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日军小队不肯投降,国军营长命令迫击炮平射,成功将其歼灭

小说:日军小队不肯投降,国军营长命令迫击炮平射,成功将其歼灭

第四十九章 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一)

就在周振强等人雄心壮志的时候,教导总队终于开始出战了,第一场战役选择的地点是上海,总队这次派出了由副总队长周振强带队组成的先遣队参与淞沪会战。

而这一次,王延文等人是有着绝对的信心去打赢这一仗。教导总队所辖的一团所有官兵全部佩戴的德制M三五十头盔,所有官兵配毛瑟步枪,捷克ZB26轻机枪,并配有马克沁重机枪等武器。

这在当时的整个中国来说都能算得上是最为先进和精良的武器和装备,除此之外,师级单位主力部队还装备了高射机枪,战防炮,75mm步兵炮,王延文甚至在参战的部队中看到了105榴弹炮,并且所属士兵大多都拥有小学文化,因此,部队中的每个人都是有一定文化基础的。

教导总队的军官大多数都毕业于中央军校或者是炮兵学校,仅仅军官佩戴的毛瑟全自动手枪就全部是从德国进口的,这个队伍中的青年军官大部分都有深深地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战斗力和战斗欲望空前膨胀。所以说这支队伍当时的已经算得上是非常精良的作战部队了。

王延文已经感受到了这支部队和之前自己带过的任何作战部队都不一样了,但是战争往往和人的主观想象不一样。

这支队伍刚到前线就参加到了围攻大纱厂的战斗当中。周振强副总队长以为他们凭借教导总队第一团精良的装备再加上大家高涨的士气就可以取得战斗上的胜利,但他的预估显然是错误的,虽然在大纱厂附近的日军火力远远不如一团,但是日军凭借大纱厂非常坚固的防御工事阻挡了一团的进攻。

刚刚指挥前去进攻的总队的一个营长,就因为在作战时指挥站位靠前,被炮弹击中头部,当场阵亡。周振强团长对这件事情也非常懊恼,这使整个队伍刚点燃起来的雄心壮志一下子就被打没了,再加上日军凭借着海上军舰的炮火援助,使得教导总队的官兵在进攻大纱厂的时候,伤亡惨重。

停留在江面上和海绵上的日军军舰上的大口径海防炮和舰炮大多是口径高达100毫米以上的火炮,大多用来摧毁舰船的。也可以攻击地面目标作为火力掩护使用。而当用来摧毁铁甲的火炮来打击地面目标的时候,就显得非常简单了,这样的情况导致一团仅仅与其交锋一天多的时间就阵亡了许多战士。

纱场附近的小红楼里,这里驻扎的日军一个小队70余人。连日的苦战这支日军小分队伤亡惨重,但是就是这样周振强一团所属二营的400余名官兵进攻了12小时仍然未能拿下小红楼,这让周振强异常苦恼。

正当周振强不知该怎么做的时候,王延文站了出来。王延文对着一筹莫展的周振强说道:“副总队长,请给我一个机会吧。让我去!”

周振强是知道王延文的,他以前曾经参加过对日作战,所以自然对王延文充满了信心,也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

王延文运用在学校学习到的军事知识再加上自己之前的实战经验想,他知道想要攻打小红楼这样的一个拥有4层楼高的地方,运用迫击炮垂直进攻是拿下这个地方的最好方式,而如果按照之前的攻打方法显然是无法奏效的。

想到这儿,他立刻命令官兵使用重机枪开始对小红楼进行火力压制,让敌人误以为采取的作战模式和之前一样。

但王延文手里有两个利器,就是从德国进口的PK37战防炮,这种火炮原本是用来打装甲车的,此刻用来打坚固工事的机枪阵地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打出一个窟窿,之后就是随后他立即集结全营的所有的迫击炮,对日军的火力点实行平射超速猛烈打击。四门迫击炮以每分钟三十五发的速度进行超速射击,这种情况当然是非常危险的,稍不留意就会造成射击人员的伤亡,然而正是这种方法是的迫击炮的威力发挥了极致,让小红楼的日军轻重机枪都变成了废铁。

王延文知道,机会到来了,此时红楼里的日军已经再也没有什么能力来阻挡中国军队继续发起冲锋了,想到这儿,他立即下令一边进攻一边射击。

由于在此之前,周振强所属一营就已经对这里发动过几次的猛攻,虽然我方伤亡惨重未能拿下红楼,但是日军兵力也受到了严重的削减。

日军小队长知道,可能已经无法再阻挡中国军队进攻了,于是向红楼外进攻的中国军队狂甩手榴弹,然而这样的方法同样不能奏效。王延文亲自指挥迫击炮快速打击,自从王延文接手战斗后仅用了2个小时,小红楼驻守的日军70多人就以仅剩下10余人。

当王延文组织兵力准备向小红楼发动最后一次冲击的时候,日军知道自己无法赢得战争,就引爆了小红楼上的炸药。瞬间这剩余的几名日军和十几名日军伤员一起自杀了。小红楼几乎被炸塌了一半,这一幕让韩综心生颤栗,韩综本来想活捉一个鬼子,可是一见这阵势就对王延文说道:“这帮小鬼子,也太狠了吧。”

王延文没有接话,因为这和喜峰口战斗发生的情景一模一样。不同的是上次是日军进攻,这一次是他进攻,想想自己已经有5年多的时间没再和鬼子再次交手,然而此次交手却发现,日本人依然如同之前一样有“骨气”,不肯投降。这让王延文心里对日本人也有了一些敬畏。但同样他也知道,这次在上海的这次会战相对于喜峰口那次,只有可能更加残酷却没有可能更加轻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