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男女比例失調,如何看待農村所謂的媒人促成一對婚姻可賺二萬元現金這事?

群哈哈先生


可能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我認為題主過於危言聳聽,或者說著僅僅是極個別的例子。在我身邊的農村,很少有人願意為了解決兒子婚姻問題而花上額外的兩萬塊錢,一般我們這邊媒婆促成一對後,在婚禮當天,給個1200的紅包已經很不錯了。

在我看來,人們對媒婆實際上太過於依賴了,有句話說得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作為媒婆來講,一般只是作為介紹人,而真正決定是否能成事兒的還是看男女雙方的意願。

不管題主所說真實與否,我們暫且按照一個話題來討論,兩萬元對於農民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一個農村家庭一年的收入甚至更久;意味著再添幾萬就能夠給女方彩禮錢;意味著可以辦許多桌鄉村流水席。總之,如果真正達到兩萬的水平,只能說明現在的婚姻完全商業化了,這世間還有真正的愛情嗎。


Power泡兒


封建社會的男女婚姻大事就講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可見“媒人”這個職業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我們看古裝的電視劇就知道,以前媒人說媒,也是收取一定費用的。

媒人有業餘的和專業的之分。業餘的媒人平時從事其他職業為生,沒事的時候給別人撮合撮合,給人家把這莊婚事促成了,在農村也是一種積德行善的好事,男方就會送些禮物或錢財來表達感激之情;職業媒人,專門以說媒為生,說成一個收多少錢,都是明碼標價的,如果婚事促成了,男方就會根據約定給媒人一定數額的金錢。媒人和男女雙方是一種交易關係。


在農村,70年代之前的男女婚姻大事都是靠媒人來牽線搭橋的,自由戀愛的也有,但不是很多。自由戀愛的男女還要承受別人的風言風語,所以很多互生好感的有情人也不敢私定終身。如果兩個青年男女有意思,還是要找媒人來主事的,有了媒人做中間人才能夠名正言順的訂婚、結婚生子。可見,“媒人”這個職業在男女的婚姻大事中起著多麼重要的作用。

八十年代之後,人們的思想觀念有所改變,自由戀愛已經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特別是2000年之後農村很多年輕人都加入了打工潮,自由戀愛成井噴式發展,“媒人”好像有退出時代舞臺的趨勢。



就在最近幾年,由於農村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調,農村的光棍也是與日俱增,很多人娶不到媳婦,不但自己愁,父母家人也跟著愁。在這個僧多粥少的時代,職業媒人又重新站在婚姻大事舞臺的中央,來發揮他們特殊的作用。以說媒為職業的媒人促成一對婚姻要向男方收取一定的佣金,有幾千到幾萬不等。對於媒人促成一對要一兩萬的佣金,小平認為媒人付出的勞動,拿佣金是應該的,佣金的多少是有市場行情決定的。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


豫南小平


通過媒人來介紹,也是農村人的無奈之舉了。

各種各樣的原因,造成男女比例失調,這在農村特別嚴重

因為稍微有點頭腦和姿色的農村女孩肯定優先考慮嫁到城裡

那麼農村剩男多

但是這些人要結婚啊,那怎麼辦,只能用錢來開路

給足了媒金,讓口舌伶俐的媒婆去談,也許能促成

這種結婚說白了也是買來的媳婦,也是無奈之舉


談笑閣


轉錢非人性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