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要求孩子独立好吗?你怎么看?

无奈的苍鹰


在美国,父母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到18岁,就要面对人生,不再依靠父母,自己去独立生活。所以父母在孩子的幼年时期就将独立性的培养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从胚芽那个孩子独自睡觉,吃饭,自己穿衣等。他们还很注意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鼓励他们遇事独立思考,自己去解决问题,养成独立意识。

由于生活环境和方式的不同,在我国,更多的家庭是“包办”式培养孩子,平时很少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导致很多孩子到了上大学,需要去过集体生活的时候,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等各种问题暴露出来,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基本生活能力。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首先要一闹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她认为,孩子自身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主张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生活中发展。而教育者应该是儿童发展的观察者、引导者、援助者。

孩子从婴幼儿时期就萌生独立愿望,从蹒跚学步,尽管跌跌撞撞,但是已经在初期就想要独立自主行走的愿望。孩子的成长过程,父母如果处处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愿望就会逐渐消失,形成依赖心理,导致发育迟缓。

独立性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儿童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因为今天的孩子长大后将要面对的是社会变化更加急剧,科技高速发展。需要我们具备独立的思考判断和解决能力。


程小Yao


拔苗助长的态度当然不好了,但是从初心来看是没错的,要看你的方法。

1、太严厉的态度,会让孩子有阴影

不知道大家小时候有没有被家长打骂过,如果有,那一定是刻骨铭心,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用什么东西打的以及当时的感受。一味的(打重点)让孩子独立和让孩子独立是不对的,会让孩子从小有心里阴影,长大了也会记得你为了让ta独立骂过他、催过他、对ta做过的所有的让ta不舒服的事。

2、从简单小事教孩子独立我亲戚家的小朋友。

1岁多了,觉得自己吃饭很好玩,每次吃饭的时间,小朋友是爸爸妈妈都会在吃完饭之后给他小勺子自己“假装吃饭”,这样大人也可以安心吃饭,还可以顺便让孩子自己练习如何拿勺子,等他再长大一点就可以很快的学会如何自己吃饭,而且觉得自己吃饭很好玩,洗衣服、整理玩具、洗脸也同理。从简单小事开始,孩子不会觉得有难度,抵触、害怕自己做不好是情绪基本没有,反而觉得自己来亲自做的更有意义。

3、要用引导、奖励的方式教孩子

要用爱的方式来教导孩子,无论是教孩子独立,还是教孩子做人。教孩子独立,把玩游戏、教导融入其中,不断鼓励孩子,这样教出来孩子更自信、做事效率、情商也高一些。不要害怕孩子跌倒、把东西弄坏,跌倒了可以再爬起来、东西坏了可以重买,孩子努力的做事情无端受到打击,心里是很难过这个坎的。

智联校园 张敏回答

智联校园是智联招聘旗下校园人才交流与大学生职业发展招聘中心,旨在帮助大学生更快更好成长,如果想加入我们结识更多优秀大学生,可以私信留言,智联校园期待你的到来。


智联校园


你表达问题的方式已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一味要求什么都是不好的,一味要求多吃饭好吗?一味要求不吃饭好吗?一切万物都有个阴阳平衡点,极端要求一味自然几乎都是不好的,其实你自己就很明确这个问题的答案,过犹不及,道理很简单。不过从你表达的感觉来看,你似乎很害怕要求孩子独立,你的内心更希望孩子是比较依恋父母的,而独立与依恋是孩子同时的需要,这两点孩子都需要,过度偏向某一方都是失衡的,不能一味要求孩子独立,也不能期待孩子一直依恋父母,孩子还会喜欢上其他人,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爱人,未来还会有自己爱的孩子,你的孙子孙女,你的孩子也会很依恋这些人,这是人性的发展规律,当你想到这些发展规律的时候,你会不会内心很失落呢?是不是很担心呢?还是比较坦然愉悦呢?这是很重要的区别。

其实孩子的独立与依恋,都不是说教要求而来的,孩子是从婴儿时期就开始跟父母有样学样,学习来的,心理学上也叫:镜像学习,不是取决于父母怎么说的,而是决定于父母是怎么做的,以及父母的性格,心态和情绪,这些是孩子自动化学习的,如果父母是有独立人格的人,那么孩子自动也学会了独立的一面,不用说教和要求,其实也要求不来,如果父母就很害怕独立的话,孩子自然也是比较害怕独立的,这个时候要求孩子要独立也是做不到的,除非父母自己改变了。

你表达这个问题似乎还有一个可能的状态,你的爱人是总要求孩子独立的,而你是觉得不能一味要求孩子独立的,你和爱人的要求和期待是相反的, 这个时候你的孩子学会的是纠结和矛盾,难以好好沟通,他自动化同时学习了两种矛盾的做法和心态,他都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会感觉很纠结,怎么做都是错的感觉,怎么选择似乎都有反对的声音和力量,就像家庭关系的状态一样,矛盾,纠结,难以协调和沟通。这可能是你应该更关注的事情,而不是孩子该不该要求独立的问题。


李建中心理咨询


孩子独立需要基础,有多大基础才能建起多高,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做他能力范围之内的,别人孩子能做自己的不一定能,别太固执害了孩子。



牛眼中的艺术


这句话是真的。俗话说得好,惯子如杀子。这并非是空穴来风。如果你从小就溺爱孩子,那么很容易养成一个白眼狼。如果你让他独立的话,从小就接受外面的风风雨雨,那么等他长大后会更加珍惜生活。

个人觉得要求孩子独自不错的,俗话说惯子如杀子,并不是说所有的孩子都这样,也有惯子成才的,但对于中国目前家庭的现状,独立些比较好,不要为了考试而考试,还是要有些独立生活能力的,美国的强大,也并非空穴来风,他们18岁就会让孩子自己独立生活,所以个人觉得从小让孩子独立,经历过外面的风雨,长大后才能适应这个竞争力比较大的社会,才会更加珍惜生活 珍惜生命。


河北人与北京


要求孩子独立当然好,但是对孩子的人生来说,他不仅要能够独立,还要学会依赖。有时候依赖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你让他在某些事情上依赖你,其实对父母来说也是一件幸福的事,特别是到了老年的父母,总觉得自己在孩子的世界里没什么存在感,如果孩子在某些不是对自我人格影响很重的事情上能够依赖父母,是一件好事。当然,从爱人,朋友那里能获得一些依靠也是好的。总而言之,独立很重要,也很必要,但一味地要求独立也不好,让孩子变成一个十分理智,冷静,平静的人会缺少对情感的享受。


寄锦入户


要看孩子本身能力 一条鱼你非要让他在陆地上和刘翔比赛跑 他很快就死了 他要是能力太差就要靠你努力了 逼他也没用 只会破裂感情


一百个孤独的灵魂


我觉得家长应该着重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只要三观正,其他都是小事情。


艺享


独立个人觉得是指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很多孩子离开父母就什么都不会了,不会洗衣服,不会做饭,不会收拾家务等等。孩子总要长大,总要离开父母,独自面对陌生的世界,组建新的家庭。这些生活技能既然早晚都要学何不早点配样,这样还能提高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

就好比自己洗衣服,这属于生活技能,但并不是现在就要他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而是在父母不方便或是不在身边时,能自己洗衣服。现在基本都是用洗衣机,孩子总得知道基本使用方法吧?


青春期教子有方


要培养孩子独立的意识,但不一定每件事情都要独立,毕竟还是孩子,他们需要有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不然不是有点可怜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