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薦書丨:《絲綢之路 · 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兩千年來,絲綢之路始終主宰著人類文明的進程。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軍隊、商人、學者、僧侶、奴隸,往來在這條道路上,創造並傳遞著財富、智慧、宗教、藝術、戰爭、疾病和災難。

絲綢之路讓中國的絲綢和文明風靡全球;羅馬和波斯在路邊締造了各自的帝 國;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沿著絲綢之路迅速崛起並傳遍整個世界;成吉思汗的鐵騎一路向西,在帶來殺戮的同時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國通過搜刮絲綢之路上的財富,鑄就了日不落的輝煌;希特勒為了這條路上的資源,將世界推入了戰爭和屠殺的深淵。時至今日,絲綢之路上恐怖主義,依然是美國爭霸道路上揮之不去的夢魘。

翻開這部包羅萬象的史詩鉅著,您將發現,絲綢之路的歷史就是一部濃縮的世界史,絲綢之路就是人類文明最耀眼的舞臺。它不僅塑造了人類的過去,更將主宰世界的未來。

丨薦書丨:《絲綢之路 · 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絲綢之路

它不止是一條連接東西方的貿易道路,而是貫穿推動2000年人類文明歷程和世界史的偉大道路:“絲綢之路並不處在世界的邊緣,恰恰相反,它一直是世界的中心,而且它還將持續影響當下的世界。”

“絲綢之路”因其名中的“絲綢”一詞,長久以來被人們普遍認為僅僅是一條古代中國與西方世界進行絲綢貿易的通道。然而,牛津大學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彼得·弗蘭科潘認為,絲綢之路不止是一條連接東西方的貿易道路,而是貫穿推動2000年人類文明歷程和世界史的偉大道路:“絲綢之路並不處在世界的邊緣,恰恰相反,它一直是世界的中心,而且它還將持續影響當下的世界。”

全書分為二十五章,內容圍繞著二十五個關鍵詞而展開,縱觀全書,圍繞著“絲綢之路”大概有三條主線。

主線一:時間

這也是全書章節從前到後的安排順序,從公園前的古羅馬時代,到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征,再到一戰二戰,直至如今中東的戰亂,跨越了2000多年的歷史。但與傳統歷史教材不同的是,這個時間主線,並沒有只站在歐洲的角度,以歐洲的帝國、時代、事件來敘述,而是以絲綢之路為主體視角,詳細展現了中東、中亞這片土地上各王朝的興衰,還包括了早期各宗教在這片土地上興起,然後又從互相借鑑和融合到紛爭與對抗的過程。

最初是古羅馬與波斯的對抗,然後又是拜占庭與波斯、阿拉伯帝國的對抗紛爭,拜占庭的衰落以及一些宗教人士的煽動,導致了後來的十字軍東征,一路生靈塗炭。中世紀中亞地區的遊牧民族也有著一段輝煌的歷史,儘管一些政權時間短暫,但都為後來的蒙古帝國打下了基礎,中國元朝的蒙古鐵蹄在13世紀征服了中亞以及東歐地區,東方改朝換代之際(從元到明),中亞又被另一蒙古分支——帖木兒所佔據,同時奧斯曼帝國摧毀了古老的拜占庭帝國,絲綢之路上的政治形勢不斷更迭著。

但葡萄牙、西班牙發起的大航海運動,逐漸改變了絲綢之路的地位,新開闢的海上路線,必然使絲綢之路的地位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此時權力的中心慢慢從東方轉向西方。大航海時代開啟,讓歐洲一個有一個國家等上了世界權力和財富的頂峰: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再到一戰時期,英國、德國、俄國、法國之間微秒的關係,讓這一地區的形勢一觸而發,雖然世界的焦點已經轉移到了歐洲,但在這背後,絲綢之路上的各個國家及其所起的戰略地位,仍然是不可忽略的,儘管這些地區大多已經被歐洲列強所控制,併成為了大國的殖民地。

隨著石油的在中東中亞的大量發現,瞬間改變了這些地區的戰略地位,而它——石油也導致了世界列強對其地區的爭奪,現代的諸多戰爭和衝突也大多因此而生。二戰時期,雖然絲綢之路遠離主戰場,但是隱藏在戰爭背後的是暗流湧動,是大國對中東、中亞未來控制權的爭奪。這樣的局勢也延續到了冷戰時期,對抗的勢力也從歐洲列強變為了美國和蘇聯這兩個超級大國,而之後隨著蘇聯的解體,就變成了美國在此地區的“獨角戲”。利益讓美國在此“深陷泥潭”,未來這些地區的形勢沒人可以預測,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文明的不斷滲透,一條新的絲綢之路再慢慢復興。

主線二:財富

“絲綢之路”上財富形式的變遷也是本書的另一條主線。在這條道路上,由各種商人將東西方的商品不斷交換著,絲綢、香料、馬匹、瓷器等各種商品,代表著當時的“硬通貨”,代表著人們在哪個時代的物質需求。以慄特人為代表的商人,在絲綢之路上建立起了龐大的貿易網絡和諸多貿易據點,隨著貨物的流通,這一路上也興起了大大小小的繁華城鎮,豐厚的稅收撐起了一路上各個王國的興起。

在中亞的草原地區,皮毛就是貨幣一樣的存在,任何交易都可以用皮毛來進行,因此當中亞遊牧民族的勢力越來越大時,皮毛變成了財富的象徵。

北歐人開啟了奴隸貿易之路,“奴隸”開始變成絲綢之路上最值錢的“貨物”,在各個貿易據點,攤位上的奴隸也是司空見慣,甚至還專門有人寫了販奴指南,就像今天的購物攻略一樣,讓本國的人不會被奸商欺騙。之後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繼承了北歐人這一行為,只不過被販賣的奴隸從斯拉夫人變成了非洲人。

隨後十字軍東征的過程中,意大利諸城邦的商人(熱那亞、威尼斯、比薩)開始隨著遠征軍前往絲綢之路進行貿易,甚至連戰爭要讓位於貿易,雖然在戰爭年代,但是商人在敵對國家絕對不會被任意傷害,足以看出商人在當時的地位有多高,甚至一些國家打仗的資金都是要靠這些商人籌集的資金,然後在戰後抽取豐厚的回報。

丨薦書丨:《絲綢之路 · 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大航海時代除了奴隸的買賣,更重要的是對非洲、美洲黃金的大量發掘,西班牙、葡萄牙在殖民地瘋狂的掠奪也讓這兩國成為了當時權力的中心(取代了威尼斯人、熱那亞人等),黃金白銀之路就這樣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而來臨,財富不只在絲綢之路上流通,還通過越來越先進的船隻在海洋上流通著。

到了近代,財富的爭奪集中在了能源上,最突出的當屬石油——被稱為黑色的金子。一戰時期到二戰時期,再到冷戰時期以及近二十年來美國在中東的行動,都證明了石油就是當前財富的象徵,它不僅為中東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財富,還吸引著世界列強對此地區的爭奪。

而今後,財富會是以什麼形式存在並更迭?或許隨著科技的進步與人們觀念的改變,答案正在慢慢揭曉。

主線三:權力

權力的爭奪也是這片廣袤土地上的好戲,可以說從一開始因利益而產生的權力遊戲就在不斷上演,且不斷重複著。全球化在如今已經習以為常,其實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逐漸開始了全球化之路,只不過侷限於一些地域,或者說因為技術的原因,這條道路傳播的十分緩慢。

波斯帝國在公元前就是這片歐亞交匯之地上的霸主,雖然幾經起伏,也遭受過亞歷山大大帝的征服,但基本還是延續了上千年。波斯與羅馬的對峙,也是兩千年前到公元后的重頭戲,其中夾雜著商貿的爭奪、軍事的爭奪,以及宗教的爭奪——宗教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延續千年不變,甚至諸多戰爭都是由於宗教之間的分歧而直接導致的,不過戰爭的觸發點或許都是用來掩蓋真實目的,利益的爭奪才是藏在信仰皮下的真實原因。再到後來由默罕默德帶領的穆斯林勢力的崛起,又給這一本就已經複雜的地區,增加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雖然早期的各個宗教總體來說還算和睦,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在最初甚至有互相吸取對方教義的舉動,偉大的信仰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借鑑,在如今的視角看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

丨薦書丨:《絲綢之路 · 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十字軍的東征貫穿整個中世紀,每一次征途的目的都不相同,或為了宗教信仰(耶路撒冷),或為了爭奪貿易重鎮,或為了復仇,這一長達數百年的數次征服,在今天看來有其神聖的一面,也有其愚蠢的一面,各種人性黑暗、自私的一面暴露無遺。就在羅馬與波斯、穆斯林打的火熱之際,蒙古人的鐵蹄馬上就要到來,迎接他們的是一場黑暗,一場黑死病的蔓延。

直到大航海時代之前,絲綢之路上的權力爭奪的主角都是這片土地上的主人、國王或者征服者,但由葡萄牙、西班牙開啟的大航海時代將漸漸改變這一現狀,歐洲人逐漸登上了舞臺的中央,西、葡之後又是荷蘭、英國,以及歐洲逐強,他們成了絲綢之路上的主導者,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從此再無絕對的主權,任人宰割的日子開始了。雖然也有奧斯曼帝國的短暫輝煌,以及阿拉伯國家的復興,但始終都是歐洲人主宰著一切,在一戰乃至二戰時,雖然這裡並不是主戰場,但是逐強從未放棄這片土地的爭奪,不管是為了戰略要地、為了港口還是為了後來的石油。

二戰之後,冷戰的陰霾籠罩著世界,也籠罩著絲綢之路上的各個國家。他們往往在美國、蘇聯之間斡旋,取得平衡來讓這兩個超級大國儘可能滿足自己,雖然財富仍舊在源源不斷的湧入,但是這裡的人民始終過著黑暗的日子,始終像殖民地一樣得不到完全的自由。即使在冷戰之後,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發生的各種戰亂,依舊延續著這一地區的衰落,人們似乎看不到任何希望。

不過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中亞的一些國家也在慢慢復甦,依靠著豐富的資源,一條影響力更大的“新絲綢之路”正在復興。

丨薦書丨:《絲綢之路 · 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