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算真正掌握一個知識點?

怎樣算真正掌握一個知識點?

文 / 田志剛 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

如果你會的,都能在百度上查到,那麼你的價值是什麼?

“我的家有爸爸媽媽和我,每天早上一出門,我們就各奔前程,晚上殊途同歸。

爸爸是建築師,每天在工地上指手畫腳;媽媽是售貨員,每天在商店裡來者不拒;我是學生,每天在教室裡呆若木雞。

我成績不好時,爸爸同室操戈,心狠手辣地揍得我五體投地,媽媽在一旁袖手旁觀,從不見義勇為。”

這樣的內容,一看就是段子。

但小朋友學會了新東西,總願意去用一下,而且很多時候用的地方不對,讓人捧腹,到是一個常見的現象。

不僅僅小朋友這樣,其實成人何嘗不是呢?

當你手中有一把錘子的時候,你看到所有的東西都是釘子。

總想著用這把錘子解決所有的問題,總認為所有的問題都需要你這個錘子,而忽略了現實情況和真實用戶需求的聲音:

也許人家需要的鋤頭、鐮刀亦或飛機大炮呢?

怎樣算真正掌握一個知識點?

京東噹噹淘寶新華書店有售,你讀了嗎?

從知識角度看這個問題,首先是掌握的知識量太少,因為你就一把錘子的時候,不用它沒有可用的;

其次是,在學習一個“錘子(類比為知識)”過程中,沒有明確出所掌握知識的應用範圍,不知道該項知識的使用場景,之前有一篇文章詳細寫過,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有一種狀況,面對一個問題時自己束手無策,但當別人搞定了發現它用到的方法和工具你都會。

這裡面也牽涉到一個情境知識的掌握問題,利用方法和工具的場景也是知識,在什麼樣的場景下用什麼知識!

還有一種狀況,當你費勁八叉的完成某事情或者準備去大幹一場的時候,你的老闆說:

這個事情沒必要做,或者說,這個做了也沒啥用!

這個時候,相信你的心一定是拔涼拔涼的!

但很不幸的是,你們老闆說的可能還是對的。

舉個不一定恰當的例子:

你擅長做搜索引擎的SEO(搜索引擎優化),2017年你們要做某個面向一線城市白領的產品,你跟老闆彙報要求投入,準備大規模推廣你們那個一天超不過20個IP的公司網站,希望通過這個來吸引他們來購買。

老闆把你否了,你一定很不服氣。

但老闆也許是對的,從PC互聯網到移動的互聯網,人們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手段已經變化了:

他們大部分是通過移動終端獲取資訊、雖然依然用搜索但主動地搜索卻已經不是主要的手段,這個時候傳統的SEO方法已經不靈了。

你只掌握了SEO的知識,卻沒有掌握適合環境、為什麼要用這種手段和在什麼情況下不能用這種手段的知識,所以看起來你的老闆就比你技高一籌!

怎樣算真正掌握一個知識點?

其實,我是想說,對於知識的掌握可以分為四層:

第一層是知道是什麼(What),這個看看維基百科之類的資料就可以大致清楚了;

第二層是知識如何去做(How to),這裡包括流程、步驟、核心控制點、常見問題與對策等、最佳實踐等。

第三層是知道什麼情境下用這個知識的知識(If/Then),即情景的知識。不要拿著錘子看四處都是釘子,而是根據需求找工作和方法。

第四層是為什麼要用或者不用這個知識的知識(Why/not),即戰略層面的知識。任何知識都非孤立發揮作用的,是在目標和環境下存在的。

你能想到這四個層次知識的例子嗎,不妨分享到留言裡大家一起討論。

怎樣算真正掌握一個知識點?

對於陳述性的知識,書上會講老師上課也會講;

流程知識也可以告訴你,但只有你去做了才知道;

情境和策略性的知識則只能在“戰爭中學會戰爭”,沒有人能教會你,只能依賴你自己體會、總結與提煉!

當你認為真正掌握一個知識的時候,起碼關於這個知識的四個層次都要清楚和明白,這樣子才算!

(本文內容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該書已經上市,京東、噹噹和淘寶都有銷售)

(本文作者為知名知識管理專家、KMCenter主任、《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你的知識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剛。更多內容可關注KMCent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