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安東(現丹東)毛絹紡織廠

該廠前身為日本人豐田平吉於1940年10月在五龍背鎮創辦的滿洲人造毛皮株式會社。1945年“八·一五”光復後,東北民主聯軍後勤部接管該廠,改名為軍區後勤部毛皮工廠。國民黨政府軍佔據安東期間,改名為名享第二加工廠。1947年6月安東第二次解放後,由東北民主聯軍後勤部接管,改名為中華紡紗廠毛皮工廠。1948年東北全境解放後,改稱東北第一絲織廠毛皮工廠。1949年8月15日,改稱遼東省營柞絲第一紡織廠毛皮工廠。1951年底,將柞絲第一紡織廠(總廠)與毛皮工廠合併,改稱遼東省營絹紡工廠。1959年更名為安東毛絹紡織廠。

上世紀安東(現丹東)毛絹紡織廠

​1963年8月17日《安東日報》報載:安東毛絹紡織廠,從1963年7月份開展了“一條龍”競賽,提高“120支絹紗”質量。在開展競賽前,工廠領導向工人進行了思想教育,通過工人進行了個人自報、組織批准的方法選出了200名思想好、技術高、勞動熱情高的工人參加競賽。並在競賽中,從原料到產品整個生產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有專人負責,使“120支絹紗”從競賽開始到現在,一等品率一直保持百分之百。上圖:在“一條龍”競賽中,不斷推廣先進操作經驗,柞紡車間乙班精紡工人梁玉蘭,在向小組工人介紹她的清潔工作方法。

上世紀安東(現丹東)毛絹紡織廠

圖為當年的絹紡廠徽章。

上世紀安東(現丹東)毛絹紡織廠

​1963年8月18日《安東日報》報載:安東毛絹紡織廠柞紡車間生產小組長、共產黨員王桂芳,在向青年工人講述自己的苦史,對青年工人進行階級教育。

上世紀安東(現丹東)毛絹紡織廠

​1963年12月31日《安東日報》報載:安東毛絹紡織廠新擴建的五千二百錠絹紡設備。自一九六三年四月陸續投產以來,設備性能良好,運轉正常。女工在用國產絹紡機生產絹紗。

上世紀安東(現丹東)毛絹紡織廠

​1963年8月17日《安東日報》報載:柞紡車間乙班制練條小組長李蘭英(右)為提高“120支絹紗”質量,經常巡視各機臺,幫助工人解決生產問題。

上世紀安東(現丹東)毛絹紡織廠


上世紀安東(現丹東)毛絹紡織廠

上世紀安東(現丹東)毛絹紡織廠

​1964年10月10日《安東日報》報載:毛絹紡織廠充分發揮技術協作委員會的作用,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反覆進行了20多次改進,把燒搖聯合機改進成功,提高了120支紗的質量,比過去燒毛機減少了56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