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退坡!新能源汽車未來將何去何從?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環保的重視,排放標準升級、老舊車輛淘汰,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由於環保、不限行等優勢再加上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在2018年取得了很好的銷量,成為汽車市場的新力量。

不過,今年3月26日,四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中提出,根據新能源汽車規模效益、成本下降等因素以及補貼政策下降、退出的規定,降低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客車、新能源貨車補貼標準,促進產業優勝劣汰,防止市場大起大落。

補貼退坡!新能源汽車未來將何去何從?

通知中明確表示,對比2018年的補貼政策,2019年國家補貼整體下降幅度超50%,且對產品要求提升;地方補貼改為補貼充電、加氫等基礎設施;運營車輛完成銷售上牌即可預撥一部分資金。

儘管暫時沒有明確的政策規定,但2020年之後國家補貼將全面取消已成新能源汽車行業共識。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直至完全退出補貼,是大勢所趨。在補貼下降的時代,新能源汽車行業會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

補貼退坡!新能源汽車未來將何去何從?

《通知》的下發,首當其衝帶來的就是車輛製造成本的消化問題。眾所周知,新能源貨車原車的造價成本高,相比燃油車高數萬元,因此購車方首次購置成本較高。之前在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的優惠政策支持下,基本可以填補新能源貨車與傳統物流貨車的售價缺口。而其中,電池佔據整車成本的比例很高,也是新能源汽車技術突破的關鍵。

此外,新能源貨車之前主要是通過改裝燃油車的方式在生產,在補貼大福下降的背景下,這種方式也已很難支撐起巨大的製造成本。

儘管近幾年我國新能源貨車銷量可觀,但在此次政策的直接影響下,銷售遇冷、銷量下降是短期內可以預見的。

補貼退坡!新能源汽車未來將何去何從?

《通知》的實施對新能源物流車的研發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不僅要求新能源物流車企業要滿足新的技術標準,同時也必須從研發設計角度降低整車成本。對企業的研發積累經驗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但也利於促進產業的優勝劣汰。在補貼退出之後,經過市場淘汰生存下來的企業必然更加具有競爭力,而該市場也終將朝著成熟的運營市場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