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刘备借荆州”究竟怎么回事?

中华正声


我是生活问道。

《三国演义》中刘备代表的蜀汉和孙权代表的东吴虽然是结盟关系,其实双方是从骨子里透着水火不兼容,而所有的矛盾都归结在荆州。

结怨荆州
东吴孙氏和荆州的结怨还得从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算起(原本是十七路,刘备有皇室血统,算作第十八路,还有一说是刘备不算,曹操算作一路)。

讨伐董卓的各路诸侯各有私心,导致讨伐失败,做为东吴代表(那时还只是乌程候,长沙太守)的孙坚无意中得到了传国玉玺,于是有了称帝的野心。这件事被同样有不臣之心的袁绍知道后公然以盟主身份向孙坚讨要,被孙坚拒绝。袁绍怀恨在心,就命令荆州刺史刘表在半路拦截孙坚。

刘表做为汉室宗亲可以不用理会袁绍的命令,但是孙坚偷偷带走的是老刘家的宝贝,自然是得抢回来。双方经过一场恶战,虽然孙坚逃了出来,可毕竟是吃了大亏,因此也和刘表结下了怨。

孙坚之死

袁术因为向袁绍讨要作战用的马匹被拒绝,从此恨上了袁绍,又向刘表借粮同样被拒绝。袁术惹不起袁绍,将所有怒火发泄在刘表身上,他知道孙坚和袁绍、刘表有怨,因此写信给孙坚,信中称:“前者刘表截路,乃吾兄本初之谋也。今本初又与表私议欲袭江东。公可速兴兵伐刘表,吾为公取本初,二仇可报。公取荆州,吾取冀州,切勿误也!”

这是第一次提到要取荆州,而且是从袁术口中说出的。但是孙坚面对他的弟弟孙静的劝阻时说的话,则能体现出他对于荆州的渴望。

“弟勿多言,吾将纵横天下,有仇岂可不报!”这句话其实已经表明了孙坚坚定了称帝的决心,而要想称帝就需要击败所有的对手,就要饮马长江,那么无论有没有仇怨,荆州都是必须要拿下的。

有备而来的孙坚顺利的攻下了樊城,邓城,直逼襄阳,又在襄阳的交锋中打伤刘表的大将蔡瑁。刘表手下谋士蒯良派出副将吕公向袁绍求救,并在半路设伏,引诱孙坚追赶。果然,孙坚在追剿吕公的半路上被杀死,年仅三十七岁。

这个时候本来刘表可以一举歼灭孙氏残部,但是刘表为了换回被活捉的黄祖,答应了交换孙坚尸首的请求,既放虎归山,又养虎为患。

孙坚死后,他的儿子孙策苦心经营,用传国玉玺换了袁术军马,几经搏杀,打下了江东东吴的基业。

赤壁大战

建安四年,志得意满的孙策被许贡的门客暗算身死,年仅二十六岁。孙策死后,由他的弟弟孙权坐领东吴。

本来平静的日子随着曹袁争霸,袁绍全面失败而结束。随着袁绍的消亡,曹操统一北方,阻挡曹操脚步的只有西凉马腾,汉中张鲁,西川刘璋,荆州刘表和东吴孙权。

严格说起来,除了孙权坐领的江东,其余的几个对手都入不了曹操的法眼。江东之所以被曹操重视,是因为他的前面横着一条大江。最主要的是还有个荆州,荆州里还有他的一个死敌“天下英雄,唯操与使君耳!”的刘备。

随着建安十三年赤壁大战曹操败走,本来认为荆州是囊中之物的孙权突然发现刘备似乎比曹操更难对付。

在鲁肃和孙权的对话中,可以细细品味荆州对于东吴的重要性“……今乘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祖之业也。”荆州一日不得,孙氏图霸天下的宏图壮举就无法实现。

赤壁之战后,刘备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取南郡(荆州七郡之一),并说:“前为景升之地,故不忍取,今为曹操之地,理合取之。”刘备的一番话其实说明了荆州并不是东吴所有,即使东吴来取,也是各凭本领而已。

但是诸葛亮在鲁肃前来就荆州问题谈判时却犯了致命错误。他在鲁肃提出“若公子(刘琦)不在,须将城池还我东吴。”时并没有严词拒绝,而是回应为“子敬之言是也。”这相当于承认鲁肃的要求是合理的。这也为刘备占据荆州落下个无理霸占的名声。

而诸葛亮第二次回复鲁肃则更严重化了这个事实。

刘备听从马良建议取得了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郡后,鲁肃又来讨要荆州。诸葛亮在摆明道理,讲清事实后,居然为了鲁肃回去好交差,白纸黑字的写下了“取下西川,便还荆州”的文书,刘备还亲自签了名。这样一来,本来东吴的无理要求却成了合理主张。也许在诸葛亮心里,写与不写,东吴都成为不了刘备匡扶汉室的障碍,但是无论如何,在于战略上这是个巨大的错误。

决战合肥

刘备取得西川后,曹操顺势攻下汉中,直逼西川安危。诸葛亮为了解西川之难,派伊籍为特使拜会孙权,再一次正式的表达出只要孙权出兵攻打合肥,解了刘备之围,就把荆州全土归还。

“昨承诸葛子瑜取长沙三郡,为军师不在,有失礼交割,今传书送还。所有荆州南郡、零陵,本欲送还,被曹操袭取东川,使关将军无容身之地。今合淝空虚,望君候起兵攻之,使曹操撤兵回南。吾主若取了东川,即还荆州全土。”

孙权自然知道刘备和诸葛亮的心思,但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对于东吴都不吃亏,因此东吴出兵合淝攻打曹操。经过几个月的鏖战,双方罢手言和。

当然了,这一次荆州依旧没有按约定归还东吴。

荆州陨落

不得不说,在政治的成熟度上,东吴非常可怕。孙氏集团的精明在荆州的问题上提现的淋漓尽致。

曹操在刘备自立汉中王后,一度想讨伐刘备,但是经过两次较量:赤壁和合淝之战。由于孙刘结盟,曹操都没有取得胜利,因此,分化瓦解联盟就是曹操首要事情。

而他的谋士司马懿则提出了更高标准,就是孙曹结盟,共讨刘备。

“江东孙权,以妹嫁刘备,而又乘间窃取回去;刘备又占据荆州不还:彼此具有切齿之恨。今可差一舌辩之士,赍书往说孙权,使兴兵取荆州,刘备必发两川之兵以救荆州。那时大王兴兵去取汉川,令刘备首尾不能相救,势必危矣。”

孙权衡量利弊,依旧把联合刘备放在战略首位,并且想通过和关羽联姻达到共同拒曹的目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关羽拒绝了孙权的建议,彻底将最后一道联合大门关闭。

刘备和诸葛亮以及关羽战略上一系列的短视终于逼迫感觉到巨大威胁的曹操、孙权联合抗刘。关羽在樊城一战完成神作,甚至一度逼迫曹操想要迁都避险。

可无论如何,莫说关羽,即使强如刘备整个集团,也无法与联合的两家对抗,终于,关羽守卫的荆州被攻陷。关羽也落得个身首异处。荆州经过孙氏集团两代三人的努力,也终于落到了孙权手里。

综合分析

纵观荆州问题,从一开始刘备和诸葛亮就犯了战略性错误:

一,最佳取荆州时,刘备犹豫,拱手让出给了投降曹操的刘综。

二,取得南郡后,刘备说的很明白,他是从曹操手中夺得,也就是说,不关东吴任何事。荆州只是东吴一厢情愿的情理归属罢了。但是诸葛亮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居然认可了鲁肃提出的借荆州之说。

三,第一次借荆州可以说是戏言,但是在第二次提出要实现《隆中对》时,不但承认了荆州是借的事实,还白纸黑字的写了借据。

四,最后一次是为了解西川之危,承诺归还荆州全土。这一次不但是承认了借的事实,而且还是有求于孙权的回馈,并且是正式使者国书的形式。

一次次的荆州问题,都是以递进的方式推进荆州归属问题。

最主要的,在《隆中对》时,诸葛亮明白的提到了荆州的重要性,在实际对待荆州问题时居然采取了模棱两可的态度。这也印证了,刘备之败,败于荆州,败于借荆州。


生活问道


荆州,自古兵家必争之地,魏蜀吴三国的连接交点。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就给他指明荆州的重要性,东可联东吴,西可取西川,北可图中原,是刘备立足,发展的资本,可见其重要性。

刘备确实有按照孔明的谋略,取荆州的念头,怎奈刘备顾及同宗情分,不忍篡夺,尽管孔明多次催促,刘备还是体现出妇人之心,错失夺取荆州最佳时机。蔡瑁待刘表一死,立刘琮为荆州之主,曹操来伐,在蔡瑁怂恿下,曹操未费一兵一卒,刘琮献城投降,荆州归了曹操。

刘备被迫投江夏刘琦处,后在孔明帮助下,江东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操,曹操元气大伤,不得不退守中原。而在周瑜大战曹操之际,孔明早已调兵遣将,顺势夺了荆州。待曹操败走,周瑜才发现自己一方白费兵马粮草,寸土未得,恼怒之下,想讨伐刘备,这时鲁肃认为孙刘两家还应以大局为重,政治谈判比武力冲突更有力,故此出使荆州,向刘备讨要荆州。诸葛亮言明,荆州乃刘表祖产,刘表虽死,其子刘琦尚在,本应继承,刘备占据荆州,亦是辅佐刘琦所需。鲁肃看到刘琦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就问,若公子刘琦将来,不在了,荆州该如何?孔明表示,现在荆州属刘琦,刘备暂借,若刘琦不在了,必归还给东吴,并和鲁肃签订协议。这就是刘备借荆州的由来。

荆州确实如孔明所料,让年近五旬的刘备有了固定的修养生息和发展的场所,同时先后扩展到荆襄九郡,为刘备夺取西川创造了必要条件。然而,对于刘备来说,荆州即是他的发祥地,也是他的陨落地,关羽守荆州,战败后,走麦城,被东吴杀害,刘备为关羽,张飞报仇,攻伐东吴,结果被火烧连营七十里,刘备退守白帝城,最终死于白帝城,这也算因果报应吧!





家常理短708


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

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和长江以北的江夏郡,孙权得到长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大部分南郡,刘备得到长江以南的南郡、以及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

南郡之战后,周瑜分南郡南岸地与刘备,刘备屯兵公安,以土地稀少不利于发展为由,向孙权请求都督荆州,此议只有鲁肃极力主张借地,理由是一是曹操虽经赤壁之败,实力仍然强劲,东吴无法单独对抗,二是东吴新得荆州,恩信未洽,在荆州的人望和号召力上不及刘备,三是利用刘备在荆州的声望,借地于刘备有利于多树操敌,减轻东吴的抗曹压力。

东吴鲁肃劝说孙权同意此提议,于是刘备便有了完整的南郡,北抗曹操,东和孙权,得益州(今四川),建立了蜀汉基业。建安十九年,刘备得蜀后,东吴派诸葛瑾入蜀要求刘备履约还地,向刘备索还南郡亦或是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以“取凉还荆”的借口搪塞推托,孙权于是自派三郡长吏上任宣示主权及决心,又被关羽尽数驱逐,孙权盛怒之下派吕蒙武力夺取,刘备从益州亦领兵五万下公安派关羽到益阳与鲁肃对峙,双方陷入剑拔弩张即将兵戎相见的地步,此时传来曹操攻取汉中的消息,刘备恐蜀地有失,迫于形势比人强的现实,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只好选择妥协将长沙、桂阳两郡割让给了孙权请求停战,是为湘水和议,于是双方罢兵。


吾天


这都是孔明的鬼主意、荊洲占地理环境相当好、水路可挡东吴、汉路可至小沛、徐洲后至上山直达西川、还可通达中原、此乃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关中平原的心脏地区、之所以才有、吕蒙白衣渡江、来取荆洲之战、那是冒死一战可以想象荆洲之重要??


用振江


暂时安身,以求东山再起。


chuzhaoqi


天下为人人之天下,三国演义中荆州原属刘表,刘备与刘表也可说为同宗,所以刘琦死后,刘备可将荆州据为己有。之所以对东吴说借,实际只是战略需要,目的是不伤与东吴之和气,共拒曹操。


古月堂书画2244521099


乱世,不管是借还是明抢,就看历史怎么去记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