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华23年,门店遍布中国,如今苟延残喘:企业的死穴就是“自己”

几乎整个传统餐饮老品牌,都会经历一场考验,23岁的日式连锁拉面品牌味千也不例外。

过去十年,味千拉面走的跌跌荡荡,自骨汤门危机后,味千拉面经过几年的挣扎终于扭亏为盈,但集团内部腐败和销售额增长下滑,让味千拉面的危机警报仍然作响。

入华23年,门店遍布中国,如今苟延残喘:企业的死穴就是“自己”

前不久,味千中国刚刚公布2018年业绩扭亏为盈不久,却又传出了CFO挪用公款的消息,让股价大幅下跌。

从餐饮首富到“滑铁卢”,味千拉面能否东山再起?

01

一碗面开出800多家店

味千拉面在国内的崛起,源于味千中国创始人潘慰的一次贸易考察团行程。

入华23年,门店遍布中国,如今苟延残喘:企业的死穴就是“自己”

在一次赴日考察时,潘慰参观了味千拉面的工厂。彼时味千拉面已在日本有着30年历史,工厂标准化运作程度很高,潘慰深受震撼。

或许是因为从小在山西长大,对面食有一份独特的情感,潘慰毅然决定与味千日本达成协议,将“味千拉面”引进香港,在铜锣湾开了第一家店。

入华23年,门店遍布中国,如今苟延残喘:企业的死穴就是“自己”

开业前一个星期,潘慰将目光瞄向了香港庞大的“的哥”市场,印制了1万份“出租车的哥8折优惠”的传单。结果当天就卖出1500多碗拉面。

“10元吃饱,20元吃好”,“味千拉面”一下子成全港的哥首选午餐,仅仅一年就实现了60多万的盈利

此后,“味千拉面”趁势又开了15家门店,“味千拉面”很快在香港站稳脚跟。

香港的成功并没有挡住潘慰的脚步,这仅仅是味千拉面成功的起点。

随后,潘慰又带领“味千拉面”走进内地,在深圳华强北路开业,与肯德基、麦当劳相毗邻。

开业第一个月,味千推出每天前20位顾客可享受半价优惠,很快地,“味千拉面”华强店又火了,每日流水高达60万,当年实现净利润150万。

入华23年,门店遍布中国,如今苟延残喘:企业的死穴就是“自己”

在深圳成功后,潘慰再次转身筹划上海第一家店,尝到甜头的潘慰果断地选在了寸土寸金的淮海路,以建立品牌形象。

当时的淮海路,堪称上海最繁华的一条街道,其高昂的成本也远远超过了深圳的店铺,味千内部彼时也产生分歧,担心入不敷出。

入华23年,门店遍布中国,如今苟延残喘:企业的死穴就是“自己”

不过这种顾虑很快便消失殆尽,

味千中国上海店甫一开张,就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捧,仅仅用了三个月便收回成本。

自那以后,味千拉面便进入发展快轨道。依靠标准化和工业化运作,味千拉面门店也迎来快速扩张,巅峰时期中国就有近800家门店,远超日本近十倍。

入华23年,门店遍布中国,如今苟延残喘:企业的死穴就是“自己”

除了开店数,对于味千拉面来说,更值得纪念的是2007年的春天。

那一年,味千拉面母公司“味千中国”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餐饮连锁企业。

仅仅9个月之后,味千中国就被福布斯选为“200家最佳亚洲企业”之一。潘慰也于同年登上“胡润餐饮富豪榜”榜首坐席。

并在此后四次蝉联榜单首富,被称为“中国拉面女王”,一时间风光无两。

02

“骨汤门”暴雷,市值腰斩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号称“正宗日式”的味千骨汤,给正在高歌猛进的味千中国予以致命一击。

2011年,一个关于味千中国的传言在暗流处汹涌,30多元一碗的味千拉面,汤底是用汤粉、汤料调制出来,每碗成本仅几毛钱,一时间,引起了市场强烈反响。

入华23年,门店遍布中国,如今苟延残喘:企业的死穴就是“自己”

随后,味千不得不在官网承认,汤底由浓缩液还原而成,但事情并没有结束。随后,味千拉面又被爆出夸大了骨汤汤底成分钙含量。

在官网,味千拉面给出数据显示“一碗汤的容量是360毫升,含钙量高达1600毫克”。但经媒体计算,一碗汤内的钙含量应该只有48.5毫克,二者相差巨大。

一时惊起千重浪,此事最终随着上海工商部门对味千中国给出的一张20万元的罚单,

味千中国造假行为就此被定性事实。

还对味千涉嫌虚假夸大钙含量给出定论,处罚20万元。一纸罚单,味千拉面的造假行为就此被定性事实。

味千拉面品牌的形象也同时一落千丈,股价狂泻不止,短短数日市值惨遭腰斩,缩水近42亿港元。

入华23年,门店遍布中国,如今苟延残喘:企业的死穴就是“自己”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骨汤门”的影响却一直没有消失,一年多后,味千方面表示,自“骨汤门”事件以来味千拉面的业绩一直未能有所起色。

从实际情况看,“骨汤门”恢复期远比想象中要长

03

内功和战略

味千中国一个都没做好

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内功的锻炼和战略的升级,在恢复期,味千中国开始对战略和基础业务下“重注”,但味千一样都没做好。

虽然近年来味千中国努力通过调整门店改善经营状况,关店止损、开新店同步进行,但还是没能挽救总体业绩下滑的局面。

首先是多元化经营,从2012年开始,味千推出10多个子品牌,企图通过不同的市场定位带来新的增长点。

包括高端品牌和歌山,中端品牌喜多藏、西屋武藏,甜品麻布十番,烧烤店炭火烧肉味牛,大众品牌东京食尚等。

入华23年,门店遍布中国,如今苟延残喘:企业的死穴就是“自己”

但现实是,总体业务不断下滑,味千内部已经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精细化运营,导致它们存在感非常低,对于整体业绩的提升基本没有任何作用。

其次,为了减少运营成本,味千开始缩减门店运营面积,并将员工换成兼职人员,服务质量直接下降,不仅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口碑反而进一步恶化。

另外,对于味蕾越来越挑剔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味千已经落伍了。触手可及的外卖、性价比更高的中式餐饮、不断涌现的新品牌,正在蚕食味千曾经引以为傲的面食市场。

时至今日,味千拉面店面内的宣称仍然是“大骨熬汤50年”,不过即便是在高峰时期,店内客流量也显得稀少。

04

总结

颇为讽刺的是,潘慰在第一次参观味千拉面日本工厂时,曾感慨道,一碗拉面含金量技术最高的地方还是汤的制作,而骨汤同时也是是味千拉面崛起的根本,是他们区别于其他餐饮连锁品牌的根本所在。

但恐怕谁也没有想到,味千最终还是跌在了最熟悉的地方。

时代的瞬息万变,任何的优势都有可能在下一秒,变成刺进企业心肺的利器。换句话说,在具体的业务上,没有一个企业能拥有长久的优势。

即使庞大如阿里,也只有一个存活“102年”的愿望。

入华23年,门店遍布中国,如今苟延残喘:企业的死穴就是“自己”

市场永远都在变化,但真正不变的,是消费者,和消费者所需要的服务与产品。

只有企业真正聚焦产品与服务的时候,消费者才是应变时代变化的永恒的堡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