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師傅教我逮竹鼠

讓我們一起傾聽親歷者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

韭菜一湯的洗禮,把我肚內的最後油水刮淨。食量增大不知是遠離親人的思念還是平淡艱苦的生活,或許是咕咕作響的肚子讓我時時想起吃過的美味佳餚。

這裡天氣炎熱,豬都長不大,菜也不愛長,只有那空心菜爬滿菜園。為了吃到湯上的韭菜,不乏有人很早來食堂等著去撈第一勺,晚去的只有鹽巴米湯了。由於食物的匱乏,有錢也難買到食品,使我們都回歸原始。

為填飽肚子四處尋覓,不免產生了偷雞摸狗之事。客觀的講,這也是人類生存的本能所致,也不能全歸罪於剛走出家門年輕人,社會、單位、各級領導都有不可推卸責任。來到農場一切都是新鮮的,需要去了解、去學習。

記得我和師傅去抓竹老鼠的經歷,精彩而刺激。竹老鼠是專吃樹根的鼠類,最大的可有一公斤之重,且肉質細嫩。當時為了保護橡膠樹,場部有條規定:凡上交一根鼠尾巴可獲0.5元的獎勵。這就是我們的半天工資,不可不說是重獎了。即得錢又能吃到肉,真是天大的好事,有誰不為之心動呢?

可要逮到竹鼠,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有足夠的經驗、技巧、手段。我的師傅是割膠的高手,也是抓鼠的好手。他跑遍膠林,摸清了地形鼠情。他不愛張揚,話語不多,做事認真負責。瞭解了他的秉性,不管做啥事我都仔細觀察,從他的一舉一動中竊取效仿,在實踐中學習。

這天早上割完膠,師傅走到我跟前神秘的說,你來一下。我隨著他來到後山的一片新生林地。只見他放輕腳步,細心地觀察著。在厚厚的一堆葉下,顯露出一堆新土,扒開樹葉一個直徑7.-8.CM的小洞展現,泥土還潮溼,說明是才搗的。怪不得師傅這幾天老是‘鬼鬼祟祟’,在林地裡亂鑽,就是在追尋目標。

鼠的特徵狡猾而機敏,要抓這麼大的鼠,我還真有點嘀咕。據說它的門牙很是厲害,再粗的樹根也能被咬斷,所以要用鐵絲捆綁紮緊不可掉以輕心。一旦掙脫,跑得飛快,就不好抓到了,最好是在洞裡活捉。我看看那個半掩的洞口,一時還真想不出啥辦法,把它活捉。

我想起地道戰,往裡灌水之法,心想師傅肯定讚許。沒想到師傅不屑一顧地說,你好好看著。這時我才注意到,洞是沿著山體向上去,不遠就拐彎了——真是打洞的專家。看來煙燻也不會湊效,我束手無策。

望著師傅,他臉上露出心有成竹之意,也就踏實很多,就聽他的指揮吧。給我的任務:在洞口用鋤頭敲地,震動越大越好。雖然不解,但我還是照此實施。

只見師傅爬到上一層林地上,在另一洞口前刨了道長溝後,守株待兔。師傅又命我沿坡敲打而上,約一杯茶功夫,看到師傅一躍而起,用鋤頭一按,說了聲“抓到了”。

我丟開鋤頭跑上去,看到被鋤頭壓在底下的竹鼠。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鼠:粉色的嘴巴,露著白牙,瞪著兩隻小眼睛,鬍子直立,一副很不服氣神態。我高興之極,不知如何下手捆紮。還是我來按著鋤頭,由師傅動手把鐵絲做了個套,幾下就綁得結結實實。它還老在那兒抽動。看著這隻碩鼠,就是它能把樹根咬斷,使整個樹倒伏。要不是鼠害極大,一根鼠尾也不會值5毛了。

貓愛吃老鼠,是因為鼠身上的一種氨基酸,刺激貓的嗅覺。我也想吃竹鼠了,是因為好久沒有品嚐到肉香。在電影《甲方乙方》裡,那個富翁能把全村的雞,都吃光也並不誇張。

在農場的歲月裡,我曾吃過蛇、貓、猴,還有在瑤族隊長家吃的熊掌。每每說起,還是津津樂道。但實在想不起那熊掌之味了,可能是為了填飽肚子,飢不擇食,不曾感到美味。

農場的生活是單調的,可回味起來是豐富的。就像培根說的,人們沒有哭,便不會有笑。一個人不瞭解悲哀,便不會了解快樂。一個人的快樂與否不在於社會地位的高低和財富的多寡,而是有慾望就產生苦與樂。

星移斗轉多少年過去了,可那段割捨不斷的紅土情節,卻永遠記憶猶新。沉澱下的美麗,共同的感嘆,同樣的情懷,總有說不完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