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案,教会了女孩什么?

刘强东案,教会了女孩什么?

刘强东案,争论的焦点只有一个:女方是否自愿?

本来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是,或不是。

但具体到本案,一句是或不是,就不能痛快、肯定的说出口。是涉事女生复杂的心理,让这个问题变得复杂。

本文想简单分析她于事前、事后,心理上的摇摆和变化。

不过我首先要驳斥目前在网上最流行两种说法——

一是,“设局”说。我相信很多人是看了女生邀请刘强东进入自己所住的公寓的视频之后,对这一说法深信不疑——不是说不愿意来着吗?不是说反抗来着吗?怎么在视频里是满面笑容、热情邀请?妥妥的打脸啊。呵呵,只要稍微动动脑子想一想就会知道,这是女生所住的公寓,她不会不知道楼梯口和过道里有监控吧?既然知道,为何还有那样的行为和举动,恰恰说明,这不是预先谋划,不是设局。

二是,“敲诈”说。说法的来源,是《南都》首发的音频,音频里,一个年轻女孩的声音,在和刘强东的律师谈经济赔偿。不过女生很快接受采访,说自己从来没有主动联系刘强东的律师,而是刘的律师主动联系了她,并且公布了完整的音频,我们可以发现,之前《南都》公布的音频多处剪辑,将女生长达一分钟的沉默、啜泣、迟疑剪掉,也抹去了她毫无谈判经验和准备、对赔偿金额毫无概念的状态……

好的,驳斥了这两种本不值得一驳的说法,我接下来想说的是,涉事女生也并不是完全的 “无辜”——

刘强东案,教会了女孩什么?

一,如果说,2018年8月30号晚的酒会上,多人多次向涉事女生敬酒,女生没有表示拒绝,是女生没有社会经验,或者就是不好意思拒绝,那么女生再单纯再涉世未深,也不可能不预感到带刘强东进入公寓会发生什么,但为什么还要进入?我认为女生有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不想得罪中国超级商业大亨,想与之搞好关系,为自己的前途谋得一个可靠的、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人脉;一方面存在侥幸:进去坐一坐说说话,如果我不愿意,他不会强迫我吧?女生的这种心理,在她之后接受财新网的采访时,得到了证实,她说:“我一直在说服自己,刘强东这么有钱,还用得着强奸?”

女生犯了第一个错误。

二,进入公寓后,情况完全出乎女生预料,刘完全显露了他的真实目的,而且刘身体强壮,那么,女生就没办法逃脱了吗?

不是的。公寓里有杯子吗?有台灯吗?有电话吗?手头有什么东西,操起来就干,给他来个“满脸花”,再不行,打开房门,冲到过道里大声呼救……相信我,越是有头有脸的人,越在意名声,如果女生这么做了,刘再色胆包天,也会停止动作。

我相信女生从始至终一直在说:我不喜欢这样,你不要这样,我不愿意这样……可这样微弱而温和的抗议,对于已经是色心大发的对方来说,还以为你是娇羞呢,会更来劲。呵呵。

面对强奸的威胁,女生的表现,依然显示了她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慌乱、懦弱和无措,当然这可以理解,想想看,她也只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大一女生,只能说平时的自身安全和防卫教育非常欠缺;另一方面,刘的财富、权势和年龄,让女生本能的有些敬畏,可能是不太好意思撕破脸……

女方这种不明确、不激烈的拒绝和反抗,很容易被人包括加害人理解为半推半就。最终形成后果。这也是刘方坚称是“对方自愿” ,而女生说自己“非自愿”的根本原因吧。

女生犯了第二个错误。

三,事后,女生在微信中和朋友讲述此事,友人收到消息报警,警察赶到后,女生对警

察说:误会,没事儿。刘从女生的床上被警察带离。

8月31号晚上,女生和刘(刘的律师?)就此事进行交涉,要求道歉和赔偿,可能是没谈拢?

之后,在友人和学校工作人员的催促下,女生自己报警称被强奸。很快,刘被逮捕。

这一系列过程曲折起伏,折射了女生内心发生的变化:1,对刘的财富、权势和人脉感到恐惧,感觉自己告不赢他,担心在国内的家人受到牵连,也担心自己的前途受到影响。2,不想将事情闹大,让自己的名誉受损。3,但就这么算了又心有不甘,那就寻求经济补偿。

整个过程,她的各种表现,以及她的这种纠结摇摆和犹豫不决,让之后介入的警方和检方,做出了“不予起诉”的决定。

女生犯了第三个错误。

刘强东案,教会了女孩什么?

现在,女生对刘强东发起了起诉,法律的事情交给法律,我们做一个理性的吃瓜客吧。

但我想从这件事这个女生的遭遇让所有的女生明白,在面临有可能的性侵害的时候,一个正确的态度——明确有力的说“不”;在安全受到保护的情况下,激烈的反抗;坚定地捍卫自己的尊严,不接受金钱的诱惑、不畏惧权势的碾压、不害怕名声的受损……

只有这样,你才能让错和罪受到惩罚、你的无辜得到证明,否则你的一点点动摇和软弱,都会让对方有机可乘、翻盘脱罪,让自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作者简介:卡玛,专栏作家,婚姻家庭咨询师。咨询范围:婚恋情感、两性关系,案例经验

累计10000小时。出版有《两个人的修行——给婚姻的50个提醒》、《毁掉中国人婚姻的18个问题》、《心理咨询师手记》等作品。微信公众号:亲爱的卡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