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把医疗定位为什么行业呢?为什么在医患纠纷中有些患者会用“医德”来说事?而医生则高呼道德绑架。你怎么看?

内行外行8


我们常听说一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以教育界有师德一说;医者仁心,所以医学界有医德一说。这样说本来无可厚非。因为不管医院国家定位为什么行业,和有德没有冲突。做事先做人,做人都要有德,这就是道理。

医生要有医德这个要求是对的。因为医生的职业不仅仅关系到你的健康,长远来说,关系到生老病死。如果不能有很好的职业操守,健全的人品,肯定是不能从事医疗行业的。其实医生但他穿上白大褂的时候和部队军人穿上军装时感觉是一样的,职业装也能提高一个人的责任使命。大多数医生都是有医德的。

不能用道德绑架医生也是对的。用道德绑架别人的人本来就是不道德的,何谈指责别人?每个人只要做好了自己的份内之事,保证了自己的人品和良心。至于慈善公益量力而行,凭自愿。别人就没有理由指责别人。比如我献血献了几千毫升,我内心从来没有指责为什么其他人为什么没有去献血?而且做公益有很多方式。所以我们对医生要求也不能过于苛刻。医生也是凡人。

所以我们要以宽容的心,理性的态度,对待医院、医生、医德、医患。医生、医院也需要改进不足,提高服务质量,技术能力。





健道ABC


首先各行各业都有道德准则,医生统称医德、教师统称师德。

我这边说一个例子就是本人亲身经历过的,爱人怀孕然后内热导致耳朵发炎疼痛。然后带过去人命医院给耳科医生看,说耳朵发炎立马就叫打针输液我们说怀孕不打针,那就开滴眼药水滴就好了,开好过去拿药的时候居然开两瓶,本来一瓶都用不完的却多开一瓶而且70元一拼的眼药水都滴不到半瓶就好了。

这里有两个问题:

第一、医生动不动就叫打针输液,就内热而已不一定打针才能解决。

第二、滴眼药水本来一瓶都可以了医生确多开两瓶叫你多买?

从这两个问题来看就是违背了医德原则问题。


岛民人家


医生应该讲医德医规,但目前的医患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如果将医院推向市场,让医生做商人,那商人将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为什么还要再用道德捆绑医生?房地产商将房价推向高潮没人用道德去指责房地产商,为什么?大家习惯商人就是赚钱 ,怎么和商人讲道德?医改改来改去,实质就是国家甩包袱,让医院走市场,商人利益最大化有错吗?加上中国很多人花几千元烫个头根本不心疼,而看病花费几百就不停骂医生。有些人看病,医生感觉没必要开药,回家好好休息就好,找了百度娘,也大骂医生。什么责任都要医院承担,我死我有理,医生处于保护自己,不得不开大处方和检查,免得引出官司。这个社会现在就是一个病态社会,互相坑害已经是常态,能仅仅用道德绑架医生吗?


ROB230275639


大多数情况下“医德”被拷问其实很荒唐!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医生要有医德,教师要有师德,警察要有“警德”,工人,农民,学生,普罗大众要有道德,说白了每个人都要有道德操守,而特殊职业更要有职业道德,医生的职业道德简称“医德”。职业道德是由职业的特殊性构成的,包括了职人还有职业的平台和环境等等因素,举个例子,农民在田间地头劳作时甩汗甩鼻涕很正常,换到北京大街上地铁上这么做就不道德了,大妈们在街头巷尾议论别人家长里短很没素质,但换做医护就是违反职业道德甚至违法,在很多西方国家这种行为要受严厉处罚。由此可见,当指责医生没有“医德”時,应该区分是人的问题还是“环境”的问题,不能因为一例失败的手术或是自己悲愤的心情给别人乱扣帽子,这样的人自己就不讲道德!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大多数医疗问题不关医德的事。如果您是医生,在医德、医院和科室规定、地方政策、老百姓的需求、和自身生活问题上产生了大量矛盾时,您会怎么做呢!


行者44562


这些都是国家的医疗政策造成的,国家把医疗定为产业化,让医院自已挣钱养活自已,医院又把创收任务下到科室,科室又落实到医生。所以医生是有赚钱任务的,这时医生就变成了商人,如果完不成任务是要扣工资的。因为他们也要生活吗,如果碰上无良医生那你就等着挨宰吧!有的医院还规定谁的病人谁负责收钱,如果这个病人不交钱跑了,或者死了,钱收不回来,到年底是要从当事医生工资里扣的。所以当遇到急待抢救病人时,你没有交钱他也不抢救。如果你跑了,或者死了,他怎么办。我们县就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挖掘机司机出了事故,腿部受伤大出血,到医院后由于没有交钱所以医生就不抢救,最后因失血过多死了,还是个年轻人,最后家属在医院闹事,医院赔了10万元了事。这就是当今的世道,这就是当今的医疗体制。



关于这个问题,个人想法都出去走一走,找那些60岁以上的人,问一问他们年青时候对医生的态度如何,与当今的对比下就知道答案了。我走访了很多65岁以上的老人,老人们讲起那时代的事非常留恋。那时候百姓对医生十分敬重,路上见到认识的医生主动打召呼,买东西排队时,主动让医生不用排队直接买东西,在医院就医,对医生的话言听计从。医生对百姓那是真好,绝对贴心,处处为患者着想,家里有人得病来不及上医院,医生得知情况后,毫无怨言或用自行车或跑徒步赶到患者处及时救治。没听说看不起病的事,也没一病返贫,医闹等名词,虽然那时医疗条件远不如当今,医生靠着医者仁心等古人传承下来的良好医德,凭一副听诊器征得天下百姓的心,被百姓捧若神明。如今几十过去了,社会物资丰富了,医疗技术,设备等条远超几十年前,但是医生与百姓之间如鱼如水的情份灰飞烟灭,医生从百姓心目中的神坛上掉在地面上了,白衣天使变成了灰衣天使。是百姓的错吗?难道天下千千万万百姓不约而同地都错了么?


冰雪139109689


一个社会公共需要的服务部门,你们给定位成,商业类型服务,不是最大错误么?社会公共服务部门,需要国家扶持并以接受职业素养准则为门槛!比如国家机关,社会团体,警察,教室,医生!都要有自己的职业素养!以上机构,唯独医院被变成自收自支或半自收自支!你要医院自己养活自己,还要以公共服务的性质出现在这个社会?当婊子还想立牌坊?不矛盾么?要么你扶持,让医生收入与医院脱轨!要么,你纯粹定性为商业类型!现在的医院真他妈畸形!


看新闻999


网民罗列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用道德婊的高度对医生进行批判。特别是有些成功人士,还有医疗界同行,中医和西医之间互相掐架,让人有些无可适从。其中不乏为了抬高自己贬损他人。

国家引进执业注册,就已经把医疗从公益化推向市场化企业化运作,自负盈亏作为医院也是要生存下去。今后商业模式发展,医院利益最大化,国内就实现看病难看病贵的宏伟目标。

医患纠纷,没有谁对谁错那么简单。一位医生每天要应对100个病人,300个以上的病人家属,不仅要关注病人病情变化,更要顾及病属的心情。

在医闹、医赖、医暴盛行的当前,医疗环境恶劣,就连部队医院女医学博士都无故命丧凶残的医闹刀下,医护人员最起码的生命都得不到保障,医德一斤多少钱呢?!

关于病属送红包的问题,全中国都在骂,今后也将对送红包的病属判刑收监,这样就从源头上杜绝医生收红包的问题了。

某个地产大亨,应该也是成功人士,开了两瓶眼药水也在抱怨,其实坏了心情更不划算。你从“过度治疗”的角度来说两瓶眼药水治好病,应该多感恩才对。按照程序下来,只能一滴一滴开了。这又增加了就医成本,车租路费还有时间消耗……给了方便就不错了。

一个老头带了一笔钱出来城里搓一顿大餐,顺便以最少的钱看好了眼睛。发现收费单据竟然被医院多收了几毛钱,上地级市电视台曝光“医院乱收费”问题。老头蹭上网红却被大家唾骂。

医闹不是患者的专利,单单病属团就已经够厉害了,还有外面黑社会性质的职业医闹集团,利用病人及其家属,向医院讹诈巨款。

医院医护人员稀缺,特别是急诊、儿科、麻醉医生匮乏。如果没有强力清除医闹、医赖和医暴,估计已经没有人再从医了。医生荒的恶果最终只能全民买单。


脑力王子范知旭


医院,现在是企业。企业的定义指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

医院与企业的定义又有区别,医院的自主经营不是完全的自主,它不能直接增加或改变项目。比方说向患者出售衣物,家具,厨具,鲜花。

自负盈亏,也不彻底是。有的医院是全额单位,开支由财政管。有的是差额单位,财政只给一部分。不够退休人员工资。私立医院是完全自负盈亏。

医院的经济管理总是不伦不类,抓又不全抓,放又不全放。

但是,一定是要有经济效益。不然,单位职工吃啥?喝啥?用啥养活老婆孩子?

医院经济收入靠啥?卖药?卖!药品零加价。卖床位?卖!跟宾馆旅店不一样,还加收护理费,检查费。卖技术?卖!跟修鞋的不一样,物价局定价,但是,得加收挂号费。卖服务质量?卖!又跟宾馆酒店不一样。医生职称级别不一样,现在也讲服务礼仪,穿的,戴的,但这些不收费。他跟宾馆服务员不一样的是,宾馆酒店服务员听您的,您点什么她给您上什么。这里是医生说了算,但您也可以修改。到宾馆酒店,您是风度翩翩而来,酒足饭饱而去。到医院,您是非伤即病而来,走的时候,可能是大病初愈,也可能是欢迎下次再来,还有可能是没有下次了。

医院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您看,就只能是这样吗?

要是有一天,事业单位事业管理多好?省得不伦不类的,一天天还老干仗,闹吵吵的,有时还动刀,动锤子,干工作就是干革命,但解放这么多年了,不能干工作就像闹革命似的。


手机用户50286257313


医疗是当今最红最热最广的话题,所有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可以说大众一生都会和医疗打交到。医生也是一生的谐音哈,也就是你一生都要和医生打交到,中国的造词很有意思。90年代医疗开放给市场,21世纪初期医疗市场化产业化开始了大发展,2009年开始新一轮的医疗改革,大喊回归公益化,要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其实所有这些都是依照当前国家医疗形势做出的政策调整,说到底还是国家对医疗体系的的统筹规划,90年代从免费医疗开始市场化,充分无序发展之后,现今开始要规范发展,说到底都是和国家医疗投入息息相关的,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医疗是个无底洞,要是和欧美一样可以全民免费医疗,中国人多啊,无法照搬欧美经验,现在的医改是在借助日本经验,但依旧不可能成功,医改从来不是为了能成功,只求稳定。中国的公立医疗体系,人事酬薪编制体制化,医疗服务市场化,这是最根本矛盾的地方,所以这也导致了以药养医,以器械养医,说句实话目前中国的医疗体系能相对稳定靠的就是这个以药养医。这块被打没了的话,人事酬薪也必须彻底市场化,待遇搞上去才能达到新的稳定结构,靠理想靠压迫是无法让优秀的人学医干医的。医改腾笼换鸟是个不错的想法,但中国不缺想法,缺的是执行力和协同力。首先让干活的医生满意才能让看病的老百姓满意,强压只会出更大的问题。希望这轮的改革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