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三次訪求孔明,最後草堂前的考驗更加嚴峻,難怪孔明會被打動

三顧茅廬的故事在小說《三國演義》當中,那是家喻戶曉的一個事情,常常被比喻成一個人誠信的相求,對方終於被真情所打動。然而在真正的三顧茅廬當中,劉關張三兄弟三次去臥龍崗求訪孔明,只是萬里長征剛剛度過了赤水河,真正考驗劉備的時候就是第三次,這一點也被很多人所忽略。

今天筆者就帶大家看看在草堂,諸葛亮是如何考驗劉備的。

劉備三次訪求孔明,最後草堂前的考驗更加嚴峻,難怪孔明會被打動

孔明的四個摯友,分別都是徐庶、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徐庶都不用說了,本來跟著劉備好好的,因為識破曹操的八門金鎖陣,被曹操設計騙走。徐庶臨行前推薦的諸葛亮,還不放心怕諸葛亮不出山,專程的找過一次諸葛亮。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物,如果要把自己託付給了劉備,一定得讓自己的其他摯友一一考驗一下劉備。徐庶算是這關肯定是過了,就看劉備是如何過其他三人的考驗。

劉備兩次訪求孔明未果,筆者認為其實諸葛亮都是知道的,託辭說不在家只是故意的。第一故意安排摯友崔州平用一番天數之論來考驗劉備是否真的有復興漢室的決心,我們的劉皇叔是通過了第一小關。第二次劉備聽說孔明先生在家,帶著兩個小弟冒著大雪去訪求孔明,在鄉野酒肆中又偶遇諸葛亮的另外兩個摯友石廣元和孟公威,兩人藉著酒興慷慨高歌,對於古代的賢臣良相是大肆讚美一番,又對當今的時況表達了不滿和無奈,後來又道出了怡情田園無意仕途的心態。其實這些話,都是孔明通過兩人間接說給劉備聽的,但是劉備依然對訪求孔明的熱情沒有一點減少。

劉備三次訪求孔明,最後草堂前的考驗更加嚴峻,難怪孔明會被打動

劉備在第二次訪求孔明的時候,是見到人最多的時候。第一次見到的是崔州平是一個引子,因為諸葛亮不可能僅僅通過徐庶一人,而斷論劉備這個人,既然是第二次訪求當中劉備遇到了有石廣元、孟公威、諸葛均、黃承彥四人。這是為什麼呢?筆者認為有,劉備給崔州平留下了好的印象,在眾人談論劉備的時候,大家都對劉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像是姑娘相親嫁人一樣。大家都想著作為親友團看看劉備的為人到底是如何,第一次崔州平就像是姑娘的大姐,先看看劉備的大概是否有繼續考察的價值,在通過之後,第二次,諸葛亮的弟弟,岳父,另外兩位摯友都出動了,就類似現在的七姑六婆一樣,在大家都能認可劉備之後。諸葛亮這個“大姑娘”才真正的能夠現身,徐庶在這裡是擔當了媒人的角色。

劉備三次訪求孔明,最後草堂前的考驗更加嚴峻,難怪孔明會被打動

第三次諸葛亮現身,是整個三顧茅廬的高潮部分。這次是諸葛亮親自出馬,好好的考驗劉備此人是否值得託付。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們,不管是閱讀書籍還是觀看影視作品,當時的緊湊的故事情節可能是一概而過。但是看似連貫的劇情卻是有很多的端倪之處,細心之人都會發現,在這裡就藉助毛宗崗的批註為大家呈現當時的曲折。

第一、劉備來到草堂前遇到諸葛均,諸葛均只是說諸葛亮在家,卻不親自去引薦。其意義就是要劉備自己去叩門拜訪,旁人代勞如何顯示誠心?

第二、童子告知諸葛亮當時在草堂上睡覺,,劉備就告訴童子不要通報了,讓諸葛亮睡吧,等他睡醒了再說,劉備也是站在院子裡等著,還讓關張二人在門外守候。其意義就是看劉備是否有禮賢下士之心。

第三、諸葛亮這是吊足了劉備的胃口,本來是醒了,翻身面朝裡邊又睡了,又過了許久睡醒,第一件事就是先念了一首首,而不是先起來見劉備。其意義是看看劉備是否是個有耐心的人。

第三、孔明睡醒之後,先問童子是否有俗客來訪,童子告知是劉備來的時候,沒有馬上出迎,而是換了身衣服才出來迎接。其意義在於,劉備在尊重他的時候,他也同樣的尊重劉備,古人會客之時,穿衣打扮是很重要的,在加上史書記載諸葛亮是個大帥哥,愛惜自己的形象也是很重要的。

劉備三次訪求孔明,最後草堂前的考驗更加嚴峻,難怪孔明會被打動

第四、見了面了,劉備對孔明是一番稱讚,諸葛亮是一個勁的謙虛,直到劉備把自己的的志向都說給了諸葛亮之時。諸葛亮才把著名的《隆中對》還有帶著西川的地圖,交給了劉備。但是並沒有要追隨劉備的意思。假如劉備是個得意忘形的人,真的拿著地圖就走了,證明劉備是個目光短淺的人,這樣的話對於諸葛亮也沒什麼損失。所以諸葛亮想考驗的,就是看看劉備是否真的具有雄心壯志,而不是做偏安之主。

第五、這是高潮中的高潮,在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相助之時,本來順利成章的情節,諸葛亮是一口拒絕了,而且言辭堅定。這是考驗劉備到底有沒有決心和恆心,看看劉備到底是什麼樣的誠意。劉備聽聞諸葛亮拒絕出山之後,感嘆復興漢室之希望渺茫,悲愴之情有感而發,就開始哭了。劉備的哭是真哭了,把衣服都哭的溼透了,就這樣終於打動了諸葛亮,就有了後來三分天下的那麼多的故事。

劉備三次訪求孔明,最後草堂前的考驗更加嚴峻,難怪孔明會被打動

綜上所述;諸葛亮考驗劉備,用現在的觀點來看的話,估計是員工面試老闆最奇葩的一個,當中運用了很多的方法和手段,也可以說是史上最牛的一次“相親”。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愚論,你正之處歡迎評論斧正,你的關注是我最大動力,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