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水陽人不差錢!如今他們又把昔日鴨子“下腳料”賣到了全國

天下網商記者 徐藝婷

網絡上有一句流行語,“今天你對我愛搭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這話放在食物身上,也是異常貼切。

一款集結了鴨腳、鴨心、鴨腸這些昔日被嫌棄的 “下腳料”的食物,如今備受追捧。

這款食物名叫“鴨腳包”。

安徽水陽人不差錢!如今他們又把昔日鴨子“下腳料”賣到了全國

打開淘寶,搜索“鴨腳包”,跳入眼簾的前十家店鋪中,百分之百來自安徽,百分之九十來自安徽的水陽鎮。

說起水陽鎮,人們會先嘖嘖兩聲,而後重重地吐出兩個字:“有錢!”

的確,水陽人不差錢,至少改革開放以後是這樣。

關於此,很多跡象都能表明。有些是具象的,譬如成片的田壟和層疊的農居。有些是抽象的,譬如每年的中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名單,水陽鎮總在其間。

安徽水陽人不差錢!如今他們又把昔日鴨子“下腳料”賣到了全國

水陽農居

如今的水陽鎮,靠著“鴨腳包”,又向前邁了一大步。

淘寶店、天貓店的依次興起,讓水陽人致富道路更為寬廣的同時,也讓這款一度小眾的食物,在中國的美食版圖與吃貨地圖上,插下了一面鮮明的旗幟。

一戶典型的水陽人家

59歲的水陽村民孫小花,家裡有著明確的分工。

她在不遠處的廠子裡包“鴨腳包”;丈夫曾跑船隻運輸,如今養起了螃蟹;兒子繼承父親的衣缽,跑起了水運;媳婦照顧孩子,也兼顧著家中田地。

安徽水陽人不差錢!如今他們又把昔日鴨子“下腳料”賣到了全國

這是一戶典型的水陽式家庭。鎮子的致富密碼,就藏在每位家人的身上。

先是兒子的水運事業。

水陽水運的起勢,早至三國。改革開放之初,其以木質船隊為主。至80年代,水泥船興起,造船業逐漸規模化。

水陽男兒日夜不停,挨江造船。又掌著船隻載沙運石,順江而下,也逆江而上,通達四方。汗水和進江河裡,累起了第一桶金,也解決了一家的溫飽。

後是丈夫的養蟹事業。

水陽養蟹起於1986年,《漁業法》出臺後。村民每人承包水塘養魚,不久又嘗試魚蟹混養,不少人一年便蓋起了新樓房。

當陸路交通極大發展、水運式微之時,養蟹接棒發力。

如今,這裡年產幼蟹10億隻,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幼蟹第一鎮”。

而孫小花的鴨腳包事業,是近來的事兒。

安徽水陽人不差錢!如今他們又把昔日鴨子“下腳料”賣到了全國

所謂鴨腳包,是在鴨掌裡按上鴨心,再以鴨腸作繩,將其捆緊。一根1.5米長的鴨腸,通常能包三隻鴨腳包。

水陽鴨腳包,從鴨腸、鴨心、鴨腳的清洗、晾曬與醃製,再到三者合一的包裹、晾曬與最後的包裝,一隻鴨腳包的問世,最短也需七天。

孫小花是倒數第三道工序,也是極考驗技法的工序。她已經包了四年,手速極快。

只見她一手捏鴨掌,一手繞鴨腸,一天最少能包上2000只。以每隻5分工錢算,一個月掙下來,少則三四千元,多則五六千元。

在水陽鎮,勤勞致富,是反覆被證明了的道理。

水陽鎮上的新大戶

這款叫做“鴨腳包”的食物,在新近階段裡,撐起了水陽人對未來的想象。

它起於30年代的水陽,後一度失傳,直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才得以續上。

依託這片特色產業,水陽鎮上崛起了不少新大戶。

安徽水陽人不差錢!如今他們又把昔日鴨子“下腳料”賣到了全國

大戶之一,叫錢德明。

其爺爺錢文繼,便是鴨腳包的發明者。民國時期,錢文繼的小食店,專營滷鴨、燉鴨等鴨食品。其間產生的鴨爪、鴨心、鴨腸等“下腳料”。錢文繼將其三者合一,便有了“鴨腳包”。

上世紀80年代,錢德明從供銷社辭職,根據母親的建議,重拾錢氏“鴨腳包”,自此一發不可收拾,遂成大戶。

安徽水陽人不差錢!如今他們又把昔日鴨子“下腳料”賣到了全國

徐立平

大戶之二,是徐立平。

孫小花工作的廠子,就是“徐立平鴨腳包廠”。它有著最樸素的意義,人名即品牌。

徐立平的鴨腳包事業,始於1998年。那年,他自寧夏闖蕩而返,在水陽創辦糖廠,然而並沒有什麼起色。

無意間,他見到村裡常有人提著禮物來找錢德明,希望能從他那兒買點鴨腳包。

“一般都是求顧客買東西,怎麼還會有顧客自己大老遠跑來,還帶禮品,就為了買東西的?”徐立平琢磨著,這事兒可行。

安徽水陽人不差錢!如今他們又把昔日鴨子“下腳料”賣到了全國

曬鴨腸

影響鴨腳包口感的包括原料、醃製的配方,也包括陽光的熱烈度與持續度。

徐立平買回鴨腳包,反覆品嚐。在一個月的閉門研發之後,終於做出了頗為滿意的產品。

多年過去,他依舊自己配料,堅持每天遊走於各道工序間,細細查看,以調整口味。

水陽人民的老朋友,做電商的方永群

儘管水陽鴨腳包自打問世就頗為暢銷,但畢竟是帶有濃厚地域風味的小眾產品,鮮為外人所知。由此帶來的市場,也多侷限於安徽及江浙三省。

直到2014年。這一年,水陽鎮上的新大戶以及村民們多了一個好朋友,方永群。

他在天貓上開了一家“宣城愛尚食品專營店”,店鋪裡放著鴨腳包、水陽乾子、鴨翅等特色產品。

安徽水陽人不差錢!如今他們又把昔日鴨子“下腳料”賣到了全國

方永群

“賣得最好的,就是鴨腳包,佔我們店50%。光這一個產品,年銷售額超過百萬。”

在銷售旺季,方永群每天從宣城市到水陽鎮,從各個大戶那裡往來四趟補貨。

店門口的兩個架子上,掛滿了長串的鴨腳包,但一到下午,卻空無一隻。火爆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南京商人金啟明,是搶購者之一。

每到大年24,他便會下單買上1000只鴨腳包,送給生意夥伴,也送給親朋好友。

“全國生產鴨腳包的也就那麼幾個鎮,我都吃過,還是水陽的味道最正宗。”金啟明說。

在電商客戶的物理距離上,金啟明還算是近的。

更遠的,西至西藏,北至黑龍江,南至廣州,幾近橫亙整個中國。

安徽水陽人不差錢!如今他們又把昔日鴨子“下腳料”賣到了全國

水陽三寶

不只是方永群。宣城市裡的年輕人們,都做起了電商生意,紛紛開起了淘寶店、天貓店,售賣水陽鎮的鴨腳包。

如今,水陽鎮的電商銷售佔比逐年增加。以徐立平為例,每年售出的1000萬隻鴨腳包裡,電商銷售能佔到20%。

“電商還有一個好處,就算是我們門店生意冷清的淡季,它線上也照樣出單。我們廠裡,鄉親們還是有活可以幹,還是有工資可以拿。”徐立平說。

水陽人民有錢,水陽人民一如既往的勤奮。

作為水陽人民五年的老朋友,淘寶店、天貓店的店主們,讓這種勤奮有了更大的落腳處。那裡寫著,一年四季,五湖四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