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IPO流水线”很强大,却为何无法撑起小米市值?

雷军“IPO流水线”很强大,却为何无法撑起小米市值?


科创板蓄势待发。截至4月25日,科创板申报企业已达92家,其中2家为港股上市公司整体申报科创板。在这其中,有一批企业尤其引人瞩目,那就是雷军旗下的小米系多家公司正在集体冲刺科创板。

据了解,申报创业板的九号机器人有限公司、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创鑫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方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聚辰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这5家公司都接受了小米系资本直接或间接的投资,其中两家是在向科创板提交上市申请前夕,被小米突击入股。

而截止去年小米上市,雷军旗下已经坐拥11家上市公司,15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如今,再加上新一批冲刺科创板的小米生态链企业,雷军用十多年的时间打造了自己的“IPO工厂”。

我们可以把这个工厂称作小米生态链计划。自2013年小米开始布局生态链,包括小米科技、金星投资、顺为资本等在内,已经投资了200多家企业,而这些企业很多未来都会被雷军送上IPO的流水线。

在这种生态链的打法下,企业获得了小米的品牌、资本、技术和资源支持,硬件产品极低的价格在小米线上线下的体系内销售,可以迅速放量,为小米贡献了更多的硬件产品和销售收入。

不过,这种打法并没有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自小米上市后股价与市值一直跌跌不休。如今,截止到4月30日,小米最新的市值只有2871亿港元,与刚上市时5000亿相比,跌去了一半。

3月20日,小米发布了2018全年财报显示,小米集团总营收为1749.15亿,同比增长52.6%;净利润为85.5亿,同比增长59.5%,但小米的营收低于预期。

报告期内,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19亿台,同比增长29.8%,但在国内市场却几乎没有任何增长,而主要依靠红米手机在印度的销量扩大,但这种销量主要依靠的是低价。

实际上,雷军在不断铺摊子扩展生态链企业的同时,小米核心的手机业务面临非常不利的局面。counterpoint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前十大品牌最终排名为:华为、OPPO、vivo、小米、苹果,小米在位次已经不断下滑。

核心业务没有持续增强竞争力,却不断痴迷于生态链的魔力,这样的打法撑不起小米市值。一是这些生态链企业涉及大量的智能硬件产品,但爆款产品并没有那么多,虽然可以提升小米之家坪效,但并不核心;二是这些企业与小米之间其实还是松散的关系,小米非常严苛,给出的供货价格极低,小米生态链企业只能拥有很低的利润,所以在依靠小米体系起步之后,纷纷在小米体系外推出高利润产品,实际上有脱离小米的趋势。

这种情况下,小米生态链企业再多,销售再强,意义也不大。所以,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雷军在小米生态链上下了那么多功夫、投了那么多钱,但在资本市场上小米的市值还是如此衰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