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劉濞 安祿山 孛羅帖木兒都以清君側身敗 為何朱棣800人就涅槃

“清君側”是指清除君主身旁的親信、奸臣。 唐朝詩人李商隱在《有感》詩云:“古有清君側,今非乏老成”。“清君側”的本意是正義之舉,但在歷史上總是成為叛亂髮動者反抗中央政府的主要理由。

史上劉濞 安祿山 孛羅帖木兒都以清君側身敗 為何朱棣800人就涅槃

歷史上第一次著名的清君側是西漢初年,漢景帝年間,御史大夫晁錯向皇帝上疏,建議削藩,為漢景帝所採納。而當時的各藩國中,以吳、楚的實力最強,吳王劉濞準備充分,兵力又強,還有六國幫忙,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名,發動叛亂。史稱“七國之亂”,漢景帝為了平息叛亂,只好將晁錯殺掉,但叛亂並沒有因此而停止。最終被漢將周亞夫擊敗。

唐朝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發動屬下唐兵以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共15萬人,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唐玄宗急調李泌、郭子儀、李光弼等大將迎敵。最終,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所殺, 史思明被其子史朝義斬首,唐軍平定叛亂。安史之亂歷時八年,席捲半壁江山的戰火不僅成為唐朝的轉折點,更是整個中華文明由開放轉向保守的轉折點。

史上劉濞 安祿山 孛羅帖木兒都以清君側身敗 為何朱棣800人就涅槃

孛羅帖木兒為元末將領,蒙古散只兀氏,四川行省左丞相答失八都魯之子。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升中書平章事。孛羅帖木兒和另一系軍閥擴廓帖木兒均捲入了元末宮廷的黨爭。第二年,他與王保保爭奪山西和河北地。次年被皇太子削官,便為順帝外援,發兵攻大都。皇太子與王保保攻大同,他率兵至京師,為元順帝命為中書右丞相,節制天下軍馬。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孛羅帖木兒打著“清君側”的名義,攻入大都,太子流亡到王保保的屬地太原。1365年,皇太子領軍進攻京師,孛羅帖木兒戰敗,被元順帝密遣人刺殺。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把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勢力日益膨脹。因太子朱標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 建文帝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採取一系列削藩措施。與此同時,也在北平周圍及城內部署兵力,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護衛精兵調出塞外戍守,準備削除燕王。

史上劉濞 安祿山 孛羅帖木兒都以清君側身敗 為何朱棣800人就涅槃

1399年7月,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造反的藉口也是“清君側”,其實是以聲討齊泰、黃子澄為名,矛頭直指建文帝的皇位。當時,朱棣所能調動的軍隊只有800多人,這麼少的兵力根本無法與建文帝的平叛大軍抗衡。於是,朱棣想到了握有重兵的寧王朱權。

朱權是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地為寧國(今內蒙古寧城)。朱權帶有元朝降明的甲兵八萬,戰車六千,所屬蒙古兀良哈三衛騎兵均驍勇善戰。朱權多次會合諸王出塞作戰,以善於謀略著稱。

一天,朱棣裝扮成衣衫不整的樣子騎馬來到寧王府的大門外求見朱權,朱棣進入寧王府後,先是勸朱權與自己一起造反,並且承諾事成後與朱權共分天下。但是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朱權不僅無意反叛,還勸朱棣不要造反。朱棣在寧王府住了7天后要走,朱權送到寧王府不遠處的一座名為千秋橋上,朱棣再次勸說朱權與自己一起造反,朱權依然不從。

史上劉濞 安祿山 孛羅帖木兒都以清君側身敗 為何朱棣800人就涅槃

於是,朱棣一揮手,埋伏在千秋橋下的士兵一擁而上包圍了朱權,朱權的親兵見狀與朱棣的伏兵殺在了一起,喊殺聲立即驚動了城內的官兵。城內一位姓朱的大將率兵前來支援,也被朱棣的伏兵殺死。朱權一看情況不妙,急忙向蒙古兀良哈三衛呼救。燕王朱棣卻大笑著說:“你的蒙古兀良哈三衛已經變成我的人了”。朱權一看,蒙古兀良哈三衛果然已經站在了朱棣的一邊。原來,朱棣在寧王府見無法說動朱權,便在暗中策反了蒙古兀良哈三衛的首領。朱權見狀,只好束手就擒。於是寧王朱權及其王妃被朱棣劫走,此後再也沒有能夠回到寧王府,大寧城變成了一座空城。

由於朱元璋的猜忌心特別強,稱帝后總是擔心與自己征戰多年的武將造反奪權,便實施重文輕武的政策,一些能征善戰的武將早已經被殺的殺,貶的貶。朱棣用計劫持了朱權後,大大增強了自己的力量。公元1403年,朱棣率領大軍攻入南京時,建文帝手中早已經沒有了像幫助漢景帝平叛的周亞夫那樣的良將了。於是,朱棣沒費多大周折就奪取了政權,建文帝從此下落不明。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

史上劉濞 安祿山 孛羅帖木兒都以清君側身敗 為何朱棣800人就涅槃

朱棣奪得政權後稱帝,史稱明成祖,也稱“永樂皇帝”。後來朱棣遷都現在的北京,還主持編著了《永樂大典》。朱棣為了報答蒙古兀良哈三衛幫助其奪取皇位的功勞,還把寧王朱權在大寧的封地賞賜給了蒙古兀良哈三衛做了牧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