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尚書郎寫了首詞,上闕清新絕美,下闋富有哲理,堪稱千古絕唱

便邀來杏花煙雨與我作伴

飲下舊浮生半甌

再添一壺春滿

品評此間風流客不止青衫

滔滔萬古流只笑看

我敬一日春愁幾悠然

……

宋朝尚書郎寫了首詞,上闕清新絕美,下闋富有哲理,堪稱千古絕唱

偶然聽到這首《春日酒》,想到桃花落盡杏花開,四月的煙雨杏花,不知醉了多少春紅。

絕美的杏花引得無數文人墨客競折腰,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杏花煙雨寒”、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這些文人筆下的杏花美得令人心醉,然而要說最活潑生動的杏花當屬“紅杏枝頭春意鬧”,詞人還因此詩獲得“紅杏尚書郎”的稱號。

這首詞叫《玉樓春·春景》,全詞如下: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宋朝尚書郎寫了首詞,上闕清新絕美,下闋富有哲理,堪稱千古絕唱

這首詞的作者叫宋祁,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曾經和歐陽修一起整編《新唐書》,歷時十餘載。

他做這首詞時已經官至工部尚書,所以人們才會稱他為“紅杏尚書郎”。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信步走到東城,感覺春光越來越好。盈盈春水,漾著層層波紋,小舟輕搖,彷彿在和客人打招呼。

詞人一開頭便點名遊春的地點:東城。古人踏春尋勝必出東郊,因為東就是“春”的象徵。

一個“漸”字最為傳神,一路所見風光,如筆墨層層暈染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下面的湖水風光、楊柳青青、紅杏灼灼都是由這一字而來。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楊柳在拂曉的輕寒籠罩下,輕歌曼舞,紅豔豔的杏花開滿枝頭,妖嬈又富有生機。

這是上闕最為經典的兩句,短短14字,便描繪了一幅春日絢麗、生機勃勃的景象。

他筆下的綠楊紅杏,一淡雅一妖嬈,卻又如此和諧,相映成趣,可見詞人遣詞造句的功底。

宋朝尚書郎寫了首詞,上闕清新絕美,下闋富有哲理,堪稱千古絕唱

王國維曾說:“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

常人寫春花都是從它美麗的角度來突出春光之燦爛,而一般“鬧”春天的應該是燕子喳喳、蜜蜂嗡嗡。

可是宋祁卻反其道而行,他將“鬧”的任務交給貌似無聲響的杏花,卻將春天寫得更活靈活現。

用詞大膽,立意出新,難以替換,無怪乎會因為這句詩而名震文壇。

其實最早稱他為“紅杏尚書”的是張先,人稱“張三影”,別看現在不出名,當年他可是和柳永齊名。

張先72歲的時候被調回京城任郎中。當時宋祁是尚書,按理說應該是張先來拜訪宋祁。

可是一來張先年長,二來宋祁很是仰慕張先的文采,於是便登門造訪。

他讓人通報的是:“尚書想見‘雲破月來花弄影’郎中”。

張先便回道:“是‘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吧”。

張先是文壇大佬,此話一經傳出,便坐實了宋祁“紅杏尚書”這個雅號。

不得不說,宋祁是幸運的。一個人若空有才華,遇不到知音伯樂,該是多麼遺憾的事情。

宋朝尚書郎寫了首詞,上闕清新絕美,下闋富有哲理,堪稱千古絕唱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很多人都常常抱怨一生之中歡樂少,愁苦多。可是誰會為了吝惜千金而忽視美人的歡笑呢?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坎坷也罷,坦途也罷,都是命運作祟,但是歡樂愁苦卻是人為可控。

在這裡,詞人不惜一擲千金,也要博美人一笑。

與其說是為了美人一笑,不如說是為了自己心情的愉悅。

一直覺得古人甚是豪爽,經常視金錢如糞土,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百金買一聲,千金傳一曲”、

“萬金結遊俠,千金買歌舞”……

有人說他們就是揮金如土的傻大個,可是“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對於他們而言,功名利祿皆是身外之物,此生唯心不可辜負,這樣的超然,常人難以企及卻心嚮往之。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我願你為你捧起酒杯,只為勸告斜陽多停一會兒,請它為我們在花間的聚會多留一抹晚霞吧。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詞人舉杯挽留夕陽,更多的是對這大好春出光的戀戀不捨。

他官至尚書,事務繁忙,這樣遊春的機會實在難得,所以才會一擲千金,持酒勸斜陽。

宋朝尚書郎寫了首詞,上闕清新絕美,下闋富有哲理,堪稱千古絕唱

縱觀全詞,上片寫景,春日融融,楊柳依依,紅杏妖嬈,一片大好春光躍然紙上,下片借景抒情,暗含哲理,既有自己對春光的留戀也向人們傳達了一種及時行樂的人生思想。

這首詞最出名的是“紅杏枝頭春意鬧”,然而我最喜歡的卻是“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在這世上,總有一些東西,是千金也買不到的,比如歡樂。

世事茫茫,人生碌碌,光陰有限,當及時行樂,方不負秋月春風。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