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此人,還敢說懂茶文化?

宋代蘇軾有一首寫茶的詩:

仙山靈草溼行雲,洗遍香肌粉未勻。

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戲作小詩君一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這首詩不必過細看,就感覺香豔氣息撲面而來。拿茶比作女人的詩詞文賦中,恐怕這是最有名的一首了。而詩中提到一個“玉川子”,是何人物呢?真正懂一些茶文化的人,不會不知道。倘若某人在你面前講茶文化,你想試一試他是真懂還是假懂,就拿這個人物去考他,保準一試便知真假。

不知此人,還敢說懂茶文化?

“玉川子”是指唐代詩人盧仝,河北人。“玉川子”是他的自號。這個人是一個活脫脫的憤青。看不慣唐朝時的弊政,年紀輕輕就隱居了,結交的人都是當權奸臣的死對頭,寫詩文喜歡有意無意地譏諷當權的宦官,所以那些奸臣特別地忌恨這個憤青文人。盧仝酷愛飲茶,經常與當時反對宦官專權的李訓、王涯一些人混在一起品茶論道。王涯當時擔任榷茶使,就是管茶葉產業的官員,盧仝常到王涯家裡去喝茶。有一次,喝茶喝得太投入,時間太晚來不及回家,就住在王涯家裡。不料,遭遇變故,與王涯一起被殺害,就這樣因為茶,陰差陽錯地把命也賠進去了,著實有點冤。

不知此人,還敢說懂茶文化?

盧仝嗜茶成癖,也被人稱為“茶仙”。得“茶仙”這個尊號卻是因為他的一首在茶文化史上最有名的詩歌,叫《七碗茶歌》,全詩如下:

天子須嘗陽羨茶, 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蓓蕾, 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 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 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 白花浮光凝碗麵。

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 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 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 墮在顛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 到頭還得蘇息否。

這首詩不是很深奧,開始部分大致意思為友人送來了新茶,這些新茶與進獻給天子的是一個級別的,一般人喝不到,盧仝非常高興,感激友人的盛情,同時也聯想到了茶農之艱辛和天子王公的奢華,不失時機地罵了天子王公,特別是第一句,言辭苛刻,譏諷意味很濃。

接下來便是喝茶,從第一碗喝到第七碗,每一碗的感覺都不同,特別是第七碗,直接就是成仙的感覺。正是這七碗,成就了他“茶仙“的尊號。這首詩後來在日本流傳極廣,甚至由此形成了日本茶道中最重要的內涵所在,即”喉吻潤“、”破孤悶“、”搜枯腸“、”發輕汗“、”肌骨清“、”通仙靈“、”清風生“七道品茶境界。

不知此人,還敢說懂茶文化?

這首詩,在茶文化史上,地位非常。今天,凡是資深茶人,幾乎都能吟誦如流。有人稱,茶文化史上,唐朝最大的貢獻在於:陸羽的《茶經》、盧仝的《茶歌》和趙讚的“茶禁”(對茶葉徵稅),可見人們對這首詩的抬舉之高。

後人關於茶的作品裡,盧仝和他的《七碗茶歌》被引用的概率極高,幾乎蓋過陸羽的《茶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