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如何在听粤语时分辨广东人和本港居民呢?

琼瑶250596159


现在不是纠结粤语的口音问题,是要关注粤语的存亡问题。

现在年轻一代用粤语越来越少,有些干脆就不会说了。比如我的儿子就是“识听唔识讲”,来两句就是北方人的腔调。

就像我一直到初中在家里和父母都讲家乡话,后来改粤语,再后来就是家乡话“识听唔识讲”。可以想象20年以后,粤语就没几个人在讲了。


大卫7611


香港人判别内地粤语,主要是根据口音、语汇以及音调。

内地粤语发音,一般以广州话为准。香港粤语同广州粤语,发音基本上相同,仅极个别有差异。

粤港白话不同,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是语汇有差异,香港粤语更多地保留解放前的粤语传统用词,但也增添了不少英语夹带,变成港式“洋泾浜”;

内地粤语则加入了不少普语词汇。比如,香港称老师为先生,称上课为上堂,称上班为返工,称混凝土为石屎,等等。

其次,在语调方面港式粤语的重音不明显,所以听起来就比较平淡轻柔;广州粤语讲起来,重音比较突出,抑扬顿挫,听起来语气比较硬。

其实在语调方面,港式粤语没有现在的广州话来得传统。因为语音较硬,正是南方方言的共同特点,比如福建话等。

香港原属广东东莞宝安,当地粤语本是东莞口音。但是,因为香港是个移民城市,一直就有省城广州人在港经商为生。抗战期间,香港人口大大地减少,战后、特别解放前后,迁入了大批内地人,其中主要是广州人。他们迅速进入主流社会,同时带来了广州的标准白话,作为最重要的交流语言,并且比较纯粹地保留下来,使香港变成广州话语言飞地。

所以说,是香港粤语继承了广州话的传统,而不是像某些人所讲的,是”广州人看香港电视多了,学会了港式粤语”。

目前,语言学界将广州同香港两地的粤语发音,共同作为广州话的标准音。内地出版的标准音词典,亦是由两地专家共同完成的。





施亦南


如果是广州人,讲话和香港人非常接近。但是一些用语有可能不一样。比如我们很多人说“冰箱”,香港说“雪柜”,我们说“酥皮面包”亲测香港人听不明白,因为他们叫“菠萝包”。最要命的是可能在电视上出现得比较少的名称,尤其是外文翻译过来的,广州人接受的是普通话译音,香港人用粤语译音。例如“贝克汉姆”,香港叫“碧咸”。常见的外语音译词,广州人是跟香港叫法的。因为国内通行的名称用广州话说起来好奇怪,读音相差十万里。早十年广州人和香港人说话差别真的比较小,因为广州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天天看香港电视,所以很多人说话连用词都几乎跟了香港。为什么我说十年前呢?其实现在依然很多家庭都是看香港电视的,但是内地的节目水准越来越高,所以此消彼长,看香港台的时间相对减少了,语言上就没有以前那么同步了。不过纯正广州人在日常会话中很难跟香港人区分。


Dan44850483


香港人和广州人讲粤语差别很大,这种差别不在于字音不同,而是字词前后轻重变化的差异。就我的听感而言,几乎可以说听一句稍长和完整的句子就能分辨对方是否是香港人。香港人说粤语的特点,估计是他们从小学英语口语造成,虽然香港用广州西关语作为香港粤语蓝本,但多说英语的香港人的口腔运动和少说英语的广州人相比较出现的差距是能够分辨得出来,再加上一些语调习惯的不一样,总体上是有区别的。举个例子,我有一次接待香港客户,一开口说话,客人惊异地说:“哗,你啲广州话好正啵!”这例子证明了他感觉到双方语言有差异,证明了他说的粤语和我说的西关粤语是存在不知不觉间的区别。

说个题外话,我们送别朋友时会常说这样一句话:“好seng (腥)行!”字面意思是小心行走。平时常说这句话,但老大不明白这个“seng”是什么东西,直至有次听到一位香港人送客时说“好生行”才豁然开朗,原来这句“好seng行”如此的文绉绉哦!

关于这个seng音字,不少朋友参与了讨论,但我觉得还是“生”的理解最合理,理由一是“好生”是一个词,意思就是小心的意思;理由二是广州话里称呼“先生”有称“阿生”的用法,读法也是“阿seng”。


泥塑的远方


作为一个深圳长大,小时候天天看香港台的卡通的老男人,可以明确的说,香港的广东话跟广州的广东话有区别,完全听得出。

简单的说,香港的广东话比较“柔”。广州的比较“刚”。而且广州话有些感叹词的尾音。而广州周边的佛山,肇庆等等,那边的广东话就更不“标准”了。

如果是深圳长大,35岁以上的深圳人,他们的广东话都是偏向香港的。


Ta的微笑微笑


有两点唔同,第一係夹杂住好多英语,香港畀英国佬殖民咗成百年,搞到啲香港人认为英文好鬼高档,自然就鬼佬噏佢哋又跟住噏,久而久之就变成咗讲句嘢都又中又西,不伦不类,第二係疍家音,即係懒音,众所周知香港百多年前只係个渔村仔,差唔多全部人都係疍家人,后嚟先有唔少内地人走去香港,一路发展落嚟佢哋就硬係好难清除懒音,以前睇啲香港八掛杂志都好多时见到某某明星为戒懒音苦练,不过依家就好鬼求其啰,睇TVB啲哥仔姐仔,十个着咗四五个有懒音都冇人理。


枕头木虱


粤语(俗称:白话),是省港澳官方语言,是广东省的普通话,省内交流采用的语言。白话好象国语一样,各省市口音不一样,在广东也是如此,有广州白话,番禺白话,花县白话,南海白话,中山白话,佛山白话,顺德白话,江门白话,香港白话,肇庆白话,梧州白话等等,各地方白话都有家乡口音,所以,标准的白话只有电视台播报,也就是标准的粤语(包括粤港澳台)。在广东,不是粤语区的地方,如果在互相沟通也只有用省话(粤语)交流,潮汕人同广州人用粤语沟通,客家人同佛山人也用粤语沟通,粤北人同粤西人也是粤语(白话)沟通,但不会使用国语普通话的,只能使用粤语普通话。所以,粤语就是粤港澳通用官方语言。


粤来粤好2860


其实是有一定程度的分别,基本上对话时一段短时间例如5-10分钟就可以听得出了。最简单是打开电视看72家房客、南方卫视、珠海电视台等等就会明显留意到。这方面在语调轻重上感觉到,我会觉得广州人讲“白话”或者“广州话”有一点点不惯的广州味的音,可能系特别的重音或感觉读不正等(其实冇分对还是不对,习惯决定了),作为澳门人,听到觉得是有不一样的只系。

而交谈上,港澳的粤语或者广东话应该系完全一样,包括所有俚语,日常潮语等,另外香港年轻人,有一定学历的,好多时会加入好多Hong Kong style 的内容。尤其系会加入大量英文,特别地系专业领域的字,估计因大学系全英,不知中文对应怎样读或者惯了英语。

另外系用字有少量差异,不如等港澳以外的伙伴们猜猜下面的是什么🤔?

1,朱古力新地

2,脆香鸡翼

3,蜘蛛侠

4,雪条

5,碧咸

6,C朗

7,小志强

8,倒挂金钩


水镜正向幸福说


香港在未割让给英国的时候,它就是广东省的地方,属于广州府辖下的宝安县(明万历称新安县,割地时也称新安县,民国三年复称宝安县),也就是现在的深圳,所以香港人本身就是广东人,割让之后才变成所谓的香港人,但这只是历史战争的缘故,而并不是基因突变忽然变出一种香港人的人种来。

宝安县属广州府辖下,主要民系是围头与客家还有疍家,围头属于粤语系统,属于粤语莞宝片,是属于宝安最先的原住民,但清朝嘉庆时期大量客家移民到达宝安县,让客家文化反客为主,成也宝安县第一民系,因此到割让时,宝安以客家话为主,被割让的部分也是通行客家话较多。

围头人本身的粤语就相当于乡下话,语音与广府省城标准音相差很远,在宝安客家话才是主流,香港的陆地地区也是割让的时候以客家话为主,围头话为辅,由于受到英国统治下更为自由与不受清政府约束,更多的广州府省城的人士开始不断到来,由于广府省城人精于做生意,日益不断的省城移民陆续来到这个自由的地方去拓展生意,省城移民强势进入,省城广府话再一段时间美迅速占领香港市场,成为香港最强势语言,客家话则受到重大挑战,逐渐没落,退居次席。

所以香港的省城粤语本身就是泊来之物,而并不是当地本身的语言,其语音语言系统与省城一脉相承,毫无分别,但在数十年的发展中,香港由于受到英国统治的影响,香港自己本身产生了一堆由英语直接套用的新词语,这些词语以名词居多,都是一些新事物名称的词语,这完全是由统治环境造成的差异,而并非语言本身的结构或者语音产生可变异或者变种,我们在语言学上,仅仅是因为政治环境得影响分道扬镳而产生新的名词,我们不认为这改变了语言的本质,更不能认为这就是新创造了一种语言,省城广州的粤语与传到香港的省城粤语属于同根同源同种同音同语法同表达,仅仅因为各自政治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对同一个新事物而名词不同,一堆仅仅就是政治环境的影响,而并非语言本质的改变,所谓电单车与摩托车,冰箱与雪柜,空调与冷气等名词区别就是这个意思,大陆语言文字的环境并不能让现在的广州独善其身游离于其他大陆城市之外而不用全国通用的名词,所以事实证明,广州与香港的广府省城话,同根同源同音同表,完全就是一种语言,只不过仅仅是由于各自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名词表达产生了各自发展的历程,这是环境影响的必然,像澳门粤语也是有它独有的葡萄牙语名词,香港人也并不全懂,也不会用到,其实这也是同样道理。


GD148061934


其实,港式粤语,广式粤语,广州话,三者还是有区别的。在某些字词的说法用法有差别,这一点其他让都说了,我就不重复。其实对于我来说,对方几句话就能分辨出港式粤语。港式粤语最大的特点是说话语调稍高一点,发音部位集中在嘴巴上颚及鼻腔之间,鼻音稍重,但同时说话声音较小,语速平稳不快不慢。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香港人。广式粤语和广州话音调较低,鼻音不重,反而嗓音稍重几个,所以整体听起来比较响亮,语速有明显顿挫快慢节奏。广式粤语和广州话是有轻微区别,具体我说不出来,不是这一行的研究学者。但大家可以去听听黄俊英陈扬郑达等老一辈广州名嘴讲话,再听一听广州以外珠三角城市长大的人说的广东话,仔细分辨你就知道区别。我个人知道最明显的分别是,广东人说“训觉”,广州人说“hen觉”。另外,还有其他窍门。比如香港人说话喜欢用手势比划,喜欢夹杂一些英语单词。至于粤港两地的各自潮语,就更加难以一一细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