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意義,是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肉體的歡樂,是每個人都追求的。眼睛想要看到漂亮的東西,耳朵想要聽到舒服的聲音,舌頭想要嚐到鮮美的食物,鼻子想要嗅到陶醉的氣息,身體想要得到溫暖的感覺。這都無可厚非,人的生命,上天就是這樣安排的。
精神的滿足,是每個人都追求的。在安全的環境裡,與人和諧的關係,獲得一定的名利,得到相應的支持,有美好的事物相伴。這也是正常需求,人的一生,幸福的時刻往往是精神滿足的時刻。
如果人活著,只是追求肉體的歡樂,和精神的滿足,那也沒有錯。人生而如此,平平凡凡是真相。古往今來,東南西北,釋迦摩尼,孔孟老莊,耶穌基督,這些人只是極個別,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嚮往的目標,能做的也是極少數。
除此之外,天地間,有一種最圓滿的狀態,天人合一。在天人合一的境界裡,肉體是自在的,精神是自由的,靈魂是安詳的,沒有任何阻礙,世界清清澈澈,空靈寧靜,人處其間,如同天馬行空,無一處不隨意,無一處不暢快。
這正是我所渴望的,也是修行可以達到的。人生紅塵裡,千般糾纏,萬般掛礙。一個情字,難倒了多少痴男怨女,一個欲字,困擾了多少英雄好漢。人生不容易,歲月如穿梭,莫要遲疑,莫要耽擱,能做到的,就是盡己之所能,去修行,緩緩而來,漸漸接近,待心中藏下日月天地、山川河流、自然萬物,那就不遠了,天人合一,可期可望了。
多半有人說,道理誰都懂,說起來輕巧,做起來就難了。我想說,世間哪有什麼容易的事,學習不容易,戀愛不容易,工作不容易,養家不容易,雖然不容易,但也不見得誰沒有去做。人生就像一座山,走的是一條上坡路,處處都需要用力,有時難免累了乏了,休息過後,還得繼續趕路。所以,心中存著天人合一,就努力去接近。
男子,喜歡如花似玉的女子,心裡愛得深沉,就會付諸行動;女子,喜歡英俊瀟灑的男子,心裡愛得深沉,也會付諸行動。天人合一,對於男子,可以比作心愛的女子,對於女子,可以比作心愛的男子,只要愛得深沉,付諸了行動,就會愈來愈接近,直到郎才女貌的一對佳人,攜手白頭。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會如願,不見得才子佳人都能攜手白頭,但是努力過後,能夠一睹尊榮,那也甚好。
那麼,什麼是天人合一呢?
中國兩大傳統文化,儒家和道家,對天人合一,各有一套解釋。
儒家經典《中庸》開篇既道:“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在儒家的哲學體系裡,人之性,即是天之性,人和天具有相同的道德準則。何謂人之性?孟子說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也就是仁義禮智,這就是人之性。只要將這四心,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也就是知道了人之性,知道了人之性,當然也就知道了天之性,正所謂“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
那如何才能做到盡心儘性呢?《中庸》有言:“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叄矣。”只要有最誠實的心,就能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之性,然後就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其他人之性,這樣的話,也就能最大限度的發揮萬物之性,能如此,就能協助天地養育演化萬物,這樣就能與天地並列了,也就是天人合一。
說的簡單通俗點就是,人人心中有良知,在日常生活為人處事上,充分發揮自己的這份良知,為善去惡,做到極致的時候,就能與天擁有一樣的道德原則,也就是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道家經典《道德經》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意思是說,道在混沌之中生成了先天一氣,先天一氣一分為二,生成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相互作用產生了第三種氣,名叫和氣,世間萬物皆由此而來。在道家的宇宙觀裡,人與萬物具有同樣的產生之源,所以人可以達到物我不分的境界,而人和萬物產生的源頭都是道,所以人也可以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那麼如何達到道家所說的天人合一境界呢?按道家的說法,天和人最初、本來就是合一的,因為天是自然,人也是自然的一份子,但是人類自己制定的道德規範、禮儀制度、法律法規等,讓人迷失在了樊籠之中,而忘卻了人的自然本性,使人與自然不能和諧,要想人與自然能夠和諧,就得在修行中恢復人的自然本性,“絕聖棄智”,打破那些樊籠枷鎖,使人返璞歸真,順應自然,順應大道,這樣也就是天人合一了。
說的簡單通俗點就是,人是天地自然的一份子,不要違背天地自然,按天地自然的規律去生活,直到日常生活裡,不用去想怎麼做才是符合天地自然規律,也不用去想這樣做是不是符合天地自然規律,自然而然,自己做的所有事都是遵從天地自然規律的,那就是天人合一了。
一言以蔽之,儒家的天人合一,是紅塵裡入世的執著的,道家的天人合一,是自然裡出世的忘我的。
閱讀更多 精華國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