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小霸王孙策之死,到底有什么阴谋?

历史公元


孙策、孙权,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作为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的杰出人物,两个人亦是年少有为、惊艳一方。

孙策在丹徒狩猎时被刺客所伤,料到自己性命垂危,将不久于人世,就集合张昭等大臣托付后事,让他们日后好好辅助弟弟孙权。孙权因为承袭孙策的位置后来才有机会称帝,可以说孙权的继承权是孙策给予的。孙权作为在这场刺杀行动中的最大既得利益者,这也让不少人怀疑孙策被刺伤身亡不是意外,而是“一个局”,那么孙策之死到底是不是孙权的阴谋呢?

孙策之死,因为后期政治的尔虞我诈因而充满神秘色彩。历史上有三种观点:

第一是与许贡有关,这也是《三国演义》里的观点。书中认为是许贡的家客为了报仇刺杀了孙策,但是孙策在被刺杀时,他的剑是被人动过手脚的,这说明孙策身边还有参与这个计划的同谋。

还有一种说法是与政敌曹操有关,刺杀行动是曹操秘密安排的。再者他能把自己的权力传给自己的弟弟,说明孙权已经被孙策排除刺杀的名单之外了。

最后一种说法就是孙权蓄意制造的刺杀阴谋,但当时孙权尚且年幼,而且这件事有违人伦,孙权从中作祟的可能性不大。孙权虽然从中获得利益,但是当时社会动荡,谁都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即使孙权真的有这样的野心,他又如何断定孙策一定会把权力传给他呢?毕竟孙策当时还有个儿子。所以孙策之死更有可能是和他竞争天下的对手有关系。

在孙权上位之后,为了能够使得自己牢牢的掌控住东吴,就把孙策的老婆和儿子安排在一个隐蔽的地方,请专门的人员来服侍他们,并且让孙策的孩子整日耽于吃喝玩乐,同时也在逐步削弱孙策残留的政治势力。根据历史记载:孙策的孩子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和才能,命运也很坎坷。这与其说这是为了他们的安全,为了提高生活舒适度,不如说是监督、愚化,一种以爱为名的败坏,孙权也因此事落下了话柄。

笔者认为这同样也和政治阴谋有关。孙策虽然死了,但政治势力还是在的,孙权担心如果以后自己的子孙没有本事,孙策的子孙反而有作为而借助自己大哥的东吴势力,自己的天下马上就会成为孙策的天下了,自己的子孙也有可能性命不保,所以不能善待孙策的妻儿。孙权的不能善待法类似慢性药,温水煮青蛙一样,让人不知不觉就中了套,沉溺其中无可自拔,手段之高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绝。

综上所述,孙策之死和孙权没有善待孙策的妻儿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政治上的利益争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封建社会的天下是专属于君主一个人的天下,数千年来,大家都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不择手段,在不自由中踏血寻求自由,却裹挟着黑暗的事实。在利益的诱惑下,血溶于水的亲情都变了质,人性可以足够冷漠,换个角度想,孙策的孩子能够欢喜无忧长大,不陷入争权夺势之中而累及性命,不也是一种幸运吗?


邓海春


孙策是孙坚的儿子,孙权的哥哥,三国东吴的奠基人之一,时人称“江东小霸王”。《三国演义》中孙策用父亲孙坚在洛阳获得的传国玉玺,和袁术交换了3000兵马,最后打下了江东六郡,为东吴的霸业奠定了基础。孙策只用了6年时间就统一了江东六郡。(孙策画像)

真正历史的孙策是如何创建基业遇刺身亡的呢?

袁术戏耍孙策,称帝后孙策决裂袁术。

孙坚死后,孙策为父亲守孝三年。三年到期后,孙策带领几十人到寿春找袁术讨要自己父亲的旧部几千人,准备为父亲报仇雪恨。袁术看这个不到二十岁的孙策,听其言观其行都有过人之处,袁术那肯把吃到嘴里的肉吐出来,《江表传》记载袁术是这样说的:

“孤始用贵舅为丹杨太守,贤从伯阳为都尉,彼精兵之地,可还依召募。”

意思是我已经任命了你的舅舅吴景为丹杨太守,你到他那里招募一些兵丁吧。孙策到了那里后招募了几百人,一年后孙策再次领兵搭配袁术驻地的寿春,袁术才将孙坚的部署一千多人给了他,也没有全给。(袁术画像)

袁术反复无常,言而无信,尤其是对孙策,他担心孙策势力壮大。原来曾经答应孙策做九江太守,最后给了自己的亲信。袁术派孙策攻打庐陵郡,打下后让孙策做庐江太守,打下来了,却又让亲信担任,孙策也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忍了。

194年,孙策开始平定江东,截止196年,吴郡、会稽郡、豫章郡、庐陵郡、丹杨都在孙策的控制之下,他自己担任会稽太守孙贲为豫章太守、舅舅吴景为丹杨太守,孙辅(孙贲弟弟)为庐陵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这些地方的官吏全部换上了自己的人马,江东五郡在手。

197年,袁术拿着传国玉玺称帝,孙策曾经劝说没有结果,随即与袁术在政治军事上决裂。199年孙策、曹操、董承、刘璋等准畚进攻袁术,没打那,袁术病死了。借此良机,孙策在200年统一了江东六郡:吴郡(现在江苏省苏州市)、会稽郡(现在浙江省绍兴市)、丹阳郡(现在江苏省南京市)、豫章郡(现在江西省南昌市)、庐陵郡(现在江西省泰和县西北)、庐江郡(现在安徽省庐江县西)

(三国时期江东六郡图)

孙策打猎,遇刺身亡

统一江东六郡后,孙策是志得意满。200年,曹操和袁绍的军队在官渡对峙,小霸王孙策和手下的谋士们商讨了一个大计划——就是趁曹操和袁绍准畚打仗的时,秘密安排好军队人马。只要袁绍和曹操打起来的时候,孙策就带兵袭击曹操的老巢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得知孙策占据江东六郡,如芒在背,根据《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记载,他是这样做的:

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为子章取贲女,皆礼辟策弟权、翊,又命扬州刺史严象举权茂才。

曹操把自己弟弟的女儿嫁给了孙策的弟弟孙匡,曹操的儿子曹彰娶了孙贲的女儿,就是孙曹政治联姻,并且举荐孙权为茂才。这样可以安抚孙策,不至于在官渡开战后,孙策袭击自己的后方。(中箭后 孙策剧照)

孙策做好偷袭的计划后,非常高兴。200年5月5日,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自己为了猎鹿,战马远远抛开护卫部队,这时他碰到了三个人,这三个是原来吴郡太守小儿子的门客,一言不合就开打,孙策射杀一人,自己也被箭重伤了面部,刺客被护卫消灭,他的伤非常重,估计是要害部位,并且箭上可能有毒。不久后,孙策去世,孙权继承了他创立的江东基业。

孙策被刺杀,应该是预谋的!

一、孙策不听劝谏。孙策特别喜欢打猎,江东的人都清楚。孙策的谋士曾经劝谏孙策不要经常出外打猎,虞翻曾经劝谏他,在江东没有安定情况下,容易被人摸到行踪规律遭遇不测情况。孙策年少气盛,这些话都是耳旁风了,假如听了谋士的劝谏,也不会遇刺身亡了。(严白虎画像)

二、隐藏反对势力暗潮涌动。刺杀孙策的人是他以前攻灭的前吴郡太守许贡的小儿子的门客,许贡在政治上防范孙策,在奏疏中称孙策和项羽差不多。孙策占领吴郡后,把许贡绞死了,他的小儿子和门客都跑到山贼严白虎(原来的吴郡豪强)哪里依附,这个严白虎也是被孙策击败逃到山里做山贼的。他们伺机找寻孙策出行的轨迹,打猎这个爱好肯定被刺客们所知道的,他们就三五成群的隐匿在孙策可能出现的地方,准备暗杀。

三、巧合事件发生?事情就是那么巧合,孙策打猎,抛开大部队独自追击鹿,正好碰见许贡的门客,估计是刺客中的一小支,随身带着淬了毒的弓箭,而且箭术也很不错,射中了孙策面部,重伤了他,最后伤重去世。

孙策刚刚统一江东六郡,在表面上看似统一了,其实被他击败的豪强都隐匿起来,伺机刺杀他。而孙策年轻气盛,不听劝告,被刺杀是必然的。<strong>


穿越再现彼岸


总体来说孙策的死分为两个阶段,如果仅仅以一个因素来说的话,孙策可能会重伤或者重病,但不一定会致命。

其实过程并不复杂,事情经过大概是这样的:详细请看《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


东吴郡守许贡,乃暗遣使赴许都上书于曹操,其略曰:孙策骁勇、与项籍相似,朝廷宜外示荣宠,召在京师,不可使居外镇,以为后患。

不料许贡的书信被孙策截获,孙策大怒,随假意邀请许贡议事。

许贡到后,孙策拿出许贡给曹操的书信给许贡看,叱曰:汝欲送吾于死地也!命武士推出斩之。

古代的人大都崇尚大义!

许贡死后,有家客三人立志要为许贡报仇。

一日孙策外出狩猎,三个家客尾随孙策身后,待行到一无人的地方对孙策发起突然袭击。

在三个家客中,有一人引弓搭箭向孙策射来,正射中孙策的脸颊,而另外两人则持枪向孙策猛刺,孙策身中数枪。

孙策大叫来人,程普随后带人赶到将徐贡的三个家客剁成肉酱,但孙策亦是身受重伤。


孙策有幸逃得一命在家静养,突然有一天孙策接到河北袁绍的使臣陈震来访,孙策在高兴之余设宴接待陈震。

正在饮宴之间,发现楼下人声喧沸,只见一道人身披鹤氅、手携藜杖打从楼下经过,所经之处两旁百姓都焚香伏道而拜。

孙策于是大怒,遂命左右将老道擒来,怒其妖言惑众、蛊惑人心。命人将道士于吉斩首,左右苦劝都说于吉乃有道的高人不可杀害,孙策不停左右的苦劝,命令于吉上坛求雨,如若求不来雨就将于吉烧死。

于吉上坛求雨没有多久,天果然下雨,老百姓都匍匐于地大呼神人。


谁知孙策更为恼怒,言说下雨本乃自然现象,与于吉没有什么关系,但最后仍将于吉斩首示众。

当天夜里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有军士报说不见了于吉的尸首,当孙策要杀军士时,却见有一老道正从远处走来,孙策一看来人却正是他昨天命人斩杀的于吉,孙策大惊失色,大叫一声昏倒在地。

自此之后,孙策病势日渐加重,原先曾受到许贡家客的袭击身受重伤,今又经这一惊吓,双重打击之下自然是性命不保,不久病死。死时才只有二十六岁!


如果按《三国演义》的解读,其中间过程就是这样,其中间与曹操或者是袁绍以及其它军阀均无关系。

完全是因年轻气盛造成的,用刘华强的话说,不气盛还叫年轻人么?

但反过来说,正是因为气盛才害了自己的卿卿性命!


东方中华不败


孙策之死,个人认为最大的嫌疑人有三个,分别是:孙权、曹操、江东士族。

要分析孙策之死的幕后阴谋,首先要了解一下孙策是怎么死的。

一、孙策怎么死的?

根据《三国志·吴书·孙策传》的记载——

孙策灭吴郡太守许贡满门时,让许贡的小儿子和门客逃出生天。有一天,孙策独自一人骑马出行时,突然被许贡门客袭击,面部中了毒箭,受了重伤。回去后,孙策就叫来了张昭等人安排后事,叫来孙权把代表东吴权柄的印绶给了他。当天夜里,孙策就死了,享年26岁。


二、会不会真的是许贡门客复仇?

虽然没有明确的正史否定许贡门客复仇的说法,但事实上,并没有史学家认可真是许贡门客复仇的说法。

对于门客复仇这种事情,历史上有一个很知名的人物,名叫豫让。


豫让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正卿智伯瑶的门客。智伯瑶兵败身亡后,为了给主公报仇,豫让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失败,被赵襄子所捕。临死时,他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复仇,然后自刎而亡,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历史典故。

可见,在那个时代,门客复仇是一件很值得称扬、很高尚的事情。更别说,许贡门客还复仇成功了。

在这种情况下,许贡门客竟愣是连个名姓都没流传下来。可见,在这其中有几多虚假成分。


三、猜想之一:孙权谋害

这是一个逆推的猜想,因为孙权是孙策之死中的最大受益者。而最大受益者,往往是阴谋的幕后最大黑手。


证据是:

1.孙策当时已是东吴地区一把手,行程当是高度机密,且出行必然前呼后拥,扈从无限。但所谓的“许贡门客”却能预先埋伏到孙策经过之处,而且孙策遇刺之时,竟一反常理,独自一人,要说没有内鬼,实在是不可能。

2.孙权登基后,他把自己的老爹孙坚追封为武烈皇帝,却只把给自己权位的哥哥孙策封了长沙桓王——也就是说,孙权不认为自己的权力是传承于孙策的。

3.孙策有儿子孙绍,如果按照正常情况,东吴的大权将永远和孙权无关。

4.孙权继位后,立即就有了和鲁肃的东吴版“隆中对”,并立即布政施行,一切按部就班、恰如其分。我们可以说这是孙权本身能力过硬,但如果没有提前准备,焉能做到这些?

王位之前无兄弟。

所以,孙权弑兄,可能性极大。

四、猜想之二:曹操谋害

纵观孙策遇刺时的天下大势——

北方,袁绍在消灭公孙瓒后,逐步侵吞了幽、并二州,渐渐坐稳北方四大州,成为天下第一霸主。

曹操,坐拥兖州、徐州,脚踩半个青州,占据小半个北方,成为袁绍发展路上的绊脚石,迟早必有一战。


而曹操做了什么?在孙策死之前几年,占领徐州,组建青州军,清理以董承为首的分裂势力。这一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曹操是在努力扫清一切腹背障碍,为的就是全力对抗当时坐拥青、幽、并、冀四州的北方霸主袁绍。

当时袁绍的兵多将广、粮秣充裕,用现在的话讲,叫做综合国力远高于曹操。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就必须全力对敌,容不得半点干扰。

因此,为了打败袁绍,曹操灭了袁术、陶谦,废了刘备,已经扫除了一切腹背障碍,就差江东还剩一个打不过、还能惹事的孙策了。

而孙策临死前在干嘛?他的至交好友、大都督周瑜远在1600里外的巴丘开辟进入中原的门户,而自己也一直在和心腹谋臣们研究如何偷袭许都。

在这种情况下,杀死孙策,让东吴群龙无首、陷入混乱,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结合曹操通过使者,送给孙策的那句话——

“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更可以看出,在孙策遇刺之死中,曹操必然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况且,孙策武勇无双,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人物。要培养出能刺杀这样人物的刺客,怕是江东一隅,还没有能力吧?

五、猜想之三:江东士族

孙家统一江东的过程,并不是一路风平浪静的。相反,沾满了东吴士族的鲜血。

比如,孙策在袁术手下打工的时候,就杀死了陆康(江东陆家家主,陆逊的老爹)。

再比如,孙策随手杀死的许贡,就是许家的家主,江东六郡之一吴郡的最高长官。

江东的士族实在太多了,关系错综复杂得犹如红楼梦一般,实在不适合大气恢宏的三国时代。

在这么复杂的人际关系下,牵一发而动全身。孙策悍然得罪了这么多士族,真的如郭嘉所说,“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他遇刺,也就是迟早的事儿罢了。

不知道你认为孙策之死幕后是谁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朵朵故事屋


孙策是孙权的长兄,东吴的奠基人 ,绰号“小霸王”。在其父孙坚被害后,孙策以孙坚旧部1000多人起家打天下,每战必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兵锋所指,敌人无不望风披靡,短短数年间,一统江东。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在一次山中打猎中,面部为刺客的箭射伤,不久便撒手人寰,年仅26岁,让后人不能不扼腕叹息。


关于孙策的死,《三国志》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语: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距于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密治兵,部署诸将,会为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孙策想趁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决战之时,突袭许昌,迎回汉献帝。还没有成行,就被许贡的门客所杀,这与《三国演义》的描述,基本相同。

因此,后人推测,孙策的死表面上是意外,实则是一场阴谋行刺。究竟是谁非要置孙策于死地呢?那就要看看孙策死后谁是最大受益者。

一:孙策的死让曹操免除了后顾之忧。孙策打算突袭许昌,曹操应该是有所耳闻。当时,曹操正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一旦被孙策吵了后路,后果不堪设想。为了防患于未然,曹操派人潜入江东, 游说许贡的门客为主子报仇,刺杀孙策。这种说法绝非空穴来风,因为这是曹操惯用的手段。当年曹操曾刺杀董卓,还派人刺杀过刘备与匈奴首领。这种“斩首”一旦成功,可低十万精兵。曹操当时无兵可调,派刺客刺杀孙策,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二:孙策的死让孙权不费吹灰之力,坐上江东的第一把交椅。孙策、孙权之间有无矛盾,史书并未记载。但从孙策临终对孙权的话里我们能听出弦外之音: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前,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任贤使能,各尽其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这话说白就是孙权冲锋陷阵比不过孙策,但在治理国家,用人方面在孙策之上。说明当时的孙权并非窝在家里,而是在江东集团内部已经初露锋芒,很可能兄弟俩政见上有分歧。

最让人感到蹊跷的是:刺客设伏的地点那么准确无误,是谁吐露了孙策打猎的时间、行踪?显然,孙权是最大的怀疑对象。做为侍卫,为什么没有伴随孙策左右 在孙策被射伤后,他们为啥要将剩余的两个刺客全部诛杀,为什么不留活口?这其中不是有很大的杀人灭口的嫌疑吗!

总之,孙策的死,曹操、孙权都有很大的嫌疑,因为只有他俩是最大的受益者。

但以上只是怀疑,究竟是谁在背后下的毒手,史书中很难找到蛛丝马迹来佐证后人的推测。也许孙策的死就是意外,也许孙权的死就是一场阴谋。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江东小霸王孙策之死有三个疑点:

第一,孙策遇到刺客,护驾的为什么迟迟不来?等到中箭、被刺遍地鳞伤才有程普赶来?

第二,宝剑为什么会突然断掉?身为领军元帅,武器定非凡物,怎么平白无故到用时就断掉了?

第三,刺客是怎么知道孙策在丹徒山打猎?又是怎么准确把握行刺时间和地点的?

孙策上门杀死吴郡太守不假,太守门客替主报仇也不假,但仅凭三人要成功行刺江东小霸王,这不可能。唯一可能的情况是:东吴有刺客的内线。内线起了通风报信、宝剑做手脚的作用。

孙策死后,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孙权。

孙权继位后,兄弟孙翊被杀;孙匡也死得不明不白;孙朗被幽静终身;叔叔孙静、孙贲死于家中;孙辅只因遣使曹营而被关;孙策之子孙绍“不进见者十余年,权还建业,乃得朝觐"。

你看,凡是威协孙权帝位的人,都没好果子吃。

有人说,孙权继位时才十几岁,怎么可能有如此心机?诸君错了,孙权九岁就能当说客,身边又养着一大帮门客,奴凭主荣,一荣俱荣,何况最毒帝王家。

也许这一切都是巧合。孙策因为性急马快,甩掉了程普等人;因为长年征战刀剑受损严重,没有察觉;因为太守门客忠义太甚,又足智多谋,成功完成了尾随追杀的目的。

一千七八百年前的故事,我们只能根据有限的文字记载,去想象、去推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小编也实在担当不起查验历史真相的责任。




生态渔农石峰


孙策遇刺的过程很蹊跷。

如果说完全是巧合,似乎很牵强。

孙策喜欢打猎,这不是秘密。问题在于,许贡的门客怎么能提前埋伏?

孙策打猎肯定有卫士在身边,作为武将当然不可能几百上千人跟随,可三五十人最少有。问题在于,这些人竟然在孙策遭遇袭击的时候整齐不在场?

孙策的剑什么时候不能断?问题在于,这把贴身的剑,竟然在这个紧急关头,断了。

孙策什么时候不能遭遇刺杀?问题在于,此时正是袁曹官渡战役前的决定性时刻。

结合之前郭嘉的神仙预测,这么多巧合凑巧在一起,怎么看都有大大的疑问。

可惜,历史真相已经湮灭。

今天,只能说,孙策遇刺很可疑。

却不妨碍我们想象。

孙策如果没有遇刺,那么,在袁曹官渡之战的重要节点之上,统军大师孙策,第一而且没有同列的军师周瑜,带领太史慈、甘宁等猛将杀向曹操腹地与政治中心许昌,那将是一副如何壮烈的画卷?


四川達州


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人,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孙吴的奠基者之一。

关于孙策之死,有两种说法,一说被许贡三客行刺身亡;二是被孙权谋害。

无论孙策是哪种说法遇害的,都有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大将军去狩猎,是谁透露了信息,让杀手事先埋伏在他狩猎的区域,对他下黑手。只能是他身边的人(老话说,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



正在南书房行走


孙策之死纯是许贡门客复仇所为。

一、遇刺背景

(1)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小霸王孙策一统江东,割据一方,威震天下。正待其欲大展宏图之际,却在外出狩猎时,突然遭遇刺杀,不治身亡。

(2)当时孙策平定了吴郡,原先的太守许贡在逃跑后,依然贼心不死,寻找机会阴谋夺回失去地盘。当他看到袁术与孙策之间矛盾越来越不可调和时,便暗中上表朝廷,说孙策骁勇有野心,应该召回京师,免生后患。结果此表被孙策所获,便将许贡处死。

但效忠许贡的门客,誓死为其报仇,趁孙策狩猎之机将其刺杀。

二、遇刺原因

孙策被刺,正史中有着明确的记载,直接原因是效死许贡的门客所为,但真正导致其英年早逝的却是他自己,骄横自负及不听忠言,特立独行的秉性。

(1)史书载,孙策喜好狩猎,而且轻装简行,不喜欢带众随从侍卫,即使带少量侍卫,他也醉心于追赶猎物,常常将侍卫们甩在身后。就在其死前,有大臣相谏:’夫主将乃三军之所系命。不宜轻敌小寇,愿将军自重。’孙策不与理会:’先生之言如金石,但恐不亲冒矢石,则将士不用命耳。’过后,孙策在丹徒西山猎鹿时,将众将和随从甩在身后,突遇许贡三客行刺,孙策只身徒手力敌,以致’被伤至重’。最终,这一疏漏被小人钻大了空子。

(2)《三国志·吴书·孙策传》陈寿评价:’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指出了孙策力能胜人;但又指出了他性情浮躁之特点。《三国志》载,曹操的谋士郭嘉曾说:’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没过多久,果然不出鬼才所料,孙策命丧小人之手。

三、野史和民间传说中,对孙策扑朔迷离突然遇刺身亡众说纷纭,有阴谋论者,怀疑是孙权或是曹操所为。怀疑孙权者,以为孙权急于篡权,所以弑兄夺位;怀疑曹操者,以为官渡之战的曹操,害怕孙策袭击许都,其首尾不能相顾,故将孙策杀害。但是这两种说法都是分析猜测,根本没有充分的史料予以证明。


手机用户50902211138


孙策之死,按史书记载完全是死得蹊跷,背后肯定是有阴谋的致使。以我个人看,有两种可能:



一、曹操致使,许贡行刺献礼。

曹操携天子以令不臣之后,破袁绍征张绣伐吕布,打下一系列的漂亮仗之后,也征服了不少人心意志力的转移,此时曹操对于江东志在必得,吴郡太守许贡成了首当其冲的虎口之食,这个许贡本身是个卵柿子,自己几斤几两清楚得很,所以干脆认曹操为干爹,充当了“咬狗”的角色,开始还建议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召孙策入京然后将他软禁起来,这个风声一度被传到孙策耳朵里,此后许贡精心策划了一场行刺案,派了三个门客埋伏在孙策出没的丛林之中,就等着孙策上钩,孙策一向英勇而欠缺周细,被人行刺也在常理之中。

二、 江东内部的奸细作祟

初到江东的孙坚死后,孙策子承父业成了江东的小霸王,为了尽快稳定自己的势力,在江东也是大开杀戒,得罪了不少江东豪族和地方势力,这些人怀恨在心伺机报复,走漏风声把孙策的的行踪告诉了许贡,或许也是一种猜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