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农民种地收入,水稻收购价格提高到2.5元/斤,零售价4元/斤,你能接受吗?

有点意思的事儿


为了提高农民种地收入,水稻收购价格提高到2.5元/斤,零售价4元/斤,你能接受吗?说实话这又是在拿咱们农民在调侃,现阶段,不可能会有这价格出现。



在现有的基础上(这个基础指种子、化肥、农药不涨),只涨水稻的收购价和零售价,那么肯定会大大的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因为就算按一亩地收入1千斤水稻,一亩田就可以增加1千几百块的收入,十亩地就能增加一万多。如果能够种植几十亩地,就比打工强了,还能就近的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应该对农民来说是好事情。

如果这种价格情况真的能够实现,我估计会增加绝大部分打工人及城市人口的生活成本,许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可能会重新回到农村种地。只是会苦了哪些生活无啥着落的下岗工人,因为他们将面临着连饭都吃不起的大问题。所以说这想法虽好,但是有利也有弊。


总之,个人让为这个想法很难实现,现在种田不赚钱的症结在于,农资流转到农民手中的中间环节太多,都是经过好几级经销商几经易手过来的,所以成立到农村直销的农资经销社,减少所有的中间环节,降低农民的农资成本,国家再加大点补贴力度,才是解决现在种粮不赚钱的真正办法。水稻价格如果一涨,如果其他农资不控制,跟着涨,农民依旧是无钱可赚。


坏男人2576


实话实说,我不能接受!

钟情三农也是农家出身,有着20多年的农村生活经历,父母至今还是地地道道的种地农民。但是,我还是要明确的反对你的这种想法!

因为,从现实和科学的角度来考虑,让水稻收购价格从现在的1.2元每斤暴涨一倍以上到2.5元每斤是很不现实,也很可怕的一种想法。

如果你稍微有一点经济学常识,你就会明白,通过大幅度提高粮食价格来妄图增加农民收入,最终以实现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想法有多么可笑。为什么这么说,主要有以下两个因素。

首先,粮食价格越高,并不代表着种植收益越高。

其次,粮食价格过高,最终将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

粮食价格过高,农民收益或呈现巨大波动


这些年,有人一直存在一种误区,以为农民种地,卖价越高,就代表着收益越高,可现实客观因素和人类文明历史已经很多次的给出答案,并不可行。

因为,一旦粮食价格过高,最终也会导致种植成本的提高,比如说,2019年国家实施东北大豆振兴计划,将会为大豆种植户发放大量补贴,最终导致了即便是补贴加上预期价格后的情况下,地租,农药以及其他农资投入成本大大增加。最终出现了,粮食价格和补贴均出现上扬,但是种植收益不增反降的奇特景象。

所以,以稻谷市场价格为例,一旦其市场收购价格由目前的水平提高一倍达到2.5元每斤,那么地租成本肯定会出现大幅度的增加,而与此同时,诸如种子,农药化肥,农机以及人工成本费支出,都将在目前的基础上出现不成比例的上涨,到时候,粮价上扬,收益下降甚至赔钱的情况出现,不是没有可能。

稻谷价格过高,影响社会整体物价水平


你在问题中提出了,如果以两元五角每斤的价格来收购稻谷,再以四元每斤的价格出售大米,想必你根本不懂大米加工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一点,出米率。

如果是单纯以收购价2.5元每斤的稻谷为成本,在不赔本的情况下,大米最起码也得卖到6元每斤左右才不会赔钱,毕竟稻谷的出米率,加工损耗,以及各项成本决定了一旦稻谷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大米价格势必受到严重影响。

稻谷作为我国产量第二大粮食作物,大米作为我国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口粮作物,南米北面的饮食结构也是自古以来的习惯,由此可见大米在我国粮食消费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首,粮食价格和供给的稳定是天大的事情。如果稻谷价格大涨一倍,大米价格上扬幅度可就不止一倍那么简单,再加上各种连锁反应,届时,餐饮,人力,交通,商业等几乎所有支出都将出现大幅度变化,这对于任何一个社会而言,都将是一场灾难。

真正提高农民收入,要从降低种植成本,扩大种植规模,或者提高亩产效益处下手。

如果做不到这些,还是想办法外出打工吧,传统的小规模农业种植,想挣钱太慢了,挣大钱更是不可能。


钟情三农


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水稻价位提高到2.5元每斤,零售价提到4元每斤,你能接受吗?科学兴农想说的是,对于我本人而言没什么影响了,毕竟本人生活在北方以面食为主,所以稻谷价位提高对本人个人也并不那么在意,而且对于农民而言又增加了不少利益,实现了他们增收的目的。对于本人而言即便是吃米饭为主也不那么在意水稻价位提到到多少,倒是社会公众是不是能够接受水稻这么高的价位?

在之前科学兴农曾经看到有网友提到过类似的一个设想,就是大幅度提高本国粮价,为农民增收谋出路,但是大家也要明白一点我国的粮价本身而言就比国际粮价高,倘若真的如上面提到的那般水稻价位飙升到2.5元每斤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大批量采购国外低价粮食来到国内销售从中谋取差价呢?毕竟国外粮价比国内是低了许多的。当前我国已经加入了WTO,远非闭关锁国的时代,做点进出口粮食贸易也不是什么不可行的事,只要国内粮价能够涨到上面那么高,相信倒腾点粮食进出口绝对比拿工资快的多。

不过在此我们则要反思另外一个问题,如果当真国外低价粮食大批量进入我国的话,届时国内的高价粮食谁来消费?难道要凭借国内人民一腔爱国热情来消费高价粮吗?我想大家还没有到那个地步,否则的话就不至于如今国内的国产高价大豆滞销,而大批量的进口国外大豆了。我想这个例子足够说明问题了。

这也就意味着国外低价粮食进入我国之后,国内人民依旧还会选择消费国外低价粮,而不是国内的高价粮。市场经济时代,拼的就是竞争力,比价位、比质量、比市场销售手段,是全方位的比拼。

在之前还曾看到一个说法,我国的农残制定标准是欧美国家标准的20倍,这里姑且不论真假,但是在中国有句俗话“外来和尚会念经”,凡是进口来的大众似乎都会认为更优质,“崇洋媚外”心理至今犹存,当然不得否认的是国外许多粮食质量也当真由于我国,比如说进口的意大利强劲小麦,加工面包质量杠杠的,进口大豆出油率更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进口来的低价是不是更受市场欢迎呢?

另外一点,我国稻谷价位如何才能到2.5元每斤?如果说真的依靠市场定价的策略,由市场供需决定,稻谷的价位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那么高的价位,一个可参考的对象就是国际粮价。因此可以明确的说如果要国内稻谷价位达到2.5元每斤的话,只有一个办法:国家托市收购!

但是您认为国家有这么大的财力支撑吗?我国年产水稻2亿吨,如果托市采购转而以市场价位售出的话,相当于每斤水稻就亏损1.2元,相当于国家财政补贴支出了4800亿的补贴。否则的话国家以采购价位销售的话,人民没理由放着进口低价粮不去采购,宁愿采购如此高价粮的。不是说国家拿不出这么多的钱,但是国家的财政预算凭空为农业多支付这么多钱,确实不太现实。

综上来说,2.5元每斤的水稻在我国是行不通的,而且对于城市处于温饱线的一些人来说,如果没有国家为粮食提供补贴,2.5元每斤价位通行于市场的话,对于他们简直就是灾难。而如果国家提供财政补贴,国家短期也难以负担,因此不具备可行措施。


科学兴农


从题主的意愿中可以看出对农民收入的关切,同时,也希望美好的愿望能给农民朋友带来一些安慰,关于水稻价格提高到2.5元一斤的问题,只要对广大农民有利我们大家都是求之不得的,没有谁不会接受。但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要看市场能不能接受。综合来看,每斤2.5元、零售价4元这个价位是不可能的。



一、水稻托市收购价格把水稻未来的行情限定在一个范围内。春节期间,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19年水稻保护价格,同2018年保持不变,早籼稻收购价格为国标三等每斤1.20元,中晚籼稻每斤1.26元,粳稻每斤1.30元。从这个托市价看,很难上涨到2.5元的翻倍行情。从目前水稻价格看,行情比较稳中有跌,略有下行:辽宁盘锦每斤1.40元,辽阳1.50元/斤;吉林超级稻1.39~1.44元/斤,普通粳稻1.325~1.375元/斤;江苏地区普通粳稻收购价1.23元/斤;广东清远地区普通晚籼稻1.35元/斤;江西宜春晚籼稻1.20元/斤。



二、水稻庞大的库存量注定了水稻价格走不远。据了解,目前全国库存水稻大约在1.3亿吨以上,早籼稻从年初到现在累计拍卖29次,累计投放1237万吨,成交6.69万吨,成交率低至0.54%,并且都是底价成交,可见市场需求及其清淡,也反映了根本不缺水稻。同时有消息称,预测在4月底,库存中晚籼稻拍卖有望启动,企业对拍卖底价预期较低,所以预计届时水稻现货价格还将产生波动。

三、水稻常年产量居高不下。由于近些年来,水稻种植的比较效益要比大田作物强一些,导致大量低产田改造成水田,还有一些平坦的草地、一些沟泡池沼也纷纷改造成水田,导致水稻面积、总产持续增长,以黑龙江绥棱县为例,2016~2018年的三年时间,水田面积由原来的64万亩增加到75万亩,增长17.2%。2018年全国水稻总产21213万吨,总消费19330万吨,剩余量1933万吨,节余量较大,市场难于消化。



从上面几点看,水稻价格上涨的逻辑基本不存在,涨到每斤2.5元更是困难,综合分析来看,2019年水稻价格能够维持在2018年的水平上已经十分困难。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三农广讯


我是北方人,亲眼目睹了东北和南方农民朋友们种植水稻的不易。近几年,他们种植的水稻已经基本上和投入持平了,这还不算人工。我们这不种水稻,也吃米,如果大米的零售价到四元一斤对于我来说影响不大。一年也就多花二、三百块钱而已!相信你们也这样想。

农民种地不容易,这是事实。投入大,收入低。如果真如题主所说,水稻收购价到了二块五,大米四元一斤,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多增加点农民的收入,粮贱伤农的现实得以改变。重要的是解决了土地大面积抛荒的问题。

中国是农业大国,重视三农,让农民依靠种地来实现共同富裕才是可行之路!

压缩成本,提高粮价,为题主点赞!同时也十分乐意回答这些方面的问题。


wywywygxy


适当的提高价格属正常范畴。毕竟这一二十年其它商品物价上涨了很多且农资价格也在快速上涨。从题主的思路看就是上浮约60%,看似涨得很多,但细算下来并不全是。以每人每天食用粮食0.4公斤计算,每月共12公斤,每公斤头8元计,粮食消费每月才96元,只不过每月增加了36元。关键是要控制在中间流转环节无节制加价。为什么收购原粮时时你控制,中间环节至门店售卖你却放纵呢?水稻、麦子收购时才多少价格?到了店铺售价是翻了多少怎么沒人去多考虑一会呢?


胡丹农768


为了提高农民种地收入,水稻收购价格提高到2.5元/斤,零售价4元/斤,你能接受吗?

从水稻品种来看,春节过后,国家有关方面公布了2019年产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决定继续在主产区实行托市收购预案,各品种的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保持上年不变,即国标三等早籼稻1.20元/斤、中晚籼稻1.26元/斤、粳稻1.30元/斤。这相比2018年产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的大幅下调来看,说明国家有关方面,一方面也认识到了稻谷种植收益的下降,以及部分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下降;另一方面,也和一号文件提出的将稻谷和小麦作为必保品种有关。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国内第一大粮食作物,产区遍布南北,种植区域广;消费群体众多,是全国人口60%以上的主要口粮。从这个层面来看,国家将稻谷作为必保品种,是符合国情的,加大扶持政策也是应该的,这也是自2004年以来国家实行稻谷托市收购政策,而且在部分年份持续、较大幅度提高收购底价的主要原因。

时至今日,稻谷的产业地位并没有改变,但稻谷的政策性购销底价却发生了较大的下调,最起码相比于最高收购价格水平早籼稻1.35元/斤、中晚籼稻1.38元/斤、粳稻1.55元/斤,是下降了不少。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粮小咖也不想一一列举,只是想告诉我们农民朋友和产业从业者,国家对粮食价格的直接调控,今后会越来越少,更多的是要突出市场化的作用,提高市场定价的话语权。相应的,国家并不会放松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而是从价格补贴转向生产者补贴,或者更合理的补贴方式,以真正提高农民的种粮收益。毕竟,托市收购政策虽好,但因为中间环节较多,农民的实际售价并不高,受到的政策红利也越来越低。

综上所述,将水稻收购价格提高到2.5元/斤、零售价提高到4元/斤,确实从价格上来说,有利于农民种粮收益的增加,但题主既忽略了经济学和国家粮食商品基础地位的因素,也没考虑到内外部的影响对中国农业政策调整的导向性要求,所以也是不现实的。


粮小咖


现在的粮食价格普遍偏低,普通优质稻每斤在1.35左右,杂交稻在1.25左右,稻谷每亩产量在一千斤左右,高产田在一千二三百左右!稻谷价格政府主导占一部分,市场占一小部分。中國加入世贸。粮油类和国际接轨,但中國有粮食直补,国际便宜!!中粮集团进口就是如此!!?毛稻如果收购价超过2.5到3块,那大米价格会在5一6元甚至更高,物价上涨,引起一系列反映,农民不是收益者,化肥会上涨一倍!!毛稻(稻谷)只能存放一年,一年后加工成大米会发黃,影响口感,小麦可存放数年!


浅蓝色的天空12


我是鄂东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和指导农业生产多年,深知农民朋友那种“锄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的那种额头流汗的辛苦。

但是近一两年以来,农民种粮收入减少,成本增高。一亩地种粮收获稻谷1000斤,过去能卖个1200元,现在稻谷降价到每斤1.05元,不升反降,而肥料每百斤由过去的90元一百斤,涨到现在110元每百斤,机械耕田由去年的每亩160元,猛涨到目前的200元每亩,投资不降反升,每亩收入与投资(包括管理人工),基本持平,没钱可赚。

俗话说:谷贱伤农。这句话的确不假,现在不仅粮食价格大幅下降,而且农田抛荒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人说国家给农民地力补贴,也只有66元每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多大问题。

如果按照题主提出的稻谷每斤2.5元,大米每斤4元,那倒是有钱可赚,也不至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这么低,也不至于农村耕地抛荒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可是,我们只是一厢情愿,单相思,白日做梦,国家又没有这个粮食保护价,你怎么能卖到你提出的这个价格?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解决耕地抛荒的现象,一是国家要在原来的地力补贴的基础上再提高一点,让农民少受一点损失,那才是治农之道。二是国家给予农民的地力补贴,不能撒胡椒面,不能红黑胡须一把摸,要派公务员下乡村,入田头,逐个地块调查登记,没抛荒的田就要补,抛荒的田不能补,钱要用在刀刃上。

三是国家要出台一个新的粮食价格保护价,这个保护价不能是最低价,而应该与生产资料涨价同步,真正让农民安心种粮,不然,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从何谈起。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粗浅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湖北大老方


以提高粮价来刺激粮农种粮的积极性,粮农肯定愿意,但是,粮农得不得得到好处?很难说。

首先,国家的粮食收购是有限,国家的粮食储备属于公共事业,一般不会追求利润,就算亏损,国家也在所不惜,只要粮库储粮丰满,能应付自然灾害年百姓有饭吃就行了。

粮商或粮食加企业就不行了,粮商或粮食加工企业是求利的企业,市场竞争关系到各企业的生存,我国的粮食市场又是面向世界开放的,国际国内的粮商们都有自己的经营策略,他们是不会按某一国家的指导价来收购和加工粮食的。

世界粮食产量的高低,决定世界粮价的高低,也决定着中国粮价的高低,中国粮食无忧的贡献者并不是中国农民,而是政府粮食市场的开放政策,是改革开放的硕果,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结果。

中国粮农的利益受限,是人多地少再加上落后的耕种方式造成的,我国的粮农根本就没法与发达国家的粮农比,用国家财政去确保我国粮农的利益,多久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呢?

中国的农业必须改革,土地资源要合理利用,粮农的利益根本不在粮价上,而在土地上,足够的土地才是粮农的基础,有了基础才会有创新的耕作方式,一天到晚就在那一亩三分地里打转转,能有多少利益可图,只有让粮农获得更多的土地才是唯一出路,否则,中国的粮农们只得听天由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