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身價幾百億,讓每個員工都成為股東,卻在12年裡只分紅兩次

在十多年前,很多公司都實行了管理層收購這一改革,這的確也為我國的經濟帶來一定的提升,同時也有不少人在那時成為了億萬富翁。但有一些企業雖然經歷了改革卻沒讓員工跟著吃香喝辣,揚子江藥業就是個例子。

人們對於揚子江藥業比較熟悉,該公司因為生產板藍根而出名。而揚子江藥業最著名的還是不貸款、不上市、不融資的“三不政策”。除此之外像娃哈哈、華為、王守義十三香等公司也都不上市。

老闆身價幾百億,讓每個員工都成為股東,卻在12年裡只分紅兩次

徐鏡人是揚子江藥業的創始人,如今75歲的他仍然堅持奮鬥在公司一線,他也被人們稱作是工作狂人。徐鏡人目前的身價也達到了幾百億,這都得益於他的揚子江藥業給他帶來的回報。但或許在他身上也只有“三不政策”能讓員工稱道,除此之外他可能沒有什麼值得人們去肯定。

揚子江藥業創辦初期是一家鄉鎮下屬的企業,在2003年企業發展迅速崛起時,徐鏡人將揚子江實行了股份制改革,他不僅自己是股東,也讓員工們人人成為股東,這樣一來可以大大提高員工們的工作積極性,因為他們都希望公司效益好,能在年底拿到更多的分紅。

老闆身價幾百億,讓每個員工都成為股東,卻在12年裡只分紅兩次

然而讓員工們沒想到的是,揚子江藥業發展了十幾年,員工拿到的分紅卻鳳毛麟角。徐鏡人只在2003年公司改革初期給員工分紅過一次,一直過了12年後,才實行第二次分紅。這跟徐鏡人當初對員工許下每年分紅的承諾相距甚遠。

徐鏡人還做了一個讓很多員工不滿意的決定,就是所有即將離職或者退休的員工,必須把自己手中的股票按照市場一半的價格賣給公司,這就相當於員工實際只拿到屬於自己一半的收益。

老闆身價幾百億,讓每個員工都成為股東,卻在12年裡只分紅兩次

2003年揚子江藥業剛改革時,公司的估值為2.6億元,每股的價格為2元。而到了2015年時,揚子江藥業的總資產為200億,每股的價格漲到了150元,如果員工離職或者退休只能把股票賣到75元左右。

而徐鏡人在這十幾年中一共只花了1.8億來就回購了2千萬股,這相當於每股的價格僅為9元。不過按照公司規定,這些回購來的股票應該歸公司股東所有,而徐鏡人卻稱是用個人資金和名義來回購的這些股份。所以他的這種做法一度引起了很多人的質疑,最終員工們以徐鏡人拿著員工分紅的錢私自購買股份為由,將他告上法庭。

老闆身價幾百億,讓每個員工都成為股東,卻在12年裡只分紅兩次

如今,徐鏡人的兒子徐浩宇正在準備接手父親的公司,其實這樣看來,一個企業不上市未必是件好事,其背後可能有一定的貓膩,而徐鏡人這樣做也估計是為兒子上位之前打下一個牢固的基礎。

實際上徐浩宇手中目前已經有一家公司登陸了新三板,徐鏡人之所以用這種方式低價回購員工股份,是為了等自己退位後,將這些股份再轉給兒子徐浩宇,而徐浩宇再利用這些資金加快公司上市進程。當年9元一股收購的股份,如今能夠賣到150元一股,屆時等揚子江藥業上市後,徐鏡人父子的資產就可以成幾何倍增長。

老闆身價幾百億,讓每個員工都成為股東,卻在12年裡只分紅兩次

​然而在員工和徐鏡人的這幾場官司中,徐鏡人都贏了。其實首先不管徐鏡人當年以多少股份來收購股份,也不管制定半價回購股票的政策是否合理,但最起碼應該把員工這十幾年的分紅給補上,因為這些都是員工們理應所得的回報。

老闆身價幾百億,讓每個員工都成為股東,卻在12年裡只分紅兩次。一個企業的老闆是否成功,並不只看他身價多少,在外面有多麼風光,而是在於這個老闆對待員工是否真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