面。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所谓“清基”就是清理河里淤泥,将拦河大坝两端的山及河底清理干干净净,再填上黄土夯实,两面垒上岩石,这就是大坝。

“清基”是一项艰巨的体力劳动。由于范围有限,只能按连队轮流进行。“妇女能顶半边天"三八连也跟男人一样参加这项艰巨劳动,按四十担土为一立方,每人要挑120担,才算完成一日工作量。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挑担难,即便是空担下坡也难。挑着担子,沿着石阶一步一步地爬,大家光着脚,一个紧跟着一个,谁也不能偷懒,谁也不能歇息。实在累了,左肩换右肩,右肩换左肩,循环反复,走得双腿发颤,双肩发热。上坡难,下坡也难,虽然可以喘气,但一不小心就会坐滑滑梯,跌得一屁股泥巴。

烂泥清理完,挖到岩层后,就要用铁靶、锅刷、笤帚等工具像洗锅一样把岩石刷得干干净净,再填上水泥混凝土。斜面砌条石,那时没有吊机,都是靠肩膀抬。一块条石长一米多,厚三十厘米左右,大概千斤重。一路滑坡,百把公里,六个姑娘抬,像蚂蚁搬食一样,一步一步把长石条搬到坝底。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说起打石子,就想起了隧道连。要拦河筑坝,先开凿隧道,水从隧道引出。隧道连分三班倒,日夜兼程,每班十几个人,头戴安全帽,手握风枪,,攀爬悬崖峭壁,对准岩石钻洞,装炸药,把岩石爆破后,将岩石用铁板车拖到洞口卸掉。三八连各排轮流打石子,也分三班倒。在洞口把岩石,用磅锤击破,击碎,再用铁锤敲成碎石,供改路铺路和筑坝用。

轮到镇头排时,爱清跟姐妹们同甘共苦,手磨成茧,手脚青一块紫一块。尤其上大夜,天寒地冻,寒风刺骨不在话下,那疲惫的眼皮像山一样塌下来,手软得像失去知觉,有时不由自主昏睡过去。轰隆隆爆破声和哗啦啦的板车声把她们从睡神中拉回来。她们硬睁开沉重的双眼,使劲敲打石头。每人每班要打5担(半方石头),施工员验收。后来有了破碎机,要把岩石搬到输送带上,输送带把岩石运进机器破碎。机器轰鸣,尘土飞扬,劳动环境极其恶劣,大家依然干得很欢!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5

1975年夏天的一天,烈日炎炎,镇头排在光秃秃的山头开路,挖的挖,挑的挑,大家干得大汗淋漓。陈金姬站在高高的山坡上使劲地挖,泥土大团大团地滚落下来,豆大的汗珠像断了线的珍珠从额头滚下来,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裳。突然她从山坡上滚下来,脸色苍白,昏迷过去。姐妹们慌了,连忙给她喂水,掐人中,但还不见醒来。

排长爱清背起金姬就走,没走几步,金姬身体就滑落了下来。美清身高力大,自告奋勇她来背。经过长途跋涉,才送到卫生所。金姬由于中署脱水,两天发高烧,在排长和姐妹们的照顾下,康复后,马上投入紧张的劳动。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1975年的盛夏,开路的山坡上到处洋溢着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大洛排的姑娘头戴斗笠,在排长的带领下,站在高高的山坡上,有的挥舞劈刀、柴刀,劈荆斩棘,有的挥舞锄头耙走树枝棘条,有的高举山锄,铲除树桩藤根……山坡光秃秃的,炽热的太阳光芒万丈,灼得背火辣辣的。姑娘们满头大汗,汗水湿透了衣裳。“一个锄头一个锄刀挖太慢了,我们来挖翻。"一个姑娘献策,大家听了纷纷赞同,于是部阵,分头干了起来,有的站在坡顶挖,有的两端挖,挖出一道“冂"字筐的坑,有的站在下面,往里挖洞,只见山土松动,哗哗滚下来,排长大声喊:“走开!快躲开!"哗啦啦!一大堆的黄土哗啦啦塌落下来。

“塌啰!塌啰!"姐妹们站在旁边,撑着锄头,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有的高兴得跳起来,脸上笑得像一朵花。“挖翻"提高功效,省时省力,很刺激,姐妹们干着,摸索着,欢天喜地 。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有一次,挖翻的面积扩大,没看准火候,泥土哗啦啦塌下来,有的姑娘握着山锄随泥土滑滚下来,有的随泥土半埋,站在下面使劲挖的卓满姬猛然间淹埋泥土里。这时姑娘们瞬间天昏地暗,哭喊着:“满姬……满姬……"一二十个姑娘,在排长指挥下,迅速用手耙,满姬从泥堆里挖出来时已奄奄一息,姑娘们拼命哭喊:“满姬,你不能死!满姬,你不能死!"在哭喊声,满姬终于“嗯"了一声,姑娘们破涕为笑。

6


一天下大雨,我们在宿舍休息,有的写信,有的看杂志报纸,有的自制卫生巾(一毛钱三张毛边纸)彩兰笑嬉嬉的,露出一对深深的酒窝,说:“金霞,你教我们写信,我们教你折票票(卫生巾)"

我傻呼呼帮她们折,因为我还没长大呢。杨美英机灵鬼,小巧可爱,泡了一罐玉糕(木署粉加白糖用开水泡即可食)这个喂一口,那个喂一口,三个宿舍逗一圈,甜甜美美到心间,逗得大家溜口水。

爱清从连部取来信件,兴奋地报告:“金姬寄相片来啦!"姐妹们一下把爱清团团围住,爱清每人一张,我也拿了一张,仔细端详起来:身穿军装,头戴军帽,多神气!不相识,但仰慕致极。她是三八连唯一的女兵,她是三八连的光荣,镇头排的荣耀!这张相片我珍藏了四十多年。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碧英是知青,高高的个子,瓜子脸,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为人热心和气,慢条斯理,常常笑不露齿,若是憋不住,笑起来像朵花,并露出翘起的门牙。

她喜欢我,我也羡慕她。她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她会给我们讲故事。我会帮她干活。如出工收工,大家风风火火走了,她还在东摸西摸,老让我等,帮她扛锄头、拈土箕。

有一次,我们冒雨去锄山皮。回来时,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下山的路本来就滑,大家像走钢丝一样,一点就走,趔趄一下就跑,说说笑笑,你追我赶,跑得无影无踪。而碧英披蓑戴笠,穿着半桶雨鞋,小心翼翼地走,我帮她拈土箕跟在后。我们若摔倒连滚带爬立刻站起来,若无其事,而她摇摇晃晃,愈小心愈滑倒,像坐滑滑梯一样,一滑到山脚,满屁股的黄泥巴,两只手像沾满大便一样,我笑得直不起腰。她哭丧着脸,“还笑,还笑……"现在想起来,真愧疚。知青跟我们泥土滚大不一样,她们离开城市,来到农村,来参加水库建设,承受更严峻的考验,接受更艰苦的磨练。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7

我们白天大家劳动,晚上还要上夜校。夜校按高中低分班,由知青或回乡知青担任夜校老师。

每当夜幕降临,三八连餐厅灯火通明,西侧斜靠着三块乌黑发亮的黑板。两百多名女青年兴高采烈来到餐厅,面向黑板,齐刷刷坐在板凳上,安安静静等待老师上课。

郑则钦走向讲台,提了提嗓音说:"今天,我教大家学拼音,大家跟我读“a、o、e"话音刚落,大家整齐地跟读。当老师教大家写时,几十双眼睛一齐朝向黑板,老师教完,大家围坐在饭桌前,知青帮辅导,手把手教姐妹们握笔,写字。回宿舍了,姐妹们还在读,还在写。

“池老师来啦!"数学课上,大家好活跃,虽然没上过学,但都会读会算。可是学到分步计算,排数式计算时,就开始糊里糊涂,辅导老师总是一遍又一遍耐心地教。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音乐课由副指导员林美英担任。她深受大家的喜爱。她从乐谱开始教,讲到“过门"“节拍"“节奏"等乐理知识,教大家认字,读歌词,跟唱歌曲,最后跟唱歌词,一遍又一遍,歌声嘹亮,响彻官昌夜空。放学路上唱,出工路上唱。夜校前十个排拉歌,歌声笑声喊声响成一片。工地上进行歌咏比赛,歌声回荡山谷,响彻云霄,处处洋溢在欢歌笑语之中。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林则钦老师还教体育课。讲授篮球知识,训练大家传球、运球、带球、三步跳、立定跳。最后挑选两个篮球队训练比赛,参加指挥部组织的篮球赛。那一个个生龙活虎,活蹦乱跳的姑娘,赢得了赛场一阵阵掌声和欢笑声。

在指导员亲自指导下,通过连续三个月夜校学习,考试,我们中有100多人扫除了文盲。从此,"三八连”白天劳动,晚上学习成了惯例,读报纸,读《红旗杂志》,学唱歌等,个个学会了写字、写信。邓柳金担任夜校提高班老师,把夜校办得有声有色有效。邓柳金代表”三八连“出席沙县扫盲专题报告,还受到县领导及教育部门表彰。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爱清酷爱学习,尽管劳动艰辛疲惫,她都组织带头坚持学习。夜校上完,回到帐篷,继续读写算,不懂就问。她坚持阅读报纸杂志;坚持抄抄写写报刊优美的片断,甚至熟读成诵;坚持写日记,写读书读报体会;坚持做会议记录,写发言稿,写总结报告等等。虚心请教,锐益进取,顽强学习,在水库光荣加入党组织。她是劳动妇女的一面旗帜,自学成才的好榜样。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8

"三八连"帐篷里没有卫生间。远在一百多米有一间茅厕,隐蔽在一棵高大粗壮的枫树下。三角的屋顶,四周是用粗大的木板钉成的。蹲位中间也是用木板隔开,分成两排。粪便天天满得臭气熏天,苍蝇四处乱飞。一盏昏暗的电灯,中间的灯光球场倒是明亮。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大家都会成群结队来方便。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夏日的一个晚上,金凤突然拉肚子,把我摇醒,恳求说:“金霞,,我肚子疼,陪我上厕所吧。”我一骨碌爬起来,穿上拖鞋就跟她悄悄地朝厕所跑。我们推门而入,正当我脱下裤子的一刻,茅厕外突然传来声音,我定眼一看,一双乌黑的眼睛贴在缝隙里,不禁心惊胆颤,三下五除二,立刻起身穿起裤子,冲出门外,对着宿舍大声叫:“爱清,金凤没纸,快点送纸来。”乌黑的身影站了起来,朝大树里面跑走了。我着急问:“金凤,好了吗?”“快了,你干什么喊叫呀?”我说:“你别怕,我站在门外等你。”

等金凤出来,我拉着她快步向帐篷走,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她,她拽住我的手,向后张望,手不停颤抖着。

第二天,我把昨晚的事情告诉了姐妹们,排长给我们每个宿舍发了一个痰盂,并一再要求上厕所一定要结伴而行。

冬天的一个凌晨,我被尿憋醒了,下床一看,糟糕。痰盂满了,怎么办?我悄悄打开门,端起痰盂就沿着昏暗的通道走,通道尽头是一条水沟,大家痰盂小便都是往那里倒,我也这样。

快到尽头,外面雾茫茫,农家后门猪圈有一个模糊的身影,好像在捅什么。我的心砰砰跳,把尿往沟里一倒,舀起水一荡,转身就跑。可身影立刻尾随而来,大声喊叫“木英,木英!”我吓得心惊肉跳,飞奔往宿舍,嘭的一声把门关起来,真是屁股尿流。那女人又唱又叫,吵醒了大家。原来那是一个疯婆。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9

1976年9月,水库建设指挥部再次组织万人大会战,大坝上插着大幅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大干一百天,完成一期工程"。大坝上不分白夭昼夜,热火朝天。我们三八连这支特殊队伍担任发票,过磅称石等任务。

大洛官昌海拔高,冬天冰天雪地,天寒地冻。

有一天晚上,我和巧珠上大夜班,大坝灯火通明,像白天一样,四周山路,一盏连一盏千瓦电灯,像火龙一样沿山路盘旋。坝上推土机、压路机不停地轰响,板车奔忙,尽管寒风刺骨,他们穿着单薄的衣裳,却满头大汗。板车一倒,坝上兄弟挥舞银锄,夯得不丝不苟,没丝毫倦意。而我们尽管穿着卫生衣,冷得直打颤,双手冻僵,双脚成了冰块一般,困得眼皮压下来,站着昏睡,趔趄倒下,惊吓醒来,硬撑开压下来的眼睑,坚守在岗位上。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余清姬,住在帐篷里,与高砂排姐妹同吃住,同劳动。每天早上六点半吹哨子,催我们起床,给各排分配劳动任务。当我吃完饭回宿舍,她已扛着锄头,锄头柄挂着土箕出发了;每当夕阳西下,我们兴致勃勃去吃晚饭,她扛着锄头,锄头柄挂着土箕才回来。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她曾与打石班姐妹并肩战斗,身上被磅锤打得青一块紫一块;她坚守岗位连续三四年没回家过年。1976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标兵",在县四级扩大会上受表彰。1977年成为连长,在三八连干了六年,为官昌水库建设立下汗马功劳。而余清姬则是“三八连"里的典型代表。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我们响应毛主席号召“妇女能顶半边天",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不畏艰难险阻,历尽千辛万苦,跟男同志并肩作战.“三八连”纪律严明,管理严格,白天劳动,晚上学习,一年内探亲两次,一次不超过4天。不准谈恋爱,男士不准入内。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在那艰苦的环境下,”三八连"培养了一大批妇女干部,三十多人招工、考上大中专。

“三八连"的故事,向我们演绎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精彩!

劳动最光荣

在官昌水库建设的年代,机械化作业水平极低。大坝、溢洪道、输水涵洞等三大建筑,需要开挖的50多万土石方,大坝砌石8万多立方,广大建设者们就一铁锹一铁锹地铲,一畚箕一畚箕地挑,一板车一板车地运,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抬,不分男女,年轻老少,书写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一个时代的壮举,更是一个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经济落后的年代,我们需要这种精神,在新时代伟大的征程中,我们更需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并使之成为有新担当、有新作为、敢于挑战、勇于破解难题的实际行动,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向所有建设者们致敬!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黄振华国画《虬城创新业》长卷截取(1977年底)


沙县官昌水库

官昌水库是目前沙县最大的集发电、灌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位于沙县西南部沙溪支流的豆士溪上游,大洛镇官昌村,距县城24公里。集雨面积79.6平方公里,蓄水库容2442万立方,利用坝区至河口的321米的自然落差,分别兴建5座梯级水电站,总装机1.22万千瓦。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水库工程于1974年11月动工兴建,1978年6月建成下闸蓄水。至1985年10月,5座电站先后建成发电。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经过近10年的艰苦建设,以官昌水库为龙头的蓄水调节,分期建设梯级电站和灌溉渠系的目标全部实现,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沙县的工业企业发展和全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2016年沙县官昌水库列入国家“十三五”三明市中型水库除险加固计划。2017年,沙县投资4000多万元资金启动官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目前,工程建设已完成,并通过蓄水验收。45年前建设的官昌水库,如今依然还在为沙县经济发展做贡献。

45年前,沙县这支“三八连”,精彩地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