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贾平凹《废都》的朋友,你们对这部书作何评价?

情感书生谈感情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废都》里面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淫秽色情的情节描写,文人落魄,世态炎凉的生活展述,贪婪市侩的生活姿态,其实,归结到一点就是《废都》两字。



作者贾平凹是陕西商洛人,西安作为古代的六朝古都长安城,曾经的辉煌虽璀璨夺目,但早已时过境迁,贾平凹以《废都》来叙述西安城里的故事情节,表面看是在表达对这座废都里这些文艺圈各色人等的生活状态的不屑,实际是确实隐喻当时中国社会的浮躁与喧嚣。

里面的故事情节主要以庄之蝶与唐宛儿、柳月、牛月清等一众女性的偷情为主线,以其它几位文艺圈人物的所思所为为铺陈,展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的市井人情及生活状态。其中有一首类似于《红楼梦》中《好了歌》的坊间段子,那些顺口溜其实才是切中时弊的关键内容,以可是荒淫无度,诲淫诲盗的故事串联起市井小民的那些通俗段子,把当时社会中的虚无主义,物质至上,庸俗市侩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也因为此《废都》一度被禁十余年,不得不说《废都》的性爱描述有些太过露骨,一些文字描写就连号称中国古代淫书之手的《金瓶梅》都自愧不如,这部书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的确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尤其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贾平凹的《废都》其实真的不适合青少年来看,他的受众应该是思想比较成熟的,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的成年人,这是一部令人反思当下社会现实的包裹在荒诞不经,淫秽色情外表下的思想力作,正如作品的名字一样《废都》所言的不只是西安这所《废都》,而是整个社会的另类写照。


微言戏语


《废都》我读过。因为高等自学考试,我买了大量的书,《小说选刋》也是每期必买。当时红火的一些小说,刘心武的《班主任》,张贤亮的《绿化树》,莫言的《丰乳肥臀》,陈忠实的《白鹿原》,等等,我都看过。

当时贾的《废都》出来,便炒得很厉害。我正好看过了《金瓶梅》的两种版本,正在看《姑妄言》(个人觉得不亚于《金瓶梅》),有4本,花了我60大洋,很可观的一笔开支。我为什么提这个呢,因为刚看过,所以比较熟悉。对贾《废都》中的一些色情描写,觉得很小儿科了。

《废都》中其中一个情节,几乎照搬《金瓶梅》了。就是金莲与女婿陈敬济鬼混,被丫环发现。《废都》中庄之蝶与婉儿那有一段,就是那样子的。不详写了,写出来这个回复会很长了。即便如此,这条回复还是不短的。我看了一些情节,觉得“我们好像见过面”,似曾相识的感觉。

上面说到的一些书,已经不在身边,因为搬家,与子女不住一起,书没有全部带过来。我又老了,所以叙述废都的一些人物,记不住名字。全靠回忆,书又不在身边,无法查考。这样或许存在张冠李戴的现象。

比如上段金莲的丫环我就忘了名字,庄之蝶跟谁鬼混时,被”谁谁”发现了,为了堵住“谁谁”的嘴,于是,这个谁对庄说,干脆把”谁谁”也拿下。这情节与《金瓶梅》的金莲与女婿陈鬼混被一人发现,金莲出主意也让陈敬济把那发现者也拿下。非常非常相似。

当然,《废都》对城市小市民的生活环境描写,心理活动的刻划是相当到位的。对“文人相轻”,那些表面上“三从四德”,背后却“男盗女娼”的臭文人(所指应该广义)的一些行为,描写得真是“入木三分”。其实,书中描写的那些,即便现在也是存在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废都》借那个老头,哼出了不少顺口溜,切中时弊,尤其是那“几种人”,曾经红极一时。成为茶余饭后,酒桌上的谈资。只要看过或听过那“几种人”的顺口溜的人,现在肯定还会记起,会说个三五句的。后来,由此引申出许多类似于“几种人”的顺口溜与民谣。这个是很值得研究一番的。

关于请客送礼,男女关系混乱,关于“几种人”的民谣,等等,太露骨了,所以《废都》曾经被禁过。谁知越禁越火,洛阳纸贵了。篇幅太长了,就说这么多。

补:有一个时期,出版社炒:《废都》之后是《蓝城》,虽然炒得火,《蓝城》我也买了,写得也不错,不过真的比不上《废都》。后来,还出了个《废都补》(书名忘了),我也买了,这个“”补废都”,号称将“此处省略xxx字”的地方补全。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笨笨潮爷1


《废都》洛阳纸贵时,网络还是天方夜谭。这本书,也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国内大中学生莘莘学子们的性知识入门教程。

我看到这本书时,还没上高中。鬼鬼祟祟地摊买来,偷偷摸摸跑到阳台,一翻就上了瘾。看得一整天都口干舌燥,胸口紧张的砰砰直跳。那时候,我不过才10来岁呀,还是个孩子呀。因了这本书,我从此偏好丰腴女子。

若干年后,得了条件,我还专门找看过国外出的那个所谓的完整版,依然很黄很暴力啊!只是兴许年纪大了,东莞又不远,早已心如枯井,是如如不动的感觉了。

后来每每回想,我都很感谢贾老师的启蒙:性知识的,文学的,哲学的。结论先言尽于此。


在男女大街上牵手都被说耍流氓的时代,这部小说,理所当然是早产,命运并不好。现在社会正人君子更多,正能量包打一切,似乎更不能见容于世了。

它诞生在1993年。起初是《十月》杂志上连载的。后来,国内结集时,都是删节版。是的,就是你看得关键处,都是“此处省略500字”,让你火冒三丈,鼻孔冒烟的那本版本。

但即便是这样的遮遮掩掩,这本书还是因为太“黄”,受了很多攻击,连责任编辑辑都弄了处分与降职,出版社也不幸付出100万元的罚款。在1990年代初,凤凰自行车尚还是很多人奢侈品标准的时代,100万对于一个小出版社而言,是足以倾家荡产卖废纸抵债的。

贾平凹因为这本书,声名更加大燥,但衡量起来,肯定得不偿失。当时此后,口诛笔伐贾老师及其《废都》的卫道君子,比比皆是,贾氏甚至也由此,一夜之间,从中国文坛的“储备大师”,堕为十恶不赦的“文学流氓”,曾长时间饱受煎熬。

我也因此,对《废都》充满同情。我作为读者,从没觉得它“诲淫诲盗”,正如我从来没有认为《金瓶梅》是下流书一样。


不但如此,我对《废都》评价极高。我向来都说,1949之后,各路作者写的各种小说,论数恒河沙数,但论质《废都》怎么也得挤进前十佳作之列。

1990年代的贾老师,他的心绪,知音寥寥。他的才气,他对中国明清小说的钻研之深,他如此敢于去突破世俗的勇气,还有他渗透文字中的深沉悲慨,乃至对人类世界成空坏住的体悟之切,这么多年过去了,都一直让我动容。

太多读者排斥、厌恶、甚至恶心这本书。在很多朋友看来,这本小说,不厌其烦,洋洋数十万言,说来道去,无非就是一个文人搞破鞋的故事。不但不是什么花边文学,是通篇都在搞破鞋,写的那些个什么唐婉儿啊柳月呀,怎么看都怎么淫秽,如何想都是三观不正呢,立意很噱头,描写很让人呕吐。

比如里面一些个情节:庄之碟与唐婉儿乱搞,不意被小保姆撞见,竟然拉小保姆一起搞3。对了,那个小保姆还是什么“白虎”——天呀,这文人太焉儿坏了,还白虎!这跟《肉蒲团》什么区别!流布天下,不是毒害子弟么!

很多人反对《废都》,态度是非常直接的,就是感觉不像在欣赏文学,而是在偷窥一个色情妄想狂的变态幻想。该禁,该查封!


可在我这装逼的眼睛看来,这本书,委实是中国当代文学,“淫者见淫,道者见道”的最好诠释本。

我喜欢这本书,推重这本书,一方面是极喜其文本本身。中国古典小说,贾老师是深得其精髓者。从《废都》这本书,我们可看到,无论是文字表述,是情趣的把握,还是整体氛围的营造,亦或是篇章结构的运思,贾老师简直是明清文人在世。

贾老师他是以当代中国人之笔,重塑《金瓶梅》时代的古典中国之魂。那种旧时人物,旧思旧情,秦淮式的旧色香味,还能足以甘齿回味这一点,当代作家,没有人可以办到如此鬼斧神工之境地。

另一则,是对贾老师“满纸荒唐言”的立意、深思、隐喻笔法,简直五体投地的佩服。严肃作家敢于如此放下身段,主动接地气,还真是绝无仅有的。而且还能以游戏之笔,调抹的如此浩瀚深广,是大狡猾,是大手笔,是大恸苦。

很多人解读《废都》,说什么要表述文人内心挣扎之类, 什么城里人寻求生活激情之类。这些,我当然不会傻傻去否认不是。我是都觉得是,但又觉得远远不够。


《废都》和过去那本什么《金瓶梅》有点类似,表面看清一色都是“色”。其实,他要说的,是色不异空,是深藏若虚,是整个的社会啊,是人类的绝望呀,是世界的困境呀。

别的不说,里面有个顺口溜,你看看,是不是和《红楼梦》里的“好了歌”有神似之处:

“一等公民是公仆,全家三代都享福;二等公民去租赁,汽车洋房带小姘;三等公民搞承包,吃喝嫖赌全报销;四等公民大盖帽,吃了原告吃被告;五等公民手术刀,豁开肚皮要红包;六等公民是演员,扭扭屁股也来钱;七等公民方向盘,白天黑夜都挣钱;八等公民搞宣传,隔三差五解解馋;九等公民是教员,鱿鱼海参认不全;十等公民老百姓,学习雷锋干革命。

从这一层面看, “废都”其实就是“荒原”呀,是人类世界彻底颓废,彻底回到动物世界后的废墟写照呀!这竟然是写在1990年代初期的文字。如此深沉,如此狡猾,如此悲伤,又如此犀利!

复旦中文系前主任陈思和先生,我过去一些比较轻视他的学问。可前些年,有次会上听他陶醉地讲起如何欣赏这部小说时,我竟然一下子原谅了他。他到底是有好的文学眼光的呀。


当然,虽然吹嘘了一通,但是所有心智正常的读者,也会明白,《废都》当然还是有很多毛病的。

可是,不管怎么说,有意义的文字总是多少带点毛病,不信你看看那些有价值的伟大著作,总是和犯罪呀、和性呀之类的事有关系。而且,老实说,比起那些打着擦边球,虽无性那方面的描写,可语言暖昧,挤眉弄眼,装伪充善,实际诲淫诲盗的作家作品好多了。

贾老师需要这样写,也写的坦荡,金沙金粉,纸醉金迷,仓皇荒乱。我很小的时候,就是透过这本书,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写“黄书”的贾平凹老师,也喜欢上了他那充满泥土味乡村气息的陕西话。这是一本知音寥寥,但肯定可以传世的好书。信不信由你。

而且,我还尤其期待,我们这里,终究有一天,将是自由写小说的最好场所,但不是发生的地方。


《废都》写的那么色,但是底色更是一种悲伤。

它写在1990年前后。那是中国社会从莫大的狂欢和希望,突然急转直下,风萧萧兮,陡然沉寂,只能夜幕中各自低头走路的时刻。《废都》是寓有家国、时运、世事之悲的。悲故都,悲中国,悲知识分子,也悲人类。

因此,如果要我给《废都》作一个简短结论,我会说:这是一本淫书,也是一本奇书。它很邪气,很阴郁,彻底地颓废,无所顾忌地放纵,最深地绝望,但是底核是可以见道的。谁解其中味,是非毁誉,各自照面,仅此而已。

当然,此书“少儿不宜”,最好当爹做娘以后,再作欣赏不迟——这是假正经的我,照例一定要补充的。


刘愚愚


说到《废都》,有点搞笑,为什么?

不知《废都》因何而出名。

贾平凹先生,刚在陕西出名的时候,这本书在我公司还出版过。当初,领导还斟酌过一段时间,这怎么搞嘛,怎么出版?但最后还是出版了,就和大家看到的差不多,众多的“此处作者删除X百字”。

说句真的,我至今还是不太理解,《废都》火在了哪里?它是不是一本优秀的小说?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是!且绝对是!因为他书写了一座废都中的文人的蝇营狗苟,具有警醒意义。但《废都》的盛名之下,其文学意义是否能副,我保持意见。

有时候,我和身边的同事也讨论《废都》,大家都有点不知贾平凹先生是因《废都》的文学性而出名,还是贾平凹先生是因《废都》的“文(yan)学(se)”而闻名,这颇有点“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的怪诞感觉。

大家不要对号入座,我只是讲讲我听到的。

话说当年,A君从西北大学文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了陕西XX出版社当了编辑。那时候的出版社可是高大上的单位,子弟多多,不乏一些有沟沟有diudiu的女同事。A君就十分爱慕一位“深不可测”(什么深?什么都深!)的女同事,但是窘于自己相貌丑陋,加上出身不好,一口方言,实在难表心中爱慕之意。

可是,理性始终战胜不了男欢女爱。于是,就向女同事表白了,可女同事心高气傲,正眼都不看,致使A君心里抑郁难以排解。算了吧,癞蛤蟆还是好好地写作吧。

写什么呢?在出版社见得那些酸腐文人多了,就以小说形式写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吧。小说脱离不开人物、地点,地点那就写这个被遗忘的帝都吧,人物无非就是男人与女人。A君肯定是男主,小说的人物的命运由自己安排,女同事就也安排个角色吧。

她看不起A君、鄙视A君、拒绝A君、冷落A君,那小说之中,A君就得把她写得放荡不羁。废都不是喜欢拿唐朝说事儿嘛,就让她姓“唐”吧。可她的美貌,她的一颦一笑始终还是忘不掉呀,那时多么落落大方,多么温婉可人,就叫“婉”吧,再加一“儿”字,以表爱慕之意。

然后呢,A君要在小说中,极尽混乱之事。由此,故事就慢慢展开了。

以上,是我对《废都》的一些理解,你有哪些故事,说出来哈。


白铅华


初读此书的时候,年纪不大,那些方框和此处省去多少字的提示确实诱惑不小。人就是这样,缺什么,就意淫什么,完了之后就觉得这家伙是洪水猛兽,可不能让所有人都意淫,该禁止。

人性就是如此。

《废都》1993年出版,卖到断货,随即被禁。得益于中国社会文化逐渐开明,16年后重见天日。不过此书早已蜚声国际,1997年贾平凹凭《废都》获得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该书记录了西京城里以庄之蝶为首四大文化人的起落,是八九十年代经济飞速发展时期,高级文人心态颓废的艳情史。大篇幅的性描写带动了情节的发展,将整个社会荒诞堕落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个有着大量生动人物的社会横截面图,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物裹挟在时代之中的命运。

中华第一奇书《金瓶梅》现在的地位已经逐渐上升,文学性虽然不如《红楼梦》,但是超级接地气,从社会各个方面描写了中下层人民的生活。《红楼梦》更像电影,《金瓶梅》才是生活。

而《废都》通过性描写来批判社会的手法,与《金瓶梅》如出一辙。

当时的整个社会关系就是混乱,迷幻的,就如同男主混乱的性关系一样。贾平凹对这种社会状况是持批判态度的,《废都》给人带来的那种颓废感,正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认识和解读,而这个认识是比较准确的。

读《废都》,只看到性混乱,那是完全没有读懂。

《废都》的性混乱,不是性混乱。

女人和男人自暴自弃,不再珍惜自己的名誉、节操、身体,就会陷入性混乱。那么整个社会呢?如果整个社会都自暴自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废都》那些空格方框后面的思考正在如此,细想之下,不仅悲凉,甚至让人恐怖。

我们今天的社会和九十年代相比,本质是否发生了变化?物欲横流,颓废迷乱,社会是否不再像《废都》里描述的那样?各位自有体会。

贾平凹是失望而批判的,他的心态和两千年前的庄周是一样的,眼冷心热。

所以主人公叫做“庄之蝶”。

很多人讨厌《废都》,主要是三点:性描写,社会病态,让人绝望。

一、现在还拿性描写来说事,不值一驳。

二、《废都》里面的社会病态?确实,可是它一直还在你的眼皮子底下延续,可不可怕?

三、没有希望,没有高尚,只有颓废,只有阴暗。余华说过:

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是的,《废都》中社会关系颓废、混乱,而且作者并没有给出解决方案。一可能是因为作者自己也不清楚未来如何发展,应该如何解决他的困惑。另外就可能是和庄子一样,懒得跟你们谈。

但是不能说没有高尚。《废都》里面的人,都是正常人,人格都是高尚的。你感受不到对任何人的鄙视。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没有坏人”。

人都没病,社会病了。

当今这个时代,如果能出一部名著,可能就是《废都》。

不光是文字技巧,谋篇布局,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的思考和批判。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废都》:典型的意淫和极度的自恋,严重脱离现实。

看过两遍《废都》,实际上没有很好的阅读体验。文字上当然很老练了,吸取了明代市井小说的语言风格。但文字只是表象,小说的内核却非常乏味,没有反映时代的激荡与社会的变迁,不然至少也该写出市井百态。主要描写作家庄之蝶与三个女人的偷情,以及与女作家景雪荫的纠葛。这些人物给人的感觉是与社会抽离的,好像不是这个社会的人。连稍稍接触社会深层问题的顺口溜都是拾人牙慧,社会上早已流传。从顺口溜讥讽的时间段来看,那时的女人追求的更多应该是物质层面的(发展到现在,这方面有愈演愈烈之势,顺口溜本身也可以佐证),而不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所以觉得非常脱离现实。一个作家可能还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如庄之蝶的三个情人,从他们的文化层次和背景来看,应该不会对作家有多大的了解和兴趣,他们之间情感的发展也没有基础,非常突兀(也许作者对城市感情陌生,写不来城市感情或爱情);如果他很有钱的话,也许会(但女人们没和他牵扯钱),这很不符合我们对现实的认知。庄之蝶就是个堕落的文人,背叛家庭的男人,但却有三个不为钱、也不为才的美丽女人心甘情愿当他的情妇(反正没交代,看不出来为什么,也许是我太俗了),所以觉得《废都》表现出典型的意淫和极度的自恋,严重脱离现实生活。


观心堂主


几十年前看过的!当时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是僵化的,那本废都书我看的时候,心里感到谁写的啊?这么脏?

谁认识贾平凹啊?最接受不了的是男女之间那私房之事,写的入骨。

不知道是什么思想支配写这本书,要是让孩子们看到,简直是精神麻醉!

我没法去评论这本书的究竟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宣传的是什么?也许是我本人的水平有限,看不懂吧!



厚德载物200375986


贾平凹的作品普及到我头上来,我知道陕西有个著名作家贾平凹,是由他的长篇小说《废都》从出版发行到被禁查封开始的。贾平凹因《废都》而名声鹊起。

当时在我周围,和我同样情况的人不少。有一天我们几个同事在一起闲聊,就开玩笑说:“哪个作家想出名,就写一本禁书。”还有一位名气不大的作家朋友,竟也有一些小绯闻私下流传,我们一见面就戏称他为“庄之蝶”。

《废都》在当时名气极盛,一时间产生了很大的轰动效应。我看后只觉得它的故事情节非常有趣,但对其寓意未作深一步的思索,总的感觉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邪乎。于是我在心里说:真是看景不如听景,看书不如听书。

《废都》因“色情描写太多太露”而被禁查封16年后重见天日。今天回头去看,那点“色情”算个什么事儿呢?更何况作者采用了一串方框加括号内“作者删去多少多少字”的手法,一些读者希望看到的“露”还远远没有露出来呢。

《废都》究竟是怎样一本书?它到底写的是什么?

我个人肤浅的理解:《废都》是以上个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大转型时期的西京城为背景,以西京城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庄之蝶的“婚外情”为主线,写了一群文人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生活故事和矛盾冲突。

经济大转型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大转型”,社会价值体系受到严峻挑战,人们的价值取向经受严峻考验。作为思想最敏锐的文人群体,在这一过程中首当其冲,经受不住考验就会迷失自我,偏离正常的生活轨道。庄之蝶就是这样的一些文人中的典型人物。

前面已经说到:《废都》是以庄之蝶的“婚外情”为主线的。作者选取“婚外情”这样一个十分敏感、很能引起人们关注的话题,从这样一个侧面展开故事情节,反映一些文人在经济社会大转型过程中迷失自我、偏离正常生活轨道的现象,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创意。

庄之蝶深陷“婚外情”,既有人性的情爱,也有兽性的泄欲。在他经历了和多个女人的欢愉之后,反倒越来越加重了他内心的空虚、无聊、失落和苦涩。最终的他,老婆离婚,情人离去,官司缠身,声名狼藉。他无家可归,只好盲无目的地准备南下寻求新的出路,却不料在候车室的长椅上中风倒下……

这也许就是《废都》对世人、对文人的一种警示吧!


一眼千年58


读完《废都》,是需要静下来细细思考的。直到现在,中国的知识分子,还不足以做小说的主人公,即便是贾平凹来写,也不可能通过知识人来反映时代,因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只是寄生的阶层,从未达到过自主,这是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唯一出现过希望的,是鲁迅的《一件小事》,但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跟钱钟书的《围城》一样,你说他们不是知识分子也可以。所以,中国聪明的作家,是不会选择知识人做主人公的,贾平凹从作品的立意开始,就已经决定了他的失败了。我们有理由相信,贾氏创作《废都》,只是打算取《金瓶梅》的形,而要赋予它新的魂,但这个知识人的魂如此苍白萎靡,无法撑起一个时代,与西门庆的虽丑陋却强悍的恶之华般的审美意蕴差之千里。文学是自我觉醒的艺术,作家必须具备内审与外审的能力,在一个压制自我个性的文化背景下面,文学的前途必然渺茫。


轩辕境飞


对贾平凹《废都》的评价,记得在头条上曾答过一题。

《废都》一直摆在书橱中,当年出版时看过,是一种感觉;今天再回过头来想想,又是感觉。

当年的第一感觉是《废都》真敢写,贾平凹真敢扯。一个著名作家写的小说居然与当时随处可见的地摊文学里描写的性文化极其相似,有的甚至不堪入目,许多情节仿佛兼有《金瓶梅》《儒林外史》的重复,轻松中暗藏沉重,浮华里蕴含没落,只感觉到废都废了,文人不文,知识分子堕落了,乱象频生,斯文扫地。真有点感叹贾平凹不该哗众取宠,去迎合小市民的口味,写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使高雅的纯文学跌落到地摊文学的水平。为贾平凹惋惜,这便是当年的感觉。

现在再回头想想,觉察到《废都》的不凡与超前,领会了贾平凹的深髓与胆略。当时改革开放之初,文人习性乃至社会风气还远没有到书中刻划的那种程度,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免漫画化,过于调侃,多于戏说。而今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习性、作派,乃至社会的风气,在现实生话中可谓比比皆是,一一应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不得不惊叹贾平凹的先见之明,超前认知。把预知的事当发生的事来写,把未来的事当时下的事来写,尤显作家把握感知、认识世态的高明与智慧之处。作为暴露文学,同样是写人物的阴暗面,反映社会的另一面,这比起某言的作品来,确实又高出一筹,胜出许多。《废都》的成书,可以说,充分说明了贾平凹作为一名优秀作家观察社会、捕捉生活、针砭时事的独到之处、可贵之处。这便是如今看《废都》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