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究竟是败退还是“假死”?

4月29日下午,亚马逊官网和APP,一度无法正常打开。

亚马逊,究竟是败退还是“假死”?

此前,亚马逊中国正式发表声明,将在 7 月 18 日起、停止为亚马逊中国网站上的第三方卖家提供服务。

消息一出:

全网上下震惊、惋惜,一片哗然。

全国网民唏嘘、调侃,哗然一片。

全球最庞大的电商亚马逊,一次又一次被看热闹的中国看客推至热搜。那为什么我要将“我们”定义为中国看客,而不是中国用户呢?

因为,我们其中的很多人,真的不是亚马逊的客户!

15年前,亚马逊以全球最有实力的电商龙头强势入驻中国,带着钱、地位、优越感和雄心壮志。本以为,作为财阀巨头的亚马逊会大张旗鼓、迅速获取中国消费者的芳心,但它佛系、高冷的发展方式,就像它十多年不曾优化的官网页面和用户体验一样,让人不可理解。

抛开这些槽点,又有多少人认真的思考过,亚马逊撤出中国市场的真实初衷是什么?

有人说,亚马逊“败走”的原因,是因为不了解中国的消费者;也有人说,其经营理念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有人说,是因为其职业经理人狼性不足,使得运营团队缺乏创新、效率低下,进入“舒适怪圈”;还有人说,亚马逊在中国的价值不过只是缔造了一个全球首富杰夫·贝佐斯;更有新闻用“逃离”这个词把亚马逊撤出中国市场这个决策形容的狼狈不堪......

这些评价和观点不知道有多少人认同,至少我不能完全苟同,你们当真确定亚马逊是“逃离”中国市场,而不是“放弃”中国市场吗?

本心而论,亚马逊的经营理念,确实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有所背离;同时,它在面对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和消费者恶劣的低价消费习惯,确实显得无计可施。

亚马逊踏足中国市场的15年,同时也是中国本土电商崛起的15年。在亚马逊的对手名单里,前有老牌淘宝、京东、当当,后有新秀拼多多、网易考拉、小红书。老对手打法灵活,新对手打法草莽,腹背受敌的亚马逊自然措手不及,并且慢慢掉队。

但,单从亚马逊的经营角度来说,一个始终坚守自己品牌文化和坚信自己服务理念的企业,是值得给予充分肯定和尊重的。

惊闻亚马逊准备退出中国,内心不觉一阵五味杂陈,他们究竟遇到了什么困境?还是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怎么了,让国际巨头排着队离开中国,难道电商行业真的不要深思一下市场潜在的危机吗?

发文呐喊,不是因为笔者觉得亚马逊作为一个企业有多重要,而是亚马逊作为一种标志所显现的趋势和转折点有多警示。

我认为我们不缺亚马逊,我们也不缺麦德龙,我们缺少的是保证商业活力的经济环境、我们缺少的是生活的智慧和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