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神到底是李冰的儿子还是灌口杨戬?(刘源《花说二郎》)


二郎神到底是李冰的儿子还是灌口杨戬?(刘源《花说二郎》)


花说二郎

刘源

二郎神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的一个重要神祗,在漫长的历史源流演变中,产生了不同的二郎神,如李冰次子、赵昱、杨戬等,许多专家对其做过详细的考证。笔者根据专家的考证对二郎神作一简要梳理介绍,并将花钱中的二郎神与史料相互印证。

一、二郎神的演变

唐代的《教坊记》(记述唐代教坊制度和轶闻的中国音乐著作)中有“二郎神”的曲名,说明唐代已经出现名为二郎神的神祗。

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十四“东都随朝祠”中载:“二郎神,即清源真君”;《咸淳临安志》卷七十三“祠祀”的“二郎祠”条中载:“在官巷,绍兴元年立,旧志云,东京有祠,即清源真君。”上述记载说明:至少在南宋初年,就有二郎神即清源真君的说法。

但二郎神究竟姓甚名谁呢?目前学术界考证主要有一下几种说法:

1、毗沙门天王第二子独健说

张正烺先生在《漫议》一文中指出,二郎神信仰的缘起与唐代的毗沙门天王的第二子独健有关。唐玄宗以后,毗沙门天王信仰大行于世,其次子独健也受到人们的尊崇。笔者以为此说还显证据不足。

2、李冰次子说—盛行于宋代

《水经注》(公元6世纪北魏郦道元所著,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引《风俗通义》(东汉应劭著)中记载了李冰和水神战斗的故事,但未出现李冰次子。

关于李冰次子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宋代《宋会要•郎君祠》(宋代官修本朝《会要》,后人称之为《宋会要》。“会要”属政书类的断代典志体史书,是专门记载一代典章制度的史学著作。《永乐大典》将其完全收录)中记载:“永康崇德庙广佑英惠王次子,仁宗嘉佑八年八月昭永康军广济王庙郎君神,特封灵惠侯,差官祭告。神即李冰次子,川人号护国灵应王,开宝七年命去王号。”宋太祖在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去掉了李冰次子的王号,说明在此之前李二郎已被封王,因此可以推测,四川地区李二郎的信仰在五代时应已成熟。

《宋会要辑稿》(清代徐松根据《永乐大典》中收录的宋代官修《宋会要》加以辑录而成,是研究宋朝法律典制的重要资料)中对“二郎神”的封号记载:“宋太祖乾德三年平蜀,诏增饰导江县应圣灵感王李冰庙。开宝五年庙成,七年改号,岁一祀。庙旁有显灵王庙,盖丹景山神。诏去其伪号。真宗大中祥符三年,诏本军判官专掌施物。庙宇隳坏,即以修饰。冰,秦孝王时为蜀郡守,自汶山壅江堋传,郫江下流以行舟舡,又灌溉三郡,广开稻田。作石犀、石人,以餍水怪。历代以来,蜀人德之,饷祀不绝。伪蜀封大安王,孟昶又号应圣灵感王。仁宗嘉佑八年,封灵应侯。神即李冰次子,川人号护国灵应王。哲宗元佑二年七月封应感公(一在隆兴府);徽宗崇宁二年加封昭惠灵显王;大观二年封灵应公;政和元年十月赐庙额。崇德三年二月封英惠王,九月封其配为章淑夫人,政和八年八月改封昭惠灵显真人;宣和三年九月又封其配为章顺夫人。庙中郭舍人封威济侯。绍兴二十七年九月英惠王加封广佑英惠王;一在汉州,孝宗乾道四年五月加封昭应灵公。”

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朱子语类》卷三:“蜀中灌口二郎庙,当初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出来。初间封为王,后来徽宗好道,谓他是甚么真君,遂改封为真君……。”

北宋的很多史料说明二郎神指的是李冰次子。至南宋初,柳宗元《龙城录》(宋人王铚假托柳宗元的伪作)出现了斩蛟的赵昱,但未言明赵昱为“二郎神”,仅言赵昱庙食灌江口,为元代赵昱成为“二郎神”提供了依据来源。

3、清源妙道真君赵昱说—盛行于元代

《元史》卷三十四:“至顺元年……加封秦蜀郡太守李冰为圣德广裕英惠王,其子二郎神为英烈昭惠灵显仁裕王。”

元代秦子晋《新编连相搜神广记》“清源妙道真君”条中出现了宋真宗封赵昱为“清源妙道真君”的记录:宋真宗朝,益卒大乱,帝遣张乖崖入蜀治之。公诣祠下,求助于神,果克之,奏请于朝,追尊圣号曰“清源妙道真君”。

二郎神到底是李冰的儿子还是灌口杨戬?(刘源《花说二郎》)


山西新绛稷益庙壁画

在元明杂剧中,二郎神即清源妙道真君赵昱。如《二郎神醉射锁魔镜》:我是那五十四州都土地,三千里外总城隍。吾神姓赵名昱,字从道,幼年曾为嘉州太守。嘉州有冷、源二河,河内有一健蛟,兴风作浪,损害人民。嘉州父老,报知吾神。我亲身仗剑入水,斩其健蛟,左手提健蛟首级,右手仗剑出水,见七人拜降在地,此乃是眉山七圣。吾神自斩了健蛟,收了眉山七圣,骑白马白日飞升。灌江人民,就与吾神立庙。奉天符牒玉帝敕,加吾神为灌江口二郎之位清源妙道真君。玉帝敕令,着吾神镇守西川。

综上资料,元代的二郎神延续了宋代李冰次子及赵昱两种说法。元代官方认可的二郎神是李冰次子,但由于元代杂剧在民间的广泛影响,赵昱说较为盛行。关于二郎神由李冰次子转化为赵昱的原因,胡小伟先生在其大作《宋代的“二郎神”崇拜》中认为:在五代灌口神曾被蜀人当作“护国”神祗,入宋后由于王小波、李顺之乱受到牵连,一度被禁,改以川中梓潼神或赵昱替代,终复原祀。

4、杨戬说—盛行于明代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回《四天王遇丙灵公》:杨戬曾炼过九转元功,七十二变化,无穷妙道,肉身成圣,封清源妙道真君。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中:菩萨道:“乃陛下令甥显圣二郎真君,现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诛六怪,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神通广大。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昭惠二郎神,齐天孙大圣,这个心高欺敌美猴王,那个面生压伏真梁栋。

《西游记》中的二郎神是融合了李冰次子和赵昱的因素,如“赤城”是《龙城录》中唐玄宗给赵昱的封号,而“昭惠”是宋徽宗给李二郎的封号。二郎神与大圣斗法,则是从元明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而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