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惠州15年新增常住人口130萬,劍指500萬人口“大城市”


厲害!惠州15年新增常住人口130萬,劍指500萬人口“大城市”


在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正在爭創國內一流城市的惠州,未來有望集聚更多人口和人才。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明確提出,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南方日報、南方+記者瞭解到,2018年末惠州全市常住人口為483萬人,其中城區(市轄區)常住人口在250萬人左右。惠州屬於Ⅱ型大城市,根據此次規定,接下來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厲害!惠州15年新增常住人口130萬,劍指500萬人口“大城市”


實際上,在此之前,惠州已經放開放寬重點群體落戶限制。南方日報、南方+記者根據惠州統計年鑑梳理發現,最近10多年惠州的常住人口增長較快,2003年末至2018年末的15年間新增常住人口130.73萬人,平均每年新增8.7萬人。

專家分析認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加上一批項目接連落戶助力惠州電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壯大,惠州未來幾年有可能迎來常住人口和人才落戶的小高峰。“但這也對惠州提升交通、教育、醫療衛生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惠州學院教授胡瑞卿表示。

人口“惠聚”回溫

惠州衝刺500萬常住人口

30歲的張萍從浙江來到惠州創業快5年了,她的公司年產值去年有1800多萬元。張萍是全日制大學專科畢業生,尚未成家的她戶口還留在老家。“原來大專生不用購房,就可以通過引進人才直接落戶。”聽說了惠州最新的人才落戶政策後,張萍覺得落戶是不錯的選擇。像張萍這樣,越來越多人“聚惠”。

近日,惠州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惠州調查隊發佈的《2018年惠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83萬人,人口密度426人/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80.90萬人。

厲害!惠州15年新增常住人口130萬,劍指500萬人口“大城市”


目前,惠州市區(包括惠城區、惠陽區、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的常住人口大約為250萬人。按照2014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中明確的標準,惠州躋身“大城市”之列,具體來說屬於Ⅱ型大城市。儘管處於廣州、深圳兩個發達城市中間,面臨著強勁的“虹吸效應”,惠州的常住人口仍然不斷增長。

南方日報、南方+記者梳理發現,2003年末惠州的常住人口為352.27萬人,相比2018年末的483萬人,15年間共新增130.73萬人,平均每年新增8.7萬人,常住人口集聚效應較為明顯。而2008年末(418.65萬人)至2018年末的10年間新增常住人口64.35萬人,平均每年新增6.43萬人。2013年末(470.7萬人)至2018年末的5年間新增12.3萬人,平均每年新增2.46萬人。

雖然2013年至2017年間惠州的人口集聚速度有所放緩,但在2018年開始有所回溫,去年新增常住人口5.3萬人,顯示出開始迎來小高峰的跡象。實際上,人口適度集聚是惠州未來發展的方向。

2018年2月,廣東省政府出臺的《廣東省人口發展規劃(2017-2030年)》, 《廣東省人口發展規劃(2017-2030年)》明確,優化提升珠三角地區城市群。在攜手港澳共建世界級城市群共同框架下,推動珠三角地區優化城市群體系,強化大中小城市和城鎮協調發展,吸引人口合理集聚。其中明確提出,適度增加佛山、中山、珠海、江門、肇慶和惠州市的人口集聚。

根據此前惠州市“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2020年惠州常住人口的規劃目標為504萬人。截至2018年末,惠州距離這一目標還有21萬。分析人士認為,雖然2019年、2020年兩年的時間裡能否實現這一既定目標仍存較大懸念,但按照去年新增常住人口5.3萬人的趨勢,惠州常住人口突破500萬人只是時間問題。

人才落戶加速

總量已突破100萬大關

人口不斷集聚的背後,是惠州的電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等產業不斷壯大,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以及創新創業空間。特別是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惠州依託良好的發展空間優勢、交通區位優勢、生態環境優勢,對人才的吸引力逐漸增加,“引力波”加快釋放。

與此同時,惠州近年來不斷放寬人才落戶條件,也讓引進的人才更有歸屬感。早在2016年11月,惠州市政府印發實施《惠州市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明確取消了在城區(含惠城區、仲愷高新區、惠陽區、大亞灣區)的“購房入戶”政策。2017年9月,惠州市發佈《關於進一步放寬引進人才入戶條件的通知》,涵蓋高層次人才、學歷型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放寬入戶門檻。

2017年12月底,《惠州市推動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實施方案》出臺,根據各縣區實際情況,進一步優化引進人才落戶條件。其中明確,全面放開放寬重點群體落戶限制。以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入城鎮的人口、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和新生代農民工為重點,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全面放開對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職業院校畢業生和留學歸國人員的落戶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為方便引進人才落戶,惠州市人社部門實行“一站式”受理。符合戶口遷入條件的各類人才,只需到惠州人才服務大樓人才服務大廳提交相關資料,則可一次性受理。隨著惠州逐步放寬人才入戶條件,越來越多人才在惠州安居樂業、創新創業。

根據惠州市人社局統計,自2017年9月惠州放寬引進人才落戶條件以來,至今年2月,全市共受理引進人才入戶9626人。其中,學歷型人才5563人,技能型人才3342人,專業技術人才721人。

數據顯示,2018年惠州人才總量已突破100萬大關。目前,全市共引進培育包括7名院士在內的國家級人才80餘名,科技創新創業團隊71個,科技領軍人才150名。

人才是第一資源,落戶是留住人才的關鍵。

為吸引更多人才落戶惠州,落戶手續辦理環境將更加優化。今年上半年,惠州將上線高校畢業生入戶審批系統,畢業生可以通過網絡提交資料,自動審批入戶。同時,惠州市公安局將在市人才服務大廳設立專門窗口,進一步方便人才辦理落戶手續。

展望未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惠州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吸引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綜合體、中海油/殼牌三期等國內外優質“巨無霸”項目紛至沓來。而伴隨著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將在惠州交匯,這座爭創一流的城市也有望吸引更多人才“惠聚”。

觀察眼

惠州吸引人才還得公共服務先行

人口集聚和人才落戶雖然有助於城市加快發展,但人口快速集聚也是一把“雙刃劍”,對惠州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提出了很大挑戰。目前,惠州的社會民生領域仍存在較多短板,優質的教育、醫療、文化、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供給與市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仍有差距。去年12月底審議批准的《惠州市“十三五”規劃綱要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及部分指標和項目調整報告》就直指惠州公共服務的“痛點”。

例如,在教育方面,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幼兒園滿足不了人口增長需要,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問題依然存在,縣區之間高中階段教育水平不夠均衡。在醫療衛生方面,惠州的一些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總體較為緩慢。衛生計生人才較為短缺。醫療設備、技術人才等優質資源主要集中在市區和縣區中心城區,鄉鎮衛生院、社區(村)衛生站等相對薄弱。

在養老服務方面,數據顯示,全市219個鄉鎮社區中僅52個有居家養老服務設施,佔比為23.7%;1043個農村中有居家養老設施僅177個,佔比為16.9%。在公共文化方面,公共文化服務多元投入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推進力度還不夠,如全市特級文化站18個,其中惠城區就佔了9個,而龍門縣沒有一個。公共文化資源使用的總體效率和服務效能有待進一步提升。

而在社會保障方面,養老保險擴面徵繳工作面臨較大挑戰,企業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仍然偏低,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基金支出壓力較大。因此,惠州想要在爭創國內一流城市的過程中加快集聚人口和高端人才,想要強化吸引力、競爭力,就必須補齊短板,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只有公共服務先行,才能更好地釋放人才“引力波”。

更多樓市交流群關注(惠州樓市信息諮訊)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