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收到一封信,裡面僅有三十字,為何立刻服毒自盡?

尛萘


呂不韋(前292~前235年),戰國末期著名的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拜秦國丞相,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古衛國濮陽)。

呂不韋還有一個很牛的身份,據傳他是秦始皇的親生父親。然而就是這個身份並沒有給他帶來好運。

在他57歲時,被親生兒子、秦國第一任皇帝秦始皇活活逼死了。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竟然是秦始皇寫給他30個字的一封信: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看著這封信,呂不韋嚎啕大哭,“都說竇娥冤,我呂不韋比竇娥還冤”。

呂不韋淚眼朦朧看到信的第一句:“君何功於秦?”心中暗罵:“小冤家,我是你爹你知道嗎?沒有我哪有你今天的皇帝身份?你說我有何功?

呂不韋罵的好,講真秦始皇就是個忘恩負義之人。當初他老爸子楚不受秦孝文王(秦始皇的爺爺)待見,不是呂不韋子楚就會客死他鄉了。

子楚是秦始皇的老爸,當初他被當做人質抵押在了趙國,呂不韋此時是個商人,他發現子楚是個“潛力股”。他要對子楚投資。於是對子楚說:我想讓你榮華富貴,子楚看了他一眼,說,“你還是自己先榮華富貴吧!”



呂不韋接口道:“只要你榮華富貴了,我也就榮華富貴了”。

子楚說,“我一個落魄之人如何才能榮華富貴呢?”呂不韋於是把自己的計劃和盤托出。

原來呂不韋要走“夫人”路線”。

子楚的老爸很寵愛華陽夫人,而華陽夫人無子,呂不韋打算用語言和金錢打動華陽夫人認子楚為兒子,這樣一來,只要子楚老爸一死,子楚就會順利繼位為王。

經過呂不韋的一番運作,又是送禮又是攻心,華陽夫人果然上鉤了。

事情果然如呂不韋所料,老爸一死,子楚在呂不韋幫助下回到秦國繼位為王,他就是歷史上的秦莊襄王。

這一年莊襄王32歲,呂不韋43歲。莊襄王有了榮華富貴,他沒有忘記自己的承諾,加封呂不韋為丞相。



如果沒有後來的事,這是一個投資成功的商業典範。雙方達到了共贏。

親們想想看,呂不韋是不是有功於秦?關鍵呂不韋所作的一切秦始皇並不知情,因為在他3歲時父親莊襄王就死了,這個秘密被老爸帶到了陰間地府了。

秦始皇不知道的秘密太多了,就連莊襄王到死都不知道為呂不韋辛辛苦苦養了三年的兒子。說實話,莊襄王頭上早就一片森林了(綠帽),其實這不能全怪呂不韋,這到底是怎樣一回事呢?

說起這事還要回到秦始皇老爸(子楚)當人質的時候,有一天,子楚相中了呂不韋的一個小妾——趙姬。

趙姬長得太美了,臉似芙蓉,身似綿柳,走起路來婷婷嫋嫋,透著一股風騷,胸脯高聳,細腰粉臀,道不盡的嫵媚。如下圖:




子楚在趙國當人質孤枕冷被太寂寞了,於是開口向呂不韋要趙姬當自己的老婆,呂不韋當時很生氣,覺得子楚提的要求有點過分了,趙姬已經懷上了自己的孩子,估計有三個月身孕了。

呂不韋有心拒絕,但轉念一想,“我為了讓他當上華陽夫人的兒子花了不少銀子,眼看要成功了,假如為一個女人傷了和氣有些得不償失”。

想到此,呂不韋忍痛割愛把趙姬送給了子楚,隨後趙姬和子楚一起回了秦國。趙姬懷孕12個月生下了嬴政(秦始皇)。

從上面可以看出,秦始皇的生父無疑是呂不韋。

秦始皇的父親莊襄王豔福太淺,和趙姬纏綿了不過三年就死了,雖然嬴政繼承了王位,但他剛滿3歲肯定不能管理國家。於是由趙姬和呂不韋攝政,其實就是親爹親孃為親生兒子打理江山。




從這點來說,呂不韋對秦家居功至偉,秦始皇沒臉寫下“君何親於秦”這句話。

無論從國家和家庭角度來看,可以說“沒有呂不韋就沒有秦始皇”。秦始皇在羽翼未豐時感恩圖報,稱呂不韋為仲父。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始皇到了16歲時,一切發生了變化。他要親政,他要從仲父手中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利。

這是歷史上永遠無解的難道,新皇要樹立權威,勢必要打擊攝政老臣,換言之,老臣的倒下才是新皇的站起。歷史上的張居正、多爾袞等人莫不如此。

秦始皇要大開殺戒,他要殺人立威。他要清算舊賬。其實呂不韋早就想到了這一天,他覺得秦始皇逐漸長大,再和趙姬來往就有點不合適了。



但呂不韋此時想急流勇退為時已晚,秦始皇也聽到了一些關於他身世的風言風語,秦始皇心想:“假如我的真實身份公佈於眾,皇位將不保,畢竟自己是莊襄王的繼承者。”傳統宗法繼承製不容秦始皇認親爹。

秦始皇不能把這個定時炸彈留在身邊。首先他廢黜了呂不韋的丞相之位,把他趕回了河南封地。(為了權勢秦始皇夠狠的)

過了一年後,秦始皇害怕呂不韋謀反,於是寫了這封信派人送給了他,就30個字,翻譯過來就是:“(呂不韋)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對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而號稱仲父。你與家屬都一概遷到蜀地去居住!”(有多遠滾多遠)



呂不韋看到信傷心大哭,這真是此一時彼一時,這不是過河拆橋嗎?你羽翼豐滿了,你可以自己掌天下了,老朽沒有用處了,嗚嗚嗚嗚……

“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天下都是你秦始皇的。哪裡有我呂不韋容身之地?

“從國都遷到河南,從河南趕往四川不毛之地,這是往死整我啊!”呂不韋邊哭邊訴說委屈。

我兒早晚會殺死我的,與其在驚恐中活著,為了守住這個秘密,我不如一死了之,於是呂不韋喝下了毒酒,死前大呼“我冤啊!”。一切塵歸塵,土歸土,呂不韋到死都為兒子考慮,可憐天下父母心,不知秦始皇做何感想?


秉燭讀春秋


呂不韋是嬴政的恩人,沒有他,嬴政就做不了皇帝。嬴政的生母,以前是呂不韋的歌姬,倆人早就歡好一起,只是當時呂不韋勢力太大,所以沒人敢告訴嬴政而已。

後來因為嫪毐事發,連帶著送嫪毐入宮的呂不韋,也因此而浮出水面,牽連之下被罷官流放。就是在這個時候,嬴政寫了一封信,不加標點的話,確實是只有三十個字(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那為何就是這麼寥寥數語,卻讓這他服毒自盡呢?原因可能有這麼幾種。嬴政要親政,呂不韋自知被他盯上,與其被羞辱而死,還不如自盡。

此事發生的時候,嬴政已經有21歲,已經有了自己理政的能力,但是此時的朝廷裡,形勢卻有點棘手。干擾他親政的最大的人,就是這個一手將自己推上王位的呂不韋。此人門下賓客無數,掌握著朝中的軍政大權,在過去的時間裡,他已經掌握了整個朝廷的運作。在這之前,嬴政是沒有藉口突然解除他的權利的。



而且這段時間內,除了呂不韋,又新興起一股勢力。嫪毐受到太后寵幸,這太后不但願意給他生孩子,還多次向嬴政索求,不但封了他侯爵,還賜給了封地。經過幾年的發展,連這個傢伙門下都有千人的食客。有這麼兩股勢力,嬴政當然不爽。

於是在獲悉母親的不堪一面後,不久就消滅了嫪毐的勢力。那作為引薦人,呂不韋自然很快也被查出來,於是嬴政就有了理由將其罷官。如果呂不韋不死, 他的那些賓客就會以他為首,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作亂,而朝中多年和他交好的人,也很可能作亂,所以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嬴政必然要殺死呂不韋,而呂不韋也深知這一點,所以選擇了自盡。



呂不韋真的是嬴政的父親,不想被兒子下令處死,而服毒自盡。

如果他們的關係屬實,呂不韋確實是嬴政的父親,那他用畢生的努力,將兒子扶上王位,自然對於兒子是非常在意的。不管兒子知不知道,以現在的情況來看,他肯定還要繼續對自己下手的,兒子殺了父親,這樣的事情外人聽了是個笑話,而對呂不韋來說,這肯定是極為難受的,所以為了不出現那種慘劇,他寧願自盡。

為了家人考慮,必須自盡。不管是哪個朝代,幾乎都有連作的處罰,有時候後甚至是九族併除。如果自己不是嬴政的親爹,那他更會下手,如果自己執意不肯自盡,那貶謫之後可能就是斬首。到那個時候,也許嬴政會很生氣,直接將自己的族人都給斬殺,所以為了自己的家人,他必須這樣做。

其實,嬴政的信裡面已經寫得很清楚了,對於他的功勞,嬴政獎勵過了,關係也相處很融洽,那就是說嬴政做得也夠意思了,所以現在他犯下這樣大的罪,讓他去西蜀居住已經是很便宜的事情了,也許後面的懲罰,就在他去西蜀的路上。而他自盡以後,家人並沒有受到傷害,顯然他是懂了這封信的含義了。


小鎮月明


呂不韋(前292-前235),衛國濮陽人。秦國丞相。《史記》記載呂不韋本為河南濮陽的鉅富,各地遊走。屬於中間商低價買進,再高價賣出,積累了不少財富。


呂不韋還真有可能是嬴政的父親?

錢有了,呂不韋的注意力就轉移到了權上,於是精心設計了一個大局。彼時,秦異人正以人質身份被趙國(邯鄲)軟禁。

呂不韋一番波折來到了邯鄲,當時華陽夫人正是安國君最寵愛的夫人,卻遲遲沒有兒子。

後來在呂不韋的鼓動之下,將異人過繼了去,不久被立為嫡子,後來順理成章登上了皇位,即秦莊襄王,而這時呂不韋也如願以償做了丞相。

早有先見之明的呂不韋,在盯上莊襄王后還把自己寵愛的歌姬趙姬獻給了莊襄王。趙姬為莊襄王生了一個兒子,待其登基後,被封為皇后,也就是嬴政之母。

莊襄王身體欠佳,在位僅三年便去世了,也有人說是被毒死的。他一死,嬴政繼位,因為嬴政尚年少,所以呂不韋成了權傾朝野的大人物。

說到這,可見這幾個人的關係有多曲折繁瑣。很明顯,這莊襄王就是個傀儡,能當上皇帝得感謝呂不韋。


至於他的皇后,那以前可是呂不韋的寵姬,所以嬴政該管誰叫爹是個值得深思的話題。

嬴政登基時只有13歲,曾公然稱呂不韋為仲父。一方面也許這樣一來可以依仗呂不韋的勢力,二來算是感謝呂不韋對他這一家子的扶持。

仲父,是大伯的意思,這個稱呼也許是嬴政的緩兵之計,又或者是太后趙姬的意思。畢竟,嬴政很有可能在趙姬被送給莊襄王時就有了。

呂不韋可以稱得上是千古一相,不光在政治和經濟上有頭腦,文化上還留下了《呂氏春秋》一書,在秦掌權曾長達十年。

總結下:呂不韋早年投資嬴政父親秦異人,把自己的愛妾趙姬送給了秦異人,後來趙姬生下了嬴政。距離送給秦異人剛好一年,所以很多人都在猜測,嬴政到底是前一任的還是呂不韋的。

30個字為何能讓呂不韋自盡?

題目裡說嬴政一封信使呂不韋自盡,這信上的三十個字,想必大家也很好奇。

這封信的內容如下: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大致翻譯過來就是,你對秦國有哪些功績?秦國封給了你河南封地,還給了你那麼多糧食;你和秦什麼關係?我稱你一聲大伯,讓你和家人遷到蜀地。

這三十個字是在繆毐之亂以後,嬴政當年二十一歲,羽翼漸豐,開始收攬政權。


而秦始皇的母后趙姬,是一個放蕩成性的太后,宮中醜聞人盡皆知,兩個醜聞主角就是繆毐和呂不韋。

後來繆毐之亂牽涉出了呂不韋的朝野眾多枝節,也讓秦始皇更加警覺。秦始皇的野心和殘暴也是有名的,於情於理都不會容忍這麼一個危險人物存在。

這三十個字看著無關痛癢,彷彿警告斥責。可細細分析,呂不韋無功嗎?他功大著呢,於秦始皇於秦國都是功臣恩人?他和秦始皇的關係?難說啊。

所以,功高蓋主的風險,呂不韋自知。從他權傾朝野那天起也該料到了。這三十個字的背後,是滿滿的威脅。

言外之意,不管你功多大,什麼關係,我將你們舉家遷到蜀地,不是為了讓你去享福的,(當時的蜀地還沒有開發,無異於流放),你還不願意去,好好想想!

呂不韋當然明白,所以他選擇了服毒自盡。如此痛快就從令,司馬遷給的解釋是“恐誅”。

這三十個字字裡行間,他家人的全家性命都是籌碼,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為保家人性命,不株連九族,以死效忠恐怕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了。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說法,他自盡也可能是為了成全秦始皇。秦始皇當時雖然還年輕,但其治國之才和野心呂不韋有所察覺。

看到親生兒子這麼優秀,呂不韋心想死也值了。如若他是嬴政生父之事天下人盡知,嬴政的皇位怕是也坐不穩了。

所以,與其日後遭罪,不如順勢推舟。呂不韋想“老子死就死了,誰讓你是我親兒子呢”。虎毒不食子,不代表虎不自盡啊。

至於二者到底是不是親生父子,無從考證,不過大量史實是偏向這個說法的。

而嬴政到底有沒有對呂不韋動殺心也無從定論,畢竟非正常死亡的背後不會是鬱鬱而終。

總結一下:秦異人死後,嬴政年幼,趙姬呂不韋掌管朝政,背後經常廝混。後來呂不韋年老,趙姬正好30多歲,身體滿足不了趙姬,給他找了嫪毐。

嫪毐又和趙姬鬼混,甚至兩個人生了兩個孩子,也就是說秦始皇多了兩個弟弟。而且嫪毐喝醉後出言不遜,說自己是秦始皇父親,秦始皇得知後將其殺死。

秦始皇知道嫪毐是呂不韋介紹,而且呂不韋本人也不乾淨,和趙姬就不多說了,而且在朝廷當中拉幫結派。秦始皇處死嫪毐後,本來想敲打一下呂不韋,沒想到他自己嚇得自殺了。


史之策


呂不韋自殺了,這是不爭的事實,到底是害怕飲毒酒自殺,還是沉溺快樂而死?

這個不得而知,不能把呂不韋挖出來問一問?後世有兩種推測,一種是因恐懼而喝毒酒死,一種是因快樂喝酒喝多了而死,這兩種死法,源於杜預的解釋和司馬遷的史記記載,兩種死法留給歷史學家去爭論和解釋吧。

嬴政和呂不韋:

言歸正傳,在此只專注於呂不韋為何自殺? 歷史的事件放到歷史的當時環境中去解釋,才能得到不一樣的結果。

秦王是在什麼情況下給文信侯寫信的? 最近比較流行的電視劇《皓瀾傳》,演繹的宦官嫪毐與趙姬轟轟烈烈的愛情,顛覆三觀的狗血劇,就是演繹的當年秦王面臨的真實歷史。

公元前238年,嫪毐與趙姬的事件爆發之後,嫪毐被車裂,兩個私生子被殺,趙姬被幽禁,呂不韋被貶官,返回封地河南。

呂不韋和嫪毐:

公元前239年,秦王給呂不韋寫了封信,信的內容如下:

據《史記·呂不韋列傳》如下記載:“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呂不韋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

翻譯成現代文:秦王嬴政害怕又有新的變化,於是給文信侯呂不韋寫了封信:你給秦國建立什麼樣的功勞,秦國給你十萬戶如此大的封地?

你跟秦國有什麼親戚關係,號稱仲父?你還是搬家去蜀地吧! 呂不韋研究了很久,於是就自殺了!

有一個巨大的疑點:秦王恐其為變。 後世人很多解釋為,秦王害怕呂不韋叛亂,於是就寫信給他。如果害怕呂不韋叛變,那還寫哪門子信啊,按照他處理嫪毐和兩個私生子的手段,如果懷疑呂不韋,那必然是雷霆手段,絕不留後患的!

呂不韋:

還能規勸他去蜀地嗎?有人說蜀地是邊遠地區,這屬於發配邊疆,這個說法也佔不腳!蜀地自古以來都是富庶之地,這屬於發配邊疆嗎?

這封信其實是秦王和呂不韋一次的權力和平交接,呂不韋的自殺其實就是對秦王來信的回答。

這封信裡都是說了哪些內容?讓呂不韋自殺了呢?

探討的第一問題:呂公,你的勢力太大了,而且你的勢力不是靠戰功獲得的,你現在是秦國最不穩定的因素,怎麼辦呢?

雖然我知道你是隱蔽戰線上第一功臣,扶我登臺,你的功勞可以天下第一,但是天下人不知道你的功勞啊。

天下人看到你的功勞是扶我登臺,僅此而已,沒辦法讓天下人信服,尤其你現在封地10萬戶,門客眾多,尤其嫪毐的事,已經跟你有扯不清的關係,你必然會成為天下人攻擊我的把柄。

探討的問題二:呂公,天下是姓趙的天下,知道我們倆關係的人太多,這個事很讓我擔心,怎麼辦?

嫪毐的事牽扯的人太多,雖然現在已經殺了一大批,但是人言這個東西,我們是防不住的,蛛絲馬跡都指向你,加上你的門客眾多,尤其是你的仲父名號太大,這個讓人會產生聯想,我們之間的關係遲早會把扒出來的,我當天子皇帝的身份會被質疑的。

探討問題三:我把你安排到蜀地去,那裡是四塞之地,相對富裕,但是交通不便,消息傳不出來,你看如何?


把你搬走的目的是讓你遣散門客有一個藉口,帶著家人去蜀地,生活有保證,你身邊的人知道內幕的人在蜀地,消息也傳不出來,我們的秘密可以得到最大的保證。

呂不韋看完這個信後,仔細思量以後,用自己的行動給秦王回了信,答覆了嬴政:

一是我死了,彰顯了你的威望。 在秦國像我這樣大的勢力,在你秦王手裡倒下,還有哪一個大勢力敢跟你作對呢?

還有一個我死了,我手裡有才的門客,沒有了依靠,他們就變成了一個零散的勢力,都會另謀新主,他們會變成國家的有用之才。

不穩定因素消失,而且你的威望得到提升。

二是我死了,咱們倆的關係永遠成為秘密。所有的人知道的都是零星消息,即使被有心人利用,它也將會成為謠言,無法得到印證,將永遠沒有人再質疑你的帝王身份的合法性。

青年嬴政:


這個世界上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的住秘密! 三是我死了,會成就你的英明。秦王你車裂了嫪毐,殺了兩個私生子,但是你沒有殺趙姬和呂不韋,是你不想揹負殺父弒母的不孝之命。

我自殺了,即使有人翻出來,你也不會揹負殺父殺母的不孝之名。在古代殺父母那可是要命的罪名。 為什麼呂不韋會欣然去死?

是因為他從這封信裡讀到太多的信息,具體有哪些信息呢?

一是嬴政已經可以掌國。呂不韋的最大投資終於有了最大的回報,回報比超出了自己的預期,扶植了多少年的王終於出現了,自己的神鬼手段得到了證明,可以永傳後世。

二是承認了他父親的地位。仲父,這個冒牌的父親,終於在這封信裡得到了認可,呂不韋心裡終於坦然了!

三是國家已經穩固了。經歷了嫪毐事件,21歲嬴政能力完全可以掌控大局,加上信裡關於宗族勢力、君權神授和治理國家等國家大計的問政,讓呂不韋已經可以放手嬴政好好幹了。

中年嬴政:



四是嬴政對呂不韋以前所做所為進行了認可。讓他遷徙去四川,就是對他和他母親趙姬所作所為的認可,讓呂不韋放下了所有的擔憂。

五是父親必須給兒子掃清最後的不穩定因素。呂不韋所看到的最不穩定因素主要有:

嬴政的天子合法身份、趙姬的淫亂、自己作為最大的分封勢力對皇權的威脅這些因素要消除,自己唯有一死,這些不穩因素將全部變成謎團,都變得微不足道。

最後的表演是:恐誅,害怕秦王的威權,選擇了自殺。


剛日讀史


其實呂不韋的自殺,或許是呂不韋下的這盤驚天大棋的最後一步!

要說古代最成功的商人,呂不韋應該是其中之一。只是他是不是結局最好的商人,其實不太好說。

世人都知道,呂不韋最大的功績,其實就是進行了一場以小博大的超級投資,他用自己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對秦當時皇室的敏銳判斷,成功投資了當時不可能成為後來秦王的在趙國為質的秦王庶子異人,還形成一個成語,叫奇貨可居。

當時呂不韋的父親問呂不韋,為何他要做這種根本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明眼人都知道在我國為質的異人,連能不能回秦國都是一回事,怎麼可能指望他去當大秦集團的接班人呢!

此時,作為戰國時代最大的賭徒,對父親說了這樣一句話,耕田或可獲利10倍,賣珠玉則可獲利百倍,可我想要的是回報無數倍,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我就要投資這個風險最大!

決心將全部身價都放在一人身上之後,他開始了自己廣泛的佈局。第一步他開始使用自己的財力物力為異人在趙國廣結賓客,為異人的聲名,開始造勢。

第二步身為商人的呂不韋,極懂得夫人外交,他選擇同當時備受秦國寵愛的華陽夫人角度出發,打通他和異人的關係。利用華陽夫人雖受寵愛,但沒有兒子的事實,成功的讓異人和華陽夫人結成母子關係,利用華陽夫人吹枕邊風。

外有呂不韋財力物力的相助,內有華陽夫人在宮中的支持,異人又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被人看好的趙國質子,逐漸有能力去競爭秦王繼承人的寶座。

但在此時,呂不韋走了最關鍵一步棋,這步棋絕對是他賭徒心理的最佳註腳,他把自己寵幸的美姬送給了異人,而這個美姬不是別人,正是後來生下了秦始皇的趙太后。

這裡面一直有一個千古疑問,呂不韋的趙姬,在送給秦王異人之前有沒有懷孕?

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如果當時的懷孕了,這不是呂不韋給異人戴了綠帽子那麼簡單,而是說明呂不韋成功的佈下了一個驚天大局,直接讓自己的後代成為了秦國的竊國者!

而後來呂不韋的表現證明,趙姬懷孕了,確實是呂不韋的!

其實這一點,本來應該潛移默化的無聲中完成,誰也不會知道。可是因為一件事,秦始皇知道了呂不韋可能是他父親這一事實,天下也有了這個傳聞!

為什麼秦王會知道呂不韋可能是他父親呢?這就是我們說的,不得不提到趙姬和嫪毐的那段故事。

誰也沒想到異人剛一登基就無福消受王位,早早就死了。這其實打亂了呂不韋計劃,他本來想著政權可以平穩在異人手中過度,自己可以悄然功成身退,然後順利傳到秦始皇手中!誰知道異人發生變故,他只好盡心幫助兒子撐起秦國。

秦王死後,相國呂不韋手握大秦大權,當時的秦始皇嬴政還只是個孩子,並沒有親政,叫呂不韋“仲父”。

年輕的婦人太后趙姬青春正盛,深宮難耐,主少母寡,當時的秦國正是相國呂不韋和太后趙姬兩人的天下。此後沒想到兩人也就舊情復燃,開始糾纏不清,但其實也是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數年後,秦始皇漸漸長大,呂不韋是一個頭腦非常清醒的人,他知道秦始皇已經逐漸長大,不能在與已經是太后的有什麼密切關係。

但是太后又確實很難纏,要擺脫這個包袱,呂不韋就想到了一個方法,那就是給她送面首,讓她玩的盡興,這樣即便以後秦始皇知道了,呂不韋也可以從中擇的一乾二淨。

但是誰能想到,趙姬竟然和麵首嫪毐發展出了感情!

一來二去還生下了兩個孩子,實在是太難以讓人接受了。而且嫪毐公然在別人面前,宣揚自己是秦王嬴政的假父,最終秦始皇嬴政一怒之下,伏屍百萬,流血千里。不僅嫪毐和那倆弟弟被殺,母親也被他給囚禁了!

他最後追查到嫪毐和母親之間之所以形成這樣關係的原因,竟然是由於為給太后送的面首,而且竟然還追查到母親和呂不韋之間的關係,竟然曾經是呂不韋的寵姬。

天子手段,冰冷無情

這就很讓多疑的君王害怕了,他並不是害怕自己的母親,和呂不韋有什麼斬不斷的關係,她害怕的是自己血統得來的不純正,萬一跟呂不韋有什麼聯繫……,這是會引起軒然大波,天翻地覆的事情。

他不在乎呂不韋是不是他的生父,即便是的話,身為權力的最頂端的人,他不可能放棄自己,已經得到的王位!而且所有威脅到危害到自己王位的人,都得死!哪怕是生父呂不韋。

如果不是的話,他也不允許有關威脅他作為秦王的血統純正受到流言的質疑,而呂不韋的死是最好的消聲辦法,所以他試探性的給呂不韋寫了一封信:

“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這封信只寥寥30個字,但其中的意義很簡單,最關鍵的就是:你和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憑什麼被稱為仲父?

這句話關鍵在於:秦王暗中的意思是在告訴你,我很不喜歡現在流傳謠言說我和你有血緣關係,這威脅到了我的地位。

講道理,呂不韋唯一的能做就是捨命一拼,作為賭徒的他應該知道,秦王已經有了殺心,他唯一的辦法就是和他剛一剛。但呂不韋竟然沒有剛,他默默服從了,他只是服毒自殺,什麼都沒說。

作為賭徒的他為什麼要自殺,因為他在保護秦始皇,因為秦始皇就是他的兒子,他死了,秦始皇就不用在事實上承擔弒父的天譴,他死了,所有的流言也就會終結了,嬴政的位置也就會坐穩了。這時候的呂不韋不再是一個賭徒,他是一個父親,一個讓兒子贏得父親。

可這種結局,誰知道是不是一手玩出奇貨可居的呂不韋正想要的呢?

或者這根本就是他精心策劃的一場驚天大局!從一開始,見到異人的那一刻,一個計劃就在他的腦中形成;而從他把趙姬送給異人的那一刻開始,他就料到了這個結局!如果是真的,這真是細思極恐了!


歷史好奇怪


信只是嬴政的一個文字遊戲,按照常理推斷,一封信不可能讓精明的商人、政客呂不韋自殺,他的自殺,極有可能是被迫的。

呂不韋功績甚大,沒有他,秦始皇的父親就不可能繼位,嬴政也就不可能成為秦始皇。

秦始皇的父親異人在趙國做人質時,被呂不韋發現,認為奇貨可居,於是大量投資,讓異人成了秦國的王位繼承人。

異人繼位,這就是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

莊襄王為了報答呂不韋,讓他做了丞相,大權在握。

莊襄王在位三年後去世,嬴政繼位,這一年只有13歲,依然是呂不韋、趙太后等掌權,直到嬴政20歲親政。

嬴政親政,政治能力充分暴露,迅速平定了嫪毐之亂(嫪毐是趙太后的情人),不僅車裂了嫪毐,還把嫪毐的兩個兒子,裝在麻袋裡摔死了。

這兩個兒子和嬴政什麼關係呢?同母異父的兄弟關係!

嬴政的生母就是趙太后,老爹死後,趙太后耐不住寂寞,和嫪毐又生了兩個兒子。

對自己同母異父的兄弟如此殘忍,嬴政的兇悍可見一斑。

他甚至冷酷無情到把自己的母親趙太后都放逐了。

這只是開端,此後一系列事件,都充分暴露了嬴政的冷酷無情。

呂不韋在自己當政時,對嬴政的能力似乎沒有充分認識,直到自己被嬴政罷了官,他手下的門客李斯取代了他的位置。

呂不韋退休到了洛陽。他還是商人思維,知進不知退,在洛陽大肆豢養門客,交遊各國,引起了嬴政的不滿。

於是嬴政寫了一封信,狠狠地批評了他,說他是白吃乾飯的,啥功績沒有,薪水還不少;對他的處罰,也很簡單:流放四川。

結果呂不韋居然自殺了。

此事必有蹊蹺。原因在於:

嬴政既想讓呂不韋死,又不想擔上殺呂不韋的罪名。

第一,呂不韋是功臣,沒有他,秦莊襄王以及嬴政就不可能繼位;

第二,呂不韋是趙太后的前夫,後來又成了情人;

第三,有傳說嬴政是呂不韋的親兒子(呂不韋將趙姬送給異人時,趙姬已有身孕),這種傳言,如果在當時就流傳的話,嬴政應該也有所耳聞。如果他知道這個傳言,甚至認為是真的,那麼,他會更加矛盾:既想滅了呂不韋的口,又不想擔殺父的罪名。

所以,這封信只是一個試探:

你如果聽話自殺,我饒你三族不死;

如果不聽話,我的兇殘,你知道的!

秦王給呂不韋的信,不找快遞小哥,而是使臣送去的;既然有使臣,傳達旨意就可以了,何必送信呢?

送信,豈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說明秦王心裡有鬼嗎?

信,只是一個幌子。使臣十有八九會另外傳達秦王的旨意:秦王說了,讓您自殺。

呂不韋很清楚,一旦觸怒了嬴政,嬴政找別的藉口殺自己的時候,死的恐不只是自己,而是被誅三族了。

以嬴政的兇殘,咱還是自覺一點,自殺吧。


高了高趣評


呂不韋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他的經典商業案例就是通過奇貨可居成為大秦相國,並且一炮走紅。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站得越高跌下來就會越痛。呂不韋在完成身份華麗轉身的時候,也在一步步地走向深淵。

再精明的商人,也有馬失前蹄的失誤,呂不韋也不例外

失誤一:與趙姬的關係不清不白。

這段感情從邯鄲就已經開始,一直延續到趙姬成為太后。秦始皇作為趙姬的兒子,知道自己的母親與呂不韋有這麼一齣戲,出於護食的心理,對呂不韋肯定一萬個不舒服。

如果說之前的趙姬是呂不韋的籌碼,那現在的趙姬就已經是負資產,呂不韋就不應該毫不猶豫地劃清界限。

失誤二:舉薦嫪毐

呂不韋與趙姬來往密切,也考慮到了不良影響。於是,呂不韋移花接木,將嫪毐介紹給趙姬。他萬萬沒想到,嫪毐不僅“功能強大”,野心、膽量也大。

嫪毐和趙姬不注重安全措施,居然生了兩個娃,最後還想取代秦始皇。嫪毐的圖謀失敗後,呂不韋也應該負連帶責任。

做生意,還是要找靠譜的夥伴,呂不韋找嫪毐這樣的豬隊友,不坑他坑誰?

失誤三:把持朝政,號稱仲父

歷史上,君相權始終都存在矛盾,拿捏不好就容易翻船。呂不韋是秦國的相國,尤其異人去世後,他實際上是輔政大臣,在秦國權傾朝野。

秦始皇小的時候,這種君相矛盾可以掩蓋;等到秦始皇長大後,也有自己的權力需求,君相矛盾就會被無限放大。

呂不韋在相國的基礎上,還給自己加一個仲父的稱號,膨脹得有點得意忘形了。

合夥人壯大後,呂不韋非但沒有急流勇退,反而還想賺最後一個銅板,貪得無厭。

對於秦始皇而言,呂不韋不僅沒有價值,反倒是麻煩

麻煩一:樹大根深

呂不韋在秦國朝堂上經營多年,門生故吏眾多,許多關鍵崗位都被他控制。秦始皇處處受到鉗制,長此以往,只怕會淪落為傀儡。秦始皇要想實現真正的親政,就要在人事上重新洗牌,提拔自己人。

朝堂上的崗位就那麼幾個,一個蘿蔔一個坑。只要將呂不韋清理,他的“裙帶”就會樹倒猢猻散,秦始皇既能樹立權威,還能安插自己人。

麻煩二:“私生子”問題

當時全天下人都知道呂不韋與秦始皇母親是老相好,一直以來,就有一種說法,秦始皇是呂不韋的私生子。不管這個言論是否屬實,都是秦始皇心裡的一根刺。

假如秦始皇真是呂不韋的私生子,就會涉及到王位的正當性問題,那他的王位就坐不穩了。秦國的貴族一看,嬴政並非王室成員,肯定會群起而攻之。

假如秦始皇不是呂不韋的私生子,清理了呂不韋能證明給天下人看,呂不韋只與趙姬有關係,與我嬴政毫無瓜葛。

呂不韋是當事人,也是少數幾個知道真相的人,萬一說出“不利言論”,秦始皇就會百口莫辯。

站在呂不韋的角度,最大的恐懼就是恐懼本身

呂不韋畢竟擁有過一個成功男人所擁有的一切,春風得意、富可敵國、封侯拜相,如今雖然下來了,卻也不枉人間走一回。

自盡前的呂不韋已經跌倒了,放現在,他可以申請破產保護,還能跑路,但那會不行呀,失敗了就要等待君主的發落。聖心難測,誰也不知道秦始皇會用什麼方式處理呂不韋。

秦始皇是貓,掌握著主動權。呂不韋就像無處逃生的老鼠,每天都提心吊膽,不知能不能看到天明的太陽。與其每天在未知的恐懼中煎熬,倒不如一杯斷腸酒,一了百了。


秋媚讀史


其實呂布韋是聰明人,嬴政話說到這個份上,已經動了殺機了。他若不自己死,恐怕終究要自取其辱,到時候死的不是他一個人了,恐怕讓嬴政對他最後的一絲憐憫也失去,就是滅族了。

嬴政說:”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 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這幾句話看似只是一番貶斥,但是實際上說明了三個問題:第一、無論呂不韋曾經做過多少事,建過多少功,因為嫪毐之亂,牽出他跟趙姬的不清不楚,這也就算了,還給趙姬獻了嫪毐,這已經深深引起嬴政的不滿甚至怨恨了。趙姬畢竟是嬴政的生母,被你呂不韋當妓女在玩了,嬴政沒有殺他,已經就是考慮到他的功勞,做了一定抵消了。現在說他無功於秦,實際上就上已經對他失去了最後的憐憫。

第二、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嬴政實際上已經明白無誤的告訴他,無論你曾經如何待我,無論你是真爹還是假爹,已經恩斷義絕,都不會再認了。

第三、其與家屬徙處蜀!舉家遷蜀,可不是給你換工作的,那就是流放。蜀中山高水遠,與外界隔絕,那個地方呂不韋再無半分勢力,到不到的了蜀地先不說,即便到了嬴政想動手也是分分秒秒的事情,那個時候的呂不韋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再者,呂布韋掌握了秦國長達10年,又在贏異人身上投了不少精力,連自己的愛妾趙姬都獻給贏異人了,自認為居功至偉,嬴政這幾句話如此絕情,也讓他難以接受、心中不平,所以自殺而死,以死明志,保護家人。

另外,野史傳說嬴政是呂不韋的血脈,這是完全有可能的,趙姬生性淫蕩, 原本就是被呂布韋睡了之後才獻給贏異人的,贏異人原本身弱,趙姬在這期間有沒有跟呂不韋私會完全可以想象。

呂布韋自殺,也有可能他知道嬴政是自己的兒子,不想走到兒子殺老子那一步。而且兒子那麼優秀,他也滿足了,不想再給兒子添麻煩。


明德山人6998


呂不韋是一個好面子的人,被自己兒子說的一文不值,肯定受不了自殺啊!

來看看秦始皇給呂不韋寫的信裡面這麼說的: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呂不韋心想,士可殺不可辱!我死給你看,證明我的忠心!

一代名相呂不韋就這樣死了。

呂不韋受到的書信中三句話,前兩句是理由,後兩句是處罰決定。這兩個理由,一個都站不住腳。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

秦始皇真是昧著良心說話,呂不韋對秦朝沒沒有功勞嗎?

不僅不是毫無功勞,反而是功勳卓著!

僅秦始皇的皇位來說,呂不韋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原本,秦始皇的父親異人是秦王稷最沒有地位的一個孫子。秦王稷熬死了母親羋月,又熬死了大兒子,二兒子安國君柱子當王太子。二柱裡裡外外生了20多個王孫,最寵愛的正妻華陽夫人反而沒有生孩子!

呂不韋看到異人,認為奇貨可居,就花光了自己的財產,幫助異人巴結上了華陽夫人,成了安國君二柱子的嗣子,並且改名為子楚。手續剛辦完沒多久,孝文王稷死了,安國君二柱子也死了。於是子楚順利當上了秦王。

子楚這個名字很有意思,代表了華陽夫人和背後的楚國外戚勢力。這些人在孝文王前期在羋月幫助下勢力很大,後期很受打壓,可是畢竟實力尚存。子楚在位三年,也死了。

很明顯,呂不韋幫著子楚當了秦王,又幫著政當了秦王,兩代的擁立之功,誰敢說沒有功勞?

從秦國做大做強來看,呂不韋作用依舊不容小覷。

秦始皇12歲當秦王,22歲親政,10年時間,實際上是呂不韋這個丞相在掌管著整個秦國。呂不韋之於秦王政,就相當於張居正之於萬曆皇帝。呂不韋掌管秦國期間,派蒙鶩等將軍多次攻打韓魏兩國,取得大片土地。

呂不韋的功績,絕對在蒙鶩等人之上。尤其是滅東周之戰,當時秦國連續死掉了孝文王和莊襄王兩個王,東周合縱伐秦,呂不韋為大將帶兵10萬,直接把東周君俘虜了,滅掉了東周國。

呂不韋對於秦國來說,既有擁立之功,也有開疆拓土之功,在秦國曆代宰相中,絕對是最優秀的一個。

秦始皇對呂不韋"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的指責,站不住腳。

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

秦始皇這句反問,直擊問題核心——你是我們家親戚嗎?

注意這句話問的時間節點是,嫪毐夷三族之後13個月,趙太后恢復了自由和尊榮。秦始皇也在茅焦的勸諫下原諒了親生母親,但對呂不韋,絕對不能留。

因為,秦國朝野和六國等地,一直在傳言一件事——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

如果秦王政是呂不韋的兒子,那肯定會立刻下臺,讓位給其他王子。呂不韋讓秦始皇的王位合法性受到了質疑。呂不韋一死,再也沒有人能拿出證據證明了。

如果秦始皇不是呂不韋的兒子,秦始皇更需要狠心逼死呂不韋,來驗證二人之間沒有父子之情,只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君臣關係。

自從秦王政上臺,呂不韋就沒有一天睡過安穩覺,趙太后的求歡都不敢應允了。沒想到這一天還是到來了。呂不韋只能用自己的死,保住兒子的江山了。

有人要問,秦王政真的是呂不韋的兒子嗎?

至少從各種文獻上來看,答案是肯定的。

《呂不韋列傳》中,明確記載了趙姬隱瞞已有身孕的事實,嫁給了子楚,生下了小政。

後世的《漢書》等歷史文獻,都使用了史記中的這種說法,有的直接把秦始皇叫做“呂政”。

可是,《呂不韋列傳》中,有這樣幾個疑點:

1,呂不韋聽說異人想娶趙姬,一度準備和他拼命。原文是“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

如果呂不韋本來就打算讓趙姬壞自己孩子去當秦王,為什麼要發怒呢?難道是裝的嗎?

2,秦始皇出生,是足月的。原文中說“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

“大期”就是足月的意思。如果趙姬知道自己懷孕,那恐怕就已經懷孕1個月多月了。如果這個孩子是早產兒,那才有可能是先懷孕後結婚,但秦王政是“大期”而生,不是早產。

3,趙姬到底是誰?原文中先說了“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後來又說了“子楚夫人,趙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趙姬到底是豪門女子,還是風雨場所的女招待?司馬遷前後矛盾的說法給人無盡想象。

4,呂不韋是一個謹慎、不貪婪的人。秦王政繼位後,趙太后找呂不韋重續前緣,呂不韋拒絕並推薦了嫪毐。如果呂不韋自己上,肯定可以拿到更大的權勢,但他沒有,可見這個人很謹慎很理智,不貪婪。對子楚有擁立之功就足夠富貴了,有必要讓自己孩子當秦王嗎?

5,趙姬懷孕後,無法判斷男女,如果是女子,如何繼承王位?對於呂不韋這樣一個商人來說,位極人臣已經很了不起了,秦國穩定才能實現他的利益!

所以我認為,呂不韋不可能是秦始皇的生父。

為什麼秦始皇一句話就能逼死呂不韋?

從呂不韋的角度來說,主要原因有這幾個:

1,呂不韋是一個”好名“的士大夫,受不了秦王政這樣露骨的侮辱。呂不韋召集門客搞出來的《呂氏春秋》,說明這個人是想要”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受到這樣全盤否定的侮辱,只能自殺。

2,呂不韋擔心,如果現在不死,將來會死的很慘。一朝天子一朝臣,秦惠文王殺商鞅,秦昭襄王殺白起,秦王室向來不容老臣掌權,呂不韋不死,以後會更慘。

3,呂不韋被懷疑是秦始皇的生父,只有死了,才對秦國最有利。

4,呂不韋國際上聲望太大,原本是到洛陽當諸侯去了,結果六國勢力主動到這裡結交他。試想一下,如果呂不韋主動閉門謝客、深居簡出,主動退出權力中心,秦始皇實在沒有理由再殺他了。

點個關注再走唄!


歷史知事


先來個語出驚人的結論吧,呂不韋真不一定是服毒自殺的。

秦王與呂不韋

秦始皇親政之前,秦國大權實際上是掌握在呂不韋手中,國家大事,贏政基本上會聽從“仲父”的安排。

秦王年幼時,呂不韋公務完畢後,就會去後宮與太后斯混。太后趙姬和他是老情人。可自從當了宰相後,一是政務繁忙,二是年齡也大了,力不從心,他便開始冷淡太后。為了擺脫她的糾纏,便介紹了一個奇才嫪毐來代替自己,讓嫪毐以假宦官的身份進宮,陪太后縱情歡樂。

嫪毐依靠自己的“長處”,獲得太后歡心,居然撈到了長信侯的封號,勢力大有超過呂不韋之勢。這個市井無賴在與太后生下兩個兒子後,慾望膨脹,居然想謀權奪位。

嫪毐與太后

公元前238年,嫪毐利用太后的玉璽調兵發動叛亂,但他手下的烏合之眾哪能成事?嫪毐車裂於咸陽,兩個私生子也被殺,太后則被收回璽印,軟禁在雍宮之中。

嫪毐失敗後,牽連的人也不少,慢慢的這事就查到呂不韋頭上了。公元前237年呂不韋被免職,逐到河南封地。但呂在河南仍廣交賓客,門上各國使者絡繹不絕。秦王於是寫了一封信給他,收到信後不久,呂不韋就神秘死亡。  

呂不韋對贏政父子有大功,雖然被免職,但始皇並沒有殺他,可以說對他夠意思了。當時也盛傳“仲父”便是秦王生父,免職只是暫時的,將來必然會東山再起。呂如能就此韜光養晦,閉門謝客,也許不會是後來的下場。要知道此時的嬴政早已不是當年的孩童了。呂不韋罷相後仍然是“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他不能不產生聯想。很奇怪的是他並沒有下令殺仲父,只是把他遷到蜀地。

  給呂不韋的信上說:“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這位仲父接到書信,方知嬴政真實的心意。短短二十九個字,卻字字誅心。

呂不韋

“君何功於秦?”“君何親於秦?”是冷冰冰的質問,如同重錘狠狠地擊在心上。呂不韋此時不知做何感想,但他清楚,也許自己到不了蜀地便會死去,畢竟自己已是六旬高齡。就算躲過這次,以始皇的為人,絕對躲不過下次,也許下次會更慘。所以他 “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

請大家注意,呂不韋是“乃飲酖而死”,並不是“飲鳩而死”,鳩酒是毒酒,這個沒有疑問, 但在古文中“酖”通“耽”字,是“沉溺”、“過度“的意思。我們要分析“乃飲酖而死”到底是 “喝鴆酒而死”,還是“耽酒”過度而死?

《說文解字》中:“酖:樂酒也。從從酉冘聲。”註釋為:“酒樂者,因酒而樂,樂酒所及湛以為酖。

“酖”字本意是即喜歡酒。所以《史記》中說呂不韋“乃飲酖而死”,不一定是服毒酒自殺,而很可能是拼命飲酒而死,是痛飲慷慨而死。以他一生的傳奇經歷和智謀,死也要死得與眾不同,才不負一生抱負。

秦始皇

嫪毐死了,呂不韋也死了,嬴政掌握了絕對的權力。呂不韋輸了嗎?也許沒有,他把自己的兒子送到了權力之巔,可他原本只是個商人,他才是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