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安史之亂的必然性

安史之亂是大唐王朝由盛轉衰的重大事件,主導者是安祿山。至此,曾經無比輝煌的大唐不復往日的威風。

那麼,安史之亂的始作甬者安祿山是否一定會發動這場戰亂呢?有沒有可能不發動呢?

這還的從安祿山的出身和成長的經歷說起。

論安史之亂的必然性

安祿山是一個少數民族的混血兒,父親早死,他隨著母親又改嫁,後淪落為貿易市場的經紀人。年齡到而立之時,依然一事無成。

後來,己經淪為偷羊賊的安祿山,差一點因偷羊而被殺掉。機緣巧合成了幽州節度使張守珪手下的捉生將。後因作戰勇敢屢立戰功升任平盧討擊使。後因打了敗仗差點被殺頭。玄宗赦免了他。

至此,安祿山官運享通,青雲直上。公元740年升任平盧兵馬使。公元742年任唐朝十大藩鎮之一的平盧節度使,兵力三萬餘人,被玄宗視為萬里長城。公元744年玄宗又讓他兼任范陽節度使,兵力九萬餘人。

公元751年,安祿山向玄宗提出想兼任河東節度使,注意,這是安祿山主動要權。玄宗答應了。

至此,安祿山一人身兼河東,范陽,平盧三鎮節度使,手下總兵力達到十八萬多人。佔全國藩鎮總兵力的三分之一還要多。並且,安祿山還被封為東平郡王,是大唐建立以來,第一人。

安祿山不僅本人,位極人臣,家人也都身居要職。

論安史之亂的必然性

這十幾年的經歷,讓安祿山明白了一些道理。要想榮華富貴,必須在戰場上拼命,但光憑這一點還遠遠不夠,還必須有更多的權力,和強大的實力做後盾。

所以,他變著法兒哄玄宗皇帝高興,他可以裝憨,可以挺著肥胖的身體去跳急如旋風的舞蹈。這一切的目的,就是為了權力。

安祿山的目的達到了,他在大唐帝國可謂是要風有風,要雨得雨。但是,這一切都是玄宗所賜。玄宗皇帝在,安祿山所有一切的煊赫都在,玄宗不在,這一切馬上就會成為過眼雲煙。

一個人從貧窮到富貴能適應,從富貴到貧窮卻不易適應。這個道理,安祿山比誰都清楚。為了保證富貴,保證到手不再失去,安祿山才拼命地向玄宗索要權力,他認為只有更多更大的權力,才能保證他的榮華富貴。

這時的玄宗皇帝己經七十多歲了,隨時都有可能駕鶴西去。再加上楊國忠又不停地在朝堂之上公開地喊狼來了。這一切都使得安祿山如坐針氈,如芒在背。

玄宗西去,繼位的一定是太子李亨。當年,安祿山為了哄玄宗開心,上朝時,即便太子李亨在朝,安祿山也是隻拜玄宗不拜太子。玄宗問安祿山為什麼不拜太子,安祿山說只知有皇帝,不知太子有何物。玄宗感其憨厚,只是一笑置之,沒有往心裡去。玄宗雖然被哄的開心了,卻把太子往死裡得罪了。這一點,安祿山心似明鏡一樣。

論安史之亂的必然性

這時的安祿山,就象一個被追趕的爬上了大樹的猴子,為了更安全,它只能近快近可能地向上爬。可是,到了樹的盡頭,它才發現暫時安全了,卻無路可走了。為了活命,它只能奮力向周圍的村上跳過去。結局有兩種可能,一,跳不過去被摔死。二,僥倖跳過去,保住生命。

於是,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